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型甲狀腺癌(DTC)的腫瘤學家通常使用美國甲狀腺協會(ATA) 2015年患者風險分層指南。一項真實世界的研究評估了該系統在DTC患者中的表現,發現該系統在預測短期預後方面是可靠的。
《甲狀腺》雜誌發表的一份報告提供了義大利50個中心接受治療的2000名患者1年的前瞻性數據。入選本研究的每位患者都需要有DC、乳頭狀甲狀腺癌(PTC)、濾泡性甲狀腺癌(FTC)或DTC差及這些疾病的變種的組織學診斷。所有患者還需要有治療和病理特徵的可用信息,以便研究人員使用ATA風險分層系統確定其風險。最後,要有每位患者1年隨訪的完整信息,這是評估治療效果所必需的。
在6867個資料庫中排除4610例病例後,最終隊列編制了來自40個中心的2071例患者。在1109例(53.6%)患者中,持續/復發性疾病的ATA風險被劃分為低風險,796例(38.4%)被劃分為中度風險,166例(8.0%)被劃分為高風險。
由醫學博士Cosimo Durante領導的研究人員發現,在總人群中,1576名患者(76.1%)有良好的反應,376例(17.8%)有不確定的反應,33例(1.6%)有生化不完全反應,86名患者出現結構不完全反應,隨著基線風險水平的增加,低風險患者、中等風險患者和高危患者的基線風險水平分別為1.5%、5.7%和14.5%。在1年的評估中,既往治療確實影響了對治療的反應。
在接受放射性碘殘留消融術的患者中,921例(773%)出現良好反應,168例(14.1%)出現不確定反應,33例(2.8%)出現生化不完全反應,69例(5.8%)出現結構不完全反應。
在接受甲狀腺全切除術的患者中,655例(81.1%)有良好反應,137例(17%)有不確定反應,沒有患者出現生化不完全反應,15例患者出現結構不完全反應(1.9%)。
在接受甲狀腺葉切除術的患者中,71例(97.3%)有不確定反應,2例(2.7%)有結構性不完全反應。在甲狀腺葉切除術組,沒有患者有很好的反應或生化不完全反應。
治療反應的一個重要預測因子是基線分配的ATA風險等級,這一結果在1年隨訪中再次觀察到。沒有低風險組的數據。然而,中等風險組對治療反應的優勢比(OR)為4.67。高風險組OR為16.48。結果還顯示,在中度到高危的患者中,出現次優反應的概率很高。具體來說,中等風險患者對治療有反應的OR(優勢比)值為1.68。高風險患者反應的OR值為3.23。
研究結果表明,在1年隨訪評估中,ATA風險分層系統對於復發/持續性疾病確實是一個可靠的預測指標,獨立於治療中心。儘管不同治療中心出現「不太理想」反應的可能性各不相同,這可能是由於各治療中心在手術量、病例混合、診斷工具的可用性或其他因素方面的差異造成的。
參考:
Durante C, Grani G, Zaelli MC, et al. Real-world performance of the 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risk estimates in predicting 1-year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outcomes: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 of 2000 patients. Thyroid. Published online July 1, 2020. doi: 10.1089/thy.2020.0272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醫伴旅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醫伴旅」微信公眾號回復「轉載」,聯繫小編。
MORE ▏更多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