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關於蟲草的一些科學事實—新聞—科學網

2020-12-04 科學網

 

■本報記者 甘曉

3月4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突然叫停冬蟲夏草用於保健品的試點工作,引發大量關注。蟲草包括冬蟲夏草,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類產品。由於其具有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目前我國蟲草產業已有相當規模,潛力巨大。

不過,近年來,大量冒充的冬蟲夏草充斥市場,也出現了一些借用冬蟲夏草之名的衍生品,以假亂真,混淆概念,故意誤導消費者。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董彩虹告訴記者,蟲草指的是一大類寄生於昆蟲、少數真菌和植物等(包括冬蟲夏草在內)的真菌,是具有較高營養價值、保健和醫療功效的寶貴生物資源。

首先,蟲草不只是一種真菌,而是多種真菌的總稱。按照最新的分類系統,蟲草包括了蟲草科、線蟲草科、麥角菌科等科的真菌,國際真菌名錄資料庫列出的種名已有540個,中國已報導約120 種。廣義的蟲草不僅包括了冬蟲夏草、蛹蟲草、蟬花等重要的藥用菌,還包括了部分種類已被證明為蟲草(有性型)子實體的無性型種類綠僵菌、白僵菌等重要的害蟲生防菌。

冬蟲夏草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類蟲草。2007 年,基於多基因系統學分析的結果,科學家將冬蟲夏草歸到線蟲草科的線蟲草屬。近年來,科學家積極地開展了冬蟲夏草菌的分離培養,從冬蟲夏草上分離了多達22個真菌,其中中國被毛孢、蝙蝠蛾擬青黴、蟲草頭孢、蝙蝠蛾被孢黴及粉紅粘帚黴等五種被開發成為藥。

上世紀70年代末,青海省畜牧獸醫科學院沈南英以僵蟲體和子座的菌絲體及子囊孢子分離,培養出冬蟲夏草菌種。1988年,衛生部向冬蟲夏草菌的第一代產品中國被毛孢菌絲體發酵產品——中藥百令膠囊頒發了試生產許可。

目前,國內有3家企業獲準生產百令膠囊、百令片和百令顆粒等,在由肺腎兩虛引起的咳嗽、氣喘、咯血、腰背酸痛及慢性支氣管炎的輔助治療中廣泛使用。

而蛹蟲草、蟬花、廣東蟲草也是蟲草家族的重要成員。蛹蟲草被當做冬蟲夏草的替代品,它生長快、容易人工培養產生子實體。目前,蛹蟲草菌絲粉和蛹蟲草膠囊等藥品被用於慢性支氣管炎、肺腎氣虛等病症治療中。蟬花具有改善腎功能、抗疲勞和改善睡眠等功效。廣東蟲草則被證實有較好的抗氧化活性及顯著的延年益壽作用。

在蟲草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由於相關科學問題尚未達成共識,我國蟲草產業的發展受到了一定限制。「比如,不同學科對蟲草認識的不同導致多年來真菌分類學和中藥學研究人員在許多方面如蟲草產品名稱方面的分歧,對蟲草產業產生了顯著的負面影響。」董彩虹說。

同時,有關蟲草本身的基礎研究也存在不足,大量分類問題亟須解決,包括蟲草活性組分、作用機制還不清楚,產品質量標準不合理,發酵菌種質量控制標準缺乏等。此外,科研、產業和管理部門之間還缺乏良好的交流與溝通。

去年,中國菌物學會在江蘇金湖縣舉辦 「2015首屆全國蟲草會議暨冬蟲夏草產業高峰論壇」,由真菌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劉杏忠等牽頭,聯合全國從事蟲草生物學、藥理學研究專家及眾多蟲草相關企業代表,發出了「金湖宣言」的倡議。這份宣言建議,以尊重科學、利好產業為宗旨,各學科和行業之間相互理解和包容,規範蟲草相關的科學命名、分類、產品及管理,促進這一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中國科學報》 (2016-03-11 第3版 科普)

相關焦點

  • 廣東科學中心推出全新科普主題展—新聞—科學網
    展覽現場,一小朋友觀看野生動物標本  5月15日,廣東科學中心結合當前疫情和公眾科普需求,推出全新科普主題展覽——《病毒——人類的敵人還是朋友?》,從客觀中立的角度闡釋病毒的相關基本概念和原理、人類與病毒的抗爭故事,以及人類與環境如何和平共處的思考。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孟津(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員) 我有幸見過一些早年辦《科學報》老人修改稿件的筆跡,也記得改革開放初期一些《科學報》報導內容。如今我在科學網博客寫博文,十年有餘。感謝科學網,讓我們有個科學界華人交流的平臺。希望報社越來越好,科學常新,文圖出彩,人氣爆棚。
  • 廣東科學中心國慶中秋異彩紛呈—新聞—科學網
    8日中秋國慶假期,廣東科學中心正常開放,開館時間為9:30至17:00。   廣東科學中心座落於廣州大學城,是廣東省實施科教興粵戰略和人才強省戰略、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養的大型綜合性科普場館。2018年11月,該中心通過金氏世界紀錄認證,被授予「最大的科技館/科學中心」稱號,這是我國科技館首次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證,也是目前唯一一個。
  • 國內廠家關於蟲草素含量的研究,蟲草素如何應用?
    近年來,國內研究機構和廠家對於蟲草素這一蟲草屬主要成分的探索越來越深入,有關其功效的論證層出不窮,包括其與新冠相關的一些研究報導。國內研究蟲草素或蛹蟲草的廠家在其中也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他們是支撐蛹蟲草和蟲草素產業的重要力量,藉助企業經營不斷推動著行業的發展和進步。
  • 科普圖書《探索太陽能的奧秘》將出版發行 —新聞—科學網
    7月15日,由零碳研究院、北京師範大學保定實驗學校和英利集團聯合編寫的科普圖書——《探索太陽能的奧秘》,在河北保定舉行出版籤約儀式。
  • 關於蛹蟲草,你是否還有這些誤區?
    提起蟲草,許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冬蟲夏草。但菇啦啦在這裡要給大家做一個小小的科普,目前國內被認可的蟲草有四種:冬蟲夏草,蛹蟲草,廣東蟲草,蟬花。其中,冬蟲夏草因價格的原因,一直沒有被大眾所接受。因此,我們常吃的蟲草多為市面上的蛹蟲草。
  • 聚焦中微子-新聞專題-科學網
    科學網作為以網絡社區為基礎構建起面向全球華人科學家的網絡新媒體,利用網絡平臺優勢,2012年3月8日第一時間網絡同步直播中微子實驗結果新聞發布會>;並於3月14日在網際網路上率先推出在線訪談《聚焦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邀請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項目主要參與人、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科學網知名博主曹俊、邢志忠兩位老師同廣大網友交流。
  • 繪製植物科學的分子圖—新聞—科學網
    研究小組利用生化和高通量分析方法對擬南芥模型進行了檢測,以發現更多關於其分子組成的信息。相關論文近日刊登於《自然》。 40年來,這種開著白色小花的不起眼的雜草一直是植物生物學的「實驗室老鼠」。它很小且容易種植,從對擬南芥的基礎研究中獲得的見解往往可以轉移到作物上,這一事實也使擬南芥成為植物育種研究的有趣對象。
  • 上海自然博物館舉行「與科學家面對面」科普活動—新聞—科學網
    11月14日,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精心策劃打造的品牌科普活動今年活動以「科學與健康同行」為主題,邀請了13家單位共計34位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分別以線上微講座和線下科學集市的形式為大家解讀新冠疫情,傳播公共衛生知識,展示為健康生活保駕護航的最新科學技術和科研成果,探討後疫情時代大眾生活方式的轉變。
  • 小小輔導員打造「科技館好聲音」—新聞—科學網
    本次「小小輔導員」培訓班在7月中旬通過線上形式徵集到100名8到11歲青少年的報名視頻,經過專業表演老師和科學老師的線上評審,選拔出了25位小朋友。他們被分成5組,共同打造今年的「科技館好聲音」。7月29日,2020年「小小輔導員」培訓班正式拉開帷幕,活動設置了開班儀式、物理課程、劇本編寫、舞臺技巧、節目編排等環節。
  • 科學教育成為熱議話題—新聞—科學網
    論壇以「聚焦教育改革,共話未來教育」為主題,設置了14個主題報告和平行論壇,探討了新時代教育改革過程中的前沿議題,特別是後疫情時代的教育重塑、面向未來的科學教育等問題。 中國教育明德論壇2020年年會現場 本屆論壇由中國教育明德論壇主辦、世紀明德承辦,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中國自動化學會智慧教育專業委員會提供學術支持。
  • 沈華偉:關於科學的科學—科普的源動力和推動力
    論壇上,來自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沈華偉研究員,做了題目為《關於科學的科學:科普的源動力和推動力》的主題演講,他在演講中指出,與技術推廣不同,科學普及缺少源動力和推動力,並從如何提高科普的源動力和推動力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以下為九州連線整理的部分內容:沈華偉:博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文信息學會社會媒體處理專委會副主任。
  • 2019年度十大科普優秀圖書揭曉—新聞—科學網
    1月8日,韜奮基金會全民閱讀促進會成立大會暨「中華優秀科普圖書榜」2019年度榜單發布會在京舉辦。 入選2019年度榜的十大科普優秀圖書為《科技改變中國》《這裡是中國》《名畫在左 科學在右》《紐約:一座超級城市是如何運轉的》《天氣預報:一部科學探險史》《恐龍在中國》《穿越時空看文明:全景手繪中國史》《藏在地圖裡的二十四節氣》《DK不可思議的大剖面》《英國兒童科普探險階梯書——海洋》。
  • 蟲草價格30年狂漲上千倍 療效被大大高估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後、科普作家劉夙說。  劉夙解釋說,冬蟲夏草屬於麥角菌科植物,本質上是一種真菌。蟲是蟲草蝙蝠蛾的幼蟲,草是一種蟲草真菌。夏季,蟲子將卵產於地面,其孵化變成幼蟲後鑽入潮溼鬆軟的土層。土裡的一種真菌侵襲了幼蟲,在幼蟲體內生長,並導致幼蟲死亡。到第二年春天,真菌菌絲開始生長,到夏天時長出地面,外觀像一根小草。幼蟲的軀殼與菌絲共同組成了一根完整的「冬蟲夏草」。
  • 別急,笑一個先—新聞—科學網
    利用蚯蚓「抖」出法拉第波、通過實驗證明用人類糞便冷凍後製作的刀具並不好用、忍受不了別人吧唧嘴是得了「恐音症」……日前,國內知名泛科普文化平臺果殼聯合快手科普推出了
  • 蛹蟲草的科普介紹
    蛹蟲草拉丁名為Cordyceps militaris (L.) Link,其別名:蛹草、蛹莫北蟲草、北蟲草、北冬蟲夏草,它的種屬是真菌門、子囊菌亞門、核菌綱、麥角菌目、麥角菌科、蟲草屬等,其分布在中國野生蛹蟲草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等地區。
  • 第四屆地球系統科學大會在上海舉行—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7月4日上海訊(記者黃辛通訊員黃艾嬌)現代地球科學經過兩三百年的發展,正在整體地進入轉折期。
  • 科學表情符讓科普更有趣
    其中與科學相關的表情符也有一些,比如顯微鏡、天平、溫度計等,大多是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科學儀器。從總量來看,科學表情符所佔分量較低。  11月伊始,第二軍醫大學教授孫學軍在《自然》上看到一篇關於科學表情符增補的新聞報導。他覺得十分有趣,並將此報導翻譯成中文並發布在科學網博客上,閱讀點擊量突破兩千人次,網友紛紛留言好奇自己喜歡的科學符號有沒有被增補其中。
  • 廣東科學中心「科普遊」內容豐富—新聞—科學網
    吳晶平/供圖 1月20日,記者從廣東科學中心獲悉,今年春節,該中心除夕、初一閉館兩天,初二至初六正常開館,展館門票8折優惠。除十二大常設主題展館,廣東科學中心新近引進美國特展《星球奇境》正在熱展,新開放的「低碳&新能源汽車」科普體驗館全面免費,並推出多個科學表演秀和工作坊活動,將為公眾歡度春節獻上豐富的科學盛宴。
  • 《人體健康與免疫》叢書英文版發布—新聞—科學網
    但是,我國公民在醫學科學知識方面存在著不足,醫學科學素養仍待提高,對於醫學問題上的諸多誤解亟待消除。 為此,中國免疫學會牽頭,曹雪濤擔任《人體健康與免疫》科普叢書總主編,中國免疫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免疫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田志剛與海軍軍醫大學教授於益芝擔任副主編,組織了全國200多位專家,歷時4年,篩選出327個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免疫學問題,通過漫畫和文字解讀的形式,呈現給廣大讀者。今年初,中文版《人體健康與免疫》(10冊)正式完成並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