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面,波前及其重建?

2021-01-16 拾風專欄

今天談一談波面,波前的一些事,在成像系統設計,波面/波前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尤其系統幾何像差比較小,波前(Wavefront)數據,或者波前差(Wavefront Error)經常用於衍射等計算。


在一些主流光學設計軟體比如Zemax中,波前數據(Wavefront Data)更準確的說,應該稱之為波前差(Wavefront Error)或者光程差(OPD),如下圖:


波前差描述成像光束波面與參考波面的偏差,對於成像系統,參考球面一般是理想球面波。


對於小像差系統,波前差求導便可以得到幾何像差分布(Ray Aberration).這裡強調小像差系統,主要是因為上述波前差是部分波前像差表徵(Partial Wavefront),對於大像差系該部分波前差難以準確描述系統光學特徵,也難以還原系統光學特徵,作為對比,後面我們會提出全波面(Full Wavefront Data)的概念,可以用於描述大像差系統及柱面像散系統。


可以這麼去理解,上述的部分波前差(Partial Wavefront)類似於照明光學中的遠場光源數據(Far Field,像IES數據格式)。部分波前差是對嚴格波面或者全波面的降維處理.



OK,我們來討論兩個問題:

1. 我們從市面上買回一臺高精度顯微鏡,在此基礎上再加裝一些自製目鏡或者其他光路部分,那麼如何選擇一個合適的起點,使得兩部分光路完全銜接起來?跟供應商要完整的顯微光路數據?,供應商是不可能給的,這輩子是不可能給的。

 2.或者說,如果供應商只提供波前數據,我們能否建立一個光路系統來近似描述供應商的系統?


有朋友可能會考慮用理想透鏡系統(Paraxial Lens)來近似,但理想系統跟實際系統有多大偏差,誰也不清楚,要求較高的幹涉儀系統會考慮系統的回程波差(Retrace Error),理想透鏡無力分析這種實際系統的回程偏差行為,因此簡單的理想透鏡系統在實際應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與不確定性。

 

其實如果我們有系統的波前數據,完全可以建立高精度的系統來還原系統的光學特徵。結合ARtrix計算全息(CGH)工具箱,我們可以利用波前差數據來還原系統的光學波前,而無需知道原系統的設計細節,無需擔心數據洩密。

 

這樣還原出來的波面,可以作為幹涉儀/顯微鏡後續設計的起始點,最大限度的保證設計的可靠性。


對於CGH設計,我們可以採用A-理想透鏡(理想球面波)形式,也可以採用B-完全的實際透鏡形式(實際波面,最高精度);有時候實際透鏡數據不易獲得(供應商保密需要),又擔心理想透鏡形式不夠精確,這時候可以選擇形式C-採用像差數據形式,(上述的兩種的折中形式),精度一般也非常高。


C-UseAberration File:採用像差數據形式

該功能目前支持以下幾種像差數據格式:

1-   Zemax Wavefront Map

2-   Zemax Zernike Fringe Coefficients

3-   Zemax Zernike Standard Coefficients

上述三種形式的數據可以直接從Zemax的Analyze菜單>Wavefront菜單下保存導出,注意以上三種數據實際是部分波前數據(Partial Wavefront),比較適合小像差系統的像差還原。對於大像差系統或者存在明顯像散的系統如柱面鏡系統,部分波前的數據描述不夠準確,這時候可以選擇用全波面數據(Full Wavefront Data)來還原,全波面數據是一種近場數據格式,CGH工具箱自帶有採集工具,來採集系統入瞳,出瞳等系統全波面數據,CGH工具箱可以自動識別上述4種數據格式。


4-   FullWavefront Data(全波面數據),形式如下:


實例分析:

供應商有一反攝遠鏡頭,結構如下,用戶想配套做一個CGH設計,供應商只提供鏡頭的波前數據


波前數據可選:

A: 部分波前數據(Partial Wavefront Data)

WavefrontMap

Zernike Fringe Coefficients

Zernike Standard Coefficients

B:  全波前數據(Full Wavefront Data)


這裡選Zernike Fringe Coefficients data與Full Wavefront Data做比較

Zerinke Fringe Coefficients Data可由Zemax 直接導出,Full Wavefront Data可以通過FullWavefront_Collection.zpl來採集,它們都是txt數據,都可以通過CGH工具箱Load按鈕來加載,區別在於:

前述三種部分波前數據,只能通過出瞳建立簡單的模型(Simple Model),而全波前數據不僅可以建立

簡單模型(Simple Model),也可以建立高級模型(Advanced Model)(包含入瞳及出瞳數據),並且對於大像差系統及像散系統,全波前數據建模更準。

通過ZernikeFringe Coefficients自動建立的Simple Model,如下

通過FullWavefront Data自動建立的Advanced Model,如下所示

以上模型都可以通過Fit File按鈕或者Build按鈕來自動建立,與原始系統的數據對比如下:可以看到全波前數據精度最高,部分波前數據精度次之,而理想透鏡系統則很難去評估精度。

如果用戶直接點擊CGH工具箱上的Build按鈕,則直接自動生成CGH與待測表面的測試光路。採用全波面的Advanced Model模式,可以避免理想光路近似的不確定性,另外可以高精度的對回程誤差(Retrace Error)進行定量分析。

當然了,用戶如果可以拿到實際透鏡系統,則可以通過Real Lens選項,直接Load Lens,只需要幾秒鐘時間,便可以自動生成CGH設計光路。


CGH工具箱目前接受功能定製,如有功能定製需要,可發送郵件至dhf19822@163.com,或者武漢墨光:sales@asdoptics.com


相關焦點

  • 《波面與波線》教學設計
    《波面與波線》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能夠理解波面與波線的概念,能夠判斷波的傳播方向,知道球面波與平面波的傳播形式並能正確的用圖示法描繪出來。二、教學重難點【重點】波面、波線的概念,平面波與球面波的理解。【難點】波的傳播方向。三、教學方法圖示法、小組討論法、啟發式教學法等。
  • 慧眼識光束Ⅱ:新一代「波前測量儀」
    高功率雷射物理聯合實驗室基於多年的技術積累,提出一種新的波前測量方法——相干調製成像(CMI)方法。在原理上不同於現有的測量技術,相干調製成像(CMI)方法利用一塊結構已知、高度隨機分布的相位板對待測波前進行相位調製,由CCD記錄下單幅衍射光斑,然後通過迭代算法對待測光的振幅和相位同時進行重建。
  • Nature胚胎發育研究重大成果:重建人體發育時間
    儘管科學家們已經在小鼠,雞和斑馬魚中研究了分節時鐘基因及其在發育中的作用,但對人體中它的作用依然一無所知。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方法就是使用幹細胞重建時鐘。在Nature雜誌上發表的論文中,京都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人體iPS細胞形成「前體中胚層」,即Somites的前體細胞。「我們從模仿早期發育過程中活躍的信號通路開始。
  • 什麼叫TEM、TE、TM電磁波?有啥區別-史上最明白的解釋
    TEM波就是橫波,HxE與k三者相互垂直,其他方向都沒有分量 但有的在波傳播方向k上有H波或E波,這就產生了所謂的TE波或TM波  在自由空間傳播的均勻平面電磁波(空間中沒有自由電荷,沒有傳導電流),電場和磁場都沒有和波傳播方向平行的分量
  • 波前分析儀的技術革命!
    同時波前探測器在雷射、天文、顯微、眼科等複雜自適應光學系統的波前像差檢測,虹膜定位像差引導,大口徑高精度光學元器件檢測,平行光管/望遠鏡系統的檢測與裝調,紅外、近紅外探測,雷射光束性能、波前像差、M^2、強度的檢測,高精密光學元器件表面質量的檢測等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Nature:利用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重建人體分節時鐘
    2020年4月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京都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重建出人體分節時鐘(segmentation clock),這是胚胎發育研究的焦點。
  • Nature_重建人類發展的時鐘
    儘管已經在小鼠,雛雞和斑馬魚中研究了分段時鐘基因及其在發育中的作用,但在人類中對它們幾乎一無所知。解決此問題的一種方法是使用幹細胞重建時鐘。在ASHBi,京都大學iPS細胞和研究應用中心以及RIKEN的成員組成的團隊著重於利用人類iPS細胞形成「前體中胚層」,即體節的前體細胞來進行研究。「我們從模仿早期發育過程中活躍的信號傳導途徑開始。運用我們在胚胎學中的知識,我們成功地產生了前聲中胚層或PSM及其後代的培養物,」 Alev繼續說道。
  • 物理學家從地幔深處揭秘兩億年前的高山大洋
    在地球科學工作者眼中,這一過程稱為俯衝,現在,他們正致力於重建數億年前的海底面貌及其兩側的山脈地形。位於德克薩斯州的休斯頓大學地質學家Jonny Wu說:「地球上的地質信息每天都在消失,這就如同當你正在試圖拼接一堆破碎的玻璃片時,而他們卻在一點點消失。」
  • 袁燦倫重建《新量子力學》(十九)新量子力學解讀(3)
    世界的規律可以被人感知和認知,可以被人發現、探索、概括、總結、研究,但人不可以改變和創造世界及其規律。世界的規律有其邏輯關係、因果時序、發展變化趨勢,這是世界的道理,這是不因人的認知水平而改變的,更不因人的意志思想喜好而改變的。人類發明了數學,用數學方法去研究世界的規律,從而將研究從哲學中分化出來,成為科學。
  • 袁燦倫重建《新量子力學》(五)波函數疊加性正交歸一性等效原理
    五、波函數的疊加性、正交歸一性和等效原理及其物理意義1、廣義場是強度量,又是有方向性的廣延量,就具有疊加性,廣義場就是波函數,波函數也就具有疊加性。2、正交歸一性:兩個波函數 ψk 和 ψl 滿足關係:
  • 袁燦倫重建《新量子力學》(四)波函數的場意義
    ,廣義場和波函數是什麼關係?波函數的機率含義是什麼?波函數究竟是什麼?一個振子在體系中的廣義場形成 n 個波包的波,則其能量和動量分別為 nhω 和 nhk 。就是說,每個波包相當於一個能量和動量分別為 hω 和 hk 的準粒子,稱為一個能量子,其範圍為一個波包的體積 V 。
  • 因心梗丟失的R波又再現,背後的原因是...
    R波再現是福是禍,讓我們一探究竟! 眾所周知,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徵性心電圖改變為:T波倒置、ST段抬高、Q波形成及R波振幅減低或消失。由於R波反映的是存活心肌的除極,而一旦心肌梗死,即使經過血運重建,丟失的R波也多難以再恢復。
  • 「地獄圖集」逆轉時鐘 地幔層析成像重建消失的海洋和高峰
    這些板塊的消失被稱為俯衝,因為它們存在於數億年前,而且有山嶺從側面夾擊,因此很難被重建。「每一天,我們都在失去地球表面的地質信息。」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頓大學地質學家Jonny Wu說,「它就像是丟失了你設法再次組合在一起的玻璃杯碎片。」但地質學家已經開始通過觀察地幔撿起了這些碎片——利用由穿過地球內部的地震波生成的類似於計算機層析成像(CT)掃描得到的圖片。
  • 實時測量大氣湍流引起的波前失真 ▏波前傳感器
    法國ALPAO的WFS-VIS &WFS-SWIR是兩款基於Shack-Hartmann原理的波前傳感器,主要用於實時測量大氣湍流引起的波前失真
  • 中英文字幕:前交叉韌帶重建(ACL Reconstruction with Arthrex RetroScrew)
    ACL Reconstruction (Arthrex RetroScrew)前交叉韌帶重建(Arthrex RetroScrew)Overview(概述)This procedure replaces a damaged or tor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 基於超材料的新型吸波材料及其天線隱身應用進展
    研究表明,利用超材料的奇異電磁特性,不僅可改善天線和微波器件性能,研製新型設備,還可為新型吸波材料的研製提供新的技術手段。綜述基於超材料的新型吸波材料及其在天線隱身應用方面的研究進展,對比分析各種吸波材料的特點,展望其在天線隱身領域的應用前景。
  • 錢學森講壇:太赫茲波前獲取與調控
    本報告介紹首都師範大學超材料與器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在太赫茲波前獲取和調控方面取得的一點進展。利用自主研發的太赫茲脈衝波焦平面成像系統實現太赫茲輻射的頻率、振幅、相位以及偏振態的測量,並利用這套系統實現對渦旋光束和太赫茲波段表面等離子體器件的的表徵。利用超表面技術實現太赫茲波前的調控,設計了超薄太赫茲平板透鏡,長焦深透鏡,多焦點透鏡、太赫茲全息、分色成像全息以及偏振選擇透鏡等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