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面與波線》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夠理解波面與波線的概念,能夠判斷波的傳播方向,知道球面波與平面波的傳播形式並能正確的用圖示法描繪出來。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討和觀察學習,學生能夠領會研究機械波傳播形式和特點的思想方法,提析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物理與生活的緊密聯繫,養成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的求知精神,提高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波面、波線的概念,平面波與球面波的理解。
【難點】
波的傳播方向。
三、教學方法
圖示法、小組討論法、啟發式教學法等。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師:以生活經歷導入,當我們向平靜的水面上扔一塊石頭後會看到什麼現象?為什麼水面上的波紋能不斷的向外擴散呢?
生:思考,回答,水面上會激起波紋,會一圈一圈的向外擴散。
設計意圖:以生活常識為例進行導入,能引起學生們的共鳴,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起了很好的課堂鋪墊。
環節二:新課探究
(一)波面與波線
師:請同學將水面波紋傳播的形式以平面圖的形式畫在黑板上,結合圖指出圓心的位置O點是波源,外圍的一系列圓叫做波面,與波面垂直的那些線叫做波線。並提問波面上的點的振動狀態有什麼關係?波線代表什麼?
生:畫水面波紋的傳播示意圖,小組討論得出一個波面上每一點的振動狀態相同,波線代表了波的傳播方向。
師:以一個籃球為例,假設籃球的球心位置有一個波源,則該點所發出的波面在空間將是一個個球面,引出球面波的概念。再以圖示法引出平面波的概念。
生:掌握球面波與平面波的概念並作比較分析。
設計意圖:圖示法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波面、波線,形象生動,更易於理解記憶。
環節三:鞏固練習
師:提問水波是球面波嗎?為什麼?
生:回答不是,因為水波只能在水表面傳播,不符合球面波的條件。
設計意圖:將知識點與問題結合起來考察學生,既能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也能強化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回顧波面、波線、球面波、平面波,讓同學們課下思考波是不是一定按直線傳播的嗎?
五、板書設計
中公講師解析
備戰面試:【知識 說課 試講 答辯 結構化】【技巧 中公講師點撥 備考秘笈】【試題 考前 考題猜想】
掃描二維碼加關注,回復"特崗"即可查看備考資料
關注QQ公眾號:教育雜談,獲取更多考試資訊!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溫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