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垃圾這樣變成能源

2020-11-05 X一MOL資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塑料的生產和使用不斷增加,給世界帶來了巨量且難以快速降解的垃圾。目前所生產的49億噸塑料中,大部分都被填埋或者焚燒處理,嚴重汙染環境,更糟糕的是,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120億噸 [1]。如何處理這些塑料垃圾,成為人類社會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圖片來源於網絡


日前,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Frédéric A. Perras、Aaron D. Sadow黃文裕(Wenyu Huang)等研究者合作在Nature Catalysis 雜誌上發表論文 [2],他們受自然界中蛋白酶通過反覆剪斷分子鏈來消化蛋白質的啟發,設計出一種基於介孔二氧化矽和鉑納米粒子的催化「剪刀」(mSiO2/Pt/SiO2),可以將常見塑料——高密度聚乙烯(HDPE)「剪」成小分子烷烴片段,所得產物可用於柴油及潤滑油的製備。

酶切蛋白質(上)與催化劑「剪」聚合物(下)過程示意圖。圖片來源:Nat. Catal. [2]


這種新型催化劑整體呈「介孔殼/活性位點/核」結構,鉑納米粒子活性位點位於二氧化矽殼層中介孔的底部(上圖)。高密度聚乙烯長鏈可容易地在孔內移動,不過隨後的逸出卻受到聚合物-表面相互作用的抑制。這與蛋白質底物在蛋白酶催化裂隙中的結合和轉運很類似。如此一來,介孔底部的鉑納米粒子活性位點就可以催化聚乙烯長鏈進行氫解反應,產生鏈長分布窄且可調節的烷烴產物。通過調節催化劑孔徑,分別得到以C14、C16、C18為碳鏈分布中心的鏈烴混合物,為進一步轉化和製造柴油以及潤滑油提供了可能。

不同條件下聚乙烯分解產物分布。圖片來源:Nat. Catal. [2]


將塑料變柴油已經很有意思了,更有意思的是,Nature Catalysis 雜誌在同一天上線了另一篇關於聚合物分解的論文 [3],直接將多種塑料垃圾變成氫氣。這項工作來自牛津大學Peter Edwards、Tiancun Xiao劍橋大學John Thomas等研究者,他們使用微波激活鐵基催化劑顆粒有效地降解粉碎的塑料垃圾,並提取氫氣。整個過程只需一步,耗時僅僅30-90秒,就可將多種現實生活中的塑料垃圾轉化為清潔燃料氫氣,產率高達55.6  mmol/g塑料。此外,塑料垃圾降解完畢之後所剩下的固體殘留物主要是多壁碳納米管,也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塑料轉化示意圖。圖片來源:Nat. Catal. [3]


收集由廢棄塑料提取的氫氣。圖片來源:Nat. Catal. [3]


鐵基催化劑的製備也非常簡單,將硝酸鐵、硝酸鋁和檸檬酸按照摩爾比1:1:1混合,形成橙色的凝膠,隨後在350 °C條件下煅燒3小時,所得的鐵鋁氧化物顆粒即為催化劑。隨後,研究者收集了生活中常見的塑料垃圾,如廢牛奶瓶(高密度聚乙烯,HDPE)、廢塑膠袋(低密度聚乙烯,LDPE)、廢食品包裝盒(聚丙烯,PP)和廢包裝材料(聚苯乙烯,PS)。這些垃圾被機械粉碎成1–5  mm的顆粒,然後與等質量的催化劑顆粒均勻混合,裝入石英管(下圖d)中就可以用於下一步微波激活的降解過程。


微波法塑料分解示意圖。圖片來源:Nat. Catal. [3]


在微波的激發作用下,塑料中的氫被提取出來,迅速生成大量氫氣。這種方法的效率極高,可以提取出的氫超過塑料中氫理論質量的97%,每克塑料的H2產率可達到55.6  mmol (最大理論產率為71.4  mmol/g塑料),催化反應開始30 s後,析出的氫氣接近含氫量的80%。其中,HDPE在~20 s內就可以幾乎完全分解。

塑料分解隨時間變化檢測。圖片來源:Nat. Catal. [3]


更有意思的是,塑料降解提氫後剩下的固體殘留物主要是多壁碳納米管,其高價值使得這種微波分解塑料法具有更大的商業意義。微波作用下,碳沉積在催化劑表面,每個循環實驗(除了循環1)的碳產率幾乎是恆定的,並且在連續十次循環後,碳的總產率為~620  mg/g塑料,而其中多壁碳納米管的質量分數為~92 wt%。

多壁碳納米管固體產物。圖片來源:Nat. Catal. [3]


研究者初步推測了該反應的機理。微波作為能量來源將鐵基催化劑顆粒加熱,與傳統加熱法不同,這種鐵基催化劑顆粒能夠更有效地吸收微波能量,與塑料顆粒之間的溫差超過400 °C,並通過熱傳遞和熱對流將周圍的塑料顆粒活化。微波激發法之所以實現了良好的氫氣產量,一方面是因為極大地減少了常規塑料熱分解中多見的副反應,使得C–H鍵的斷裂佔主導地位;另一方面,加速了H2擴散,離開催化劑表面。與此同時,剩下的碳與催化劑形成Fe3C,並隨後形成多壁碳納米管。

機理推測示意圖。圖片來源:Nat. Catal. [3]


「就選擇性而言,這種方法在可以說開闢了一個全新的催化領域,並為應對塑料垃圾的世界性挑戰提供了一條可能的途徑」,Peter Edwards說,「同時這也是一條通向氫經濟的途徑,使得人們不用僅依賴化石能源。」 [1]


可能這些研究都還是實驗室階段的概念驗證,但小希衷心希望這些將塑料垃圾變廢為寶的方法可以早日大規模商業化推廣。想想看,方便的塑料製品不僅不會再汙染我們的陸地和海洋,反而可以成為生產燃料和增值碳產品的原料,這該有多好。


參考文獻:

1. Turning plastic waste into hydrogen and high-value carbons

https://www.ox.ac.uk/news/2020-10-13-turning-plastic-waste-hydrogen-and-high-value-carbons

2. Akalanka Tennakoon, Xun Wu, Alexander L. Paterson, Smita Patnaik, Yuchen Pei, Anne M. LaPointe, Salai C. Ammal, Ryan A. Hackler, Andreas Heyden, Igor I. Slowing, Geoffrey W. Coates, Massimiliano Delferro, Baron Peters, Wenyu Huang, Aaron D. Sadow, Frédéric A. Perra. Catalytic upcycling of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via a processive mechanism. Nat. Catal., 2020, DOI: 10.1038/s41929-020-00519-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9-020-00519-4

3. Xiangyu Jie, Weisong Li, Daniel Slocombe, Yige Gao, Ira Banerjee, Sergio Gonzalez-Cortes, Benzhen Yao, Hamid AlMegren, Saeed Alshihri, Jonathan Dilworth, John Thomas, Tiancun Xiao, Peter Edwards. Microwave-initiated catalytic deconstruction of plastic waste into hydrogen and high-value carbons. Nat. Catal., 2020, DOI: 10.1038/s41929-020-00518-5.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9-020-00518-5


(本文由小希供稿)

相關焦點

  • 塑料顆粒開始「入侵」人類胎盤,塑料垃圾到底有多可怕?
    據央視網消息:新一輪塑料汙染治理意見1月1日開始實施。因此,很多人在2021年的第一天發現,原先奶茶店、快餐店提供的一次性塑料吸管不見了,它們要麼被換成了紙質吸管、聚乳酸可降解吸管,要麼就變成了可以直接飲用的杯蓋。
  • 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
    原標題:應對「白色汙染」 中國發力「限塑」   塑料是重要的基礎材料,在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中應用廣泛。不規範生產、使用、處置塑料會造成資源能源浪費,帶來生態環境汙染,影響群眾健康安全。聯合國一份報告顯示,全球所有塑料製品中,只有不到1/10會被循環利用,近八成被填埋或散落在環境中。
  • 全球塑料垃圾生產榜,美國排名第一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10月30日一篇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最新研究論文表明,美國是塑料垃圾的頭號生產國,同時,在造成海洋塑料汙染方面,美國排名全球第三。這項新研究挑戰了曾經認為美國已經充分「管理」塑料垃圾的假設,即收集、適當地填埋、回收或以其他方式包裝塑料垃圾。此前的一項研究使用了2010年的數據,認為在全球範圍內,美國對廢物管理不善造成的海洋塑料汙染排名第20位,但當時沒有考慮塑料廢物出口的數據。研究人員使用了2016年世界銀行報告的關於217個國家或地區垃圾產生情況的數據。
  • 地球人丟棄的塑料垃圾,都去哪了?
    2009至2013年,我國廢塑料垃圾的回收率為23%-29%(發改委算法,為廢塑料回收量/塑料總消費量)[3-4]。如果考慮到一些塑料製品的使用年限長,不會在短期內被人們丟棄,那麼按照國際通行算法,這一數據將變成41%-47%(國際通行算法,為廢塑料回收量/廢塑料產生量)[4]。
  • 研究人員稱大太平洋垃圾帶正變成「塑料怪物」
    我們已經知道世界面臨著一個由塑料垃圾引起的海洋汙染問題。而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和夏威夷之間的大太平洋垃圾帶(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 )是一個典型的「垃圾島」。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大太平洋垃圾帶面積比此前認為的更大,並且以驚人的速度增長。
  • 海洋中究竟有多少塑料垃圾?
    28800個本該到達浴缸的動物玩具,變成了孤獨的塑料艦隊,在太平洋上漂流,並逐漸向岸漂流。它們沿著華盛頓州的阿拉斯加海岸,其中一些甚至到達了不列顛群島。但也有不少玩具最後成為漂浮垃圾的漩渦——大太平洋垃圾帶。地球上有5個或6個這樣的垃圾帶:旋轉的水流中匯集了大量的塑料碎片。但是到那一看,你不會看到很多黃色鴨子、紅色海狸和綠青蛙。
  • 全球大量塑料垃圾,通過洋流運動聚集形成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島」
    垃圾填埋場二是,進行垃圾焚燒發電處理,對於特別是餐廚垃圾,生活垃圾,進行處理之後可以作為發電的能源,這是一種相對環保的方式。比如塑料類垃圾,近些年我國物流行業興起,伴隨而來的是商品包裝垃圾大量產生,其中有很多是塑料類垃圾。
  • 世界海洋日|塑料海?去年中國海洋垃圾超七成為塑料
    而事實上,佔地球面積71%,在整個地球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中有著不可取代作用的海洋,正慢慢被我們身邊那些未經妥善處理的垃圾「填充」,這些垃圾中超過四分之三為塑料。那些進入海洋的塑料垃圾會就此消失了嗎?研究顯示,這些塑料在海洋中被打碎、分解,會變成直徑不超過5毫米的顆粒,再通過食物鏈、水等各種方式,再次出現在人類的生活中。
  • 來看你分類投的垃圾怎麼變成能源
    位於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的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是廣州規模最大的生活垃圾生化處理項目。項目正式投產,標誌著廣州市真正建成全鏈條垃圾處理系統,後端垃圾處理能力與前端垃圾分類基本匹配。「廣州這麼多年不斷地做示範,因為大規模推開垃圾分類要求後端處理有條件。」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局長陶鎮廣表示。
  • 終於弄清99%海洋塑料垃圾去向,上億噸的海洋垃圾,該如何處理?
    據調查每年有約800萬噸海洋垃圾流入海洋,然而海面上的海洋塑料垃圾僅佔全球塑料垃圾的1%,其他的這些海洋塑料垃圾都去哪了?是不是很好奇?塑料的發明,為人類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便利。自20世紀50年代起,全球塑料年均增長率保持在8.5%。然而,每年有超過800萬噸的塑料垃圾流入海洋。海洋中至少已經積累有上億噸的塑料垃圾。此次研究弄清海洋塑料垃圾去向,是否可以將海洋中上億噸海洋塑料垃圾進行收集,回收利用呢?
  • 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 中國發力「限塑」
    來源:【人民日報】塑料是重要的基礎材料,在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中應用廣泛。不規範生產、使用、處置塑料會造成資源能源浪費,帶來生態環境汙染,影響群眾健康安全。聯合國一份報告顯示,全球所有塑料製品中,只有不到1/10會被循環利用,近八成被填埋或散落在環境中。有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對海洋生物、漁業等造成嚴重影響。我國一向高度重視塑料垃圾的環境影響,針對「白色汙染」,我國從2008年6月就開始施行「限塑令」。
  • 海洋塑料垃圾,你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
    或許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海邊的風景是這樣的,白浪逐沙灘,(圖片來源於覓知網)椰林醉斜陽 ,(圖片來源於覓知網)還有一片海藍藍。(圖片來源於覓知網)然而很多地方其實是這樣的,(圖片來源於覓知網)亦或是這樣的。
  • 塑料垃圾的危害
    塑料垃圾的危害1.對身體造成嚴重影響日常使用的不可降解塑膠袋的主要原料是聚乙烯和聚氯乙烯,而聚氯乙烯塑料中殘留有氯乙烯單體,當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使用溫度達到65°C時,其中的有害物質就會滲入到食物中,
  • 科學家通過微波將塑料變成氫和高價值碳,成功解決地球塑料難題
    現在,世界上有至少49億噸的塑料垃圾被掩埋在地下或自然界中隨著塑料市場的增長,目前全球每年生產3.8億噸塑料,且產量還在增長。如果我們沒有進一步採取措施,那麼自然界將會被塑料所淹沒。但是,這些問題處理起來非常棘手。塑料的壽命是非常長的,一個塑膠袋需要10到20年才能降解,一個塑料瓶需要500年才能降解。即使看著它好像「消失了」,但它的殘餘依舊存在。
  • 南極10年前就有「塑料垃圾」,對人類的影響時間提前?
    而在塑料垃圾之中,最常見的類型是聚乙烯,以前的時候,我們主要是研究南極地區的水,雪和沉積物,並且也發現了微塑料,但是如今是研究「冰芯」,再次提升了人類對南極地區的塑料垃圾汙染的時間,同時它對人類的影響時間可能也提前了,為何這樣說,其實我們分析下這些塑料垃圾是如何到達南極地區的就知道。
  • 全球每年有800多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 應對「白色汙染」 中國發力...
    塑料是重要的基礎材料,在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中應用廣泛。不規範生產、使用、處置塑料會造成資源能源浪費,帶來生態環境汙染,影響群眾健康安全。聯合國一份報告顯示,全球所有塑料製品中,只有不到1/10會被循環利用,近八成被填埋或散落在環境中。
  • 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有多少?它幾乎能包裹整個地球!
    如今,每年近3億噸的塑料產量中,有大概三分之一會在使用後被立刻扔掉。大部分的廢棄塑料會在垃圾填埋場被焚燒,且很可能會有殘留;而剩餘部分多數最終會流進大海。英國萊斯特大學的科學家簡·扎拉斯維奇這樣說:「迄今為止生產的所有塑料,已足夠把整個地球都包裹起來。」這聽起來讓人窒息。流入海洋中的塑料有些會被衝上海岸,有些會被野生動物吃掉,但絕大多數還是會繼續留在海洋中,並在那裡碎成小片。
  • 「難纏」的海洋塑料垃圾
    圖 | 網絡  在《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發布題為《美國向陸地和海洋排放了多少塑料垃圾》的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估計2016年美國共向環境中無序排放了224萬噸塑料垃圾,多達145萬噸的美國塑料垃圾最終流入了距離海岸線50公裡內的地方,這意味著美國也是造成世界沿海塑料汙染的主要國家之一。
  • 塑料垃圾造成的危害,人類何時才能醒
    衣索比亞的垃圾填埋場,一群斑鬣狗在垃圾塑料中尋找食物。比如今年 2 月下旬,在西班牙的野生動物恢復中心,專家們就在一條離奇死亡的抹香鯨胃裡發現了約 58 斤重的塑料垃圾。>而在自然條件下,這些塑料垃圾需要長達 400 - 1000 年才能分解掉。
  • 研究證實美國才是塑料垃圾頭號生產國
    》,其中指出,經過研究團隊精確統計,2016年美國生產了4200噸的塑料垃圾。不僅如此,不論是根據此前世界銀行公布的結果,還是研究組的統計數據,美國都是2016年生產塑料垃圾最多的國家,也是唯一人均塑料垃圾生產量超過100公斤的國家。 該報告還將2016年的數據和2010年的預測結果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美國2016年實際生產的塑料垃圾總量約為2010年預測結果的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