中國地理:用空間思維學中國地形(方法讓努力更有回報)

2021-01-09 一起show地理

中國地理中的地形地勢是自然地理中很基礎和重要的內容,是學好後面各章節的必要前提。本文從地理的空間思維角度,和大家分享中國地形地勢的學習。文章較長,請耐心看完

一、首先要明確幾個概念。

1、山脈走向。可以結合漢字的橫(—)——東西走向、豎(|)——南北走向、撇(丿)——東北--西南走向、捺()——西北--東南走向。山脈走向不是背出來的,理解走向的含義,能夠識圖即可;同時,如果圖看多了,重要山脈的走向自然潛移默化就記住了。

2、地形和地形區。地形表示地表的起伏狀態,有5種,即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地形是個名稱。地形區指某種地形分布的區域,是個區域。比如河南省東部主要是「平原」(地形),屬於「華北平原」(地形區)。

如果對中國的34個省區位置比較熟悉,學習地形會容易很多!

中國地勢
中國山脈總覽

二、中國的山脈和地形區。

1、東北地區

從圖中可以看出:本區三面環山,西側大興安嶺(東北--西南走向)、北側小興安嶺(西北--東南走向)、東側長白山脈(東北--西南走向),中部為東北平原(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為黑吉遼三省主體部分。

2、華北地區。

華北地區

從圖圖中可以看出:本區背面臨燕山,西面為太行山(東北--西南走向),南面為秦嶺(東西走向)餘脈大別山,東臨渤海和黃海。華北平原(包括海河平原、黃淮平原)為本區主要部分,主要省區有京津冀、豫,魯,江蘇、安徽北部等。

3、長江幹流中下遊地區。

長江中下遊地區

從圖中可以看出:本區西部為巫山(東北--西南走向),北部大致以秦嶺--淮河為界與華北接壤,東臨東海。長江中下遊平原(包括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長江三角洲)為本區核心。主要有湖北省、湖南省北部、安徽南部、江西、江蘇南部、上海市、浙江省北部。

4、東南地區。

東南地區
東南丘陵

從圖中可以看出:本區主要為丘陵,統稱為東南丘陵。東南丘陵包含(江南丘陵、閩浙丘陵、兩廣丘陵等。代表性山脈有武夷山(東北--西南走向)、南嶺(東西走向)、雪峰山(東北--西南走向)。主要省區有兩湖、兩廣、閩浙贛等。

5、西南地區。

西南地區

從圖中可以看出:本區北為四川盆地(四川東部,重慶西部),南為雲貴高原(雲南省、貴州省)。東部為巫山、雪峰山,西部為橫斷山脈(南北走向)。

6、黃河中上遊地區。

從圖中可以看出:本區北為鄂爾多斯高原(可以不記),南為黃土高原,中間大致以長城為界。南為秦嶺,東為太行山脈,西為賀蘭山(南北走向),西南部為祁連山脈(烏鞘嶺)。

7、內蒙古中東部地區。

內蒙古高原

從圖中可以看出:內蒙古高原東為大興安嶺,南為陰山山脈(東西走向)。

8、「西北地區」。

「西北地區」
河西走廊

從圖中可以看出:東部為河西走廊,這是個特殊的區域,主要在甘肅省,南臨祁連山(西北--東南走向),東接黃土高原,西通「西域」。西部地形可以用「三山夾兩盆」來概括,即阿爾泰山(西北--東南走向),準噶(ga)爾盆地、天山(東西走向)、塔裡木盆地、崑崙山脈(東西走向)。

9、青藏地區。

青藏地區

從圖中可以看出:北為崑崙山、阿爾金山(東西走向)、祁連山脈,東部為橫斷山脈(南北走向),南部為喜馬拉雅山脈(弧形山脈)。內部主要為青藏高原,西北為柴達木盆地。

回頭看一下思路:

認識中國地形的順序

這樣下來,在認識山脈、地形區的同時,位置自然就記住了,也就不容易再出現地名張冠李戴的情況了。

以下表格內容,基本上都是從圖中讀出來的。現在的考試,重點是考察從材料(圖、文)得出有效信息,然後聯繫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你能填出這些內容嗎

5分鐘,幫你牢記中國34準確位置,中考、高考考生都要看

中(高)考:你可能沒見過的經緯網學習,0基礎也可以學會!

關於中國地形的學習,你有什麼方法或困惑,請留言交流吧!

送人玫瑰,手留餘香!覺得有用,請分享給他人吧!

相關焦點

  • 【地理圖解】中國地形——中國山脈
    點藍色字關注「飛哥學地理」中國的山脈很多,對於高中生記憶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 國家治理須有政治地理空間思維
    針對這樣的現實,本文擬對在國家治理中確立地理空間思維的問題進行學理性的討論,以期加深對此問題的認識並形成相應的觀念,也希望引起學界對此問題的關注和更進一步的研究,進而有助於國家的治理。國家本是一個政治地理空間單位在國家治理中確立地理空間思維,這是由國家的本質決定的。換句話說,國家治理中的政治地理空間思維,是國家治理的題中應有之義。
  • 一文寫盡高考地理所有學法(選考地理生收藏)
    建立中國的空間概念,能夠進行中國空間定位是很重要的。學習中要抓住我國四至點與主要經緯線,明確中國範圍和位置;抓住界線地理事物,明確相對位置。又因為氣溫低,在寒冷的冬季,人們多用產熱多的下肢運動。地形特徵 南方以舟為主要交通工具。因為船上的活動範圍有限,加上船的顛簸,在格鬥中立足不穩,就有被擊倒或掉入河中的危險,故南拳自古就有「未學工夫先扎馬」之說。再由於地面區域相對較小,小範圍的上肢搏擊更利於擊敗對方。
  • 初中地理思維導圖,用畫圖的方法認識大洲之非洲
    地理學習的靈魂是地圖的閱讀和使用,地圖是地理的第二種語言,地圖具有形象、直觀的作用,可以培養觀察力、想像力,發展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地圖是我們獲得地理知識的重要工具。非洲的氣候思維導圖地理書本上除了地圖之外還有很多圖片,包括諸如統計圖表、地形剖面圖、人文景觀圖、原理示意圖、漫畫圖
  • 地理基本技能的訓練方法
    學生掌握了這個「金鑰匙」,就會覺得經常有新的知識可學,他們就會不斷的尋求知識,發現知識,向更深更廣的知識領域進軍。  3.基本技能的訓練能夠發展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在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中,發展思維能力是最為重要的,思維是智力的核心。
  • ...與數字地圖技術相結合用於戰場地形環境仿真丨祝高俊院士生日快樂
    一高俊先生簡介高俊,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學家。1933年10月7日生於北京。1956年畢業於解放軍測繪學院。在理論地圖學、數字地圖及地理信息系統方面有深入的研究,曾支持和參加我國多種大型地圖集和地圖的論證、設計工作。在明、清地圖史和世界近代基礎測繪史領域的研究亦有建樹。
  • 微課《地形特點及對河流的影響》觀課心得
    03 心得體會本節微課節選自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章《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第二節「自然環境」部分,課標要求是「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某大洲地形、氣候、水系的特點,簡要分析其相互關係。」本節微課從研學之旅——濁水溪開始,得出關係:地形影響河流流向與流速。
  • 中考中國地理必背考點:地形地勢
    中國地勢  (1)特點: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優越性:①利於溫溼的太平洋空氣深入內地形成降水,②使許多大河東流,溝通東西交通;③階梯交界處,水流湍急,產生巨大的水能。  (2)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2.中國地形  (1)特點:地形複雜多樣  (2)評價:a.有利:多種多樣的地形為我國因地制宜
  • 《中國的地形和地勢》教學設計
    【過程與方法】通過讀圖直接獲取有關知識,並將已學知識落實到圖上。【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與合作精神以及對科學探究精神,從而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同時,「水往低處流」這句話從地理學的角度來它揭示出河流是從高處流往低處的,這就包含了兩項構成自然環境的因素:地形和河流,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下中國的地形。(二)新授環節:活動一:知地形1.展示:分層設色地形圖:它是用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低,用於展示地球表面5中基本類型的地圖,高原,丘陵,盆地,平原,山地。
  • 地理 理清主幹知識的脈絡關係
    在林翠容老師看來,複習階段,學生要立足基礎,突出主幹知識,常見的知識點如: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中國地理概況、我國四大地理區域自然環境特徵等是高頻考點,均是考查基礎知識。考查地理記憶知識佔比較大,而洲界、我國地形區名稱、分布,民族分布特點等是直接考查課標要求的記憶知識。另外對學科能力要求高,以圖文形式展示素材,對考生讀圖文材料獲取信息能力要求較高,試題重視區域認知方法及基於區域要素特徵的綜合思維。
  • 2021初中地理學習方法:地理規律的學法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地理學習方法:地理規律的學法,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地理規律是揭示地理事物的本質聯繫,它包括地理原理、地理分布規律和地理演變規律三部分。學習地理規律從策略上一定要抓住「聯繫」,尋找地理事物本質聯繫的原因,明確地理事物聯繫的狀況,清楚地理事物聯繫的發展過程或趨勢。
  • 送你6個方法輕鬆搞定「地理」這個「副科」……
    學好初中地理的方法一、培養空間概念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地圖是地理課區別於其他學科課程的突出特點,於是有人說,「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用圖習慣,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經掌握了學習地理課的最重要的工具。
  • 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地形
    1、初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我國的地形特徵   我國地形複雜多樣,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種地形齊備,山區面積廣大,約佔全國面積的2/3;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階梯狀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為第一階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雲貴高原東一線以西與第一階梯之間為第二級階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間,主要為高原和盆地
  • 潛心做好基礎地理信息這門學問——訪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軍
    劉萬增坦言,「陳老師對學生要求高、管得嚴,跟著陳老師讀幾年書,是可以學到點真本事的。雖然過程有些『痛苦』,但是畢業後,陳老師做學問的方法卻植根在內心,並自覺地運用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受益無窮。同學們粗略地統計一下,90%以上的博士生都能在畢業後第二年拿到基金項目。經過陳老師訓練後,研究思路、創新方法和寫作水平都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
  • 2021初中地理學習方法:如何讀好地理教材
    學好地理,使我們加深認識家鄉的、祖國的、世界的地理環境發生發展及變化規律,更好地協調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係,有利於人類與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   怎樣學好地理?學習好地理的方法很多。通過對學生學習地理的調研,總結出下列步驟可供同學們學習參考:   (一)學習什麼內容?是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內容,還是城市分布的人文地理內容?是區域地理,還是綜合地理?
  • 空間思維與數據視覺化
    你不妨猜一下,它取消了什麼學科?什麼時候取消的?答案是:哈佛大學在上世紀40年代將地理系全部取消了,很多大學也紛紛跟風效仿。哈佛大學選的時機實在太差。就在它取消了地理系後不久,該學科經歷了一場計量和計算革命,最終產生了像谷歌地圖和GPS等創新產物。70年後,我們依然在為美國大學缺乏的空間思維買單。
  • 中國的地形地貌對中國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以青藏高原為例
    一、中國地貌類型1、黃土地貌:中國是世界上研究黃土地貌最早的國家。2000多年前就有「天雨黃土、晝夜昏霾」的諺語來記載黃土地貌堆積過程。800多年前,北宋沈括對河南、陝西一帶的黃土侵蝕地貌形態作了生動描述。
  • 鄭州中考全日制輔導班初一生物、地理學習方法分享
    初一地理學中的「三線——等高線、等溫線、等降水量線」,特別是等高線的畫法和表現的地形特徵是比較難理解的。2. 其中地理學科是一門對空間思維和綜合思維要求比較高的學科,需要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有力支撐才行,恰恰初一這些學科尚未開設,或者相對地理學科的需求,有些滯後,也是孩子們感覺地理難學的重要原因。
  • 高考地理解題的基本思維框架
    2.地形特徵的描述——標準模板,按規則出牌  (1)地形類型多樣或單一,以XX、XX、XX地形為主;  (2)地勢起伏大(小),地勢XX高XX低;  (3)主要地形類型的分布  (4)特殊地貌(如果有則一定要說):海岸線、喀斯特地貌、沙漠戈壁、冰川地貌、火山等。
  • 2020年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渤海海底地形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渤海海底地形,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渤海海底平坦,多為泥沙和軟泥質,地勢呈由三灣向渤海海峽傾斜態勢。海岸分為粉沙淤泥質岸、沙質岸和基巖岸三種類型。   渤海的海底地形   渤海為一東北—西南向的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