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苷水解酶底物特異性機制研究獲得進展

2020-12-05 科學網

 

木質纖維素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可再生資源之一,其合成與降解是自然界碳素循環的中心環節。植物細胞壁在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天然的「抗降解屏障」,特別是在半纖維素中,大多數多糖均含有側鏈修飾,降解困難。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微生物資源團隊致力於嗜熱微生物降解木質纖維素的機制研究,近期與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教授Robert Kelly合作,闡明了極端嗜熱微生物Caldicellulosiruptor阿拉伯呋喃的酶解機制及其與木聚糖酶協同降解效應,對於木質纖維素的生物降解有重要意義,研究成果發表在Applie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AEM)上。 

 

此外,纖維素降解糖苷水解酶中,5家族為數眾多,具有纖維素酶和地衣多糖酶等活性,但雙功能纖維素酶/地衣多糖酶底物的選擇性機制尚不清楚。青島能源所微生物資源團隊與代謝物組學團隊研究員馮銀剛、仿真模擬團隊研究員姚禮山以及清華大學教授王新泉合作,解析了極端嗜熱厭氧菌Caldicellulosiruptor sp. F32的糖苷水解酶F32EG5的蛋白及蛋白底物複合體結構,揭示了底物選擇性機制。該工作已在線發表在Biochemical Journal上。

 

研究團隊發現F32EG5能夠切斷β-1,3-1,4-葡聚糖底物的β-1,3-糖苷鍵或β-1,3-糖苷鍵前面的β-1,4-糖苷鍵,與傳統的GH16家族地衣聚糖酶(切斷β-1,3-糖苷鍵後面的β-1,4-糖苷鍵)截然不同,是一種新的β-葡聚糖糖苷鍵切斷方式。F32EG5具有典型的GH5家族蛋白(β/α)8桶狀結構,具有獨特的底物結合位點,決定了底物特異性。複合體結構顯示,F32EG5具有一個急劇彎曲的底物結合孔道,與同樣具有彎曲構象的β-1,3-1,4-葡聚糖底物特異結合,決定了該蛋白的高地衣聚糖酶活性。分子動力學模擬及定點突變分析驗證了上述設想。

 

研究工作獲得了科技部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等的支持。(來源: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圖1 Arabinofuranosidase協同降解帶有阿拉伯糖側鏈的半纖維素模式圖

 

 

圖2 F32EG5底物特異性作用機制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上海生科院揭示胸腺嘧啶水解酶底物特異性的分子基礎和催化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胸腺嘧啶水解酶底物特異性的分子基礎和催化機制 2015-10-10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化學生物學】脫氟水解酶的底物立體選擇性
    在這一領域,化學試劑降解與生物降解氟代物取得了可喜的進展。近日,一個德國馬普煤炭研究所和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科研團隊研究了氟代乙酸水解酶(FAcD)的底物立體選擇性催化機理。他們以α-氟代苯乙酸為研究底物,發現氟代乙酸水解酶可以催化底物消除氟原子,並特異性地產生R型構象的羥基取代產物。分子動力學與結合自由能計算表明,底物穩定在氟代乙酸水解酶催化口袋中時,只能以一種優勢構象存在,對應地只能產生R型構象的羥基取代產物。
  • 1,4-β-D-葡聚糖葡糖苷水解酶
    英文名稱:Cellulase Onozuke R-10其他名稱:1,4-β-D-葡聚糖葡糖苷水解酶CAS號:9012-54-8級別:BR相對分子量:約為58.7KD來源:綠色木黴Trichoderma Vride活力:≥10u/mg活力定義:1g酶粉(或1ml酶液)於50℃、pH4.8條件下,1min
  • 孫周通周佳海等合作JACS:檸檬烯環氧化物水解酶如何立體選擇底物
    近日,天工所孫周通/Manfred T.Reetz團隊與上海有機所周佳海團隊、瑞士聯邦理工學院袁曙光博士合作在JACS發文解析了檸檬烯環氧化物水解酶突變體的底物催化特異性與立體選擇性催化機制。
  • 生物工程學院楊青教授團隊揭示糖基水解酶降解天然多糖的協同機制
    近日,我校生物工程學院生物分子靶標研究室在幾丁質酶協同降解晶態幾丁質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揭示協同作用提升幾丁質酶在幾丁質纖維上「奔跑」的耐力。
  • 研究揭示裂解多糖單加氧酶與底物相互作用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天然產物及糖工程研究組研究員尹恆團隊與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模擬與設計研究組研究員李國輝團隊合作,在裂解多糖單加氧酶(LPMO)與不可溶的纖維素底物相互作用機制方面取得新進展。
  • 連續取得進展!靳津等人揭示炎症信號通路底物特異性的識別機制
    它的關鍵激酶IKKβ通過選擇性識別其下遊底物(包括p105,p65和IκBα)參與各種病理和生理過程,但這些底物的具體機制尚不清楚。底物之一p105的過度激活與Nfkb1缺陷小鼠中炎症性腸病(IBD)的發作密切相關。
  • 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楊青教授團隊揭示糖基水解酶降解天然...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生物分子靶標研究室在幾丁質酶協同降解晶態幾丁質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揭示協同作用提升幾丁質酶在幾丁質纖維上「奔跑」的耐力。儘管他們水解的產物——葡萄糖或N-乙醯葡萄糖可以為人類提供食物和能源,但是它們極其難於水解,阻止了人工利用這些生物質。自然界中纖維素和幾丁質的水解是一個發生在固液界面的催化過程,主要由糖基水解酶催化完成。這個過程高度依賴於糖基水解酶的「進程性」,即酶在不離開高聚底物的情況下,每次結合底物後連續重複催化的次數,也就是酶在底物上的持續奔跑距離。
  • Chemical Science: 酶特異性探針底物研發新策略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楊凌團隊探索出酶特異性探針底物的研發新策略,該團隊採用計算機輔助篩選及酶催化位點局部改造的策略成功設計研發了首個細胞色素P450 1A1亞酶的高特異性螢光探針底物。
  • 天津工生所新瓊寡糖製備關鍵酶及轉化技術研究獲進展
    瓊脂多糖是存在於紅藻的結構複雜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由1,3連結β-D-半乳糖與1,4連結3,6-內醚-α-L-半乳糖殘基交替組成,其在糖苷水解酶作用下形成瓊寡糖,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抗炎、抗腫瘤、吸溼和美白等生理功能,在醫藥、食品、化妝品等領域具有應用價值。目前,報導的多數瓊膠酶活性低,特異性和熱穩性差,無法應用於瓊寡糖綠色生產工藝。
  • 醫基資料:酶的特點
    而在生物體內,這些反應在極為溫和的條件下就能高效和特異地進行,其原因是由於生物體內存在著一類極為重要的生物催化劑——酶。在醫療衛生考試中,酶既是基礎也是可以作為重難點考察的知識。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酶的一些特點。由於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因此酶促反應又具有不同於一般催化劑催化反應的特點和反應機制。
  • 二萜糖苷甜茶素的生物合成途徑研究獲進展
    該研究首次解析了甜茶素(rubusoside)的生物合成過程,報導了甜葉懸鉤子(R.suavissimus)與明日葉(A.keiskei)中挖掘得到6條新的二萜糖基轉移酶,並對其底物識別的機制進行了研究。  二萜類化合物是一類重要的植物源次生代謝產物,具有廣泛的生理和藥用活性。
  • 施一公研究組在《自然》《科學》分別報導人體γ-分泌酶與重要底物...
    文章報導了結合兩種不同底物後γ-分泌酶發生的構象變化,並對這些構象變化的功能進行了生化研究。上述兩篇報導為理解γ-分泌酶特異性識別並切割底物的分子機制提供了重要基礎,並為研究與癌症以及阿爾茲海默症相關的藥物提供了重要的結構信息。阿爾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為嚴峻的神經退行性疾病。
  • 柱狀假絲酵母脂肪酶的研究進展及應用
    CRLs 和 GCLs 是一類與膽鹼酯酶(cholinesterase)結構類似的脂肪酶,都具有 α/β 水解酶的摺疊結構和Ser-His-Glu 三聯體催化中心。隨著脂肪酶的純化及 基因克隆與表達研究的深入,發現兩種屬脂肪酶均存在基因多態性現象,在 C. rugosa 中發現至少有 7 種脂肪酶同工酶,G. candidum 為 2 種,這些同工酶在一級結構和理化性質上都存在差異。
  • 小分子:底物抑制劑,分子伴侶,終止密碼子通讀及展望
    關鍵詞溶酶體貯積病;底物減少療法;藥理伴侶 終止密碼子通讀;酶替代療法的聯合治療 介紹 溶酶體貯積症(LSD)是一類50多種不同的疾病,歸因於溶酶體蛋白(即酸性水解酶,激活轉運蛋白或溶酶體功能所必需的非溶酶體蛋白)的功能缺陷,導致多種疾病的積累底物,例如糖胺聚糖
  • 酶法提取技術的原理以及其應用進展
    酶作為一種生物催化劑,在中藥提取中,對中草藥細胞壁的有效成分進行分解破壞,從而降低傳質阻力,提高提取率;可改變中藥目標產物的生理生化性能,優化產物效用,並且酶法提取操作簡單,條件溫和,環保無毒,現已將其用於中藥提取過程。本文就酶法的提取技術及其應用進展方面進行綜述。
  • BBA:郭瑞庭等1,3-1,4-β-葡聚糖酶結構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的郭瑞庭研究組和東莞泛亞太生技公司及臺灣基酵生技公司合作,成功獲得了來源於嗜熱真菌Paecilomycesthermophila的1,3-1,4-β-葡聚糖酶PtLic16A酶蛋白空結構及與底物的複合體結構。PtLic16A屬於糖苷水解酶GH16家族,最適溫度為70°C,熱穩定性好。
  • 海洋細菌酶混雜催化功能的定向進化研究取得進展
    酶的催化混雜性可為生物提供「兵器庫」,幫助生物適應多變的化學環境。在工業界,開發利用酶的混雜催化功能可幫助人們合成化學分子、修復汙染環境。近期,中國科學院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藻類資源與生態工程研究團隊在工程化改造酶蛋白的混雜催化功能方面取得進展。研究發現,一種海洋細菌脯氨酸二肽酶具有混雜水解對氧磷農藥的功能。
  • 【重磅】酶作為治療性藥物的研究進展
    世界各國藥典中含有越來越多的酶製劑,其中大部分已成為治療各種重大疾病的有效藥物。酶對底物具有很高的親和力和特異性,而且能催化多種目標分子轉化為所需產物,這兩種特性使得酶可作為一種特殊藥物執行小分子無法進行的治療性生物化學反應。利用生物技術開發新的酶類藥物,採用化學修飾的手段降低治療酶的免疫原性及提高其相對穩定性,是目前探索酶類藥物的研究方向。
  • 研究發現中國烏龍茶香氣酶促形成機制
    因此,烏龍茶香氣的研究一直是茶葉研究領域的熱點。近年來,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楊子銀研究團隊系統解析了烏龍茶加工過程中香氣的酶促形成機制。茶葉中含有較多香氣糖苷體,香氣糖苷體的酶水解在早期被認為是茶葉加工過程中游離態香氣形成的主要來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