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C 2016華碩CTO羅仁權:機器人如何像藝術家一樣畫畫

2021-01-12 雷鋒網

雷鋒網按:本文根據羅仁權教授在2016世界機器人大會(World Robot Conference)上的演講編輯整理而來,在未改變願意的基礎上略做了刪減。

羅仁權,臺灣大學講座教授,IEEE院士,英國工程技術學會(IET)院士,華碩集團首席技術官。曾擔任兩屆臺灣國立中正大學校長、臺灣機器人協會創會主席。主要研究機器人控制系統、智能型多重傳感器融合與整合系統、計算機視覺、3D列印製造技術等。並曾針對以上領域發表國際學術期刊論文、會議論文、專著共計450餘篇,申請專利20餘項。

為什麼要實現機器人藝術呢?我們的世界每天都非常豐富多彩,生活當中也有著非常多的色彩,包括舞蹈和各種不同顏色的場景和建築。我們希望我們的生活充滿藝術,而機器人是不是可以幫助我們從事藝術創作呢?所以藝術是生活,但是藝術現在要和技術結合起來。藝術和技術之間現在有重合的地方,這種重合是二者共通的地方,我們可以看到這種共通的地方有什麼魔術般的效應出現。

水族館裡面孩子都在看著不同色彩的魚,實際上它是技術、科學和藝術的結合,這樣的一種把真實的魚和技術上產生出來的虛擬的魚結合起來需要很多的創造性。

現在很多人擔心藝術是不是能夠和機器人結合起來,我們已經看到了很多研究文獻,這就是在EPFL-Lab裡面的三個圖,上面是真實的圖像,下面的黑白的圖像就是機器人畫的。之前我們看到了庫卡機器人在繪畫夢露,繪畫出來的也都是黑白的圖片。

我們能不能對機器人做進一步的改善呢?很多情況之下畫畫是單色的,或者是通過水彩和鉛筆來畫的,而且沒有視覺上的反饋,我們完全可以改進,也可以加上各種顏色,然後讓顏色之間進行混合。

對於一個畫家來講,我們需要讓他在畫畫的時候畫布上面可以有視覺的反饋。我們希望應用機器人技術的時候能夠讓它具有同樣的藝術創造力,然後也有視覺上的反饋。

現在我們使用電腦的圖像處理可以列印出非常漂亮的圖片,所以現在我們要把藝術和計算機結合起來。我們有油畫、有水彩,可以看到電腦的顏色就在電腦裡面,所以我們可能摸不到,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把人和機器在創造力上形成一種合力,而且把這種界限模糊掉,能夠讓人真正地進行欣賞。

這個機械臂負荷是五公斤,最大的速度是每秒鐘五十釐米,然後幫助人們進行繪畫。

這是我們的法國交換生,我們希望能夠看到是不是可以讓機器人畫出彩色的人像畫。我們有蠟筆、鉛筆、鋼筆和油畫的毛筆,這個學生坐在一個視頻系統和繪畫機器人面前,然後機器人就開始工作了。

我們有一個圖像的輸入,然後我們對圖像進行處理,下一步再把它進行渲染,因為原有的圖片看起來不是特別的好,所以把它進行了非圖片式的真實渲染,可以讓機器人進行攝像。左邊有一個形態學的圖片,後來我們把它加上了顏色,然後把三者結合就可以看到最終的產品。

我們在圖片處理的過程當中關注所有的這些弧線,對於邊角也要進行探測,使用的算法叫做基於浮點的差異,簡稱為FDOG。然後我們對於形態學方面進行運作,這樣能夠讓它便於繪畫。

另外對於邊角的探測我們使用的是FBOD這樣的算法,就在這個點對於周圍的圖片和邊角進行計算。如果有顏色交叉的情況我們就會給它更多的權重,如果是相同的方向我們也會給它更多的權重。

下面我們會進行顏色細分,所以問題是一個彩色的圖像是256×256可能性的顏色,然後我們把這些顏色進行簡化,通過蠟筆進行模仿。之前說過這是一個人像,但是我們要讓機器人真正理解顏色。Y指的是顏色的亮度成分,U和V指的分別是顏色的層次或者內部的成分,然後進行轉化和協調,也要整個進行處理。

上面的一行是真實的照片,下面的一行是機器人畫出來的圖片。

藝術家們是怎麼創造藝術的呢?之前的畫是平面的,然後加上陰影就可以了,現在我們完全可以進行升級,也完全可以模仿藝術家。

這是用彩色的繪畫創作,可以看到首先是把顏色進行混合,然後一邊看一邊使用不同的顏色。首先是要感知整個的圖像,然後會有圖像的處理,再去計算整個的圖像。基於這種美學的觀點,最終創造出這樣的圖片,比如我們把它叫做黑白加上RGB的顏色。

這是我們原有的圖片,然後對它進行預先的處理,最底下就是要對相關的顏色進行檢查,不斷地進行對比,最終的情況是RGB。照相機是要把RGB變成粉色、黑色和黃色,所以在會話的時候我們要給它各種視覺上的反饋,就像藝術家的創作一樣。

所以我們總是去模仿藝術家實際的創造過程。中間有一個顏色混合的情況,然後不斷地進行比較,如果沒有進行很好的對齊再進行修改。這些對圖片來講是非常重要的,KCAT是通過照相機得到的顏色,所以在底下對這個顏色的成分進行計算,然後進行相關的調整。這個畫的地方也是不同的計算過程,比如這個蘋果,我們可以看到亮色的部分,然後計算一下這一筆的方向是什麼,還要找到最大的一筆多大,然後再加上顏色和方向。我們是把各種不同的顏色變成各種小組,包括黃色和RGB,然後將混合顏色根據不同的順序進行繪畫。

這也是他們畫出來的實際照片,包括愛因斯坦和水果。

上周我們獲得了一個IROS 2016最佳娛樂獎項,關於國際機器人藝術大賽,很多關注的都是機器人自動化出來的圖像,我們希望機器人能夠創造出來一種更為獨特的藝術創作,人和機器未來將能夠在機器人這個領域有更多的合作,創造出更好的藝術作品。

相關焦點

  • 不拘一格的美育課,跳出左腦符號思維,孩子像藝術家一樣右腦思考
    暑假已經過半,你的孩子是如何度過的?有的家長說:「我帶孩子去了水上樂園」,有的家長說:「我給孩子報了一個他喜歡的興趣班」,那有沒有家長帶著孩子去美術館或博物館呢?這幾天在上海昊美術館有一個當代藝術展,朋友頂著烈日帶著孩子匆匆趕去,回來之後她對我說:孩子玩得很開心,自己收穫也特別大。看了她在朋友圈裡的照片,小朋友拿著畫筆認真地在畫板上勾勒著。
  • WRC 2016 | 義大利比薩安娜大學教授Paolo Dairo:讓機器人鑽進身體...
    在WRC 2016世界機器人大會22號的主論壇上,來自義大利比薩安娜大學的教授Paolo Dairo和大家分享一段將徹底改變腸胃診斷與治療的內容——機器人進入體內的治療。這本書也給了當時的Paolo Dairo靈感,讓他開始想做這種能進入體內的機器人。在演講中,Paolo Dairo展示了他們研究的內窺鏡膠囊機器人,用他的話來說,服用幾個小藥片就能夠解決很多的事情。
  • 頂級藝術家就要像神創造宇宙萬物那樣去創造藝術作品
    頂級藝術家就要像神創造宇宙萬物那樣去創造藝術作品蔡元通寫實工筆花鳥畫:《幽林聽鳥語》我常常在冥想中尋找答案,該如何給藝術定義?!然而,在無數次的冥想中,我看到了我們星球的藝術依然還處於低級狀態,無論是世界公認的大家或藝術大師,還是在世的藝術家,他(她)們都是為了畫畫而畫畫,終究還只是畫奴,苦不堪言。他(她)們的能力也只能是模仿自然,改造自然,從自然中的美提升為藝術中的美。我們的藝術家們始終還是沒有真正大智慧的去創造藝術品。
  • 當機器人也開始了藝術創作,人類還能去往何處?
    機器人艾達(中)與劍橋大學Barn美術館館長艾丹·梅勒(右)6月12日,世界首位超仿真AI人形機器人藝術家艾達(Ai-Da)的個展,在英國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的美術館BarnGallery開幕,這是今年4月艾達
  • 像瓢蟲一樣飛翔的摺疊式機器人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開發了像瓢蟲一樣飛翔的摺疊機器人韓國首爾國立大學軟機器人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創造了一種機器人,該機器人使用一對翅膀飛行並可以像真正的瓢蟲一樣快速鎖定。團隊設計的機翼在飛行過程中很堅固,每當機器人降落時,機翼就可以像摺紙一樣摺疊起來。這些輕巧緊湊的機翼可使未來版本的機器人成為搜索,營救或偵察任務的理想之選。研究人員用人造塑料靜脈構建了13英寸的織物機翼,並將其連接到先前設計的跳躍或爬行機器人上。靜脈可以在116毫秒內展開,並且可以承受其自身重量的150倍而不會彎曲。
  • 最會塗鴉的藝術家,英國塗鴉藝術家山姆·考克斯
    他的作品也許會讓你有密集恐懼症,但是這種紛繁的畫面氣氛,確實異常天真有趣的,因為近看他的作品,都是由一個個有趣的卡通塗鴉組成的,他就是英國塗鴉藝術家山姆·考克斯。他的作畫方式不同於其他的藝術家,構思,起稿,進入正式刻畫,他說如果一個作品剛開始就想好怎麼畫,會限制他的想像力,他確定畫面主題之後,便會從一個起點開始畫,邊畫邊拓展自己的想像力,這是他作畫最快樂的方式。
  • 仿生魚機器人:像千足蟲一樣爬行,也可像魚一樣在水裡遊泳
    這個探路先鋒實際上是一個小機器人,它是由紐約一家功臣公司研發的,外形奇特,黑色的外觀非常炫酷,很像是一條魚。在技術上採用了波浪推進系統,簡單地說,也就是用波浪的形式來前進,並且這個機器人有一個名字,叫做Velox。它的設計公司十分人性化,推出了能在多種地形中行走的機器人版本。
  • 像拼積木一樣造機器人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日前發布新聞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最新開發出一套包含5種微型零部件的「組件箱」,其中的零部件可用於組裝成不同功能的機器人。這項技術有望大幅簡化機器人的設計與製造,使機器人製造變得像拼插積木一樣簡單。這些毫米尺度的零部件包括剛性件、柔性件、電磁件、線圈和磁鐵,它們都可通過標準連接器相連。
  • 荷蘭新款機器人可像人一樣直立行走
    荷蘭機器人可像人類一樣直立行走 北京時間5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荷蘭的科學家日前稱,他們最近成功地研製出一款新型機器人。與眾不同的是,這款機器人可以像人類一樣直立行走,無論是行走的姿態還是每一步伐的距離,都幾乎與人類完全一樣。 教會機器人起立行走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行走機器人出現於20世紀70年代,其應用領域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源自工業機器人界,在這裡所有活動都按固定的程序進行,其主要局限性在於成本太高、能耗過大且靈活度不夠高。
  • 鴿子羽毛讓機器人像鳥一樣飛翔—新聞—科學網
    飛行中的鴿子機器人圖片來源:史丹福大學   一個長得像鴿子且能像真正的鳥兒一樣急轉彎的機器人,可能預示著航天工程的未來——一個不斷變形的羽翼。 準確理解鳥類如何飛行一直以來是個難題,因為單個翅膀由許多根羽毛組成,這些羽毛一直相互作用,使鳥類的翅膀在飛行中不斷變形。
  • 讓孩子學會用自由聯想的方法來畫畫
    田地:因為我覺得他像個外星人,我從小就喜歡科學方面的這些東西。旁白:田地小朋友從小就喜歡畫畫,對動畫也感興趣。爸爸就為他請了動漫專業的大學生教他相關的電腦軟體。記者:做這個動畫,前前後後一共花了你多長時間呢?田地:大概一年。旁白:這個動畫沒有明確的主題,情景發展完全是憑感覺。
  • 這位大自然的藝術家,學習深潛,只是為了能在海底畫畫
    說起大海讓人能想起的印象大概就是蔚藍、一望無際、神秘各種可愛或者可怕的魚類還有色彩斑斕的珊瑚礁群有這樣一位藝術家他學習潛水到深海去畫畫讓世界看到了不一樣的海底景色一個閉著雙眼的女人用手護住正在遊動的水母試圖留住海洋中這美麗的一刻《流明》正在潛水的男孩
  •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如何在沙灘上畫畫 在沙灘上畫畫方法介紹
    導 讀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怎麼在沙灘上畫畫,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也是一款十分火爆的遊戲,那麼遊戲中應該怎麼在沙灘上畫畫呢
  • 大灣區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大會王炸終於來了
    機器人與人工智慧領域最近又雙叒叕有事情要發生了,富士康、柔宇科技、科大訊飛、新松機器人、圖靈機器人……這些企業一個個都被炸出來了,因為他們要集體亮相2018大灣區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大會了!今年,由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與深圳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共同主辦的「2018大灣區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大會」定於12月6日-7日在深圳前海華僑城JW萬豪酒店舉辦,會期兩天。截止目前,已有50多位國內外專家、行業領袖確認出席發表演講,100多個創新項目參加現場展示和路演角逐,500多家機器人與人工智慧企業創始人、上市公司實控人、專業投資機構報名參加大會,預計參會規模超過5000人次。
  • 輕備學院:機器人畫法教程,教你武裝機器人怎麼畫?
    機器人怎麼畫?武裝機器人怎麼畫?機器人是科學家們研製出的可以根據指令做出一些人類行為的類似人的模樣的機器,信小朋友們都很喜歡機器人吧!那麼想自己動手畫個好看的機器人嗎?繪畫出一個機器人,這應該是所有男生都想要做的一件事情吧,那麼今天輕備老師就在網絡上收集整理了一些關於如何繪畫機器人的教程給大家,武裝人形機器人的畫法!
  • 專訪藝術家黃冰潔
    在藝術家的畫面裡,有各種可愛的小動物,形態各異的植物,還有魅力動人的身體。她的作品大多基於生活的想像,黃冰潔很喜歡捕捉中稍瞬即逝的幻影、支離破碎的片段、看不見的感覺、甚至是一段音樂、一次回憶或是一個奇妙的夢。下面我們就與藝術家黃冰潔一起聊一聊藝術與生活。
  • 藝術+科學之美:1900年的法國藝術家如何預測100年後的世界
    公元2000年,如何與遠處的親友通話1900年,電報誕生也就五六十年,電話誕生也就二十多年。但藝術家大膽預測:21世紀,我們將能夠用電線發送視頻,並與我們的親人進行現場對話。偉大的藝術家!驚人的想像力!
  • 從「科學怪人」到「西部世界」藝術家如何思考?
    展覽的開篇,策展人用一封寫給弗蘭肯斯坦的信,來述說我們所處的多元化時代,進而解讀兩位所處於不同時代背景的藝術家是如何從他們的視野來觀察現代世界這200年來的歷史,變遷和發展。藝術家Catherine Wagner,將這部小說解讀為反思「弗蘭肯斯坦」;用二維的攝影作品,檔案試地記錄和陳列對科學史進行多維度的思考。
  • 新方法可像拼插積木一樣製造機器人
    新華社華盛頓7月2日電(記者周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2日發布新聞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最新開發出一套包含5種微型零部件的「組件箱」,其中的零部件可用於組裝成不同功能的機器人。這項技術有望大幅簡化機器人的設計與製造,使機器人製造變得像拼插積木一樣簡單。
  • 日本發明可像尺蠖一樣運動的「機器人晶體」
    新華社東京2月15日電(記者華義)日本研究人員最近發明了一種可像尺蠖等動物一樣屈伸運動的晶體材料,它可因加熱和冷卻而反覆屈伸,能做出移動或翻滾等動作,所以被研究人員稱為「機器人晶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