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特殊區域控制身體運動意圖

2020-12-04 科學網

 

據5月8日的《科學》雜誌報導說,在電腦前工作幾個小時之後,伸展一下手臂及活動一下頸部可能會讓人感覺很好。令人感到驚奇的是,新的研究提示,你所感覺到的並非是身體運動本身。相反,你的伸展肢體的主觀感受可能是由想運動的意願所產生的,而這種意願是由與實際運動完全不同的腦部區域所控制的。一個法國的研究團隊根據他們的發現而得出了這一結論。他們發現,刺激腦部的某一部分會使自願者有想要活動某些身體部位的衝動,而刺激腦部的另外的部分則會在自願者不知道的情況下引起身體的運動。

 

Michel Desmurget及其同僚對與運動相關的兩個腦部區域進行了研究,它們是後頂葉皮質和前運動皮質。這些受試的患者都接受過切除腦瘤的腦外科手術。神經外科醫生有時會在局部麻醉的情況下對清醒患者的腦部進行電刺激,這種做法是外科手術準備的一部分,旨在將術後併發症的風險降至最低。

 

科學家們將他們的試驗融入到7位自願患者的這一手術過程中。他們發現,刺激後頂葉皮質會使某些患者報告說他們想運動他們的上肢、嘴唇或舌頭,儘管它們實際上並沒有做這些運動。如果增加刺激的強度,會使患者以為他們實際上做了這些運動或說過話,而實際上他們並沒有做過這些運動或說過話。相反,刺激額葉的前皮質運動區則會刺激患者出現真正的口腔和肢體運動,而患者則沒有自覺地發現這些運動。(EurekAlert!中文版)

 

更多閱讀

 

 

相關焦點

  • 高效讀懂大腦運動意圖有望造福癱瘓病人
    當下,基於癱瘓病人腦電波信號進行運動意圖的檢測已得到了深入而廣泛的研究,即讓受試者大腦進行運動想像任務,例如想像自己某一肢體的運動,但實際該肢體保持不動,受試者只是進入單純的肢體運動想像場景,此時腦電波會出現相應特徵,提取出此類特徵即可展開受試者運動意圖的預測識別。
  • 高效讀懂大腦運動意圖 有望造福癱瘓病人
    當下,基於癱瘓病人腦電波信號進行運動意圖的檢測已得到了深入而廣泛的研究,即讓受試者大腦進行運動想像任務,例如想像自己某一肢體的運動,但實際該肢體保持不動,受試者只是進入單純的肢體運動想像場景,此時腦電波會出現相應特徵,提取出此類特徵即可展開受試者運動意圖的預測識別。
  • 北大教授談人機結合與智能假肢:運動意圖識別仍是難題
    女主阿麗塔由人類的大腦和機械的身體組成,動作靈活,戰鬥力極強。這種半是肉體半是機器的生命,有一個特別的學名叫「賽博格」(cyborg)。它曾被認為只屬於科幻的世界,如今卻也已走進現實的生活。不過想要真正讓人類變得像阿麗塔一樣,還有很多現實的問題亟待解決。10月22日,2020中國計算機大會在北京召開。
  • 科學家已實現黑進大腦來控制身體運動
    想像一下,有人遠程控制你的大腦,迫使你的身體中央處理器向你的肌肉發送指令。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可怕想法,通常只在科幻電影和小說裡出現,例如我們熟知的X教授,但科學家已經成功地實現了這個想法。儘管目前規模要小得多,但科學家們已經能夠促使他們的實驗對象跑步,僵在原地,甚至完全失去對四肢的控制。值得慶幸的是,目前這項研究將用於對人類有益的方面。布法羅大學藝術與科學學院物理學教授Arnd Pralle博士領導了這項研究,重點研究了一項名為「磁熱刺激」的技術。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它需要植入特殊構建的DNA鏈和納米粒子,附著到特定的神經元。
  • 面向智能下肢假肢控制的人體運動意圖識別技術取得新進展
    近日,依託北京大學和北京市殘聯共同建設的「北京市智能康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面向智能下肢假肢控制的人體運動意圖識別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提出並實現了基於人體電容信號識別下肢運動意圖的方法。
  • 為什麼沒有身體的大腦是無法思考的?
    這個實驗是比較運動和語言認知的。用語言認知做例子,是因為語言相對抽象,有很強的符號性,和身體運動不能直接的聯繫起來。首先,人身體各部位的運動是由大腦的不同腦區控制的。見下圖:大腦中部的這麼一條帶狀的區域(圖中粉色區域)就是大腦的運動皮層。這樣一個帶狀的區域從下向上控制著身體上半部分的運動,比如面部表情啊,眨眼睛啊,手指和手臂的運動等等。
  • 學習好又身體好!運動讓孩子更聰明
    運動讓孩子更聰明的原因就在於,它能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學習能力,這方面的原因可以歸納為7個方面。 首先,體育鍛鍊讓青少年的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減少了疾病引起的缺課現象。 其次,體育鍛鍊能讓青少年大腦文化學習區域更充分的休息,而人類的大腦皮層的投射區,也就是其控制區是不同的。
  • 瑞士研發出模擬肌肉運動控制的智能神經假體
    原標題:瑞士研發出模擬肌肉運動控制的智能神經假體 最近,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神經科學家從自然的肌肉運動控制中獲得靈感,設計出多種新型假體設備,從腦控輪椅、遠程監控機器人到先進的義肢,能更好地替代人體四肢功能。經過測試,用戶能用這些神經假體完成多種任務。研究人員最近在美國舊金山召開的認知神經科學協會(CNS)大會上宣布了最新成果。
  • 運動如何開啟大腦的學習
    運動如何開啟大腦的學習解放身體,讓身體動起來,從而開啟大腦的學習。隨著大腦的運動,學習也就開始了。神經科學是一個令人著迷的、複雜的學科,而且這個領域的專家讓我們看到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關於大腦的基礎知識大腦的不同控制中心負責不同的重要功能。在生命的初期,這些控制中心和諧一致地工作,形成我們的思想和感受,指揮我們進行運動和表達。籠統地說,大腦的發育是自下而上的。腦幹:生存腦幹不斷提醒我們有關生存的事項,掌管著諸如呼吸、心跳、消化等。
  • 超聲波可控制大腦行為決策 治療毒癮和抑鬱症新希望
    通過超聲波刺激獼猴「額前眼場(FEF)」——控制眼球運動的大腦區域,研究人員發現超聲波可以影響獼猴所看到的目標。圖中是人類大腦「額前眼場」的所在位置。超聲波是一種高頻聲波,已經被用於刺激大腦神經元或者神經細胞,之前研究表明,對頭部以外的齧齒動物大腦低強度超聲波掃描可以刺激神經元,並導致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肉運動。為掌握更多的信息,研究人員讓兩隻獼猴參與一項試驗,目前該試驗已廣泛用於研究選擇性行為,在試驗中,獼猴觀看電腦屏幕中央的一個虛擬目標,然後在屏幕從左至右分別展示目標,一個接一個。
  • 閱讀時,大腦的不同區域在幹啥?
    而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科學家們卻選取了這本書中的一個章節進行了一項研究:確定在人們閱讀的時候,不同的腦部區域都在做些什麼。模型分辯大腦認知過程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學習系的研究者讓8名受試者閱讀《哈利波特》中的一章,並在他們閱讀的時候對它們進行了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掃描(fMRI)。研究人員對閱讀該章節時每4個字產生的每一立方毫米的掃描結果進行詳細分析。
  • 科學家發現大腦負責控制宗教信仰區域(圖)
    佛教在線訊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日前,科學家在人體大腦中發現「上帝區域」,大腦中有三個組織部分負責控制宗教信仰意識。  這項研究共有40多位參與者,其中包括:基督教、穆斯林教、猶太教和佛教人士,當他們被問及關於宗教思考和精神道德範疇的問題時,他們大腦的這三個部分就出現神經元活躍狀態。
  • 在此時此刻,是你的大腦在控制你,還是你在控制大腦?
    人類是大腦的「傀儡」?到底是誰在控制誰?你有想過嗎?我們都說高考是人的一生最為公平的一次競爭,其實從人出生的一瞬間開始,人的一生本來就是不公平的,因為我們的身體條件各不相同,所處的環境也是不同的,我們的一生當中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追求。
  • 你知道控制「自私」的大腦區域在哪兒嗎?
    研究者發現,杏仁核、皮層和大腦的前腦島區域參與了模仿他人與經歷痛苦和情感,而在前額葉皮層的背外側和背內側區域中,對行為和衝動控制起關鍵作用。接著參與者進行了一項叫做「獨裁者遊戲」的任務,在這項任務中,每輪給他們10美元,共計24輪,詢問他們是想要保留他們的錢,還是與一個陌生人分享(提供陌生人的年齡和收入等相關信息)。
  • PNAS:每天十分鐘的輕度運動,可以增強大腦記憶相關區域的連通性
    一項研究表明,每天十分鐘的輕度運動就足以促進大腦的連通性,並幫助大腦區分相似的記憶。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UCI)和日本筑波大學的科學家們在研究大腦活動時發現,大腦中負責記憶形成和存儲區域之間的連通性,在進行一次僅僅十分鐘的輕度運動(如慢走、瑜伽或太極)之後就會增強。該研究已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
  • 用自己的大腦控制自己的大腦
    人類的大腦有一個特殊的「大腦額葉」,具有其他動物所沒有的反思能力,從而人類最終創造了語言,發明了文字,逐漸衍化為地球上最強大的物種,具有嚴謹的邏輯思維與縝密的推理能力。大腦與思考之間的關係遠比錘子與釘子之間的關係複雜多了,我們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腦摒棄慣性的思考方式,從而控制自己的生活與工作。
  • 科學家找到大腦中控制思維徘徊的區域
    科學家找到大腦中控制思維徘徊的區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3日 10:01 來源: ??科學家們一直在探求人在思維徘徊時大腦中發生了什麼,但是製造最近,人們對於能夠這種使我們作白日夢的神經機理仍了解得很少。??但是在1月18日的《Science》上,一組來自英國阿伯丁大學和美國Dartmout大學、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發表文章,聲稱發現了人腦中支持人作白日夢的一些區域。??在研究中,科學家們對一些在進行簡單的記憶問題的志願者的大腦進行了掃描。
  • 科學家發現人腦中的「隱藏區域」 為人類所獨有或與精細運動相關
    科學家發現人腦中的「隱藏區域」 為人類所獨有或與精細運動相關  Winnie Lee • 2018-11-26 09:46:46 來源:前瞻網 E1382G0
  • 機體大腦如何控制我們的語言功能?
    大腦中的額葉、顳葉和頂葉區域能夠幫助我們形成自己想說的話,而額葉中的運動皮質則使我們將語言表達出來。為何大腦左側對語言更加青睞,研究者並不清楚;但我們知道,損傷或者癲癇症等症狀,如果在兒童發育早期的話其會影響大腦的左側結構,而且同時還會增加大腦右側語言的形成機會,而左撇子個體的機會或許會增加,這很容易理解,因為機體的左側是通過大腦右側的運動皮質來控制的。
  • 運動改造大腦:變聰明就是這麼簡單
    科學家已經證實,有關夢想,計劃和創造的能力恰好源自於大腦中負責支配運動的那部分區域。現代生活帶來的諸多生理和心理上的問題,例如肥胖,心血管疾病,焦慮,壓力以及抑鬱等,都和缺乏運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對大腦的生理影響想要了解運動會對大腦產生怎樣的生理影響,我們需要先釐清有關腦科學的一些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