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之聲丨聚焦離子束技術使電鏡分析從二維走向三維

2021-01-15 TESCAN公司

點擊上方 「TESCAN公司」 關注我們


轉載自儀器信息網


聚焦離子束技術使電鏡分析從二維走向三維——記TESCAN(中國)與上海交大分析測試中心聯合實驗室揭牌


【導讀】人類對於微觀世界的認知有著漫長的歷史。自300年前第一臺顯微鏡問世以來,人們便開啟了探索微觀世界的大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光學顯微鏡、透射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電鏡逐漸作為工具被人們熟知,並且,應科學發展的需求,各項技術均在不斷的創新與發展。


儀器信息網訊  人類對於微觀世界的認知有著漫長的歷史。自300年前第一臺顯微鏡問世以來,人們便開啟了探索微觀世界的大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光學顯微鏡、透射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電鏡逐漸作為工具被人們熟知,並且,應科學發展的需求,各項技術均在不斷的創新與發展。如今,作為材料分析的重要工具,電鏡技術已廣泛應用於材料、化工、醫學、生物等多個領域。

  整體而言,電鏡技術發展到今天,在技術上獲得極大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來自武漢大學電子顯微鏡中心主任王建波對此進行了簡單介紹:第一,核心技術空間解析度越來越高,藉助輔助的技術手段,已經可以提供多尺度和多維度的信息;第二,計算機技術介入電鏡領域,帶來速度上的飛躍。正是結合了計算機技術,漂移校正變得簡單,數據處理、記錄、轉移等方面速度變快,大大提高了分析的速率;第三,多種新型探測技術如CMAOS等技術的出現,使電鏡技術的動態響應範圍、分析速度等獲得革命性提高;第四,電場、光場、力場等外場技術的聯用,可聯合表徵某些曾經無法定量的樣品;第五,計算機模擬技術使得定量結果由模糊變得精確;第六,與其他技術聯用,使電鏡技術逐步變成一個綜合性設備;第七,透射電鏡樣品的製備工具得以發展。透射電鏡、X衍射儀等是強有力的表徵工具,需要強大的樣品製備工具與其相匹配。

  隨著電鏡技術對樣品製備能力要求的提升,在現在的電鏡行業,談及微納加工儀器,聚焦離子束(FIB)技術不可不談。該技術通過能離子轟擊材料表面,實現材料的剝離、沉積、注入和改性。目前先進的FIB系統為雙束,即離子束和電子束(FIB-SEM)系統,也就是在SEM微觀成像實時觀察下,用離子束進行微納加工,具有離子注入、離子濺射、TEM試樣製備等多種功能。早在多年前,該技術在市場上已經商品化。

  電鏡技術研究正處於一個健康發展時期。就掃描電鏡而言,業界人士認為,未來其研究方向主要有三點。首先,原位研究,包括氣體、液體、加熱和力學等研究方法;其次,電子束旋進和三維重構及全息技術的方法學研究;最後,商業化的多種表徵手段集成到一臺儀器上,這也是目前電鏡行業儀器廠商熱衷的方式之一。

  作為聚焦離子束掃描電鏡(FIB-SEM)主流供應商之一, TESCAN 和WITec公司在2014年聯合推出了顯微鏡新品RISE Microscopy,即掃描電子顯微鏡與拉曼光譜儀聯用系統,用以對樣品進行綜合表徵:電子顯微鏡是一個很好的表徵樣品表面形貌、成分、結構的可視化技術平臺,而共焦拉曼成像是表徵樣品化學和分子組成的成熟光譜方法。目前該技術已經在上海交通大學分析測試中心— TESCAN China聯合實驗室使用。

上海交通大學分析測試中心— TESCAN China聯合實驗室成立

  2017年5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學分析測試中心-TESCAN China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上海交通大學分析測試中心主任張兆國(左五)、TESCAN董事會主席兼CEO Jaroslav Klima(右五)共同為聯合實驗室揭牌,並籤署合作協議。

  據TESCAN(中國)市場部經理顧群介紹,目前,上海交大分析測試中心已經配置多臺TESCAN公司電鏡及FIB系統,包括一臺超高分辨掃描電鏡-聚焦離子束-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聯用系統(UHR FE-SEM-FIB-TOF-SIMS)。「這是一個綜合平臺。電鏡主要用來觀察待測物質的表面形貌,附加能譜儀分析待測物質除輕元素和痕量元素之外的成分,若配以TOF-SIMS設備,則輕元素及痕量分析的功能就得以完善。」顧群表示,「FIB技術可對指定待測樣品位置進行精細切割剝離,被剝離的樣品將進入TOF-SIMS進行元素分析,而切割出的新界面將通過EDS和EBSD進行三維成分、結構和取向分析。」

上海交大分析測試中心的UHR FE-SEM-FIB-TOF-SIMS

  「我對FIB技術非常感興趣,藉助FIB技術,電鏡觀察微觀結構可由二維向三維方向發展,並且可以為透射電鏡製作超薄樣品,尤其是複合材料樣品。FIB技術應該說是今後發展的一個主流方向。」 上海交大分析測試中心副研究員何琳如是說。

  「除與TOF聯用之外,FIB與拉曼光譜的聯用系統也放在了聯合實驗室。如果將FIB與可配附件全部聯用,則可實現對每個微區同時採集成分、結構等精細信息。材料表徵結果比較全面。」顧群講到。但與此同時,顧群還表示,因儀器設備原理差異,目前的技術條件下,某些產品還無法整合。到目前為止,TESCAN的FIB技術可配置的技術還包括陰極螢光等設備。

  據外媒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近些年,行業的快速增長提升了顯微鏡在印刷、塗料、失效分析和元素檢測方面的應用需求,納米技術領域對先進技術、高解析度顯微鏡的需求也不斷增長,汽車行業對所用材料深入分析給電鏡技術和應用帶來機遇,而新興的生命科學領域對電鏡技術的需求也越來越多。綜上,電鏡技術正面臨著多個新興行業對技術和應用方案開發的機遇和挑戰。

  為應對新興行業用戶對解決方案的需求,更好的為用戶提供技術支持,2017年5月18日,TESCAN(中國)上海應用中心舉行了開幕儀式,正式投入使用。多位來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的用戶參加了本次開幕儀式。據了解,TESCAN(中國)每年定期派遣中國地區售後服務人員前往捷克總部參加技術培訓,並且捷克總部也在中國派遣了一名技術工程師,負責為中國客戶解決技術和應用問題。

TESCAN(中國)上海應用中心揭幕

(左起:TESCAN董事,首席戰略官 Kopriva Radomir、TESCAN董事會主席兼CEO Jaroslav Klima、捷克領事館總領事館館長Richard Krpac、TESCAN(中國)總經理馮駿)

與會人員合影

參觀應用中心

  開幕式上,勝科納米(蘇州)有限公司的鄭海鵬告訴儀器信息網工作人員:「場發射掃描電鏡由於其成像清晰,同時可以對微區進行定點的成分分析和形貌表徵,配以某些特殊配件,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開展失效分析和材料分析工作。TESCAN的掃描電鏡人機互動體驗較好。」




TESCAN發源於全球最大的電鏡製造基地-捷克Brno,是電子顯微鏡及聚焦離子束系統領域全球知名的跨國公司,有超過60年的電子顯微鏡研發和製造歷史,是掃描電子顯微鏡與拉曼光譜儀聯用技術、聚焦離子束與飛行時間質譜儀聯用技術以及氙等離子聚焦離子束技術的開拓者,也是行業領域的技術領導者。

關注TESCAN新微信,更多精彩資訊



相關焦點

  • 聚焦離子束技術使電鏡分析從二維走向三維
    透射電鏡、X衍射儀等是強有力的表徵工具,需要強大的樣品製備工具與其相匹配。   隨著電鏡技術對樣品製備能力要求的提升,在現在的電鏡行業,談及微納加工儀器,聚焦離子束(FIB)技術不可不談。該技術通過能離子轟擊材料表面,實現材料的剝離、沉積、注入和改性。
  • 聚焦離子束技術使電鏡分析從二維走向三維——記TESCAN(中國)與...
    透射電鏡、X衍射儀等是強有力的表徵工具,需要強大的樣品製備工具與其相匹配。  隨著電鏡技術對樣品製備能力要求的提升,在現在的電鏡行業,談及微納加工儀器,聚焦離子束(FIB)技術不可不談。該技術通過能離子轟擊材料表面,實現材料的剝離、沉積、注入和改性。
  • 國內首套雙束聚焦離子束與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聯用系統即將投入...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分析測試研究中心採購了兩臺特殊的質譜儀,今年兩臺設備同時到貨、安裝。一臺是法國CAMACA公司的IMS 1280-hr高分辨二次離子質譜儀,另一臺是TESCAN公司的雙束聚焦離子束與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聯用系統。
  • 【視頻分享】聽專家們講透射電鏡技術與應用
    毛晶(天津大學)聚焦離子束技術在納米材料表徵中的應用彭開武(報告視頻連結)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高級工程師彭開武報告題目《聚焦離子束技術在納米材料表徵中的應用》聚焦離子束(Focused Ion Beam,FIB)是將離子源產生的離子束加速,聚焦後作用於樣品表面的技術
  • 雙束電鏡在新能源和新材料相關領域的應用技術進展
    主講人簡介:吳偉賽默飛世爾科技 SEM/FIB資深產品專家及電鏡鋰電行業應用負責人,超過十五年電鏡應用經驗,為超高解析度掃描電鏡,聚焦離子束雙束電鏡和環境真空掃描電鏡提供技術支持,擅長低電壓掃描電鏡技術對介孔分子篩的表徵以及運用雙束電鏡對鋰電池正負極及隔膜材料的三維表徵
  • 在掃描電鏡下襯度較低的二維材料,如何準確表徵?
    然而真正的二維材料因為厚度極薄,在掃描電鏡下襯度較低;而且因為X射線在深度方向的穿透,EDS對二維材料上的分析也無能為力。而掃描電鏡-拉曼聯用技術給出了很好的解決方案,確實成為石墨烯研究最強大的「神器」。
  • 冷凍電鏡技術揭示生物分子細節(科技大觀)
    光學顯微鏡主要是利用光通過透明介質的折射原理,對光進行聚焦,從而實現圖像的放大。目前,我們可以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細胞運動和細胞分裂等單個細胞狀態。上世紀30年代,德國科學家恩斯特·魯斯卡發現電子在磁場下可以發生聚焦的效應,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透射電子顯微鏡。透射電子顯微鏡的問世,使我們可以觀察更為精彩的微觀世界。
  • 卡爾·蔡司AURIGA COMPACT聚焦離子束電鏡全球首發
    (Focused Ion beam, FIB)系統是利用電鏡將液態金屬離子源產生的離子聚焦成尺寸非常小的離子束,在電場的作用下離子束與樣品產生物理碰撞,來達到切割(蝕刻)樣品的目的。聚焦離子束電鏡是指在離子束切割的同時利用電子束觀察影像,同時也可配備能譜進行樣品表面的元素分析。離子束顯微鏡也可以為透射電鏡製作厚度達十幾納米的樣品薄片。  卡爾•蔡司新推出的AURIGA系列聚焦離子束顯微鏡是由電子束系統(SEM)和離子束系統(FIB)組成,具備高解析度成像功能。
  • 聚焦離子束系統知多少?
    2.1離子束成像聚焦離子束的成像原理與掃描電子顯微鏡基本相同,都是利用探測器接收激發出的二次電子來成像,不同之處是以聚焦離子束代替電子柬。聚焦離子柬轟擊樣品表面,激發出二次電子、中性原子、二次離子和光子等,收集這些信號,經處理顯示樣品的表面形貌。
  • iCEM 2016特邀報告:聚焦離子束(FIB)技術在微納米材料研究中的應用
    第二屆電鏡網絡會議(iCEM 2016)特邀報告聚焦離子束(FIB)技術在微納米材料研究中的應用 彭開武 高級工程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納米檢測技術室報告摘要:  聚焦離子束技術原理和功能,並圍繞其在微納米材料表徵方面,介紹幾個具體應用,包括:透射電鏡樣品製備
  • 2019年度中國市場電鏡新品盤點(15款)
    透射電鏡:冷凍電鏡緊湊化、球差電鏡無磁場化2019年透射電鏡方面,賽默飛一舉推出三款新品,分別是下一代冷凍電鏡Krios G4、突出極端原子級成像和分析應用更廣泛的Spectra 300,以及可以快速獲得各類型樣品二維和三維化學信息的Talos。
  • 納米材料網絡會議來襲,八大表徵技術等你來pick
    會議涉及熱點研究方向:二維材料、氧化石墨烯、材料結構缺陷、納米材料的二維/三維表徵……會議包含主流表徵技術:拉曼、透射電鏡、原位電鏡、聚焦離子束、原子力顯微鏡、光鑷、能譜、納米粒度儀……為納米材料工作者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提供線上學術與技術交流的平臺
  • 創新領航丨拉曼圖像一體化在掃描顯微分析上的應用
    隨著電鏡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科研分析日益複雜,目前電子顯微鏡的發展方向主要是在:高分辨能力、原位觀測能力和分析能力三個方面。TESCAN作為全球知名的電鏡顯微分析儀器的製造商,在產品設計上提出了「All In One 綜合顯微分析平臺」的理念,並給出了完善的解決方案。
  • 賽默飛新一代多源等離子體FIB技術實現4種離子源輕鬆切換
    這項新技術還將使科學家能夠對離子 - 物質相互作用進行基礎和應用研究,例如氮離子束硅藻與矽相互作用。  "為科學家在一臺儀器中輕鬆選擇四種不同離子源的整合能力,將擴大和優化跨長度尺度研究材料性能的應用空間,"賽默飛世爾科技-材料和結構分析總裁Mike Shafer說,"我們新的 Helios Hydra DualBeam 系統提供了所需的靈活性,可以更好地分析樣品、改進結果並開發新的和增強的材料。」
  • 每天學一點:FIB聚焦離子束
    據說關注我們能發好paper哦~              FIB即聚焦離子束,具有兩大功能,一是將液態金屬離子源產生的離子束經加速、聚焦後用於轟擊樣品表面,使之產生二次電子信號以獲得樣品表面的電子像(類似於SEM);二是利用強電流離子束對表面原子進行剝離,以完成微、納級別表面形貌加工
  • 金鑑材料分析 聚焦離子束顯微鏡(FIB-SEM)可靠性LED檢測
    (FIB)與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耦合成為FIB-SEM雙束系統後,通過結合相應的氣體沉積裝置,納米操縱儀,各種探測器及可控的樣品臺等附件成為一個集微區成像、加工、分析、操縱於一體的分析儀器。為方便客戶對材料進行深入的失效分析及研究,金鑑實驗室現推出Dual Beam FIB-SEM業務,並介紹Dual Beam FIB-SEM在材料科學領域的一些典型應用,包括透射電鏡( TEM)樣品製備,材料微觀截面截取與觀察、樣品微觀刻蝕與沉積以及材料三維成像及分析等。
  • 史上最全的電鏡-拉曼一體化系統應用案例集!
    TESCAN專門設計了特殊的樣品臺,它負責試樣在電子束下和雷射束下的切換傳輸。該樣品臺定位極其精準,可以確保試樣能夠在兩個分析束下的精準定位。此外,為了確保電子束和拉曼雷射束的絕對重合,還專門開發了相關校準技術。
  • 近兩年電鏡儀器技術最新進展——記2015年度北京市電子顯微學研討會
    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秘書長桂三剛、北京市電鏡學會秘書長張德添  聚焦電子顯微技術最新進展同時它依然保持了熱場掃描電鏡大束流的優勢,15kV加速電壓下,電子束流可達200nA。韓冬說在過去要做納米樣品,大家首先都會想到冷場掃描電鏡,但現在一些高端熱場掃描電鏡也能做到。  除了提高解析度,對於不導電或導電性差的樣品,如何儘量保持試樣的原始表面,在不做任何處理的條件下進行分析是電鏡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目前,採用低電壓、低真空技術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方法。
  • 工作距離的選擇,對電鏡拍攝會有什麼影響?
    這裡是TESCAN電鏡學堂第11期,將繼續為大家連載《掃描電子顯微鏡及微區分析技術》(本書簡介請至文末查看),幫助廣大電鏡工作者深入了解電鏡相關技術的原理》是由業內資深的技術專家李威老師(原上海交通大學掃描電鏡專家,現任TESCAN技術專家)、焦匯勝博士(英國伯明罕大學材料科學博士,現任TESCAN技術專家)、李香庭教授(電子探針領域專家,兼任全國微束分析標委會委員、上海電鏡學會理事)編著,並於2015年由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 電鏡新技術新應用年終群議 2019北京電子顯微學年會召開
    正值一年之末,十六位電子顯微學領域專家學者及相關主流儀器廠商代表共同回首復盤2019年我國電子顯微學進展情況,分別從新技術、新應用等方面,逐一帶來精彩報告。G4 PFIB CXe、Helios G4 PFIB UXe賽默飛2019年離子聚焦離子束系統系列新技術產品,韓偉介紹了賽默飛等離子體聚焦離子束顯微系統新技術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