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題目:腸道菌群組成與酒精依賴症候群及酒精性肝病的關係
期刊名:Microbiome
發表時間: 2017.10
影響因子: 8.496
發表單位:俄羅斯莫斯科物理技術研究所
共同排除標準:非酒精性肝病,其它身體系統的失代償疾病,採集樣本前1個月使用益生元、非甾體類抗炎藥、抗生素和質子泵抑制劑,採集樣本前3個月進行腹部手術,酒精性肝昏迷,非酒精性肝病(包括B型肝炎、C型肝炎和愛滋病毒)。
酒精性肝硬化納入標準:具有酒精性肝硬化(所有患者均有門靜脈高壓徵象)和酒精濫用史。
酒精性肝硬化排除標準:大便變化和排便頻率。
酒精依賴症候群納入標準:具有酒精依賴症候群與酒精濫用史至少8年。
酒精依賴症候群排除標準:具有任何嚴重肝功能障礙跡象(無論是血小板,白蛋白降低,或凝血酶原和INR的增加)
酒精濫用破壞許多器官的功能從而對人體健康產生有害影響。腸道菌群參與了酒精性肝病的發病機制,其體現是酒精依賴症患者的腸道菌群明顯失調。鑑定酒精濫用相關精神症狀對腸道菌群結構的影響經常被肝功能紊亂所混淆。為了區分這兩個因素的影響,本文對99個酒精依賴患者(包括肝硬化患者及非肝硬化患者)進行宏基因組測序分析。
1、酒精依賴症候群和酒精性肝硬化病人腸道菌群不同
在酒精依賴症候群患者(ADS)腸道中鑑定到246個種水平微生物(屬於79個屬),在酒精性肝硬化患者(ALC)腸道中鑑定到230個種水平微生物(屬於71個屬)(圖1)。
ADS病人中三個最具代表性的屬分別是Bacteroides, Prevotella, Faecalibacterium。ALC病人中三個最具代表性的屬分別是Bacteroides, Blautia, Bifidobacterium。相對於對照組,ADS患者在2個屬(Klebsiella, Lactococcus)和4個種(K.pneumoniae, 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Citrobacter koseri,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cremoris)豐度更高,而ALC患者在2個屬(Bifidobacterium, Streptococcus)和8個種(B. longum, dentium, breve,S. thermophilus,mutans,L. salivarius, antri, crispatus)豐度更高。
圖1. ADS和ALC患者腸道菌群最常見的屬。
相對於ADS腸道菌群,ALC腸道菌群和Russia對照組菌群結構差異更大(圖2)。
圖2. 對照者、ADS和ALC患者的腸道群落結構分布圖
2、肝硬化患者擁有不依賴酒精的特異口腔微生物
最近的宏基因組研究發現口腔菌群在肝硬化患者腸道中顯著富集,這可能是由於肝功能受損引起的。本研究評估這些口腔菌種在ADS和ALC患者腸道菌群中的存在狀況(表2),結果發現豐度較高的口腔物種往往存在於ALC病人而不是ADS病人腸道中,例如Streptococcus constellatus,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Veillonella atypica, Veillonella dispar, Veillonella parvula,這表明與酒精性肝硬化相比,酒精依賴綜合症本身與腸道中口腔物種的富集關聯性較弱。
3、酒精性肝硬化和酒精依賴綜合症對腸道群落結構的影響不同
發現2個臨床因素與腸道群落結構組成顯著相關,分別是肝硬化和酒精依賴(圖3)。肝硬化與8個屬,46個種的豐度變化有關,其中Parabacteroides、Prevotella、Clostridium、Paraprevotella xylaniphila、Odoribacter splanchnicus、Phascolarctobacterium sp. YIT 11841、Bacteroides與之負相關,而Gordonibacter pamelaeae、Ruminococcus sp. 5_1_39BFAA、Lactobacillus、Bifidobacterium與之正相關。酒精依賴與6個屬,34個種的豐度變化有關,其中Klebsiella的豐度增加,而Coprococcus、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unclassified Clostridiales的豐度減少。
圖3 腸道菌群豐度與酒精依賴(A)和肝硬化(B)顯著相關。
4、酗酒者腸道微生物在酒精代謝與毒力因子等通路富集
為了探索患者腸道微生物功能更詳細的轉變,檢查了可能與酒精依賴和肝硬化嚴重程度相關的腸道菌群三個特異功能:1)第一個是轉化乙醇及乙醛的能力;2)膽汁酸的生物轉化;3)毒力選擇因子。結果發現ADS/ALC患者腸道菌群在酒精代謝功能上顯著富集,19個目標基因,分別有6個和9個在ADS和ALC患者中豐度上調,這其中大多數基因屬於乙醇、乙醛和乙醛脫氫酶(圖4)。在ADS/ALC患者和對照者之間沒有發現膽汁代謝基因豐度變化。50個毒力因子相關基因在ADS患者腸道菌群中豐度上調,這些基因屬於腸桿菌家族,同時ALC患者的相關毒力因子基因沒有豐度變化。
圖4 腸道中與酒精代謝反應相關KEGG在對照者、ADS和ALC患者的變化。
酒精依賴和肝硬化與腸道菌群結構和代謝潛能的改變密切相關。
肝硬化組與非肝硬化組的物種群落組成有顯著差異。
酒精依賴與產丁酸鹽的梭菌目豐度負相關,而肝硬化與擬桿菌目多成員負相關。
酒精依賴者的病原體包括炎性腸桿菌科,而肝硬化患者的特徵包括口腔微生物的增加。
酒精依賴和肝硬化這兩個因素都與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屬的富集有關,但酒精依賴和肝硬化的確切種類不同。
與酒精代謝及毒力因子相關的功能通路在酒精依賴患者中顯著富集。
群落組成和功能分析顯示,腸道菌群增加了乙醛中毒的傾向,這意味著酗酒者患大腸癌和其他病症的風險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