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家長們總是把孩子的學習看得很緊,總是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越來越多的經驗告訴我們,學習沒有起跑線,大腦終生具有可塑性。
我們越是逼迫孩子,就越是難以成就孩子,只有當孩子想學了,才能學得好學得快。大腦的資源是有限的,想要發展大腦,又有哪些好方法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多聽α波音樂保加利亞的拉扎諾夫博士,以醫學和心理學為依據,對一些樂曲進行了研究,發現α腦波音樂,能夠消除大腦的緊張,使人進入其想狀態。他讓學生們聽著節奏緩慢的音樂,並且放鬆全身的肌肉,合著音樂的節拍讀出需要記憶的材料。學習結束之後,再播放2分鐘歡快的音樂,讓大腦從記憶活動中恢復過來。
α波音樂是一種靈感音樂,產生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音樂大師在彈奏α音樂時,要把宇宙中的所有信息,自然界中的所有信息,生命體的所有信息全部溶合在一起,所以α波音樂是潛能音樂。潛能存在於人的右半腦中,右腦的活動腦波呈α波狀態。
而小孩長期聽α波音樂,大腦腦波就會保持在α波活動狀態。深埋在右腦當中的潛在能力就會被源源不斷的引發出來,腦內神經遞質吶腓肽增多,這時人就會充滿旺盛的精力;做事情就會處於高度的專注狀態;想問題時思維敏捷,思路開闊;記憶東西,過目不忘,輕鬆自然的就記住了;腦波處於α波的人就會有無窮的想像力和超出尋常的創造力,大腦反應速度加快,閱讀水平提高,因而學習能力大大提高;全身放鬆,心態平和,腦波平穩,睡眠質量提高;腦波處於α波時,大腦內化學物質發生改變,血液循環暢通,促進人體內消化系統的改善,促進食慾改善;長期處於α腦波狀態的人,容易與人和睦相處,容易理解他人的喜怒哀樂,因而情商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升。
2.背誦經典提高記憶
猶太人的孩子從一歲半開始就進行記憶訓練,開始背誦《摩西五經》(非常厚的典籍),要求五歲的孩子全文背誦,可見猶太人對還真的要求是多麼高。
馬克思青年時就是用不熟練的外文背誦詩歌,鍛鍊自己的記憶力的。每天堅持10至20分鐘的背通,也能增進記憶力。所以,有意識的鍛鍊孩子記憶能力,可以從背誦經典文章、詩詞歌賦、成語、佳句、外文單詞等。
也可以利用全腦開發中的聯想記憶的1000圖,1000圖訓練的環節主要是訓練聯想記憶,將1000圖用故事的形象串聯起來,並且避免使用定樁等記憶法的訓練技巧,就是純粹的串聯記憶,最終在腦海中能夠形成動態圖像,並且閃動速度越來越快,就能夠快速開啟右腦狀態。
這都是鍛鍊記憶力的「硬功夫」呀!家長馬虎不得。
3.不求甚解
現在,我們的教育方針我是「由簡到繁」和「理解記憶」,這其實是大人式的教育,事實上,孩子們更擅長於記憶複雜的事物和不求甚解的背誦(純粹的背誦)
教育的原點是背誦和記憶,林老師認為思考性和創造性的基礎在於記憶,並且認為創造性是右腦的屬性,右腦記憶訓練可以激發出創造性、感性、靈感和直覺。通過不求理解的「素讀」和死記硬背培養天才,並且大量的輸入信息,可以讓量變產生質變。這和中國古代所提倡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本質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試想,幼年時代背誦的《論語》、《詩經》、詩詞歌賦是不是記憶猶新?比初高中理解後的記憶更深刻?所以說,只需讓孩子大量閱讀、背誦,才是培養天才的正確方法。
4.廣泛地閱讀
新加坡的李光耀認為,新加坡是小國,沒有自然的資源,最大的資源是國民的腦力。那怎麼提升國民的腦力呢?他認為,國民必須要有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還要有正確表達自己意思的能力。而閱讀就是吸取信息最快的一個方式。同時,閱讀改變大腦。
大家知道我們跟黑猩猩98.5%的基因是相同的,有1.5%的基因不同。曾經有一次我們研究所的博士班考試題目就是:從演化的觀點來解釋,為什麼我們跟黑猩猩的基因只有1.5%是不同的,可是我們和黑猩猩的現狀卻有如此大的差異?
差異在於我們有文字的傳承,我們有閱讀的能力,我們是所有動物裡面唯一能夠享受到祖先智慧的動物。牛頓說,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是有道理的。閱讀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你的背景知識決定你所看到的東西。
很多家長會苦惱,孩子在學習與看書時往往記不住,會對一些數字、年代不易記住,也容易記錯,如果你善於聯想記憶,便好記了。在全腦開發中可利用奇思怪想強記憶:如樁子表、房間法和圖像字法,是聯想法的具體化,原理就是讓要記憶的東西來眼已知的東西做連接,此法用於大量數據中文信息的記憶。
5.多咀嚼能增記憶力
科學證明:人的咀嚼是能有效防止記憶衰退方法之ー一。其原因在於咀嚼能使人放鬆,如果老人咀嚼得少,其血液中的荷爾蒙就相當高,足以造成短期記憶力衰退。如我們在觀察人群中就會發現,經常咀嚼的人牙齒就好,吃飯更香,學習能力和記憶能力也隨之增強。
6.嘮叨助長記性
嘮叨,不是同一句話嘮嘮叨叨個沒完,而是有要點、清晰明了地表達一件事、一個知識要點、一篇觀察短文等,在某種程度上加深嘮叨人對某一事或某個的關注點的記憶。專家認為,言語是不可或缺的記憶方式,可加強記憶。
7.巧妙飲食助記憶
攝取適量的「健康油脂」可減少血栓的發生,例如橄欖油、魚油是維持血液正常循環的好選擇,含有豐富維生素、礦物質的蔬菜水果也是保持健康的上佳選擇。有不少的人,不是記憶不得法,而是大腦中缺乏記憶信息傳遞員乙醯膽鹼。如果你經常吃點上述食物,便可極大地改善你的記憶力。
8.愛玩要的人記憶力強
人的軀體活動能改善健康情況,精神活動則能減輕記憶力衰退。特別是那些愛玩愛活動的人們興趣廣泛,涉獵眾多,知識面廣,記憶也強。科學證明愛跳舞、讀書、玩紙牌、學外語等活動項目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神經突觸的數目,增強神經細胞間的信號傳導,鞏固記憶。
遊戲現在很多家長有著深深地焦慮,總是想讓孩子多學點。小小的嬰兒,從搖籃裡一醒過來就開始放英語錄音給他聽。其實,遊戲才是學習的好夥伴,而最好的遊戲就是和同伴玩。
大家可以仔細想一想,哪怕是會說話的機器人,按下按鈕,它也只是會說「Hello」,再按一下按鈕,會說「How are you」。但是人不一樣,孩子跟朋友玩的時候有各種可能性,我們甚至看到兩個孩子沒有任何的玩具就玩對方的手。
我們有些家長對待孩子,總是希望他不要去玩,最好20個小時都在念書。這其實是不對的。遊戲不是學習的敵人,是學習的夥伴。通過遊戲,孩子可以學習如何處理人際關係。而且我們發現,會玩的孩子其學業成績也會比較好,EQ高。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在集體中成長。
9.運動健身可加強記憶
人在運動的時候,人的大腦會產生三種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血清張素和正腎上腺素。
我們知道,醫生給多動症孩子開的藥叫利他林,是為了增加患兒大腦的多巴胺,增加自控能力。對憂鬱症的患者,醫生會開百憂解,是為了讓患者大腦的血清張素增加,因為血清張素可以鎮定情緒,有助於緩解焦慮。而正腎上腺素的作用就是使人比較專注。其實這些藥物帶給人的東西,通過運動就可以得到。
並且我們通過實驗發現,一直運動的老鼠的海馬回比沒有運動的老鼠的海馬回大15%,其重量多了9%。在對老鼠的研究中,一直保持運動的兩歲的老鼠——相當於人類90歲,它的大腦和6個月的老鼠一樣年輕。所以,小孩子在運動後去做功課的效果是最好的,因為運動後,大腦會分泌大腦的營養素BNDF——其可以促進神經細胞長出新的分支。
一般情況而言,身體健康,愛好體育運動和熱愛生活的人,精力充沛,學習力強記憶力當然也強,人們在鍛鍊身體時可以促進大腦自我更新。專家認為長期的心血管運動可以減少因年齡增長出現的腦組織損失,可以減輕記憶力衰退。多項研究表明,要保持大腦活躍,需經常運動。
10.家庭幸福心情愉悅可增強記憶
大量社會調查證明,家庭幸福對孩子而言是提高學習記憶力必要條件,父母二人的兩情相悅、家庭和睦,其幸福感會帶給孩子身心健康,使孩子體內分泌激素和乙洗膽鹼等物質,有利於增強機體免疫力,增強大腦的記憶能力。
喜歡朋友記得關注林老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