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諾獎CRISPR技術體內靶向癌細胞

2020-12-01 騰訊網

導語:FO靶向方法可能為選擇性消除癌細胞開闢了新的視野。

儘管我們已經在治療方面取得了進展,但癌症仍然每年在全球範圍內造成900多萬人的死亡。事實上,關於癌細胞的生物學行為和分子疾病機制,我們還有很多東西需要了解。從這個意義上說,基因組編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其可以進一步提高我們對癌症生物學的認識,並促進新的臨床前模型,以及更有效和定向的治療策略的發展,以消除癌細胞。

不同於其他遺傳性疾病,癌症的發展涉及多個基因突變,很明顯,靶向單一基因往往不足以消除癌細胞。然而,許多類型的癌症都依賴於單一致癌事件的存在,其可以通過解除下遊分子和(外延)遺傳程序重新編程細胞,並啟動腫瘤的發生。這就是所謂的融合致癌基因(Fusion oncogenes,FOs)的情況,其是染色體重排導致的兩個基因的編碼序列的框內融合產生的嵌合基因。

FOs在許多癌症類型中很常見,是腫瘤發展的強大驅動力。由於它們的表達對癌細胞具有排他性,並且在FO驅動的癌症中,它們的消除會誘導細胞凋亡,因此FOs是有吸引力的治療靶點。

CRISPR/Cas9為基礎的技術已經徹底改變了哺乳動物細胞的基因組編輯,並可以在基因組的任何所需位置產生有針對性的斷裂,為治療性基因編輯開闢了新的視野。最近的一項開創性研究利用HDR修復途徑,在前列腺和肝癌細胞系的患者特異性FO位點插入自殺基因。雖然該方法非常有吸引力,但是其具有一個極低的編輯效率(1-10%),限制了這一策略的實用性。

最近,基於CRISPR/Cas9技術,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簡單、高效和非患者特異性的基因編輯策略,通過靶向參與重排的基因的兩個內含子,允許在癌細胞中特異性地強力破壞FO。

作為其潛力的概念證明,研究人員進一步證明,基於內含子的轉錄因子或酪氨酸激酶FO的靶向在體內模型中可以降低腫瘤負擔/死亡率。這裡提出的FO靶向方法可能為選擇性消除癌細胞開闢了新的視野。

原始出處:

M. Martinez-Lage et al. In vivo CRISPR/Cas9 targeting of fusion oncogenes for selective elimination of cancer cel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相關焦點

  • Nat Commun:新型CRISPR方法鑑定出弓形蟲在宿主體內存活的關鍵基因
    2019年9月15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通過使用一種基於CRISPR的基因篩選方法,來自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鑑定出弓形蟲在小鼠體內存活的關鍵基因。這種方法還允許在小鼠體內同時測試弓形蟲的數百個基因,從而極大地減少了所使用的研究動物的數量。用於CRISPR篩選的通用文庫生成CRISPR篩選是鑑定基因功能的極其有效的方法。通過使用嚮導RNA(gRNA),特定基因被靶向「敲除」。這種敲除有助於確定哪些基因對於細胞存活至關重要。然而,這些篩選通常在全基因組範圍內進行,而且這種規模會限制人們可以做的實驗類型。
  • Nat Commun:研究揭示癌細胞的脆弱性
    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表明,他們使用特殊的顯微鏡技術開發的框架允許他們探查癌細胞內部的代謝過程。它結合了一種稱為拉曼光譜的技術以及其改進版本,即受激拉曼散射(SRS)顯微鏡。拉曼光譜利用了組成分子的原子之間的鍵中發生的自然振動。在這種方法中,分子首先被雷射轟擊,當雷射的光子從分子反彈時,由於與分子鍵中的振動相互作用,它們獲得或失去能量。因為分子中的每種鍵都以獨特且可預測的方式影響光子,所以可以通過光子從其反彈後的「外觀」來推斷分子的結構。
  • Nat Commun:DNA保護性蛋白或有望幫助開發靶向殺滅快速生長癌細胞...
    2019年8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蘇塞克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一種在細胞分裂期間發揮保護性角色的必要蛋白或有望幫助開發殺滅快速生長癌細胞的靶向性療法。
  • Nat Commun:在小鼠體內利用CRISPR/Cas9成功地選擇性消除腫瘤細胞...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CNIO)的Sandra Rodríguez-Perales博士及其研究團隊取得了新的進展:利用這種技術消除了所謂的融合基因,這為在未來開發專門破壞腫瘤而不影響健康細胞的癌症療法打開了大門。
  • Nat Med:單細胞技術能夠捕獲隱藏的「頑固」癌細胞
    2017年5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研究者們最近開發出了一種新的技術,能夠幫助他們發現接受治療之後體內殘留的癌細胞的方法。癌症的個體化化學療法是最近的革命性癌症治療進展。然而,儘管這些療法效果顯著,但還是會出現殘留癌細胞的復發的情況。
  • 諾獎技術助力 幹細胞誘導CAR-T療法要來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款利用曾斬獲諾獎的「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開發的CAR-T療法,它有望為細胞療法領域帶來變革。CAR-T療法是近年來興起的一類新型細胞免疫療法。它的原理是從患者體內分離出免疫T細胞,在體外經過基因改造和增殖,再輸注回患者體內,對癌細胞進行殺傷。然而由於這一生產方法需要「個體定製」,因此無論是時間成本還是金錢成本,都居高不下。
  • CRISPR技術獲諾獎,為什麼張鋒與諾獎失之交臂?
    的華人科學家張鋒,卻與該獎失之交臂。2016年,兩人再獲阿爾珀特獎,2020年,兩人又同獲沃爾夫獎。在此之前,1993年諾獎得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菲利普·夏普(Phillip Sharp)曾表示,基於CRISPR的基因編輯技術有四個關鍵的發現者:夏彭蒂耶、徹奇、杜德納和張鋒。所以,諾獎最多頒給三人的規則顯然就是個問題。
  • 關注:「希望之光」——CRISPR技術
    2017年,他晉升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理學院終身教授,同年8月15日,榮膺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值得一提的是,他是該獎項設立以來第二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學者。2018年4月,張鋒獲得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稱號。說起張鋒和CRISPR技術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
  • 獲諾獎的癌症免疫療法在頒發前就已造福長沙患者
    原標題:斬獲諾獎的癌症免疫療法,在頒發前就已造福長沙患者 △腫瘤免疫治療新藥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商品名:歐狄沃)。 10 月 1 日晚,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唐三元主任醫師表示,簡單地說,T 細胞是人體內的一種免疫細胞,它不僅能夠幫助人體抵禦各種外來病原體的侵擾,還能及時發現並清除體內的異常細胞(如癌變的細胞),而惡性腫瘤細胞往往能逃避體內 T 細胞的免疫監視,免疫療法能重新激活 T 細胞的免疫 " 殺傷 " 功能,發揮它原本的作用。
  • Nat Biotechnol:在體內利用電穿孔運送CRISPR/Cpf1實現靶向突變
    我們將突變的小鼠胚胎移植到代孕母小鼠體內,獲得攜帶特定突變的小鼠。這些突變分別導致無毛髮的小鼠和白髮小鼠產生(Fig. 1a)。」Hur補充道,「為了研究Cpf1是否有脫靶效應,我們對從一隻Foxn1基因發生突變的小鼠和它的野生型近親小鼠體內分離出的基因組DNA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序列分析表明沒有脫靶突變發生。
  • 諾獎頒發前已造福長沙患者 腫瘤免疫治療新藥已用於臨床
    諾獎頒發前已造福長沙患者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腫瘤免疫治療新藥已用於臨床 10月1日晚,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唐三元主任醫師表示,簡單地說,T細胞是人體內的一種免疫細胞,它不僅能夠幫助人體抵禦各種外來病原體的侵擾,還能及時發現並清除體內的異常細胞(如癌變的細胞),而惡性腫瘤細胞往往能逃避體內T細胞的免疫監視,免疫療法能重新激活T細胞的免疫「殺傷」功能,發揮它原本的作用。
  • 基因編輯CRISPR技術共同發明人叢樂:張鋒為何與諾獎失之交臂?
    兩名女性科學家因共同發現了CRISPR Cas9基因編輯技術而名聲鶴立,這一技術為人們在人體和其他動物細胞上實現基因編輯奠定了重要基礎。一時間,基因編輯這項專業技術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而同樣發明了基因編輯CRISPR技術的華裔科學家張鋒卻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科學界在為之感到遺憾和惋惜的同時,也熱議其為什麼沒有得到諾獎。
  • 對2020諾貝爾化學獎的一小點感想
    這幾天查看剛獲諾貝爾化學獎的成果crispr-cas9,雖然對這個領域不太了解,也不是很懂,但還是很有興趣。其一是為什麼這頂明顯屬於生命科學領域的成就卻獲得了化學獎?難道是因為生命科學領域成果太多,而化學卻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成就,所以今年勻了一個名額給生命科學?其二是與這個成就相關聯的科學家很多,為什麼只獎勵了那兩位女科學家,而寧可留下一個空位也不填補上其他顯然為此成就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例如屢被大家提及的華裔科學家張鋒,還有被大家公認的crispr概念創造者西班牙科學家弗朗西斯•莫希卡?
  • Nat Commun:科學家發現特殊的腫瘤抑制子或是乳腺癌細胞的致命弱點
    腫瘤抑制子常常能夠扮演「車閘」的角色,其能阻斷癌細胞失控生長,而癌基因則是癌症發生的加速器。研究人員想通過研究理解沒有PTEN存在時乳腺間質細胞如何導致癌細胞的快速生長,令人驚訝的是,並不表達PTEN的結締組織細胞會釋放更多的EGF配體可溶性因子,這種EGF配體能夠促進附近上皮細胞的異常生長,而上皮細胞位於內臟器官表面(包括乳腺組織)。
  • 高彩霞:CRISPR技術獲諾獎「絕對不意外」;張鋒沒有名列其中確實有些遺憾
    「CRISPR技術獲得諾獎絕對不意外。」《中國科學報》:相對於大多數諾獎獎項來說,CRISPR-Cas9(基因剪刀)是一項比較新的技術,這項技術獲得諾獎您覺得意外嗎?《中國科學報》:有人認為本屆諾獎頒發給 Charpentier和 Doudna對華人科學家張鋒有失公平,因為在此前廣受關注的關於
  • 從沉寂到崛起,靶向癌細胞的藥物「飛彈」終於破繭成蝶
    由於「無差別攻擊」屬性,傳統化療藥物在攻擊癌細胞的同時,對正常細胞帶來的傷害也無法避免,最後,往往導致「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於是,科學家們開始思考,如何能夠引導藥物「指哪兒打哪兒」。我們希望藥物可以如同飛彈一樣,在體內精準摧毀癌細胞,但事實上,這並不容易。
  • Nat Commun:弄巧成拙!抗癌藥竟然會促進癌細胞的幹細胞特性!
    根據Wnt的活性,癌細胞可以在幹細胞狀態和分化狀態之間來回切換。這對治療的成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癌症幹細胞被認為是治療成功後復發的原因。雖然"正常"癌細胞通常被藥物切斷,但幹細胞存活下來,並成為了日後癌症復發的罪魁禍首。
  • CRISPR三巨頭之一張鋒:失掉了諾獎,贏得了專利
    本次諾貝爾獎依舊是六個獎項,分別是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經濟學獎。1、80後青年科學家張鋒之所以很多人聯想到張鋒,是因為他與這兩位獲得諾獎的女科學家被圈內稱為CRISPR三巨頭。張鋒是美籍華人,1982年出生於石家莊,從小就是妥妥的學霸。本科哈佛,博士斯坦福。
  • 依靠三磷酸腺苷可將藥物靶向癌細胞
    原標題:依靠三磷酸腺苷可將藥物靶向癌細胞  科技日報訊 據英國《自然通訊》期刊3月12日發表的論文稱,一種利用癌症細胞內部的「能量分子」來引起在腫瘤部位釋放藥物的載體,現被證明可成功治療小鼠的癌症。該成果證實了現有一種新工具可將抗癌藥物直接導入到癌細胞中,或許提供了又一種治療癌症的方法。
  • Science子刊:CRISPR-Cas9基因編輯可以永久摧毀癌細胞,不再複製
    為了研究使用該技術治療癌症的可行性,研究人員選擇了兩種最致命的癌症:成膠質細胞瘤和轉移性卵巢癌。膠質母細胞瘤是最激進的腦癌類型,診斷後的預期壽命為15個月,五年生存率僅為3%。為了達到擴散的腫瘤,還對cLNPs進行了工程設計以用於抗體靶向遞送。EGFR靶向的sgPLK1-cLNPs的腹膜內注射導致其被選擇性吸收進入已擴散的卵巢腫瘤,使體內80%的基因編輯成為可能,抑制了腫瘤的生長,並使存活率提高了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