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通過焦耳加熱廉價碳源不到一秒快速合成克級的石墨烯

2020-11-24 騰訊網

本文要點:

通過快速焦耳快速加熱廉價的碳源在不到一秒鐘的時間內獲得克級的石墨烯

1

成果簡介

通過自上而下的方法生產的批量規模的石墨烯,剝離石墨通常需要大量的用高能混合,剪切,超聲處理或電化學處理溶劑。雖然石墨的氧化石墨烯的化學氧化促進角質層剝落,它需要苛刻的氧化劑和葉與隨後的還原步驟後的有缺陷的穿孔結構石墨烯。高質量的石墨烯的自底向上的合成經常被限制於超小型如果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或先進的合成有機方法進行,或者如果在本體溶液中進行它提供了一個缺陷橫行的結構相當於。

本文,我們通過快速焦耳快速加熱廉價的碳源(例如煤,石油焦炭,生物炭,炭黑,廢棄食品,橡膠輪胎和混合的塑料廢料),可以在不到一秒鐘的時間內獲得克級的石墨烯。在生產該產品的過程後,該產品稱為快速石墨烯(FG),在堆疊的石墨烯層之間顯示出渦輪層排列(即,幾乎沒有順序)。FG合成不使用熔爐,也不使用溶劑或反應性氣體。產量取決於來源的碳含量。當使用高碳源(例如炭黑,無煙煤或煅燒焦炭)時,收率範圍為80%至90%,而碳純度大於99%。無需純化步驟。拉曼光譜分析表明,FG的D譜帶強度低或不存在,這表明,迄今為止,FG的缺陷濃度在石墨烯中是最低的,並且證實了FG的渦輪層堆積,這明顯不同於渦輪層石墨。FG層的無序取向有助於其在複合材料形成過程中混合時快速脫落。FG合成的電能成本僅為每克7.2kJg 1,這可能使FG適用於塑料,金屬,膠合板,混凝土和其他建築材料的散裝複合材料。

2

圖文導讀

圖1、由各種碳源合成的FG。

圖2 、FJH關鍵參數。

圖3、分子動力學模擬。具有Nosé-Hoover恆溫器的給定溫度範圍(1,500至5,000 K)下,具有各種特徵(例如微孔,錯位和石墨域尺寸)的結構保持5×10-9的溫度。

圖4 | CB-FG的擴大規模和應用。

參考文獻:

Gram-scale bottom-up flash graphene synthesis

相關焦點

  • 《Nature》:此文一出,「石墨烯」秒變「白菜價」!
    >在不到100毫秒的時間內變成石墨烯,並實現克級製備!電容器組高壓放電使碳源在不到100毫秒的時間內達到3000 K以上的溫度,有效地將非晶碳轉化為渦輪堆疊的石墨烯。研究人員將焦耳熱閃蒸技術獲得的石墨烯命名為Flash graphene (FG,閃蒸石墨烯),層層堆疊的閃蒸石墨烯表現出渦輪層堆疊。FG的合成不使用熔爐,不需要溶劑、反應氣體。產量取決於碳源的碳含量。
  • 「石墨烯」秒變「白菜價」?
    為了促進剝離,將石墨烯進行化學氧化,變成氧化石墨烯,之後對其還原獲得剝離的石墨烯。這一過程往往需要苛刻的氧化劑,並且通過這一方法獲得的石墨烯往往具有缺陷。(2)自下而上合成石墨烯:比如採用化學氣相沉積或先進的有機合成方法,這一方法合成的石墨烯質量高,缺陷少,但是產率低。美國萊斯大學James M. Tour、Boris I.
  • 「白菜價石墨烯」又有新進展
    Tour教授課題組在石墨烯高效合成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為解決石墨烯產率低的問題,Duy X. Luong等人(Nature 577, 647–651 (2020))通過廉價的焦耳熱閃蒸技術可以將任何碳源,無論是石油瀝青、煤炭、輪胎還是塑料垃圾,統統在不到100毫秒的時間內變成克級石墨烯!(詳細報導:突破性進展!
  • 《Science》之後,觀察了一下形貌,再發一篇《ACS Nano》|「白菜價石墨烯」又有新進展
    Luong等人(Nature 577, 647–651 (2020))通過廉價的焦耳熱閃蒸技術可以將任何碳源,無論是石油瀝青、煤炭、輪胎還是塑料垃圾,統統在不到100毫秒的時間內變成克級石墨烯!以炭黑為反應原料,焦耳熱閃蒸設備在幾十毫秒內將炭黑快速加熱至~3000 K,然後在幾秒鐘內冷卻至室溫。在放電期間,炭黑被快速加熱並石墨化以形成閃蒸石墨烯。值得注意的是,大於400 A的峰值電流通過炭黑,產生約30 kW的超高功耗。這種高功耗是形成快速焦耳熱閃蒸石墨烯的主要原因。在快速焦耳熱閃蒸期間,炭黑形成渦輪狀閃蒸石墨烯的平面晶體,這些晶體在電流方向上取向,外觀類似於燒焦的木頭。
  • 《Nature》之後,又一裡程碑!僅需8秒,塑料垃圾變身石墨烯,一舉兩得,有望解決兩大世界難題
    Tour教授課題組通過廉價的焦耳熱閃蒸技術可將任何碳源,無論是炭黑、石油瀝青、煤炭、輪胎還是塑料垃圾,統統在不到100毫秒的時間內變成克級石墨烯,實現了「變廢為寶」。Tour教授課題組再發力,提出一種回收塑料廢棄物的方法,實驗室並沒有像原來那樣用直流電來提高碳源的溫度,而是首先使塑料廢料暴露於大約8秒鐘的高強度交流電中,然後直流震蕩,通過快速焦耳熱技術將廢棄物變成具有渦輪層的閃蒸石墨烯(FG)外,還會產生碳低聚物、氫等,處理每噸塑料廢棄物約125美元(約848元人民幣)的電力成本
  • 僅需8秒,塑料垃圾變身石墨烯,一舉兩得有望解決兩大世界難題
    石墨烯作為新型的二維碳材料,其製備方法主要通過剝離石墨獲得,該過程需要大量的溶劑、機械剪切力和電化學處理等,產率較低,成本較高,限制了其應用。美國萊斯大學James M. Tour教授課題組通過廉價的焦耳熱閃蒸技術可將任何碳源,無論是炭黑、石油瀝青、煤炭、輪胎還是塑料垃圾,統統在不到100毫秒的時間內變成克級石墨烯,實現了「變廢為寶」。
  • 新技術可以大規模生產石墨烯,原料只需要食物殘渣甚至塑料
    由賴斯大學詹姆斯·圖爾(James Tour)的化學實驗室引入的新工藝可以將幾乎所有的碳源大量轉化成有價值的石墨烯薄片。該過程既快速又便宜。圖爾說,」閃蒸石墨烯」(Flash graphene)技術可以將一噸煤、食物殘渣或塑料轉化為石墨烯,而成本僅為其他批量生產石墨烯的方法的一小部分。 圖爾說:「這很重要。
  • 藥學院饒燏課題組在《自然·通訊》發表Teixobactin克級全合成推動...
    藥學院饒燏課題組在《自然·通訊》發表Teixobactin克級全合成推動的其結合模式探索以及開發更強抗生素的研究清華新聞網8月1日電 7月22日,清華大學藥學院饒燏課題組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題為「Teixobactin的克級全合成推動的其結合模式探索以及開發更強抗生素的研究」(
  • 石墨烯又一重大突破,解決成本困境!
    號稱「新材料之王」的石墨烯,以其極佳的物理化學性能,被廣泛的研究。Tour等人利用焦耳熱閃蒸技術(flash Joule heating, FJH),可以將任何炭源材料(煤炭,炭黑等)在極短時間內製備成為克級石墨烯,解決長久以來困擾石墨烯的價格問題。此研究或許讓石墨烯徹底告別價格昂貴的時代!
  • Nature:快速靈敏的室溫石墨烯納米機械測輻射熱儀
    為此,石墨烯引起了人們的興趣,因為它在任何材料中具有最低的單位面積質量,同時還具有極高的熱穩定性和無與倫比的光譜吸收率。然而,由於石墨烯的電阻率與溫度的相關性很弱,因此它無法挑戰室溫下的最新技術。在這裡,與常規的輻射熱分析法不同,我們使用石墨烯納米機電系統通過共振感應檢測光。在我們的方法中,吸收的光加熱並熱拉伸懸浮的石墨烯諧振器,從而改變其諧振頻率。
  • 快速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研究取得進展
    通過近10年的努力(2007-2017),銅基CVD法已經在大批量、高質量和快速製備三個方向分別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進展。然而,對於能夠同時實現快速、大批量和高質量製備石墨烯,仍然是一個挑戰。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點:銅襯底和石墨烯晶格失匹配,導致石墨烯的晶界密度過高,削弱了石墨烯的物理性能;為了抑制石墨烯成核,傳統的CVD方法往往通過降低碳源濃度來實現,導致石墨烯的生長速率偏低,在0.03 µm/s-0.36 µm/s之間;隨著石墨烯製備面積的不斷擴大,石墨烯生長氣氛因為受流阻的影響變得不均勻,導致大批量製備的石墨烯不連續或者不均勻。
  • 石墨烯生產工藝流程介紹
    CVD法製備的工藝流程   CVD法製備石墨烯的基本過程是:把基底金屬箔片放入爐中,通入氫氣和氬氣或者氮氣保護加熱至1000℃左右,穩定溫度,保持20min左右;然後停止通入保護氣體,改通入碳源(如甲烷)氣體,大約30min,反應完成;切斷電源,關閉甲烷氣體,再通入保護氣體排淨甲烷氣體,在保護氣體的環境下直至管子冷卻到室溫,取出金屬箔片,得到金屬箔片上的石墨烯
  • 現代工學院王學斌課題組在石墨烯三維網絡塊體材料研究...
    對於這些問題,學者們提出了三維化石墨烯塊體材料的概念,簡稱三維石墨烯,即以石墨烯片層為基本結構單元、具有sp2共價鍵聯結三維網絡結構的石墨烯多孔塊體材料。目前的液相組裝法、模板氣相沉積法等方法所製備的三維石墨烯,內部聯結較弱、生產效率較低、雜質較多。
  • Nature系列4篇連發,石墨烯終歸於物理?
    石墨烯始於物理,盛於材料化學,如今是要終歸於物理了麼?最近,我們報導了Nature雜誌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Chee Wei Wong、段鑲鋒、姚佰承、黃書偉團隊通過構建石墨烯-氮化矽異質結實現了諧振腔的色散操控,展示了石墨烯-氮化矽光頻率梳的腔內柵極可調諧性。
  • 石墨烯納米帶近年來成果集錦:7篇Science/Nature
    Science:金紅石TiO2基底上合成石墨烯納米帶原子級上精確控制的石墨烯納米帶GNR(graphene nanoribbon)材料目前由於其高度可調控的電子學、光學、載流子傳輸性能獲得了廣泛關注,但是目前合成石墨烯納米帶材料的方法一般基於在金屬表面上進行化學反應得到,由於金屬基底遮蓋了其電子結構,限制了其應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A.-P.
  • 《Nature》石墨烯納米帶突破性進展或因數據處理問題被撤稿
    2019年6月26日,日本名古屋大學和京都大學的研究團隊在聚合稠環芳烴可控合成石墨烯納米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者們研發了一種活性成環共軛延展聚合(APEX)反應,通過改變引發劑與單體濃度比、引發劑結構、反應條件實現了合成結構和長度均可控的石墨烯納米帶。相關工作已發表在《自然》期刊上。
  • 石墨烯的製備方法及應用
    物理方法通常是以廉價的石墨或膨脹石墨為原料,通過微機械剝離法、液相或氣相直接剝離法來製備單層或多層石墨烯,此法原料易得,操作相對簡單,合成的石墨烯的純度高、缺陷較少,但費時、產率低下,不適於大規模生產。目前實驗室用石墨烯主要多用化學方法來製備,該法最早以苯環或其它芳香體系為核,通過多步偶聯反應取代苯環或大芳香環上6個,循環往復,使芳香體系變大,得到一定尺寸的平面結構的石墨烯(化學合成法)[3]。
  • 生物質石墨烯的前世今生
    今天要介紹的主角是:生物質石墨烯。接下來我們就來細細追溯生物質石墨烯的前世今生。前世:生物質根據國際能源機構(IEA)的定義,生物質(biomass)是指通過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種有機體,包括所有的動植物和微生物。
  • 日本知名學者Nature被撤,主要原因找不到原始數據
    現有用於合成GNR的自下而上的方法無法同時實現對這三個參數的控制,並且由於分步聚合的性質,長度控制特別具有挑戰性。,模塊化地合成GNR,並控制其寬度,邊緣結構和長度。該研究首次報導了一種合成結構、寬度及長度均可控的石墨烯納米帶聚合方法。該法有望為研究石墨烯納米帶長度對其理化性質的影響奠定材料基礎。
  • Nature: 頂刊收割機,又是石墨烯
    前言石墨烯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頂刊收割機,上周五剛登上Science,這周四又登上Nature。如果再算上子刊的話,那更是「抬頭不見低頭見」了!今天要介紹的這篇Nature蠻有意思的,是將單層石墨烯同時集成到一個微波諧振器和一個約瑟夫遜結中,製備了一種超薄的石墨烯基約瑟夫森結輻射熱傳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