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藝術家黃冰潔

2020-12-05 騰訊網

黃冰潔,出生於湖南,2016年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油畫系,現為繪畫從業者,生活工作於北京。

網絡上,大家會親切的稱呼黃冰潔 「Moon」,因為在繪畫之餘,她還會在網上閱讀和瀏覽一些藝術新聞、藝術作品的習慣。後來便自己做起了人文藝術博主,將自己感興趣的藝術信息記錄和分享在網絡上。

《紅貓》,40×40cm,布面油畫,2017

《白色條紋》,60×60cm ,布面油畫,2017

黃冰潔是一位富有創造力和想像力的藝術家,看到她的作品,你會有一種難得的自由。沒有特定的流派和風格,不斷的變化和流動,你能看到「圓潤」的溫柔筆觸撫摸畫板,略帶狂野外放的勾勒著目之所及。

在藝術家的畫面裡,有各種可愛的小動物,形態各異的植物,還有魅力動人的身體。她的作品大多基於生活的想像,黃冰潔很喜歡捕捉中稍瞬即逝的幻影、支離破碎的片段、看不見的感覺、甚至是一段音樂、一次回憶或是一個奇妙的夢。下面我們就與藝術家黃冰潔一起聊一聊藝術與生活。

《平靜》,80×120cm ,布面油畫,2017

《綠》,26.8×39cm ,布面油畫,2017

《櫻桃》,19.5×29.5cm,紙上丙烯,2019

你好冰潔,最近在忙些什麼呀?

黃冰潔:畫畫積累作品、看藝術資訊、發微博等。

從你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許多關於女性和自然界的動植物描繪,為什麼會專注於創作這樣的題材?

黃冰潔:我沒太關注自己是女性這塊,可能比較自然地會畫女孩多些。動物和植物就是我常能接觸到的呀,多可愛的生命。

《白色森林》,40×50cm,布面油畫,2017

《美好時光》,50×60cm,布面油畫,2020

你有記錄夢境的習慣,分享一個你印象最深刻的夢,它最終成為你創作的靈感了嗎,以及你在其中如何轉化?

黃冰潔:一個深刻的夢:

一隻滷豬拆開塑封包裝袋還能跑,追著我跑,叫著:「你要仁義道德!你要遵紀守法!」

可一下就被零食店老闆娘一隻手指塞屁眼一隻手掐脖子又裝回了包裝袋,又變成可以吃的滷豬。

回到家告訴爺爺,爺爺說:「這是那隻豬對你的期許呀!」

這個夢我還沒有把它畫下來,以後會畫的。

《遠夢》,50×60cm,布面丙烯,2019

《星星帶來的夢》,50×60cm,布面丙烯,2019

夢的轉化其實是有點魔幻的過程。夢需要有記憶就挺難,我曾為了記錄,幾個月沒睡好覺,夢裡總逼迫自己起來記夢,也不知道怎麼做到的。

從文字到畫面又是一個過程,需要不斷刺激自己去回憶,後期的想像以及生活元素與夢裡的場景碎片交織,組織出完整畫面,挺有趣也挺燒腦。

《兔子劇場》,100×80cm,布面丙烯,2019

《夢魘》,50×60cm,布面丙烯,2019

你的畫作疏於闡釋,你是否想要傳達一些特定主題,換句話講,你會被哪一類事物莫名吸引?

黃冰潔:畫就像人的腦子一樣需要想像空間,對自己的每幅作品當然還是會有感觸的,但不一定會闡釋出來,留出這個空間給觀者我想這更有趣。

我的每個時間段都會有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拿「夢」這個主題來說,人一生會花去近三分之一的時間來睡覺,又會在睡眠裡花近四分之一的時間去做夢,那自己有好幾年的時間生活在另一塊奇幻空間裡,每個人的這個空間都是特別的、獨立存在的;還有它的那種不確定性、光怪陸離的場面感也很吸引我,把它記錄和描繪下來多有趣啊~

《孕育2》,50×60cm,布面丙烯,2019

《Cinderella》,21×29.7cm,紙上丙烯,2019

《起風了》,50×60cm,布面丙烯,2019

對於展覽作品時,你希望你的作品帶給觀眾怎樣的感受呢?為什麼?

黃冰潔:感受他們的感受就很好,我喜歡聽不一樣的觀點。

藝術是你生活的重心嗎,如果要分層級,你是如何分配自己在各個領域的時間和精力的?

黃冰潔:是!我會寫每日計劃表,一天裡可能花3-6小時創作,1-2小時看藝術資訊,1-2小時發微博等公眾號內容,每天很滿。

雖然我的職業方向比較多,又是創作又是媒體又是做藝術衍生品,也幫自己喜歡的藝術家做展覽,但所有這些都離不開藝術。

《(無題)桌前女子》,50×60cm,布面油畫,2020

《柳樹》,21×29.5cm,紙上油畫,2020

如果人生有另外一種選擇,除了成為藝術家,你還最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為什麼呢?

黃冰潔:以前從沒想過,這一問使我剛剛突然有個不切實際的想法:賽車手,雖然我連駕照都沒時間去考,但我喜歡玩遊戲室裡的賽車遊戲,刺激。

接下來,你會有哪些新的計劃或者動向?

黃冰潔:我計劃都在本子裡或者腦子裡,有的待定、有的保密。一般會先好好完成眼前的事情,留給未來多些想像與不確定。

- The End -

採訪編輯/ YiYi

圖片來源 / 黃冰潔

關於我們

漢辰藝術創立於2018年,隸屬於漢辰文化發展集團,作為集團公司旗下的一個藝術平臺,我們致力於探索「藝術+金融」的新商業模式,將目光瞄準更加龐大的青年消費群體,持續輸出優質的內容、整合各界資源,共同打造「泛藝術類」的垂直生態。

相關焦點

  • 時髦精盛宴「菱鏡劇場不止於秀」 獨家專訪策展人及藝術家
    時髦精盛宴「菱鏡劇場不止於秀」, 獨家專訪策展人及藝術家,菱鏡劇場|Mirror Theater藝術展正在進行中。當走到劇場中央,360°環繞的巨屏呈現在眼前,聲光色相融合,來自新媒體藝術前沿的的4位全國頂級新媒體藝術家們,用他們的全新藝術作品,在菱鏡劇場大屏內打造一個科技與藝術相融合的沉浸式劇幕,以充滿魔幻感的視覺衝擊去打破「自我的設定」。
  • 專訪當代藝術家嚴培明 為蒙娜麗莎舉辦葬禮的人
    專訪當代藝術家嚴培明 -- 為蒙娜麗莎舉辦葬禮的人    他是第一個打開西方藝術圈和藝術市場的中國藝術家;是第一個活著在羅浮宮舉辦個展的藝術家;是繼趙無極、陳箴之後,第三位作品被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收藏作品的華裔藝術家。
  • 專訪日本藝術家 MADSAKI:村上隆讓我每天都在崩潰的邊緣!
    專訪日本藝術家 MADSAKI:村上隆讓我每天都在崩潰的邊緣到底他是怎樣與村上隆扯上關係?不少人移民到美國,是希望給下一代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與此同時,他們中的大多數也成為了這個國家的中堅力量。對於日本藝術家 MADSAKI 來說正是如此。六歲時他搬到了新澤西,開始從一個新的視角看待美國文化。受限於語言,這時的他只能不斷被迫認同周遭的環境,難以表達自己。這種「獨特」的視覺也讓他更加了解這個西方世界,造就了他個性上的強韌和幽默,也逐漸變成他的藝術視角。在他大部分的作品中,MADSAKI 經常使用油漆來表達主題的意念和力量 —— 幽默的藝術,這也正是他的樂趣所在。
  • 人物專訪|吳琦璇:童真的哲學審思
    2021年1月10日,廣州市琶醍當代藝術中心觀空間連續推出了兩場關於藝術家吳琦璇的學術報告會:《玩樂時間——吳琦璇作品分享會》和《講座:當代藝術裡的兒童符號》,為潮流藝術愛好者與收藏家們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去觀看和欣賞當代藝術,
  • 「菱鏡劇場不止於秀」 專訪策展人及藝術家
    本次活動的策展人為張紅雷,策展機構為APNC ENERGY,參加活動的藝術家為甘健、施政、RMBit與能火。 菱鏡劇場的空間裝置製造選用虛擬和真實相對應的方式,進行了一場「真實和虛擬」的沉浸劇幕,進入的每一個觀眾和作者本身都是一個「角色的設定」。千變萬化的鏡面,也折射出人生百態,通過鏡面找到自我,探索自我更多的可能性。
  • 專訪2018洛杉磯藝博會藝術家劉以林:東方原創力是本質主義創作
    當代藝術家劉以林文/張 瑜全球知名、美國老牌藝術博覽會——第23屆洛杉磯國際藝術博覽會於洛杉磯當地時間1月10日至14日在洛杉磯會展中心精彩舉辦。由中國文化部支持、中國文化傳媒集團組織實施的中國國家展區第四次亮相這一美國西海岸乃至影響全球藝術行業的年度藝術盛會。
  • 專訪二手玫瑰梁龍:允許部分藝術家先富起來
    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2013年,二手玫瑰的主唱梁龍就以藝術家的身份舉辦過一場名為《紅配綠》的藝術個展。而在2016年1月9日,以二手玫瑰為樣本,聯合三十多名當代藝術家參與展覽的《允許部分藝術家先富起來》多媒體交互展,也即將在北京798藝術園區拉開帷幕。
  • 菱鏡劇場不止於秀丨 專訪策展人及藝術家
    本次活動的策展人為張紅雷,策展機構為APNC ENERGY,參加活動的藝術家為甘健、施政、RMBit與能火。菱鏡劇場的空間裝置製造選用虛擬和真實相對應的方式,進行了一場「真實和虛擬」的沉浸劇幕,進入的每一個觀眾和作者本身都是一個「角色的設定」。千變萬化的鏡面,也折射出人生百態,通過鏡面找到自我,探索自我更多的可能性。
  • 「離經叛道藝術家」張贏羽 —— 中國原創科幻數字藝術出海先行者
    (本報導內容節選並翻譯自《倫敦日報》:科幻數字藝術家張贏羽個人藝術專訪)從「海歸插畫家」到「藝術出海創業者」「後疫情時代」藝術圈兒有一位來自中國的90後青年藝術家用他的
  • 抽象藝術家劉剛:科技奇點已經到來,加密藝術打破傳統邊界
    本次展覽分為線上和線下兩個部分:線下部分是蜂巢(北京)當代藝術中心舉行,集中展示1987年至今的抽象藝術作品;線上部分是在基於區塊鏈的虛擬世界Cryptovoxels上進行展示,這是中國藝術家首次將其數字作品NFT納入個展的範疇。在此背景下,記者對劉剛老師進行了一次線上專訪。
  • 真鍋大度:《東京八分鐘》幕後的藝術家
    真鍋大度:《東京八分鐘》幕後的藝術家 2019-05-04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博特羅堅持畫胖子畫了幾十年,畫成為蜚聲世界的藝術家
    費爾南多·博特羅哥倫比亞藝術家費爾南多·博特羅最為國人所知的,要屬他創作於1978年的肥胖版《蒙娜麗莎》。80多歲的博特羅在接受《東方早報·藝術評論》專訪時說:「有爭議感也是藝術存在很重要的一點,這才會是一種極致的藝術。這樣你才會充分體現藝術家自己的觀點,自己的意志。藝術信念應該矢志不渝。」
  • 畫家何多苓:我喜歡跟文人交往 與藝術家格格不入
    他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也表示,自己與藝術家有點格格不入,更喜歡與文人交往。 雖不寫詩但畫詩 「士者如斯」,是何多苓油畫展的名字。為何以油畫的方式,探討中國傳統士大夫精神?何多苓解答說,自己與他同時代的畫家最大的區別,就是畫中散發的那種憂傷的詩意,正如他所說,「我雖然不寫詩,但畫詩」。
  • 科學家與藝術家
    藝術表現手段:圖像和隱喻想像力與審美力物理表現手段:數字和方程數學關係和實驗特徵共同點:觀察自然——描繪自然——思考自然科學家—表現宇宙真實存在的藝術家,其最高的境界是以人性之浪漫情懷擁抱宇宙之道;藝術家—表現情感真實存在的科學家,其最高的境界是按宇宙之道表達人性之浪漫情懷。
  • 重慶專訪:龐茂琨——川美,八十歲正妙齡
    這一場校慶大秀不經意間顯露了一座美術學院的性格本期的《重慶專訪》一起對話四川美術學院院長龐茂琨四川美院的前身,是李有行、沈福文、龐薰琹等老一輩藝術家學生時期的龐茂琨 圖:第1眼-重慶廣電作為藝術家
  • 專訪|朱贏椿《蟲子詩》:蟲子是這世上最隨性的藝術家
    > 來自桑天牛的詩 近日,朱贏椿就新書與他的「蟲子故事」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這些東西在常人眼裡是「垃圾」,在他這卻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因為上面的紋案皆來自這世上最隨性的藝術家——蟲子。他會把它們做成日用品或裝飾品,豐富他的小小天地。 「小朋友都很喜歡這些東西,他們如果來玩,會很開心。」在採訪中,朱贏椿經常提到「小朋友」、「小時候」。「我的創作幾乎都和童年有很大的關係,我到現在都不知道是童年治癒了我的一生,還是我一生都在治癒我的童年。」
  • 最會塗鴉的藝術家,英國塗鴉藝術家山姆·考克斯
    他的作品也許會讓你有密集恐懼症,但是這種紛繁的畫面氣氛,確實異常天真有趣的,因為近看他的作品,都是由一個個有趣的卡通塗鴉組成的,他就是英國塗鴉藝術家山姆·考克斯。他的作畫方式不同於其他的藝術家,構思,起稿,進入正式刻畫,他說如果一個作品剛開始就想好怎麼畫,會限制他的想像力,他確定畫面主題之後,便會從一個起點開始畫,邊畫邊拓展自己的想像力,這是他作畫最快樂的方式。
  • 威廉·肯特裡奇:一位南非藝術家筆下的複雜宇宙
    「通過這些痕跡能夠看出每一幀畫面都是手工繪製,看到藝術家如何畫一幅畫,同時也就理解了畫面裡更多的內容。」肯特裡奇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說,「因為我在畫畫的時候,同時建構畫面裡的內容,利用各種零碎圖像來展示一種對話——我們從世界裡看到了什麼,以及世界向我們傳達了什麼。」
  • 良醫|來自B1的「藝術家」
    藝術家的癲狂並不稀奇,多少「不瘋魔不成活」的天才型藝術家名垂千古,遙遠的梵谷、弗裡達;不遠的草間彌生……但是反過來,精神病患者真的能夠成為藝術家嗎?藝術又能為精神病患者帶來什麼?他們的藝術作品能改變社會看待他們的眼光嗎?精神科醫生們正在一邊實踐一邊尋求答案。他們比我們更「自由」每周二和周四下午,B1畫室開放。
  • 馬來西亞著名玩具設計師、1000Tentacles工作室主創梁文國專訪
    有幸這次與梁老師對談,讓我們更加了解這位藝術家的思考以及創作。1.作為一名設計師(或藝術家我喜歡看漫畫,收集不同漫畫家/藝術家的畫集,也喜歡收雕刻師手辦/玩具,電影也是,音樂也是。這是我的樂趣。 維持那麼多年的塗鴉,創作,我猜就是有這樣的一個習慣,慢慢的自己的風格也湧現出來。3.看到您關注的玩具品類很多,可以介紹幾位您喜歡的藝術家及作品麼?竹谷隆之是第一位。他從前的1/6手辦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