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Med:單細胞技術能夠捕獲隱藏的「頑固」癌細胞

2020-12-05 生物谷

2017年5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研究者們最近開發出了一種新的技術,能夠幫助他們發現接受治療之後體內殘留的癌細胞的方法。


癌症的個體化化學療法是最近的革命性癌症治療進展。然而,儘管這些療法效果顯著,但還是會出現殘留癌細胞的復發的情況。


由來自牛津大學的Adam Mead教授以及來自瑞典Karolinska研究所的Sten Eirik Jacobsen合作的研究中,作者們發現了一種能夠檢測在大部分腫瘤被摧毀之後殘留癌細胞的方法。Adam Mead稱:"我們目前越來越清楚,腫瘤組織中含有一系列的不同類型的細胞,包括腫瘤幹細胞,這部分細胞是驅動腫瘤生長以及癌症復發的關鍵。這群細胞數量很少,因此如果隱藏在正常組織的內部的話是很難找到的"。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我們利用了一種新的遺傳學手段,成功地鑑定出了白血病患者體內的單個腫瘤幹細胞。我們發現,對每一名患者來說,不同類型的腫瘤幹細胞在受到治療之後的反應都是存在差異的。其中一部分細胞對於常規治療十分耐受,而且在結束治療之後會快速地復發。我們的研究能夠對這些關鍵的細胞進行分析,從而找到有效的殺傷這群細胞的方法"。


分子水平的靶向療法在治療癌症時經常會有顯著的緩解現象,但要想完全的清除還十分困難。癌症患者都面臨著復發的風險。在細胞水平,這反映了不同癌細胞的異質性。


研究者們利用這種叫做"單細胞分析"的手段對治療前後數千個不同的癌細胞進行了分析。基於這一手段,我們能夠對不同的癌細胞亞群進行分析,進而對於癌症患者的靶向治療產生深遠的影響。(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個人轉發, 網站轉載請註明來源「生物谷」,商業授權請聯繫我們 。更多資訊請下載 生物谷 app.


資訊出處:Single cell focus reveals hidden cancer cells



相關焦點

  • Nat.Rev.Genet最新綜述丨萬字長文闡釋單細胞測序如何研究腫瘤進化
    近幾年興起的多種單細胞測序技術如scRNA、scATAC、scMethy、scWGS、空間轉錄組等,分別揭示了細胞內腫瘤的異質性、表觀遺傳特徵、組織空間動力學以及與腫瘤微環境的相互作用。這些技術可能能夠為遺傳性和非遺傳性腫瘤內變異以及癌症的發展提供更多線索。因此,通過單細胞多組學技術能夠整合單個癌細胞的多層信息,是全面理解癌症進化機制的關鍵。
  • 革命性突破:新技術可識別並治療後漏網的癌細胞
    研究人員已經找到鑑定單個癌細胞的新方法,可以識別那些在其餘部分腫瘤被破壞後倖存下來的腫瘤細胞。相關文章5月15日在線發表在NatureMedicine上。癌症治療方面最近獲得了革命性的突破,能夠讓醫生對病人進行個性化的治療。
  • 利用參考樣本對單細胞 RNA 測序技術進行多中心研究
    12 月 21 日《Nature Biotechnology》發表了一篇文章,比較了不同技術和不同實驗室產生的不同單細胞 RNA 測序(scRNA-seq)數據集。Loma Linda 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了在選擇算法時需要指導的問題,從而能夠對不同平臺獲得的不同數據類型進行精確的生物學解釋。研究人員使用兩個特徵良好的細胞參考樣本(乳腺癌細胞和 B 細胞),分別或混合採集,比較不同 scRNA 序列平臺和多個中心的預處理、標準化和批效應校正方法。雖然預處理和標準化有助於基因檢測和細胞分類的可變性,但批量效應校正是迄今為止正確分類細胞的最重要因素。
  • 單細胞DNA做基因捕獲,要注意什麼?
    很多客戶諮詢,單細胞,或者少量細胞擴增後的DNA如果拿來做捕獲測序,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今天,小艾將相關問題匯總整理一下。在介紹單細胞捕獲之前,先將單細胞DNA擴增技術做一個簡單的整理:Ⅰ DOP-CPR[1] or PEP[2]基於簡併引物或者15nt完全隨機引物的擴增,技術均發表於1992年,目前有成熟的商業化試劑盒。
  • 南加州大學聯合10X Genomics開發新單細胞技術,揭示癌症的遺傳多樣性
    於是,一項新的單細胞技術應運而生,解決了這個問題。腫瘤的遺傳信息,通常通過對數百萬個腫瘤細胞進行測序而獲得的。雖然這種方法提供了對組織的基因組成的寬泛的認識,但它可能會忽略腫瘤中與大多數細胞不同的少量癌細胞。在癌症組織中識別亞克隆的能力可以提供重要的生物學見解,以了解癌症如何發展,如何擴散以及為什麼會對治療產生抵抗力。
  • Science:開發出在單細胞解析度下揭示癌細胞藥物反應的新技術...
    為了解決現有的高通量化學篩選存在的這些局限性,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技術。這項新技術將細胞核標記上的改進與數百萬個細胞中基因表達分析上取得的進展相結合。這是在單細胞解析度下以經濟有效的方式完成的。他們將這種新的篩選方法命名為sci-Plex。
  •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癌細胞對化學療法的多種反應機制
    單細胞RNA測序揭示癌細胞對化學療法的多種反應機制 2020-08-27 15: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Polyjet 3D列印技術助力研發出能夠分選不同尺寸單細胞的微流控裝置
    論文中,Arumugam表示,雖然大多數微流控裝置都可以捕獲、分離、定位和分選單個細胞,但大多數只能用於相同尺寸的細胞。可調諧微流控裝置可用於捕獲和分選尺寸為20至30μm的單個細胞,但是許多應用所需的尺寸範圍為2 μm至100 μm,甚至範圍更大。論文陳述指出「本文首先對用於捕獲和分選單細胞裝置的不同工作原理展開分析,試圖找出問題解決方案。
  • 單細胞RNA測序技術的研究進展
    單細胞RNA測序已成為解剖細胞異質性並將組織分解成細胞類型和/或細胞狀態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這為從頭發現提供了巨大的潛力。單細胞轉錄組圖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解析度,可揭示複雜的細胞事件並加深我們對生物系統的了解。在本綜述中,簡要簡紹了單細胞RNA測序技術及相關應用。我們預計單細胞RNA測序在生物學中的作用將日益增強,在提供空間信息和與細胞形態的方面將進一步提高。將來,能夠更好地應用於科研領域。
  • 能夠讓衛星透過雲層捕獲地面圖像的掃描技術
    這項技術特別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可以復原被障礙物散射和反射掉的光子。在實驗中,雷射脈衝器能夠探知隱藏在1英寸泡沫層後面的物體。史丹福大學的電氣工程師Gordon Wetzstein說:「許多成像技術使圖像更清晰,噪聲更少,但我們使原本不可見的物體可見。這確實推進了所有傳感系統可能實現的前沿,就像超人的透視能力。」
  • 科學網—發明拉曼激活單細胞液滴分選技術
    本報訊 中科院青島能源所研究員馬波與徐健帶領多學科交叉團隊,通過耦合單細胞拉曼光譜(SCRS)和液滴微流控技術,發明了拉曼激活單細胞液滴分選技術
  • Nat Biotech | 第6期導讀:納米孔測序、單細胞RNA計數技術等
    瑞典卡羅琳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t)Rickard Sandberg研究組發文題為Single-cell RNA counting at allele and isoform resolution using Smart-seq3,建立了Smart-seq3技術該技術可以在等位基因和基因亞型的解析度上對單細胞中
  • Nat Methods:開發出基於CRISPR/Cas9和單細胞RNA測序的CROP-seq方法
    這種篩選方法最為適合解決與細胞生長能力(比如,鑑定讓癌細胞抵抗化療或免疫細胞抵抗HIV感染的基因)直接相關聯的問題。相反之下,集中篩選並不能很好地用於研究基因調節和其他複雜的生物學機制。為了理解多種基因如何協同調節細胞狀態,當前針對每個CRISPR靶向的基因,分別地對細胞進行培養、編輯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這是非常繁瑣的,而且耗費昂貴。
  • Illumina、Juno等技術巨頭為啥同時下注單細胞測序?
    Juno認為,裝備了AbVitro世界領先的單細胞測序之後,它的CAR-T免疫療法就可以稱霸天下了。  傳統的細胞免疫治療在尋找結合靶點時也會忽略掉那些含量很低的靶點,然而最終可能就是這些被「平均掉」、「覆蓋掉」的靶點,成為癌症復發轉移的關鍵,正所謂「此消彼長」。  Juno打算利用AbVitro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儘可能多的分析癌細胞上的靶點。
  • 循環腫瘤細胞(CTC)捕獲及檢測技術進展
    在過去的一年中,循環腫瘤細胞(CTC)捕獲和檢測市場飛速增長,多個公司將此類技術推向臨床並應用於癌症的診斷,與此同時,一大批新興公司憑藉其獨有技術從科研機構中脫穎而出,開啟了循環腫瘤細胞捕獲和檢測的商業化之路。
  • ...科學問題重點專項「肝膽胰腫瘤單細胞精準捕獲及高分辨單分子...
    由中國科大附一院執行院長、肝膽外科專家劉連新教授牽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肝膽胰腫瘤單細胞精準捕獲及高分辨單分子分析」日前獲批,近日,項目啟動會暨項目實施方案論證會在中國科大附一院南區召開。
  • 微流體裝置有望快速檢測血液中的癌細胞
    來自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以及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的一隊科學家,剛剛展示了一種新穎、實惠的微流體裝置,能夠快速檢測血液樣本中漂浮的癌細胞。目前研究團隊正在嘗試不同的方法,以提升癌症血檢的準確性。從追蹤癌症 RNA 痕跡、到檢測幾乎所有癌症類型共有的獨特 DNA 納米結構,我們正站在一項激動人心的技術前列。原型裝置可檢測微小血液樣本中超過 90% 的腫瘤細胞(圖自:Ian Papautsky)當前的前瞻性研究中,檢測血液樣本中的循環腫瘤細胞(CTC),或許是一種高效的方法。
  • 「單細胞測序」技術發展迅速,實現產業化還要多久?
    基於微孔的捕獲技術可以使用細胞移液器或雷射捕獲分離細胞,並將他們放置於微液流孔中。相較於另兩種方法,細胞通量低,且僅能用於轉錄組測序,不能應用於其他組學。代表企業包括BD Biosicence、Cell Mircrosystem、Cellsee等。
  • NAT地址轉換概念分析與應用設置技巧
    根據不同的需要,選擇相應的NAT技術類型。  由1994年NAT技術問世以來,NAT技術很快在企業LAN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目前,NAT技術主要用於連接和安全方面。目前企業內部網絡用戶數量大,而能申請的合法的全球唯一IP位址有限。NAT能夠有效的解決企業IP位址短缺問題,利用NAT技術能夠實現多個用戶共同使用一個合法的IP位址連接網際網路。
  • 我國科學家實現單細胞表觀組學新突破:兩種革新單細胞ChIP-seq技術...
    、風格迥異的單細胞ChIP-seq技術,可適應於不同課題研究需要,解析發育與疾病狀態下細胞命運決定調控機制。目前研究多集中在單細胞轉錄組水平,單細胞水平解析表觀調控機制也鮮有報導,而從單細胞、全基因組範圍研究組蛋白修飾和轉錄因子如何控制細胞譜系發生、命運決定則尚屬空缺。 技術的革新為解析細胞命運決定的機制帶來了新的可能性。染色質免疫共沉澱(ChIP-seq)是研究表觀遺傳調控的重要技術手段,可以在全基因組範圍內捕獲DNA-蛋白質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