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119種新藥進入醫保目錄,平均降價超50%, 預計明年可為患者減負280億元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澤雲
「7和4連在一起不吉利,再降1塊吧……」「全球最低價已經不是新鮮事,你們要拿出更多誠意來」這樣錙銖必較的「靈魂砍價」場景又一次在最近的國家醫保談判現場上演。
12月28日,經過此前激烈談判,2020年國家醫保目錄調整結果終於出爐。國家醫療保障局在新聞發布會表示,有119種新藥入圍,包括談判調入的96種獨家藥品和直接調入的23種非獨家藥品。
此次醫保談判納入了哪些備受關注的品種,將對老百姓的生活和醫藥創新產業的發展帶來哪些新變化?羊城晚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梳理。
A 預計為患者減負280億元
本次談判,國家醫保局再次發揮了「戰略購買者」的作用,以量換價推動了藥費大幅下降。本次共計有162種藥品進行了談判,為歷史最多的一次。最終有119種藥品談判成功,談判成功率為73.46%。談判成功的藥品平均降價50.64%,新入圍的119種藥品涉及31個臨床組別,包括慢阻肺用藥、紅斑狼瘡用藥、抗抑鬱症用藥、兒童用藥等等,佔所有臨床組別的86%,患者受益面更大,獲得感也會更加強烈。
值得注意的是,為更好滿足患者對新上市藥品的需求,今年8月17日前上市的藥品均被納入此次調整範圍,有16種今年新上市的藥品被納入目錄。
自啟動醫保談判後,歷年來談判準入的藥價降幅均十分明顯。其中,2016年首輪醫保談判,3大談判藥品的價格降幅均超過50%;2017年,36個談判準入藥品價格平均降幅達到44%,最高的達到70%;2018年,17種抗癌藥被納入醫保報銷目錄,藥價平均降幅達56.7%;2019年,70個談判新準入藥品的價格平均降幅達60.7%,最高降幅達81%。
國家醫保局醫藥管理司司長熊先軍介紹:「對現行目錄內114種談判藥品的監測數據表明,今年前三季度共有2312.84萬人次受益,實際報銷比例達到68.05%,與談判前相比,累計減少患者支出558.72億元。」據介紹,通過此次談判降價和醫保報銷,預計2021年可累計為患者減負約280億元。
B PD-1單抗藥談出「白菜價」
PD-1單抗藥的醫保談判結果是本次業界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2019年國家醫保談判僅有信達生物的信迪利單抗成功,大幅降價64%,價格降至9.7萬元/年。今年醫保談判除了信迪利單抗,另外三個本土的PD-1產品參與,此外,還有4家外資PD-1也參與此次談判。
由於入選企業數量多,PD-1競爭非常激烈,國家醫保局有更多話語權。根據醫保局消息,百濟神州的替雷利珠單抗的淋巴瘤和尿路上皮癌兩個適應證進入醫保,君實的特瑞普利單抗的黑色素瘤適應證進入,恆瑞的卡瑞利珠單抗的淋巴瘤、肝細胞癌、非小細胞肺癌和食管鱗癌四個適應證全部進入醫保。
對於PD-1產品的價格,熊先軍表示,3款國產PD-1藥品價格均低於去年信達生物PD-1進醫保價格。這也意味著,原本一年幾十萬元治療費用的「天價藥」將變成一年幾萬元的「地板價」,更多以前用不起的患者終於能用上了。
「中國每年新確診的癌症患者人群佔全球近四分之一。我們的藥物進入醫保後,能夠提升在全國的可及性,幫助減輕廣大癌症患者和家庭的經濟負擔。」百濟神州中國區總經理兼總裁吳曉濱表示。
實際上,無論是PD-1為代表的免疫抑制類藥物還是靶向藥,近年來,國家層面對於抗癌藥的重視程度正在不斷提升。
2018年,國家醫保局成立伊始,就組織開展了抗癌藥專項準入談判,最終17種藥品談判成功納入目錄,其中有14種獨家藥品在今年進行了續約,平均降幅為14.95%,經測算,14種抗癌藥降價,預計2021年可為癌症患者節省30餘億元。
同時,本次調整還新增了17種抗癌藥,其中包括PD-1、侖伐替尼等新藥好藥,目錄內癌症用藥的保障水平明顯提升。記者注意到,今年的醫保目錄新增藥品中不僅增加了病發率較高的肺癌、乳腺癌用藥,針對胃腸胰等內科病腫瘤的用藥也有涉及。
此外,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本次醫保目錄調整高度重視新冠肺炎治療相關藥品的保障工作,將利巴韋林注射液、阿比多爾顆粒等藥品調入。至此,最新版國家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所列藥品已被全部納入國家醫保目錄。
C 將有更多創新藥進入醫保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醫改的持續推進,醫保談判和帶量採購已經成為了影響藥價的兩個重要推手。就在12月25日,上海陽光醫藥採購網正式啟動第四批國家藥品帶量採購工作,與醫保談判同頻共振,颳起降價風暴。
中國化學製藥工業協會醫藥政策法規專委會主任張自然指出,在我國,長期以來,創新藥專利過期(原研藥)後仍壟斷著市場,直到帶量採購「4+7」試點開啟的專利懸崖才扭轉這一局面,通過了一致性評價的低價仿製藥實現了對高價原研藥的替代。近年來,我國的醫藥研發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帶量採購和醫保談判在給創新藥發展帶來挑戰的同時,也通過騰籠換鳥、以量換價,為創新藥提供了醫保擴容的機會。
張自然表示,隨著帶量採購覆蓋範圍的逐漸擴大以及醫保談判的提速,創新藥進入醫保的數量將更多、速度更快、銷售上升更加迅速。面對帶量採購的常態化和醫保談判一年一次的制度化,挑戰已不可規避,創新藥企唯有主動應戰並承接政策的紅利才是上策。
華創證券同樣認為,每年一次的醫保談判已逐漸常態化,創新品種進入醫保談判的意願和速度正在提升,醫保談判已經成為創新藥放量的重要催化劑。隨著政策逐漸落地,醫藥行業的不確定性將逐漸消除。醫藥行業將迎來估值切換,高景氣業績快增長的子板塊將受到更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