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心理學」我們如何屏蔽自己不想聽的聲音?—雞尾酒會效應

2021-01-21 心理大家

每一個在黑夜痛哭的人,

都有自己不願讓人知曉的掙扎,

都有想起來就疼痛不能自制的漫漫曾經。

-

《聽到你的聲音》

前言

除了視覺外,人最重要的感覺就是聽覺。人通過聽覺才能同他人進行交際,才能聆聽美妙的音樂。

許多危險的信號也是通過聽覺傳遞給人的,因此,聽覺在動物和人的生存適應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聽覺離不開聲波。聲波由物體振動產生,空氣運動傳遞,最後在人耳中產生聽覺。

人說話的聲音就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吉他的聲音則是由琴弦撩撥發出的。

聲波的物理特性還有頻率、振幅和波形。

頻率是發聲物體每秒振動的次數。不同的聲音,頻率也不相同。成年男子的語音頻率低,因而聲音雄厚低沉;女子和小孩的語音頻率高,聲音聽起來就婉轉清脆。

振幅是振動物體偏離起始位置的大小。振幅大,壓力大,我們聽到的聲音就強;振幅小,壓力小,我們聽到的聲音就弱。

聲波的物理特性,決定了聽覺的音色、音響和音調。

雞尾酒會效應

在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聲音。高山流水覓知音,推杯換盞尋知己,聲音裡有熱鬧,聲音裡也有靜氣。

我們的聽覺有一種優秀的能力,那就是能從嘈雜的聲音中選擇自己想聽的聲音去聽。

不信的話,去觀察一下周圍結婚20年以上的夫妻,基本上不爭吵的婚姻中,男士們都有一項特殊的技能:那就是太太嘮叨時,他們可以自動「屏蔽」掉他不想聽,不愛聽的內容。

這真是夫妻間相處的一項神奇的「技能」!

或者在夜晚美食街,小販們高聲吆喝,街邊行人熱鬧交談……但是離很遠,你就能聽聲辨位,認出你常買刨冰的那位大姐的聲音。

我們只聽自己感興趣的聲音,不感興趣的則充耳不聞,這就是雞尾酒會效應。

但是如果我們在夜市現場進行錄音,事後播放錄音時,我們就能聽到街邊汽車的喇叭聲,逛夜市的人們嬉笑怒罵的聲音,孩子的哭聲與笑聲,咳嗽聲,碰杯聲,以及偶爾一兩句模糊不清的對話聲。

我們很難從錄音中清晰聽到人們連貫的對話,可是如果在現場,人的耳朵可以選擇想聽的聲音去聽,並「屏蔽」其它無用的噪音。

這說明,我們的耳朵具有選擇聲音的能力。

此外,聲音還有一種好玩的特性。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過:當空調開著的時候,我們並沒有留意到其它的聲音,只能聽到空調風扇的轉動聲;

然後,當空調突然關閉時,我們會聽到時鐘秒針轉動時發出的「咔咔」的微弱聲響,或者水管中上下水的「咕嚕咕嚕」的聲音。

而當有空調的時候,我們很難聽到其它的聲音。

一個聲音由於同時起作用的其它聲音的幹擾而使聽覺閾限上升,這就是聲音的掩蔽特性。

去日本玩時,會發現他們的抽水馬桶功能繁多,不僅有熱水衝洗的功能,還有一個按鈕專門用來播放「背景音樂」。

日本社會整體氣憤壓抑,社會群體人格也比較敏感。BGM背景音樂不僅是為了讓環境更加舒適而播放的,也有別的作用,據說是為了不讓身邊的人聽到自己如廁的尷尬聲音而設置的。

去掉聲音的最好方法,不是強行遏制,而是製造出另外一種聲音掩蔽掉它,這也是一種有趣的「迂迴戰術」吧。

END

~

相關焦點

  • 雞尾酒會效應
    科學家所謂的「雞尾酒會效應」是指在一個嘈雜的環境中,為了接收到和你交談的人說的話,你需要屏蔽掉其他人的談話、玻璃杯的叮噹響和背景中的其他噪音。
  • 聽古典音樂讓你變聰明?「莫扎特效應」是真的嗎?
    羅雪博士的發現,在經過這些戴著眼鏡的記者不斷散播後,媒體便充斥著古典音樂能提高智商的報導,而「莫扎特效應」(Mozart effect)的說法也就不脛而走。但羅雪博士不但從未表示聆聽莫扎特的音樂能提高智商,而且還對媒體那些短視的新聞從業人員解釋了好幾次,卻根本是徒勞。她所談的,不過是某些「技能」,與我們所想像特定行為的結果有關罷了。當然,根本沒人關心她到底說了什麼。
  • 「好玩的心理學」聽音樂可以使人變聰明嗎?——莫扎特效應
    ——莫扎特效應音樂可以調動情緒,也可以改變心情。不同的旋律、節奏、音調的音樂,會對人造成不同的影響。音樂心理學,顧名思義,就是研究人在聽音樂或演奏音樂時的心理狀態,以及人認知聲音的原理等。比如我們都很感興趣的」絕對音感「現象。
  • 懂心理學的人,更懂世界 |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每一個都...
    心理學將一種現象叫「破窗效應」:一個房子若窗戶破了,無人修補,隔不久,其它窗戶也會莫名其妙被人打破;一面牆,若出現一些塗鴉沒清洗掉,很快牆上就布滿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原因在於,只要有人走進房間看到鳥籠,就會忍不住問你:「鳥呢?是不是死了?」當你回答:「我從沒養過鳥。」人們會問:「那你這鳥籠幹嘛用?」最後你不得不在兩個選擇中二選一,因這比無休止的解釋要容易得多。在生活中,這樣無意識被操控的情況,正是鳥籠效應的體現。
  • 為什麼「打哈欠」會傳染?
    說起哈欠我就想起當年青春年 sao,昏昏欲睡的聽著課,懶懶地打個哈欠,回過頭看到的是同桌與我一樣張著的血盆大口,那顫抖著的懸雍垂至今還在我腦中慢鏡頭回放。人為什麼打哈欠企鵝用打哈欠來求偶,蛇在進食後打哈欠來調整下巴,豬打哈欠表示憤怒,那麼人為什麼打哈欠?通常哈欠都被跟「困」「無聊」掛上鉤,其實不是這樣的。
  • Blocklike & MyToken「Fast Money」主題雞尾酒會圓滿成功
    杭州區塊鏈國際周 7 月 4 日晚 19:30,由 Blocklike 與 MyToken 主辦,BiKi 交易所、木屋資本、加密矩陣聯合主辦的「如何尋找 2020 下半年 Fast Money」主題雞尾酒會火爆開展。
  • 影響每個人的十個心理學效應
    掌握心理學效應,能夠剖析自己平時不易察覺的非理性行為,能更好地了解自己,讀懂他人,透視社會;能讓我們採取更合理的方式對待他人,處理事務,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日常生活背後的典型心理學效應,讓我們以此為鏡,光照自己。
  • 結婚後,愛會消失嗎?超職教育帶你了解4個心理學效應
    也有人問過我為什麼,自己想了好久,我得出了一點點經驗:我經常能給他新鮮的信息,而且我們三觀很合,但我們接觸的東西不一樣,這就造成一個現象,在我的領域裡,他是學生我是老師,換到他的領域,又是我全程星星眼聽他授課。他在遇到什麼事情的時候,也都是來問我的意見,看到好玩的東西,也會第一時間分享給我。就比如,路邊的花花草草和小狗小貓。
  • 這首驅蚊神曲能讓蚊子不想吸血?聽了甚至還會自我滅絕
    科學家表示,蚊子聽了不僅不想吸血,甚至不想交配。 今年3月25日,學術期刊Acta Tropica上出現了一篇論文,標題是「論電子樂歌曲Scary Monsters and Nice Sprites對減少了埃及斑蚊的攻擊行為和交配成功率的作用」。論文裡提到:「目前正在進行的研究是為了驗證電子音樂對埃及斑蚊(登革熱病毒攜帶體)的覓食活動、吸血和交配成功率的影響。」
  • 統計學中「固定效應 vs. 隨機效應」
    所以,在HLM的框架下探討FE還是RE,更多的是指「斜率」為固定還是隨機。那麼,何時使用固定斜率、何時使用隨機斜率呢?主要有以下4個考慮因素:理論假設:我們一般不會特意假設存在隨機斜率,也就是說,設置隨機斜率需要有比較強的理論假設認為Level 1自變量的效應依組而變。這一點也可以進行統計檢驗,如果斜率的隨機部分(方差成分)與零沒有顯著差異,則可以考慮捨棄隨機斜率。
  • 自我意識「蓬勃生長」的青春期,如何真實地面對自己?
    如果你被「自我」控制了心智,就會切斷與真實世界直接可靠的聯繫;相反如果你能夠擺脫「自我」,就能直面現實世界,尊重事物運轉的客觀規律,也能夠更加清楚地知道什麼是目前可能做到的、以及未來如何向前邁進。元認知指的是「你如何懂得你懂得的知識」,類似於一種自我監控體系,能讓你反省「我有多確定現在我認為自己懂得的知識」。 這個三角形有點類似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1923 年在自己的論文《自我與本我》中描述的內容,弗洛伊德當時的模型包括了本我、自我、超我。
  • 27「積極情緒」認識情緒|品鑑幸福雞尾酒的10種「甜」
    我們把一口牛肉放入嘴裡,讓濃鬱的肉汁浸透了我們的味蕾,我們晃動了兩下酒杯裡的酒,舉杯慶賀。當色彩繽紛具有立體複合味道的雞尾酒流淌在我的嘴裡,我感覺到一種豐富的愉悅和幸福!我手裡喝過的那杯雞尾酒味道棒極了,但我卻不清楚製作它的原料和方法。就如我們品嘗過生活裡的各種幸福和快樂,卻無法知道如何去創造它,會不會特別可惜呢?
  • 當你只聽一種聲音時
    焦慮成了這個時代不可避免的話題,有人說這是在販賣焦慮,但我們都會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感到焦慮。當你搜索焦慮、失眠歌單時,看看它的播放量,各種治癒、自我調節的歌單、app應市產生。今天我們科普關於白噪音,如何看待白噪音原理?01 什麼是白噪音?
  • 我們對時間的感知並不是時間真實的流動速度,是心理學上的效應
    這篇文章主要是從科學的角度來聊一下——如何實現「時間旅行」。「時間旅行」可以實現嗎?這就要從時間來說了,愛因斯坦為了讓人們更容易地理解相對論,曾經說了一段很著名的話,他說: 「一個男人和一個美女坐了一個小時,會覺得時間似乎只過了一刻鐘。如果讓他們坐在火爐上一刻鐘,那麼他們會覺得似乎過了不止一個小時。」這就是相對論。
  • 紐瀾大學院|日本知名院校「心理學」專業介紹——京都大學
    在日本各大院校中「心理學」也算是大學院生當中的熱門專業那麼說到心理學包含哪些內容?屬於怎樣的專業?說到這個專業,日本知名院校中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京都大學◆ 什麼是「心理學」?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
  • 讓我們「擁抱」五月天
    五月天-阿信嘿,四月已翻篇,五月新開始,祝你快樂,讓我們「擁抱」五月天吧。1999年,夢想成為「披頭四」的五月天,發行了加入滾石後的第一張專輯《第一張創作專輯》,你沒看錯,他們的專輯名稱有夠意思的。誰又能想到,事隔二十年後,這部豆瓣9.2的《想見你》,又讓我們重拾五月天這首《擁抱》。《擁抱》五月天帶著「同志情感」的《擁抱》,是適合一個人戴著耳機靜靜單曲循環聆聽的歌。阿信包攬的詞曲創作,青澀的聲線,簡單的旋律,如詩般的歌詞,充溢著希望和愉悅,讓長久被忽略的同志靈魂底層的聲音,不再暗地啜泣,有一片樂曲的天空可以撒野。
  • 拿起來就用的心理學,海潮效應:如何提高自己的吸引力呢?
    心理學是一門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是一門讓人變得更聰明的學問,也是一門非常實用的學問。不過,要想利用好心理學,必須有一個前提:你得了解心理學。正如我們常說的,要「行」,必須先要「知」。「行」和「知」往往是聯繫在一起的,但是只有先「知」,才能後「行」。從這一點上來說,要想把心理學當成一種工具,拿起來就用。
  • 「千言」我們就像天上的星星,每個都有著自己的光芒,自己的理想
    我們在感到舒適時開始了放飛自我,可卻無法忘乎所以:遊戲打到一半,突然感到了厭倦;想要出門的腳步,邁出了一步,卻也開始了猶豫;本是深受吸引的小說,讀著也漸漸感到無趣。就好像心底有著另一個聲音在吶喊,你可以感受到,卻聽不到。本可以繼續享受著舒適,卻猶豫了,漸漸地害怕了。
  • 小心聽不見的「海豚攻擊」,正悄悄入侵你的智慧助理
    用人類聽不到的海豚音,默默控制智慧助理這項研究其實在去年,就由普林斯頓大學、浙江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他們發現攻擊者可以利用「超聲波」,這種人類耳朵聽不到的聲音頻率,因為海豚發出的聲音就是一種超聲波,人類是完全無法聽見這種頻率的聲音,因此這項攻擊手法就稱為「海豚攻擊(Dolphin Attack)」,攻擊者可能會利用人類無法察覺的超聲波喚醒智慧助理,進而指示裝置接觸含有惡意病毒的網站、撥打電話、傳訊息、購物下單、打開文件等行為,可以說攻擊者掌握了虛擬助理後,
  • 「心理健康」斯金納箱效應:手機明明不好玩,為何還是停不下來
    01我們為什麼對手機越來越上癮?推薦機制的眼中,我們都是根據心理學原理被控制了行為模式的「小白鼠」。在這個信息爆炸、用戶注意力至關重要的時代,能讓用戶「上癮」,似乎是每個平臺的終極追求。02讓我們上癮的秘密讓我們從行為主義心理學說起。匯集了幾乎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的算法行業,當然不會開發出那麼笨的推薦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