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之後,又一裡程碑!僅需8秒,塑料垃圾變身石墨烯,一舉兩得,有望解決兩大世界難題

2020-11-02 高分子科學前沿

塑料廢棄物汙染是21世紀最為緊迫的環境問題之一,但大部分進入填埋場和海洋,嚴重威脅人類的生態環境和生命健康。石墨烯作為新型的二維碳材料,其製備方法主要通過剝離石墨獲得,該過程需要大量的溶劑、機械剪切力和電化學處理等,產率較低,成本較高,限制了其應用。美國萊斯大學James M. Tour教授課題組通過廉價的焦耳熱閃蒸技術可將任何碳源,無論是炭黑、石油瀝青、煤炭、輪胎還是塑料垃圾,統統在不到100毫秒的時間內變成克級石墨烯,實現了「變廢為寶」。進一步觀察了閃蒸石墨烯的形貌又在2020年9月10日發表了一篇《ACS Nano》

2020年10月29日,James M. Tour教授課題組再發力,提出一種回收塑料廢棄物的方法,實驗室並沒有像原來那樣用直流電來提高碳源的溫度,而是首先使塑料廢料暴露於大約8秒鐘的高強度交流電中,然後直流震蕩,通過快速焦耳熱技術將廢棄物變成具有渦輪層的閃蒸石墨烯(FG)外,還會產生碳低聚物、氫等處理每噸塑料廢棄物約125美元(約848元人民幣)的電力成本,同時可以獲得180千克高質量石墨烯,具有明顯經濟優勢。一舉兩得,同時解決了「廢塑料回收難」、「石墨烯製備成本高」兩大難題。相關工作以「Flash Graphene from Plastic Waste」為題發表在《ACS Nano》。

廢棄塑料回收通過焦耳熱閃蒸製備石墨烯

【塑料廢棄物焦耳熱閃蒸石墨烯】

將塑料廢棄物與炭黑混合後的導電碳粉裝在兩個電極之間的石英管中,用交流電焦耳熱閃蒸(AC-FJH)處理8 s,樣品釋放出碳低聚物和揮發物,而在銅電極之間形成閃蒸石墨烯;圖1(b)分別為2 mm、1 mm、40 μm的HDPE粉末顆粒處理的產率;圖1(c)顯示了由閃蒸的HDPE粉末在不同的初始電阻率下獲得的交流電焦耳熱閃蒸石墨烯產率,發現AC-FJH可用於由不同的熱塑性塑料生產石墨烯,如聚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塑料的熱穩定性越高,閃蒸石墨烯產率越高,生成的揮發性低聚物越少(圖1(d))。

圖1(a)120 V AC電路原理圖(b)HDPE的交流電閃蒸石墨烯產率(c)HDPE/CB混合物的初始電阻率對石墨烯產率影響(d)來自不同塑料的交流電閃蒸石墨烯(e)廢棄塑料照片及使用商用切割機切割後與5%CB混合後的照片

【閃蒸石墨烯結構形態】

拉曼光譜發現可從多種塑料中獲得高質量的渦輪層閃蒸石墨烯,較高的IG/ID峰比值表示較低的無序度和較高的石墨烯質量。圖2(d)通過一個內部內置紅外(IR)光譜儀給出了交流電快速焦耳熱的溫度分布過程採集,數據與黑體輻射曲線擬合。事實證明,快速焦耳熱可有效地將塑料廢棄物轉化為閃蒸石墨烯,該工藝成為代替其他回收/再利用工藝所需的勞動密集型分揀步驟的理想選擇。

圖2(a,b)閃蒸石墨烯的特徵拉曼光譜(c)從PVC中觀察到的閃蒸石墨烯拉曼光譜(d)使用紅外光譜儀和黑體輻射配件收集的焦耳熱工藝溫度曲線

從不同的塑料廢棄物中獲得的石墨烯的XRD譜圖在26.1(002)和45°(001)處出現兩個峰,(002)峰的尾部延伸到低的2θ,這是由於渦輪層之間的旋轉混亂所致,同時得到的石墨烯具有較高的熱穩定性,且XPS結果中沒有檢測到雜原子的存在,表明快速焦耳熱方法對於處理原本難以重用的塑料廢棄物是有效的。得到的石墨烯平均尺寸為16 nm(圖4 b),包括四個堆疊的渦輪層,TEM圖像表明層層之間的間隔為3.45 Å,圖4 c為交流直流電閃蒸石墨烯的形態,其平均尺寸為27 nm(圖4d),比交流電閃蒸石墨烯尺寸大,表明採用交流直流電後,會促進石墨烯橫向尺寸的生長。TEM圖像的層間距離與XRD和拉曼數據一致,支持閃蒸石墨烯渦輪層形態的結論。

圖3(a)源於廢棄HDPE的石墨烯 的 XRD(b)TGA和(c)XPS(d)高解析度C 1s XPS光譜

圖4(a)源於HDPE的交流電石墨烯的TEM圖像和(b)顆粒數(n = 100)(c)源於HDPE 的交流直流電石墨烯的TEM圖像和(d)顆粒計數(n = 100)

【閃蒸石墨烯功耗】

為了計算將混合的塑料廢棄物轉換為石墨烯所需的能量,觀察樣品的電阻率隨時間變化,如圖5a所示。交流電閃蒸石墨烯過程消耗的能量約為21 kJ/g,直流電閃蒸石墨烯所需的能量約為13 kJ/g,總共需要23 kJ的能量才能將1.0 g的混合塑料廢棄物轉換為0.18 g的高質量石墨烯。這意味著將1噸塑料廢棄物轉換為180千克高質量石墨烯加揮發物的電力成本為124美元,與傳統的物理和化學回收技術相比,這使該技術的塑料回收成本具有競爭力。

圖5(a)源於HDPE的交流電石墨烯電阻率值和功耗(c)源於HDPE交流直流電石墨烯和商用石墨烯的拉曼光譜(d)抗壓強度水泥/石墨烯複合材料

【塑料廢棄物的回收性】

收集交流電石墨烯製備過程中形成的蠟質物質,並通過傅立葉變換紅外分析發現生成的蠟是具有紅外指紋性的低聚物,類似於具有低氧化度的母體塑料,如圖6所示。這些低聚物可與石油烴流混合以加工成純塑料,或可用於生產洗滌劑複合材料的添加劑。低聚物的產率<10%,表明閃蒸的塑料廢棄物約60%轉化為氣態產物,檢測發現有氫氣產生,可以考慮在燃料電池中使用氫氣為焦耳熱過程產生清潔的補充電能使用。

圖6 處理前後廢棄塑料的紅外光譜對比

【總結】

使用少量電能將塑料廢棄物轉換為高價值的材料,大規模使用快速焦耳熱技術處理塑料廢棄物可以潛在地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從而提高塑料的使用周期。據報導,生產1克純PET需要38.8 kJ的能量,而使用快速焦耳熱方法處理僅消耗23 kJ的能量。因此,應將塑料廢棄物的快速焦耳熱方法作為循環利用塑料垃圾的一種方法納入考慮中。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0c06328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投稿模板:

單篇報導:上海交通大學周涵、範同祥《PNAS》:薄膜一貼,從此降溫不用電!

系統報導:加拿大最年輕的兩院院士陳忠偉團隊能源領域成果集錦

相關焦點

  • 僅需8秒,塑料垃圾變身石墨烯,一舉兩得有望解決兩大世界難題
    石墨烯作為新型的二維碳材料,其製備方法主要通過剝離石墨獲得,該過程需要大量的溶劑、機械剪切力和電化學處理等,產率較低,成本較高,限制了其應用。美國萊斯大學James M. Tour教授課題組通過廉價的焦耳熱閃蒸技術可將任何碳源,無論是炭黑、石油瀝青、煤炭、輪胎還是塑料垃圾,統統在不到100毫秒的時間內變成克級石墨烯,實現了「變廢為寶」。
  • 塑料垃圾8秒變石墨烯,能減少「白色汙染」嗎?
    穿梭於大街小巷的外賣 / 快遞員背後,無疑是人民生活便利性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塑料垃圾產生量的大幅提升,尤其一次性使用的塑料製品更是成為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 對於塑料垃圾的回收再利用,近日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或許能夠提供新的路徑。 10 月 29 日,James M. Tour 教授課題組在 ACS Nano 上發表獲取石墨烯的最新研究成果時,提出一種回收塑料廢棄物的方法。
  • 「石墨烯」秒變「白菜價」?
    《Nature》:此文一出,「石墨烯」秒變「白菜價」!為了促進剝離,將石墨烯進行化學氧化,變成氧化石墨烯,之後對其還原獲得剝離的石墨烯。這一過程往往需要苛刻的氧化劑,並且通過這一方法獲得的石墨烯往往具有缺陷。(2)自下而上合成石墨烯:比如採用化學氣相沉積或先進的有機合成方法,這一方法合成的石墨烯質量高,缺陷少,但是產率低。美國萊斯大學James M. Tour、Boris I.
  • 石墨烯超級電池誕生,僅需15秒充滿電,比普通電池快1000倍
    但新能源汽車存在充電難、充電慢的問題,制約了這一行業的發展。 不過,「電動汽車超級電池」的出現,有望改變新能源汽車的這一困境。但是,石墨烯超級電池充電速度卻能較普通電池快1000倍,僅需15秒便足夠將電池充滿。
  • 《Nature》:此文一出,「石墨烯」秒變「白菜價」!
    (1)大多數石墨烯的製備方法都是自上而下的,通過剝離石墨,往往需要大量的溶劑以及高能混合、剪切、超聲波和電化學處理。為了促進剝離,將石墨烯進行化學氧化,變成氧化石墨烯,之後對其還原獲得剝離的石墨烯。這一過程往往需要苛刻的氧化劑,並且通過這一方法獲得的石墨烯往往具有缺陷。
  • 石墨烯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一種回收塑料廢棄物的方法
    穿梭於大街小巷的外賣 / 快遞員背後,無疑是人民生活便利性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塑料垃圾產生量的大幅提升,尤其一次性使用的塑料製品更是成為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 據了解,目前塑料廢棄物的處理方式主要為填埋、焚燒、回收再利用等,其中填埋和焚燒均在不同程度上對生態環境和人類生命健康產生負面影響,而當前塑料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率極低,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祝興祥曾在 2019 年表示,「全球 90 億噸的塑料製品中,只有 9 % 被回收利用」。 對於塑料垃圾的回收再利用,近日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或許能夠提供新的路徑。
  • 塑料垃圾這樣變成能源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塑料的生產和使用不斷增加,給世界帶來了巨量且難以快速降解的垃圾。目前所生產的49億噸塑料中,大部分都被填埋或者焚燒處理,嚴重汙染環境,更糟糕的是,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120億噸 [1]。如何處理這些塑料垃圾,成為人類社會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 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塑料垃圾製造者
    兩份文件指出,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固體廢棄物出口國和人均塑料消費大國,迄今不予批准《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阻擋全球塑料垃圾管控進程,阻撓關於加強管控塑料廢物修正案的通過,並長期將處理能力欠缺的發展中國家作為塑料廢物的最終處置場所。
  • 科學家通過微波將塑料變成氫和高價值碳,成功解決地球塑料難題
    人類最偉大的現代發明之一就是塑料了,它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塑膠袋、塑料瓶和塑料餐盒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是卻也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環境問題。超過75%的一次性塑料在使用之後無法被回收,它們會進入海洋、下水道等地,傷害野生動物並汙染我們的環境。
  • 回收塑料垃圾鋪路更環保,有人卻擔心危害健康
    減少垃圾、改善道路,一舉兩得據南非公路聯合會估計,南非坑坑窪窪的道路每年給使用者造成的車輛修理和人身傷害損失高達34億美元,這還不包含貨運損失。現在南非人已經開始使用回收的塑料奶瓶來築路,希望藉此幫助該國解決垃圾問題並改善道路質量,可謂是一舉兩得的舉措。今年8月,南非東海岸誇祖魯-納塔爾省的Shisalanga建築公司成為南非首家使用部分塑料材料鋪設道路的公司。現在,該公司已經在德班郊區的克利夫代爾重新鋪設了400多米的道路,使用的瀝青相當於4萬個回收的兩升裝塑料奶瓶。
  • 酶工程技術用於降解與回收塑料垃圾
    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有效的方法回收廢棄的塑料以解決塑料垃圾的汙染問題,PET的主要回收手段是熱機械方法,但是這種方法容易導致塑料機械性能的損失。因此,工業上優選從頭合成PET而不是再回收利用,最終導致PET廢物的持續積累。此外,PET具有高比例的芳族對苯二甲酸酯單元(會降低鏈遷移率),這種聚酯很難水解。
  • 浙大製造出新型石墨烯膜材料:柔性好,導熱強 解決世界難題
    通過巧妙設計,浙江大學高分子系高超教授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石墨烯組裝膜:它是目前導熱率最高的宏觀材料,同時具有超柔性,能被反覆摺疊6000次,承受彎曲十萬次。這一進展解決了宏觀材料高導熱和高柔性不能兼顧的世界性難題,有望廣泛應用於高效熱管理、新一代柔性電子器件及航空航天等領域。
  • 這種甲蟲幼蟲可快速降解聚苯乙烯,有望解決塑料垃圾危機
    塑料是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但其難以降解的特性也給環境產生巨大負擔。當下,世界上每秒就有20000單位塑料被消耗,每年有1300萬噸塑料流入海洋,如何減少和消除塑料垃圾汙染已成全球性難題。聚苯乙烯(PS)是一種無色透明的熱塑性塑料,具有高於100℃的玻璃轉化溫度,常用於制杯子和飯盒等。由於分子結構特殊,普通微生物難以降解,聚苯乙烯在塑料垃圾中佔很大比重。不過,最近研究人員證明它可以被一種在韓國較為常見的甲蟲降解。
  • 新技術可以大規模生產石墨烯,原料只需要食物殘渣甚至塑料
    由賴斯大學詹姆斯·圖爾(James Tour)的化學實驗室引入的新工藝可以將幾乎所有的碳源大量轉化成有價值的石墨烯薄片。該過程既快速又便宜。圖爾說,」閃蒸石墨烯」(Flash graphene)技術可以將一噸煤、食物殘渣或塑料轉化為石墨烯,而成本僅為其他批量生產石墨烯的方法的一小部分。 圖爾說:「這很重要。
  • 磷蝦能快速消滅塑料,人類有望解決海洋垃圾?研究表明它在幫倒忙
    眾所周知,環境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人類必須解決的全球性問題,特別是海洋塑料汙染。如今,海洋汙染已經達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科學家研究發現,近幾年在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呈增長趨勢。每年都會有上千萬噸的垃圾流入海洋中,這些垃圾會給海洋生物帶來嚴重的影響。一些海鳥和海洋動物會誤食塑料導致死亡。
  • 提供石墨烯解決方案 提升汽車輪胎回收利用
    這些輪胎最終被送往垃圾填埋場或者被焚燒,所產生的細小顆粒暴露在環境中,引起人們對負面環境影響的擔憂。據外媒報導,曼徹斯特初創公司Space Blue Limited利用石墨烯來提高再生輪胎橡膠的性能,以減少汽車輪胎損耗,並產生積極的環境影響。
  • 《科學》雜誌子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塑料垃圾製造者
    近日發布於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進展》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美國把塑料垃圾汙染問題歸咎於亞洲國家,但美國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垃圾製造者。美國2016年製造的塑料垃圾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一,達4200萬噸;年度人均製造塑料垃圾130.1公斤。美國雖然只有世界總人口的4%,卻製造了世界上17%的塑料垃圾。 美國是世界第二大塑料垃圾出口國。
  • 達成全球塑料垃圾汙染防治框架
    本報日內瓦電 記者楊海泉報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日前發布新聞簡報稱,來自180個國家的約1400名代表5月初在日內瓦舉行為期兩周的環境保護會議,通過了一系列旨在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免受有害化學品和廢物不利影響的決定。
  • 塑料吸管變身環保紙吸管 消費者:還需提升使用感受
    塑料吸管變身環保紙吸管 消費者:還需提升使用感受 2020-09-21 18: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科學》雜誌子刊最新研究: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塑料垃圾製造者
    近日發布於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進展》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美國把塑料垃圾汙染問題歸咎於亞洲國家,但美國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垃圾製造者。美國2016年製造的塑料垃圾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一,達4200萬噸;年度人均製造塑料垃圾130.1公斤。美國雖然只有世界總人口的4%,卻製造了世界上17%的塑料垃圾。美國是世界第二大塑料垃圾出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