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在攻克愛滋病的道路上又進一步

2021-01-14 界面新聞

記者|任悠悠

人類在攻克愛滋病的路上不斷向前,這次的好消息來自幾位中國學者。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鄧宏魁研究組、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吳昊研究組以及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陳虎課題組在著名的國際醫療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了題為《利用CRISPR基因編輯的造血幹細胞在患有愛滋病合併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中的長期重建》(CRISPR-Edited Stem Cells in a Patient with HIV and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的研究論文。

在此次研究中,鄧宏魁等學者利用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在HSPCs(造血幹細胞和祖細胞)中編輯CCR5基因並成功移植到一名同時患有HIV-1陽性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27歲男性患者身上。 這名27歲男性患者此前接受了6次化療。

與此前的「倫敦病人」和「柏林病人」接受的是CCR5基因呈缺陷型(CCR5-Δ32)的骨髓不同的是,這位患者的骨髓捐贈者是一位血型與其匹配並且CCR5未變異的男性。

研究結果顯示,在經過基因編輯技術之後,該名患者的急性淋巴白血病得到完全緩解,甚至長達19個月。但需要指出的是,在論文中,研究團隊也表示,移植細胞在患者骨髓內僅有不到10%,且當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停止時,病毒又開始有回彈的跡象。

不過依舊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中國科研人員首次完成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這位患者或許有望成為繼「柏林患者」和「倫敦患者」之後另一位具有重大意義的攻克愛滋病的病例。

相關焦點

  • 又一愛滋病患者將被治癒?人類將要攻克愛滋病了嗎?
    表示其或將成為愛滋病被治癒的第二人。圖片來源:網絡公開資料顯示,第一位被治癒的愛滋病患者被稱為"柏林病人",2007年,他被"男友"感染愛滋病病毒,後來,又患上了白血病,並且做了骨髓幹細胞移植手術。幹細胞移植後,他在停止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幾年後,體內也沒有檢測到過愛滋病病毒。那是不是說明愛滋病可以被治癒?人類就要攻克愛滋病了呢?
  • 基因編輯治療愛滋病,向「治癒」又邁出一步
    9月11日,鄧宏魁等國內多名生命科學、醫學學者在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的新研究顯示:利用CRISPR/Cas9技術,科學家對人造血幹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基因編輯後的幹細胞在動物模型中可長期穩定重建造血系統,並且其產生的外周血細胞具有抵禦愛滋和白血病能力。「中國科研人員首次完成了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的消息一出,即刻登上熱搜,引發社會關注。
  • 世界上第2例愛滋病治癒被確認,我們真的離攻克愛滋病不遠了嗎?
    當地時間3月10日發表在《柳葉刀》的論文指出,「倫敦病人」血液內無法檢測出愛滋病病毒,成為全球第二例被「治癒」的愛滋病患者。是治癒還是巧合,我們真的離攻克愛滋病不遠了嗎? 首先來看下HIV是什麼?
  • 對話何大一:攻克這個堡壘,治癒愛滋病的曙光就在前方
    在此次論壇上,他更向產業界介紹了其團隊參與研發的雙特異性抗體最新進展,而此類廣譜中和抗體新藥,也蘊蓄著最終攻克人體內潛伏HIV病毒庫的希望。生而為人,我們既是鴻蒙宇宙中的一粒塵埃,也是宇宙億萬年演化的折光與總和。
  • 中國研究愛滋病學者第一人,與病毒博弈一生,他是吳尊友的恩師,他是...
    (黎潤紅提供)□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周韻曦攻克鼻咽癌早診難題,遏制愛滋病在中國泛濫,為SARS疫情防控提供專家建議,引進中國首個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作為中國科學家首次榮獲國際權威的「公共衛生終身成就獎」……出於對人民健康的高度負責,在自己持續了一生的科研工作中,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毅創造了眾多令世人矚目的奇蹟,也拯救了無數生命。
  • 第二例愛滋病被治癒,愛滋病要被攻克了?其實還為時尚早
    據多家媒體3月4日的報導,一名「倫敦病人」可能成為全球第二位被成功治癒愛滋病的患者。專家表示,與第一位被成功治癒的病人一樣,這名患者也接受了含有CCR5蛋白質基因突變的骨髓移植,目前已經停用抗愛滋病藥物16個月,用目前最先進的方法檢測,在患者的體內未發現愛滋病病毒。該研究成果獲得了廣泛的關注,相關的結果發表在著名的學術期刊《自然》(Nature)。
  • 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愛滋病疫苗計劃再獲重要進展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愛滋病首席專家邵一鳴教授11日透露,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愛滋病疫苗計劃已獲得重要進展。同時擔任中國愛滋病疫苗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的邵一鳴教授,是在11日於上海舉行的第五次中國科協論壇中國愛滋病疫苗高層論壇上透露上述消息的。
  • 中國科學家破解愛滋病毒關鍵毒力因子結構 開闢愛滋病治療新路
    掌握愛滋病病毒這把「鎖」的結構,就有望對「鎖」配「鑰匙」。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黃志偉研究組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愛滋病病毒毒力因子Vif蛋白的結構,撥開了困擾這一領域30餘年的謎團,闡明了Vif如何「劫持」人免疫細胞的分子機制,為研製全新愛滋病藥物提供了結構基礎。該研究對人類最終攻克愛滋病具有重要意義和重要的科學應用價值。
  • 第2例愛滋病患者被治癒,都用了一個方法,HIV就這樣被攻克了嗎?
    其實第1例的被治癒的愛滋病患者,我們稱之為」柏林病人「,是1995年確診的愛滋病,2006年又被診斷出急性髓性細胞性白血病(也是一種血癌),2007年醫生給這位患者用了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之後他成了第一位被治癒的愛滋病患者。造血幹細胞移植是什麼?
  • 愛滋病「全球疫苗」來了,這次人類能攻克「超級癌症」嗎?
    21新健康綜合自:中國科學報、澎湃新聞、界面新聞、BioWorld、網易號「紅楓醫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愛滋病被識別發現近40年後,人類在抗擊這種頑疾的進程上終於又跨出了重要一步。
  • 「抗艾」鬥爭再進一步!
    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很多疾病都被人類攻克,但也有一些危險的疾病,到現在都困擾著人類,比如讓人聞之色變的愛滋病。
  • 醫學人文學者談《世紀的哭泣:愛滋病的故事》
    各方群體是怎麼因為這種認知上的不確定性傳達自己聲音的?《世紀的哭泣:愛滋病的故事》記錄了上世紀80年代美國社會對愛滋病的認知情況,一定程度上,也是人類在面對未知傳染病時的記錄。今天我們的訪談將以《世紀的哭泣:愛滋病的故事》作為起點,受訪者步凱曾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有多年的工作經驗。當然,我們也希望將話題深入下去,不囿於某一具體的疾病。
  • 迪肯最牛逼華裔科學家攻克愛滋病,挽救全球3500萬生命!
    愛滋病一直被人類視為不治之症,民間也一直存在著很強烈的恐艾情緒。每到春暖花開的時候,朋友圈、小道媒體就會湧現出許多有關於愛滋病患者把自己的血滴在羊肉串上給人吃的可怕故事。不過現在,這種現象可能就此作古。因為我們偉大的迪肯大學,在這一領域又有了新的突破!
  • 北大教授攻克愛滋病?專家稱理論上癌症有可能通過基因編輯治療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鄧宏魁研究組、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陳虎研究組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吳昊研究組合作,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註:世界上連續出版時間最久的醫學期刊,被稱作是世界頂級醫學期刊)發表了題為《利用CRISPR基因編輯的成體造血幹細胞在患有愛滋病合併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中的長期重建》的研究論文。
  • AI領域頂尖學者沈向洋:要走出一條培養中國研究型人才的道路
    11月1日,在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上,世界AI領域頂尖學者、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理事長沈向洋回答了上述問題。 「必須認真對待認知模型自然語音處理帶來的機會!」沈向洋認為「懂語言者得天下」,在人工智慧道路上,認知智能方面依然是發展的短板,也是下一步人工智慧發展的關鍵,包括如何認知模型,如何進行常識建模和因果推理。
  • 第二例治癒者出現,人類距離攻克愛滋病還有多遠?
    這是繼「柏林病人」之後,全球第二例被相同療法治癒的愛滋病患者。 圖源:Lancet HIV 30個月檢測不到愛滋病毒,是否能夠判斷患者已經治癒?兩例治癒者的出現,是否意味著這種治療方案能夠在其他愛滋病患者身上推廣?是否意味著人類距離攻克愛滋病已經不遠了?
  • 中國愛滋病疫苗有好消息
    近日,有媒體報導:中國愛滋病疫苗明年申請開展三期臨床試驗。一石激起千層浪。愛滋病疫苗自開啟研發至今已在人類歷史上走過37年,數百次臨床試驗均以失敗告終,明年可能開啟三期臨床試驗的中國愛滋病疫苗勝算幾何?12月17日,科技日報記者前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專訪研發團隊負責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愛滋病首席專家邵一鳴教授。
  • 港市將迎真正意義上的「愛滋病第一股」?傳鉑鑫生物擬赴港上市
    綜合公開市場消息,當前在香港上市的一百多家醫藥公司中,中國生物製藥(01177.HK)在去年6月公告披露了其一項愛滋病相關藥物的研發進度,稱其開發的治療愛滋病藥物「恩曲他濱替諾福韋片」已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藥品註冊批件。
  • 真相:愛滋病到底能不能治癒?
    這絕對是個好消息,愛滋病被攻克了!別急著慶祝,截至目前,布朗是全球唯一一名愛滋病被確認「治癒」的人。那麼,這種骨髓移植的治療手段能不能推廣呢?新華國際今天帶大家去一探究竟。 【治癒?不能急下結論】 的確,骨髓移植治癒了布朗。但是,目前來看,骨髓移植並不是一個廣譜的愛滋病治療方式。
  • 中國抗擊愛滋病的第一人,走了……|愛滋病|曾毅|上海醫學院|國民黨...
    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起,曾毅就帶領團隊開展用DNA疫苗防治EB病毒相關腫瘤的研究工作,希望通過疫苗防治,控制鼻咽癌的發生。曾毅院士對EB病毒的研究成就為其帶來許多榮譽,他先後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法蘭西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並於2012年榮獲美國馬裡蘭大學人類病毒研究所頒發的「公共衛生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