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孩子大腦的最好法寶是什麼?如何影響孩子大腦發育和認知的?

2021-01-15 全腦開發林老師

如今,家長們總是把孩子的學習看得很緊,總是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越來越多的經驗告訴我們,學習沒有起跑線,大腦終生具有可塑性。

我們越是逼迫孩子,就越是難以成就孩子,只有當孩子想學了,才能學得好學得快。大腦的資源是有限的,想要發展大腦,又有哪些好方法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多聽α波音樂保加利亞的拉扎諾夫博士,以醫學和心理學為依據,對一些樂曲進行了研究,發現α腦波音樂,能夠消除大腦的緊張,使人進入其想狀態。他讓學生們聽著節奏緩慢的音樂,並且放鬆全身的肌肉,合著音樂的節拍讀出需要記憶的材料。學習結束之後,再播放2分鐘歡快的音樂,讓大腦從記憶活動中恢復過來。

α波音樂是一種靈感音樂,產生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音樂大師在彈奏α音樂時,要把宇宙中的所有信息,自然界中的所有信息,生命體的所有信息全部溶合在一起,所以α波音樂是潛能音樂。潛能存在於人的右半腦中,右腦的活動腦波呈α波狀態。

而小孩長期聽α波音樂,大腦腦波就會保持在α波活動狀態。深埋在右腦當中的潛在能力就會被源源不斷的引發出來,腦內神經遞質吶腓肽增多,這時人就會充滿旺盛的精力;做事情就會處於高度的專注狀態;想問題時思維敏捷,思路開闊;記憶東西,過目不忘,輕鬆自然的就記住了;腦波處於α波的人就會有無窮的想像力和超出尋常的創造力,大腦反應速度加快,閱讀水平提高,因而學習能力大大提高;全身放鬆,心態平和,腦波平穩,睡眠質量提高;腦波處於α波時,大腦內化學物質發生改變,血液循環暢通,促進人體內消化系統的改善,促進食慾改善;長期處於α腦波狀態的人,容易與人和睦相處,容易理解他人的喜怒哀樂,因而情商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升。

2.背誦經典提高記憶

猶太人的孩子從一歲半開始就進行記憶訓練,開始背誦《摩西五經》(非常厚的典籍),要求五歲的孩子全文背誦,可見猶太人對還真的要求是多麼高。

馬克思青年時就是用不熟練的外文背誦詩歌,鍛鍊自己的記憶力的。每天堅持10至20分鐘的背通,也能增進記憶力。所以,有意識的鍛鍊孩子記憶能力,可以從背誦經典文章、詩詞歌賦、成語、佳句、外文單詞等。

也可以利用全腦開發中的聯想記憶的1000圖,1000圖訓練的環節主要是訓練聯想記憶,將1000圖用故事的形象串聯起來,並且避免使用定樁等記憶法的訓練技巧,就是純粹的串聯記憶,最終在腦海中能夠形成動態圖像,並且閃動速度越來越快,就能夠快速開啟右腦狀態。

這都是鍛鍊記憶力的「硬功夫」呀!家長馬虎不得。

3.不求甚解

現在,我們的教育方針我是「由簡到繁」和「理解記憶」,這其實是大人式的教育,事實上,孩子們更擅長於記憶複雜的事物和不求甚解的背誦(純粹的背誦)

教育的原點是背誦和記憶,林老師認為思考性和創造性的基礎在於記憶,並且認為創造性是右腦的屬性,右腦記憶訓練可以激發出創造性、感性、靈感和直覺。通過不求理解的「素讀」和死記硬背培養天才,並且大量的輸入信息,可以讓量變產生質變。這和中國古代所提倡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本質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試想,幼年時代背誦的《論語》、《詩經》、詩詞歌賦是不是記憶猶新?比初高中理解後的記憶更深刻?所以說,只需讓孩子大量閱讀、背誦,才是培養天才的正確方法。

4.廣泛地閱讀

新加坡的李光耀認為,新加坡是小國,沒有自然的資源,最大的資源是國民的腦力。那怎麼提升國民的腦力呢?他認為,國民必須要有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還要有正確表達自己意思的能力。而閱讀就是吸取信息最快的一個方式。同時,閱讀改變大腦。

大家知道我們跟黑猩猩98.5%的基因是相同的,有1.5%的基因不同。曾經有一次我們研究所的博士班考試題目就是:從演化的觀點來解釋,為什麼我們跟黑猩猩的基因只有1.5%是不同的,可是我們和黑猩猩的現狀卻有如此大的差異?

差異在於我們有文字的傳承,我們有閱讀的能力,我們是所有動物裡面唯一能夠享受到祖先智慧的動物。牛頓說,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是有道理的。閱讀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你的背景知識決定你所看到的東西。

很多家長會苦惱,孩子在學習與看書時往往記不住,會對一些數字、年代不易記住,也容易記錯,如果你善於聯想記憶,便好記了。在全腦開發中可利用奇思怪想強記憶:如樁子表、房間法和圖像字法,是聯想法的具體化,原理就是讓要記憶的東西來眼已知的東西做連接,此法用於大量數據中文信息的記憶。

5.多咀嚼能增記憶力

科學證明:人的咀嚼是能有效防止記憶衰退方法之ー一。其原因在於咀嚼能使人放鬆,如果老人咀嚼得少,其血液中的荷爾蒙就相當高,足以造成短期記憶力衰退。如我們在觀察人群中就會發現,經常咀嚼的人牙齒就好,吃飯更香,學習能力和記憶能力也隨之增強。

6.嘮叨助長記性

嘮叨,不是同一句話嘮嘮叨叨個沒完,而是有要點、清晰明了地表達一件事、一個知識要點、一篇觀察短文等,在某種程度上加深嘮叨人對某一事或某個的關注點的記憶。專家認為,言語是不可或缺的記憶方式,可加強記憶。

7.巧妙飲食助記憶

攝取適量的「健康油脂」可減少血栓的發生,例如橄欖油、魚油是維持血液正常循環的好選擇,含有豐富維生素、礦物質的蔬菜水果也是保持健康的上佳選擇。有不少的人,不是記憶不得法,而是大腦中缺乏記憶信息傳遞員乙醯膽鹼。如果你經常吃點上述食物,便可極大地改善你的記憶力。

8.愛玩要的人記憶力強

人的軀體活動能改善健康情況,精神活動則能減輕記憶力衰退。特別是那些愛玩愛活動的人們興趣廣泛,涉獵眾多,知識面廣,記憶也強。科學證明愛跳舞、讀書、玩紙牌、學外語等活動項目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神經突觸的數目,增強神經細胞間的信號傳導,鞏固記憶。

遊戲現在很多家長有著深深地焦慮,總是想讓孩子多學點。小小的嬰兒,從搖籃裡一醒過來就開始放英語錄音給他聽。其實,遊戲才是學習的好夥伴,而最好的遊戲就是和同伴玩。

大家可以仔細想一想,哪怕是會說話的機器人,按下按鈕,它也只是會說「Hello」,再按一下按鈕,會說「How are you」。但是人不一樣,孩子跟朋友玩的時候有各種可能性,我們甚至看到兩個孩子沒有任何的玩具就玩對方的手。

我們有些家長對待孩子,總是希望他不要去玩,最好20個小時都在念書。這其實是不對的。遊戲不是學習的敵人,是學習的夥伴。通過遊戲,孩子可以學習如何處理人際關係。而且我們發現,會玩的孩子其學業成績也會比較好,EQ高。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在集體中成長。

9.運動健身可加強記憶

人在運動的時候,人的大腦會產生三種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血清張素和正腎上腺素。

我們知道,醫生給多動症孩子開的藥叫利他林,是為了增加患兒大腦的多巴胺,增加自控能力。對憂鬱症的患者,醫生會開百憂解,是為了讓患者大腦的血清張素增加,因為血清張素可以鎮定情緒,有助於緩解焦慮。而正腎上腺素的作用就是使人比較專注。其實這些藥物帶給人的東西,通過運動就可以得到。

並且我們通過實驗發現,一直運動的老鼠的海馬回比沒有運動的老鼠的海馬回大15%,其重量多了9%。在對老鼠的研究中,一直保持運動的兩歲的老鼠——相當於人類90歲,它的大腦和6個月的老鼠一樣年輕。所以,小孩子在運動後去做功課的效果是最好的,因為運動後,大腦會分泌大腦的營養素BNDF——其可以促進神經細胞長出新的分支。

一般情況而言,身體健康,愛好體育運動和熱愛生活的人,精力充沛,學習力強記憶力當然也強,人們在鍛鍊身體時可以促進大腦自我更新。專家認為長期的心血管運動可以減少因年齡增長出現的腦組織損失,可以減輕記憶力衰退。多項研究表明,要保持大腦活躍,需經常運動。

10.家庭幸福心情愉悅可增強記憶

大量社會調查證明,家庭幸福對孩子而言是提高學習記憶力必要條件,父母二人的兩情相悅、家庭和睦,其幸福感會帶給孩子身心健康,使孩子體內分泌激素和乙洗膽鹼等物質,有利於增強機體免疫力,增強大腦的記憶能力。

喜歡朋友記得關注林老師哦!

相關焦點

  • 腦科學家洪蘭: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3個方法,在家也能輕鬆完成
    有一個聰明的寶寶大概是每個家長的心願,家長都特別重視孩子的腦部發育,為了讓孩子的將來更出色,家長從懷寶寶時會給孩子做早教,等孩子生下來後各種興趣班、早教班,提高孩子智力的一樣都不會少。幾乎是聽說有什麼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好,就會趕緊給孩子安排上。
  • 抓住孩子1-6歲,右腦發育關鍵期,四種方法讓他擁有「超級大腦」
    從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死後大腦遺失,就驗證了人類對於天才大腦的痴迷!如何越來越好地展現大腦的潛力,已成為很多人想解決的秘密!近年來,研究者證實,人們右腦的發育有助於智力的上升,而1-6歲是右腦發育的關鍵時期,成人只能後悔錯過了它,但是任何一位家長都一定願幫助他們的孩子抓住這個時期!
  • 音樂訓練是如何影響中國兒童大腦的發育和認知能力的?
    既然音樂如此重要,我們大腦中是如何加工這個音樂的呢?可以發現,相對於音樂,語言其實更多激活了大腦左側半球的一些腦區。而相對於言語,我們在加工音樂的時候更多激活的是大腦右半球的腦區。但是這並不等於像我們傳統認為的那樣,左腦加工語言,右腦加工音樂。事實上,我們的大腦半球同時都在加工這兩種聲音,只是大腦半球的激活程度和它們的激活的模式對兩者的反應是不太一樣的。
  • 研究發現:大腦這個部位會影響智商,5個方法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這也是大腦物理特徵與智商之間有聯繫的最權威的研究。這項研究的領導者菲利普·肖認為,大腦皮層持續增厚的時間越長,大腦高級認知功能越有充分的時間發育。而大腦皮層增厚的原因,與後天的環境有關,外界的刺激可以讓大腦皮層發育加快。
  • 著名腦科學家洪蘭教授揭秘: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
    他表現得不夠聰明,可能只是你沒有幫他激活開發他的大腦而已。著名的腦科專家洪蘭教授及其團隊發現,激活我們孩子的的大腦並不難,只需要三個方法。不是別人家的孩子有什麼變聰明的秘訣,是我們的父母自己沒有掌握這三種科學激活孩子大腦的方法。
  • 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運動、閱讀和遊戲!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孩子可能未來就這樣了……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是因為對孩子成才的期望值很高,另一方面是不了解孩子的大腦發育規律。 來自臺灣的兒童教育專家洪蘭教授認為:要關注孩子的情緒,孩子主動地學習效果最好;不存在「輸在起跑線上」、「3歲定終身」等說法,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要將錯誤轉換成經驗,在哪裡跌倒,換個地方爬起來;運動、遊戲和閱讀是發展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
  • 如何刺激大腦發育,開發大腦?這可能是最好的答案
    大腦開發是系統工程 大腦,是人身體上最重要也是最精密的器官(沒有之一),大腦的健康和正常發育與我們每個人的健康是息息相關的。所以,我們對於大腦的認知也在隨著醫學以及其他相關學科的不斷發展而不斷提升。
  • 媽媽哺乳期常吃高糖食物,當心影響孩子大腦發育!
    哺乳期高糖飲食影響孩子認知 都知道母乳有益寶寶健康,哺乳期飲食則會影響母乳質量。美國一項研究顯示,母親哺乳期攝取高糖飲料會損害孩子幼年認知能力發展。研究報告在最新一期《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月刊上刊載。 洛杉磯兒童醫院糖尿病和肥胖項目研究人員先前研究發現,女性產後頭幾個月喝高糖飲料不僅會增加自身增重風險,還可能使剛出生不久的孩子經母乳攝入過多糖分。
  • 神經學家最新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式,並非是靠閱讀
    針對此類問題,研究者表明,能夠影響寶寶早期智力發育的不是閱讀繪本,而是這種被父母禁止的行為,是遊戲可以激發孩子的大腦發育。最新研究表明:促進大腦發育的最佳方式,不是閱讀。研究者後來公布了自己的研究結果,大部分父母陷入了錯誤的誤區:單純的閱讀對大腦發育的影響微乎其微,反而是一直被父母禁止的遊戲能起到更好地促進大腦發育的效果。遊戲可以激發寶寶大腦發育,也就是說外部刺激促進大腦發育。
  •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閱讀
    ,結果發現當家長陪孩子玩遊戲時,大腦產生的振蕩頻率比讀書時更大,從這個實驗得出結論,激發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法,並非是靠閱讀,而是遊戲。 孩子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可以提高手、腦、眼的靈活度,而且能達到開發智力、提高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的效果,我們常說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說溝通是我們成年人的表達方式,而遊戲就是促進孩子發育最好的工具。
  • 孩子的大腦神經存在可塑性,別錯過認知發育期
    曾經有幸參與了一個臺灣神經學所長關於腦科學的講座,從這個課程裡發現,其實人的大腦也會不用則退。而且大腦的神經發育,還存在認知的發育期和關鍵期。尤其是0-6歲的孩子神經可塑性是最強的。所在家長一定要在6歲前為孩子創造充分的神經刺激。
  • 孩子大腦發育的兩個黃金期,怎麼做開發智力潛能?答案很簡單!
    人類大腦發育到不同階段有不同表現,但是胎兒期和幼兒期是大腦發育的黃金階段。在這兩個階段中,音樂和運動成為重要的益智方式。音樂與胎教音樂對人體來說具有無限神奇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當孕婦情緒煩躁、焦慮不安時,胎兒和同樣會煩躁,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胎動不規律。
  • 提高孩子智力水平:促進大腦發育的這些方法,用得越早越好
    總之,智商與天生有關,而關乎智力水平的認知能力卻可以通過後天努力而改變。要想提高孩子智力水平,培養出一個聰明寶寶,這些促進寶寶大腦發育、提高寶寶認知能力的方法,用得越早越好。3、多和孩子說話李玫瑾教授曾經講過一個觀點,就是孩子早期撫養人的方式會影響孩子的發展,她講了媽媽和幼兒園老師給孩子換尿布的區別,媽媽給寶寶換尿布時精心又有耐心,小屁股、小腿提起來,小被子一掀開,媽媽就開始說了:「哎呀,寶貝,你看你拉的這個多,臭死了」,媽媽一邊收拾一邊嘮叨
  • 哈佛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高峰期一生只有3次,錯過了很可惜
    如何讓寶寶的大腦發育更好、更健全呢?了解孩子腦功能響應發展任務的需求孩子在早期的能力,並不是憑空發展出來的,孩子能力發展的根本基礎是大腦的發育,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他們的大腦便開始了高速的發展。從寶寶剛出生的階段開始,一直到大約18個月時,寶寶的大腦每秒鐘有約700個新的神經聯結產生,而這種快速的發展變化,在成人階段是不存在的。
  • 語境思維——父母的語言,直接塑造著孩子的大腦
    本文將向大家介紹一種有效幫助父母建立與孩子之間語言環境「語境思維」,並未大家詳細論證,父母的語言,為何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013歲定80的真相是什麼?人們普遍認為,父母的性格、品德,父母關係,親子關係,才是對孩子影響至深的因素,但是,我們都忽略了一點,父母如何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大腦發育難道不是受到父母雙方DNA的影響嗎?天才兒童難道不是天生就該如此嗎?
  • 《科學》:青春期大腦發育變化阻礙學習認知能力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多數表現叛逆,不願聽父母的話,覺得自己什麼都知道。美國一項研究表明,這一現象由青春期大腦發育變化引起,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學習認知能力。 先前研究顯示,人的大腦年輕時能接受較多信息,所以兒童時期學習能力較強,但進入青春期有所下降,青春期過後相對恢復。 研究人員眼下對這一現象的解釋是:人腦內海馬狀突起處控制人的記憶和學習能力。青春期時此處有一器官凸起,分泌大量蛋白質,降低大腦興奮度,損害空間認知能力,使人記憶能力下降。
  • 孩子常鍛鍊「人體第二大腦」,不僅促進大腦發育,記憶力也會更好
    ——託爾斯泰人體的第二大腦指的就是手,因為人的手部有著非常多的密集的神經纖維,與人的大腦也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繫。根據科學家的研究,人的手部有超過了100萬根神經纖維連接著,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常說「十指連心」,由於手部的神經密集,導致它特別的敏感。研究表明,人的五個手指分別對應了大腦的某一個區域,適當的鍛鍊手部能夠對大腦起到積極的影響。
  • 美國兒科研究:5歲前孩子長期接觸電子屏幕,會影響大腦這些功能
    孩子在看電視時,注意力其實是渙散的。 孩子常看的動畫片每秒其實有24個畫面在切換,對於孩子來說大腦來不及處理和思考其中的信息,只能被動接受。長此以往,會延緩孩子的大腦發育,且結果是不可逆的。
  • 家裡再窮,這4樣東西也不能斷太早,李玫瑾:會影響孩子大腦發育
    但隨著物價的日益上漲,如今養育一個孩子所要的費用相當巨大,甚至許多年輕人決定不要孩子,也是因養不起,像孩子的奶粉、衣物這類生活必需品也是很大部分花銷,而教育、健康要的花銷只多不少,故此許多家長為了能給家裡省錢,一些家長們覺得沒必要的東西都給孩子斷掉,卻不知道一些東西一旦斷掉,便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 孩子想要有「超強大腦」,家長要抓住3-6歲,這是全腦發育關鍵期
    你相信嬰兒一出生他的大腦就在高速運作嗎?的確如此,通過左腦和右腦的配合和發展,能不斷發揮著整個大腦的效能,而在3-6歲,是孩子頭腦發育的關鍵時期。魯迅小時候便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他的記憶力比尋常孩子更好,別人需要誦讀二三十遍的文章,他只需要念個兩三遍就能夠熟練背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