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縫實驗實際上說明了人類可以感應「非信息」

2020-12-05 探索貓百家號

愛因斯坦的同事約翰·惠勒提出了「延遲實驗」:一半鍍銀的鏡子(半透鏡)的作用就相當於是雙縫,光子有50%的概率被反射或者通過。圖中最上面的部分,在終點之處看到的是光的粒子性。在圖中下面部分,終點處又插入一塊半透鏡,讓光形成自我幹涉,可以在一個方向上看到幹涉條紋,另外一個方向上通過調整位相使得在這個方向上的光子呈反相而相互抵消。如下圖

後來馬裡蘭大學的卡洛爾.阿雷和其他研究機構真的做了實驗,和思維實驗的結果是一樣的。惠勒後來引玻爾的話說,「任何一種基本量子現象只在其被記錄之後才是一種現象」。可以說,光子在通過第一塊透鏡到我們插入第二塊透鏡這之間「到底」在哪裡,是一個無意義的問題。這個延遲實驗其實和雙縫實驗是一樣的。

還有其他如用高速攝影機拍攝雙縫實驗的:如果不用高速攝像機, 我們人眼看到是光以波的形式傳播,通過雙縫後呈現在屏幕上不是兩條光斑,而是很多條光斑,間接說明了光是以波的形式傳播。但是當打開高速攝像機的那一刻,奇蹟出現了,屏幕上的多條光斑立刻變為兩條光斑,也就是說,高速攝像機記錄下來的光是按粒子形式傳播的,好像單光子有思維一樣,知道科學家想要幹什麼,就是不讓他們探知。

馮·諾依曼為代表的觀點認為:主觀的介入是量子退相干的根本原因。另外的觀點把測量過程中量子態相干性的消失理解為由於「量子糾纏」而導致的一個動力學過程,即使觀察者不在場也照樣發生,其中儀器只不過起著「記錄」的作用。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光量子是由很多量子比特組合而成,並不是說光量子本身就是一個「粒子」,而量子比特是是真空渦旋,是最小的能量單位。光量子本身是多個由量子比特構成的多個能量中心的綜合,也是多個真空渦旋的組合。這種結構決定了光量子(單一的光量子)具有粒子性(能量的綜合)和波動性(多個渦旋的相干,這種相干具有持久性)。所以說光量子的波粒二象性並非外界賦予的。

雙縫實驗中,高速攝影機所能感應到的只有信息(能量的綜合),而人眼可以感應到相干疊加的能量(疊加能量並不一定是有信息的)。這是因為高速攝影機無法對疊加能量部分感光,如果變成普通攝影速度,就應該可以感光,像人眼那樣感應到幹涉條紋。

在第一個圖的延遲實驗中,並不是因為「人的最後行為」改變了光量子達到之前的狀態。而是光量子本身就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光量子本身是多個由量子比特構成的多個能量中心的綜合,也是多個真空渦旋的組合。這種結構決定了光量子(單一的光量子)具有粒子性(能量的綜合)和波動性(多個渦旋的相干,這種相干具有持久性)。光量子本身具有波粒二象性,之所以後面的結果不同是因為「感應到的不同」,也就是說當沒有在最後那個階段加「半透鏡」時,只能感應到的是光量子的信息,即能量的中心的能量;而加了「半透鏡」以後,就感應到了因渦旋相干而形成的疊加部分的能量,即幹涉條紋。

總結:

1、雙縫實驗中的幹涉條紋是光量子的量子相干形成,即幹涉的明暗條紋並非都是光量子能量中心造成的,即並不是光量子的信息造成,也可以說我們感應到的幹涉條紋並不是光的信息,這是最重要的理解。

因為人類可以感應非信息,所以那些意識作用下發生退相干之類的觀點我認為並不正確。波與粒的表現與人類的觀測沒有關係。

2、按照上面的第1條中所述的幹涉條紋並非光的信息,看來人還可以感應光量子的「非信息」。我之前的文章《世界的本源到底是連續的還是非連續的?所有問題在於感應能力》所說「人只能感應信息,不能感應「非信息」,只能通過信息的變化間接感應到非信息」有誤,或者說那篇文章的判斷僅僅是「觀念上的感應」,而現實中的的確確存在了「第1類意識的感應」,經驗的感應。

本文由探索貓原創,版權所有。探索貓尋企業合作。

相關焦點

  • 再談雙縫實驗,我們感應到的幹涉條紋並不是光的信息
    之前發了一篇文章談雙縫幹涉實驗,說到我們感應到的幹涉條紋並不是光的信息。用這個思想對高速攝影機拍攝出來是粒子性,而人的肉眼卻看到的是波動性做了解釋,我現在再來進一步分析一下。量子比特被理解為一種渦旋其實是很多科學家早就提出來的。
  • 或許量子力學的雙縫實驗與延遲觀測謎題可以解開了
    在量子物理學領域,雙縫試驗與雙縫進階版的延遲觀測試驗是至關重要的兩個試驗,如果你看到這裡並不知道我在說的什麼,麻煩你轉身出去找百度補補課,回來咱們再繼續。在說回這兩個實驗,雙縫實驗的問題就在於觀測結果的不一致,一個結果是一個粒,一個結果是一個波,兩個觀測結果簡直是南轅北轍,根本不符合邏輯,可是偏偏就是這個結果。
  • 思維體系的應用:怎麼解釋雙縫實驗?
    這裡不再說明什麼是雙縫實驗,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查。這裡所有的解釋都是猜測,或者說是胡扯,不感興趣的請自行跳轉。關於雙縫實驗的假設:1. 設立一個假設:時空是以極高頻率波動的。2.基於這個假設:足夠微小的粒子可以感應到這種極高頻率,並產生分頻。每種粒子根據自身屬性,產生不同的分頻,這就是其自身的頻率。 3. 基於這個假設:各種粒子通過波動相互感應,相互影響。同時,粒子的波動和時空的波動也相互感應,相互影響。
  • 讓人匪夷所思的雙縫實驗,難道人的意識真可以影響微觀粒子?
    量子科技這個名詞我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想要深入了解什麼是量子就不得不提到著名的「雙縫實驗」,被評選為20世紀令人頭皮發炸的十大實驗榜首。其實雙縫實驗的過程非常簡單,分為三個部分:1、一個可以發射單電子的儀器,它需要保證在任何時刻只能有一個電子被發射出去,2、能阻擋電子運動的屏障,在這個屏障上有兩條平行的縫隙,這個帶有兩條縫隙的屏障需要保證在任意時刻,只能有一個電子通過其中的任意一條縫隙,3、一個感應屏,這個感應屏可以探測出電子通過縫隙之後的最終位置。雙縫實驗最初的實驗目的是為了證實電子的波粒性,也就是我們常聽說的波粒二象性。
  • 對於雙縫實驗的解釋,不一定只有你教科書看到的那種
    費曼曾說過,雙縫實驗「處於量子力學的中心」。有人想重新理解量子,那麼雙縫實驗是繞不開的。物理學家 John Wheeler 聲稱,如果我們真正理解量子理論的中心要點,我們則能夠用一句任何人都能理解的簡單句子來表達它,像相對論理論那樣。
  • 解讀令人匪夷所思的雙縫實驗,難道人的意識真可以影響微觀粒子?
    電子雙縫幹涉實驗,我們簡稱其為雙縫實驗,曾被評選為20世紀令人頭皮發炸的十大實驗榜首,但是雙縫實驗的物理邏輯與實驗過程並不是很複雜,我們在這裡簡單的介紹一下:雙縫實驗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一個可以發射單電子的儀器,它需要保證在任何時刻只能有一個電子被發射出去,第二部分是一個可以阻擋電子運動的屏障,在這個屏障上有兩條平行的縫隙,這個帶有兩條縫隙的屏障需要保證在任意時刻
  • 雙縫實驗證明未來可以預測?為何科學家很恐懼實驗結果
    光的雙縫幹涉實驗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如果在雙縫幹涉實驗量子糾纏中加入量子糾纏,實驗的結果就會讓人感覺到恐懼。因為,光子仿佛可以預測未來,並且光子像一盒程序一樣會判斷。雙縫幹涉實驗首先將光的雙縫幹涉實驗簡單的複習一下,準備有兩個縫隙的紙板,讓一束光通過這兩個縫隙,如果光和我們的聲音一樣是波,那麼紙板背後的牆上應該出現因為兩個縫隙幹涉明暗條紋。可是在光電效應中,光的特性應該是和電子一樣是粒子,紙板上應該出現兩個聚集的光子帶,而不應該發生幹涉,一個光子怎麼可能同時穿過兩個縫隙。
  • 為何雙縫幹涉延遲實驗讓科學家感到恐懼?薛丁格:我們發現了宇宙的...
    雙縫幹涉實驗似乎一步步地發現了這個宇宙「漏洞" 雙縫幹涉實驗是什麼? 當我們在水中丟下一塊石頭,那麼水面就會產生波紋,如果同時丟下兩塊石頭,兩個水波之間就能夠出現交叉的幹涉條紋。這就是波能夠互相干涉的特徵。 很多人聽過雙縫幹涉實驗後會認為「玄之又玄」,於是有了「遇事不決量子力學」。
  • 當年的雙縫幹涉延遲實驗,為何會讓科學家感到恐怖?
    接下來科學家用更加複雜精密的方法來做雙縫實驗。),而B距離感應屏比A遠,這樣A會比B要先到達感應屏。當我們在B實驗中放置相機觀測到B通過雙縫的路徑時,A實驗的幹涉圖像消失,顯然,糾纏的兩個光子是互相影響了,B得不到的波屬性A也得不到。接下來,我們通過技術手段把B獲得的路徑信息擦除,然後A和B都出現了幹涉條紋。這裡就出現了兩個個非常詭異的現象。測量到光子的路徑信息只是"洩露」,沒有主管觀意識去查看,幹涉條紋會消失!把這個路徑信息擦除掉,幹涉條紋又會出現!
  • 深層解讀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對實驗的誤解到底為止!
    1.4、第四個攔路虎:實驗環境的幹擾前面幾個實驗上的攔路虎我們都搞定了,是不是就可以做這個實驗了呢?非也。這是因為,我們還有兩個非常大的困難擺在我們面前。第一個是,整個裝置內的真空度。這是因為,電子的質量很小,如果實驗環境中存在氣體分子,就會跟電子發生碰撞,我們也就不可能看到衍射後的幹涉條紋了。第二個是,環境的電磁場幹擾。
  • 【奇聞異事】被稱為十大驚悚實驗之首的雙縫幹涉實驗,恐怖在哪?
    而這個雙縫實驗衍生的另外一個實驗——電子雙縫實驗試驗,可以說直接顛覆了整個世界。我來和大家梳理一下背景,雙縫實驗是指光通過木板的狹縫從而射在屏幕上,而深入到微觀領域,那就變成了電子雙縫實驗,電子是以波的形式運動,由於存在幹涉,穿過雙縫後會出現一道道痕跡。
  • 雙縫實驗真的和人類意識有關係?
    在此,小編先來給大家簡單描述一下什麼是雙縫實驗,據官方解釋描述是,在量子力學裡,雙縫實驗雙縫實驗是一種「雙路徑實驗」。在這種更廣義的實驗裡,微觀物體可以同時通過兩條路徑或通過其中任意一條路徑,從初始點抵達最終點。這兩條路徑的程差促使描述微觀物體物理行為的量子態發生相移,因此產生幹涉現象。另一種常見的雙路徑實驗是馬赫-曾德爾幹涉儀實驗。
  • 證明精神作用力的實驗猜想,續雙縫實驗猜想
    證明精神作用力的實驗猜想,續雙縫實驗猜想上一篇文章說過,精神作用力可以解釋雙縫試驗與延遲觀測實驗的不合理處,使這兩個試驗變得完整且合理。高僧打坐這些試驗雖然都得到了一些不可思議的結果,但是都無法解釋其原因,但是用精神作用力的猜想,就可以輕易解開。
  • 「雙縫幹涉實驗」到底發現了什麼?真的讓科學家感到恐怖嗎?
    實際上,量子力學是人類了解宇宙底層邏輯的敲門磚,而雙縫幹涉實驗則是量子力學核心的顯現,下面聊聊雙縫幹涉實驗到底多「詭異」,揭示了宇宙哪些核心?。薛丁格的貓、上帝擲骰子、平行宇宙哪來的?由於量子太過抽象,因此我們把量子現象過渡薛丁格的貓,再回到雙縫幹涉實驗就容易理解了。這是薛丁格給我們理解量子力學的好例子。
  • 人類最恐怖的實驗,雙縫幹涉實驗,意識決定你看到的是什麼
    可是,雙縫幹涉實驗,讓人類看到了恐怖的一面。先介紹一下雙縫幹涉實驗。這個可能高中物理學過。就是一道光,在經過兩道平行的縫後,然後,會在幕布上,形成幹涉條縫。這也水波經過兩個孔後,然後幹涉,是一樣的。從而證明了光的波動性。但是,這並不是重點,重點在以後。
  • 令人困惑的「雙縫幹涉實驗」,到底是什麼情況?
    而在微觀世界裡,我們的常識就不是那麼好用了,因為那些微小的粒子,它們具有「波粒二象性」,簡單的講,就是它們的行動方式既可以是波動性質,也可以是粒子性質。「雙縫幹涉實驗」就是為了演示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而做的實驗。
  • 論雙縫幹涉實驗,掉入「雙縫幹涉實驗陷阱」中,人類文明止步不前
    水波通過雙縫,表現為幹涉圖樣雙縫幹涉實驗,一個一個的電子射擊,不觀察,也是波的幹涉圖樣,程序讓一個一個的電子按波的規定通過雙縫,預先定義好的程序讓這些電子整體運動起來表現為波的幹涉圖樣雙縫幹涉實驗,有「
  • 從缸中之腦到雙縫實驗,人類是否真實存在
    腦的神經末梢連接在計算機上,這臺計算機按照程序向腦傳送信息,以使它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覺。對於它來說,似乎人、物體、天空還都存在,自身的運動、身體感覺都可以輸入。這個腦還可以被輸入或截取記憶(截取掉大腦手術的記憶,然後輸入它可能經歷的各種環境、日常生活)。它甚至可以被輸入代碼,『感覺』到自己正在這裡閱讀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 電子雙縫幹涉與延遲選擇實驗的可能原因分析
    為了排除光子對實驗的影響,科學們又做出了一種既不影響電子、又能觀測到電子的裝置,這種觀測儀器不發光、只接收光,但得到結果還是一樣:不觀測電子就表現出波動性、一旦觀測電子就表現出粒子性。在經歷多次實驗以後,科學家們普遍認同了這一觀點:一旦我們觀測電子就表現為粒子性,如果我們不觀測電子就表現出波動性,於是有人提出人類的意識會影響最終的實驗結果。
  • 科學未解之謎,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的未知領域
    科學未解之謎,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的未知領域大家好,我是科技先鋒zhe,今天跟大家聊一聊未解的科學實驗——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微觀粒子的好多現象無法用舊有的經典理論解釋,從而引入了量子力學,但是量子力學有的科學現象也不能解釋,例如電子雙縫幹涉實驗。首先什麼是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