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橫跨溫帶、熱帶與寒溫帶,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或者真菌,種類都十分的豐富。但即使我們的食物原材料如何豐富,大家肯定會發現一個問題:我們的餐桌上很少出現藍色的食物。
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天然的動植物中,缺乏可以食用的藍色色素。
常見的天然色素大致可以分為四種:
類胡蘿蔔素葉綠素和葉綠酸花色素苷甜菜紅素
類胡蘿蔔素主要為動植物、真菌、藻類帶來黃色、橙紅色或紅色;葉綠素則主要給能進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帶來綠色;甜菜紅素會根據環境的酸鹼度,呈現紅、紫、黃三種顏色。
花色素苷,就是各種花青素和糖結合形成的分子,會根據環境的不同,顯示出紅、藍、紫三種顏色。
因此,在四大天然色素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才能夠在特定的環境中呈現藍色。所以自然界很少有天然的藍色食物。
另一方面,天然的藍色食物大多是礦物、發酵變質的有機物或有毒動物。就像這貨。
看過動物世界的小夥伴們看見這種動物都會立馬躲得遠遠的。食物的藍色往往暗示它有毒,不可食用。我們也會本能地排斥這種食物。
大多數的花青素當環境是酸性時為紅色,近中性時為紫色,鹼性時才變為藍色。所以藍色的食物大多偏鹼性。如果食物偏鹼性,能好吃嗎?想像一下蒸饅頭鹼放大了,這一口下去……哎呦,無語凝噎。
而且,藍色的食物會很容易讓我們沒有食慾。就比如可樂雞翅。正常的可樂雞翅是這樣的:
而用藍色可樂做出來的可樂雞翅是這樣的:
正常的可樂雞翅焦黃偏紅,一眼看去就十分的吸引食慾,而藍色的可樂雞翅……看上去就像是一坨翔。
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嘗試著做一下藍色可樂雞翅,或者再簡單點,往白米粥裡加一點紫甘藍,多熬一會兒,我想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