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復發的「信號」有哪些?哪些因素可能影響復發風險?

2020-11-29 騰訊網

「甲癌明明切除了,也是早期發現的,最近體檢為什麼又有問題了?真的很苦惱。」

啥是腫瘤復發?

一般腫瘤經過治療後,有一部分可能出現轉移和復發,其中的一部分人可能因腫瘤進入晚期而去世。

轉移和復發大多發生在根治術後三年之內,約佔80%,少部分發生在根治後五年之內,約佔10%。

所以,各種腫瘤根治術後五年內不復發,再次復發的機會就很少了,故常用五年生存率表示各種癌症的療效。

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會在2012年提出:

甲狀腺癌中的分化型甲狀腺癌(DTC),其中包括乳頭狀癌和濾泡狀癌,是最主要的甲狀腺癌症類型,涵蓋了90%以上的甲癌患者。它的主要治療手段是手術。

目前專業內並沒有公認的甲狀腺癌「治癒」標準,有研究表明大約30%的DTC患者會出現復發或者轉移,其中2/3發生在術後十年之內。

這意味著,根據現有研究證據,大約五個甲癌患者當中有一個患者在十年內甲癌會復發。

哪些因素可能影響復發風險呢?

按照2015年美國甲狀腺協會的意見,具備以下因素的甲狀腺癌,復發風險較高:

1.肉眼可見腫瘤侵犯了甲狀腺周圍的軟組織;

2.腫瘤未完全切除;

3.出現遠處轉移;

4.病理分期為N1(有區域淋巴結轉移),並且轉移的淋巴結最大直徑大於3cm;

5.醫生判斷術後血清Tg(甲狀腺球蛋白)水平異常增高;

6.有廣泛血管浸潤的甲狀腺濾泡狀癌(血管侵犯大於4個病灶)

簡單的來說,這些復發風險是指手術前後的一些病灶情況,醫生會儘可能通過手術治療的方式來處理這些潛在復發因素。

復發可能有哪些「信號」?

術後脖子痛/睡眠不好,是復發的信號嗎?

首先根治術後,幾乎所有患者都會感到不同程度的頸部疼痛或不適。這不是復發的徵兆,在手術過程中,神經、肌肉、血管等組織損傷,都會導致恢復期頸部不適和疼痛,可以通過康復鍛鍊來減輕。

出現以下情況格外注意:

A.術後複查發現有新的頸部腫塊,要及時做B超檢查明確性質。

B.血液指標

術後追蹤的主要生化指標是TSH(促甲狀腺激素)和Tg,一般每3~6個月複查一次。

如果您已經接受甲狀腺全切除手術,體內沒有能分泌Tg的甲狀腺病灶和甲狀腺組織,Tg應降低到極低水平,如果在血清中檢測到Tg高於正常,往往提示甲狀腺癌病灶殘留或復發。

血清降鈣素與癌胚抗原升高,提示甲狀腺髓樣癌可能復發。

如何儘早發現復發的「苗頭」?

做好術後定期隨訪,按照醫囑完成必要的檢查,是早期發現復發或轉移的可靠辦法。

寫在最後:上面所說的都是一般原則,如病情出現了波動,或是醫生需要您複查,請一定遵照醫囑。

相關焦點

  • 術後20餘年,甲狀腺癌復發了!這個「懶癌」術後有10%復發率
    在醫院接收的甲狀腺癌首診患者中,大約有10%屬於復發患者。「幾乎每次門診都能遇到復發患者。」頭頸外科王文棟副主任醫師坦言。 甲狀腺腫瘤復發並轉移 增大後壓迫氣管 鄭女士在26年前因甲狀腺腫大在當地醫院就診,發現甲狀腺癌後進行了手術切除。
  • 治療甲狀腺癌有哪些方法_更好的方法是
    像其他惡性腫瘤一樣,甲狀腺癌是需要多學科合作治療的疾病,外科手術在其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手術的必要性  手術是甲狀腺癌初始治療的基本方法。長期的臨床實踐和大量病例的總結結果證明,首次標準化手術決定的治療效果是決定療效的較重要因素。正確的手術方法可以確保隨訪。治療的順利進行降低了腫瘤的復發率,減少了治療的不良後果[3,4]。
  • 哪些症狀提示肺癌術後復發轉移?
    哪些症狀提示肺癌術後復發轉移?肺癌診療指南裡也指出,隨訪期間,如果有症狀惡化或新發症狀,需要即時隨訪。那麼哪些症狀或信號會提示肺癌發生復發或轉移呢?1.體重下降肺癌病人手術後如果沒有任何病情反覆,體重應保持平穩。如果在較長時間內出現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就應檢查有無腫瘤復發的可能。體重下降是腫瘤復發轉移的徵象之一。
  • 肺癌易復發轉移?或與這5個因素有關,不要無視了
    否則肺部惡性腫瘤嚴重,可能還會出現癌細胞轉移、擴散等情況,治療難度增大之外生命健康會受到威脅。作為比較容易復發和轉移的癌症,需要了解這種情況出現和哪些原因有關,才能夠及時避開。那麼,肺癌容易復發和轉移跟哪些原因有關呢?1、早期信號不明顯肺癌容易轉移和復發,有可能是早期的信號不明顯。
  • 避免復發,有哪些事情要注意?
    大約130年前,有醫生認為乳腺癌之所以復發是因為沒有「切乾淨」,包括腫瘤周圍組織以及淋巴結切除的範圍不夠。於是開啟了乳腺癌根治術,也叫擴大根治術,包括乳房、腋窩淋巴結以及支配上肢運動的胸大肌、胸小肌等,嚴重的併發症影響到病人術後的生活質量,有人甚至不得不失去患側上肢!
  • 得了甲狀腺癌。需要做全身檢查嗎?
    甲狀腺癌(thyroid carcinoma)是最常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也是近年來增長最快的實體癌。由於發生病因複雜及多樣,一旦患病往往擔心是否會有轉移。那麼得了甲狀腺癌需要做全身檢查嗎?
  • 哪些症狀提示肺癌術後復發轉移?一定要注意觀察,早發現早治療
    老張是個早期肺腺癌病人,3年前在當地腫瘤醫院手術,因為分期比較早,IB期,又沒有明顯高危因素,術後就沒有進行輔助治療。肺癌診療指南裡也指出,隨訪期間,如果有症狀惡化或新發症狀,需要即時隨訪。那麼哪些症狀或信號會提示肺癌發生復發或轉移呢? 1.體重下降 肺癌病人手術後如果沒有任何病情反覆,體重應保持平穩。如果在較長時間內出現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就應檢查有無腫瘤復發的可能。體重下降是腫瘤復發轉移的徵象之一。
  • 術後會不會、易不易復發與哪些因素有關?
    早期肺癌術後會不會復發?易不易復發?某一個因素也決定不了,與多種原因有關。 1.TNM分期 TNM分期是依據原發灶浸潤範圍(T)、淋巴結轉移情況(N)以及有無遠處轉移(M)等三種情況而做出的劃分,分期越晚愈後越差,TNM分期無疑是判斷復發轉移最主要的因素。 小細胞肺癌多無手術機會,預後要差一些。
  • DTCC研究結果亮相ATA,揭秘中國甲狀腺癌診療的真實現狀
    術後隨訪發現,術後併發症僅2.8%;甲狀腺切除術後採用131I治療的患者比例57.8%;術後TSH抑制治療達標率61.4%,使用甲狀腺片患者比例6.3%;術後TSH抑制治療達標中位時間234天;針對全/近全切甲狀腺手術和接受了131I治療的病例,結構不完全反應及生化不完全反應比例高達17.5%(提示可能有復發或疾病持續),隨訪1年時復發率1.3%。
  • 結腸癌輔助治療後,如何識別復發高風險患者?
    核心提示:Ⅲ期結腸癌:化療後循環腫瘤DNA分析可識別復發高風險患者;點亮CRC無化療治療希望的BEACON試驗結果遭質疑? 幽門螺桿菌感染後患胃癌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Ⅲ期結腸癌:化療後循環腫瘤DNA分析可識別復發高風險患者;點亮CRC無化療治療希望的BEACON試驗結果遭質疑?
  • 11歲小孩竟患上甲狀腺癌!哪些人群需要格外注意?
    03目前尚不明確導致甲狀腺癌變的具體病因,但在研究中我們發現一些特定的危險因素或者特定的人群有誘發甲狀腺癌的風險,在此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慢性缺碘已經被明確為甲狀腺腫大和濾泡狀甲狀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針對缺碘而進行的人工補碘,由於劑量不當造成的碘過量,又會增加甲狀腺乳頭狀癌的發病風險。因此,碘缺乏或碘攝入過量均可能是造成甲狀腺癌發病的高危因素。為此,對於普通人購買正規的加碘鹽即可滿足對碘的需要,不需要額外補碘。
  • ...第一個降低HR+/HER2-高危早期乳腺癌復發風險的CDK4/6抑制劑!
    Verzenio是第一個被證明在HR+/HER2-高危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將癌症復發風險在統計學上顯著降低的CDK4/6抑制劑,這標誌著一個重要的裡程碑,有潛力改變早期乳腺癌治療的模式,同時也是CDK4/6抑制劑類的第一個裡程碑。
  • 甲狀腺癌如何診斷,甲狀腺癌的症狀有哪些
    甲狀腺癌如何診斷,甲狀腺癌的症狀有哪些 時間:2020-12-05 11:21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甲狀腺癌是常見的癌症之一,許多人通常不了解導致嚴重疾病的甲狀腺癌的早期症狀。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及早發現甲狀腺癌。讓我們看一下甲狀腺癌的症狀。
  • 減少缺血性腦血管病復發,新靶點、新藥物有哪些?
    因此,缺血性腦血管病急性期的治療關鍵就在「降復發、降殘疾、降死亡」。該研究是依洛尤單抗血管結局臨床Ⅲ期研究,篩選並納入伴有血管病和血管病危險因素受試者27000人,其中一半患者使用依洛尤單抗,一半使用患者安慰劑。 研究結果顯示,依洛尤單抗可以顯著並持久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研究中關於依洛尤單抗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的結果數據顯示,治療組較安慰劑組可多降低15%,而兩組患者的卒中發生率相差21%。
  • 有什麼方法可以不讓腸息肉復發?你真的知道嗎?今天告訴各位答案
    腸息肉有很多種的類型,有的腸息肉它本身就不容易復發,而有的腸息肉就比較容易復發,有一定的復發機率,當然有部分跟我們有沒有把它切除乾淨有一定的關係!那麼到底哪些腸息肉就比較容易復發了?哪些就不容易復發?真有什麼辦法可以不讓我們的腸息肉復發嗎?我們今天就來詳細的聊一聊這個話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腸息肉是怎麼回事?
  • 膠質瘤復發診斷:是惡性進展還是放射性壞死?|復發性腫瘤|膠質瘤|...
    腫塊是原發腫瘤的復發嗎?     2. 為什麼腫瘤會重新生長?  3.這種再生會對病人的神經功能和生存造成什麼威脅?       4. 哪些額外的治療是合適的?  復發的確診  當臨床上或放射學上懷疑膠質瘤復發生長時,應仔細檢查全套影像學研究,以發現影像學信號的任何變化並記錄病變的大小。
  • ATA風險分層仍然是DTC(分化型甲狀腺癌)的可靠預測因子
    分化型甲狀腺癌(DTC)的腫瘤學家通常使用美國甲狀腺協會(ATA) 2015年患者風險分層指南。一項真實世界的研究評估了該系統在DTC患者中的表現,發現該系統在預測短期預後方面是可靠的。
  • 癌症治好後,過了多久就不會再復發了?想降低復發率,要怎麼做?
    可能沒有完全切除病灶,有些癌症的惡性程度較高,在早期或中期就可能會發生轉移或擴散,如果已經發生轉移了,雖然成功切除了原發病灶,但已經轉移的癌細胞可能會躲過一劫,劫後餘生,不斷生長,癌症就會再次復發。跟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也有一定的關係,免疫力強,生活習慣也比較好的患者,復發機率相對要小很多。但若患者自身體質較差,癌症治好後,生活習慣也不是很健康,癌症就可能「東山再起」。
  • 腎病患者警惕復發風險,穩定腎功能很重要,這3種準備要長期做好
    對於腎病患者而言,當下的關鍵點是穩定尿蛋白和腎功能,減少腎病復發風險。其實穩定好腎功能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困難,只要長期做好以下三個準備就行。怎樣有利於穩定腎功能?1、用藥準備腎病治療離不開藥物,有的患者需終身用藥,不能自行停藥或減少用藥量,最常見的有消炎和降蛋白的激素類藥;伴有慢性高血壓、高血脂以及高血糖的患者需用降壓降脂和降糖藥,必要時需用能提升免疫力的藥物。
  • 乳腺癌:切除之後 必然復發?-乳腺癌,姚貝娜,乳腺,切除,復發 ——快...
    有一些說法認為,乳腺癌復發恐怕是難以避免的。這難道是真的嗎?乳腺癌真的如此可怕?另外,坊間一直流傳著諸如「女性常年喝豆漿容易導致乳腺癌高發」等說法,這靠譜嗎?真相:記者向有關專家求證獲悉,乳腺癌是否轉移及復發除與發現時間早晚相關外,腫瘤細胞的生物學特性是更關鍵的因素,通常血行轉移有可能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