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有性生殖與病毒之間存在新的關聯

2020-11-26 生物谷

圖片來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7.01.024


2017年2月25日/生物谷BIOON/---有性生殖與病毒感染事實上存在很多共同之處。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這兩種過程依賴於單個蛋白HAP2,這種蛋白能夠讓兩個細胞(如精細胞和卵細胞)無縫融合,或者讓一個病毒與細胞膜融合。蛋白HAP2在病毒、單細胞原生動物、很多植物和節肢動物中廣泛存在,這提示著這種蛋白是在地球上的生命歷史極早期發生進化的。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7年2月23日的

Cell

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e Ancient Gamete Fusogen HAP2 Is a Eukaryotic Class II Fusion Protein」。

這一發現揭示出性進化的新細節。這種蛋白作為一種幾乎通用的生化「栓」能夠將兩個細胞膜變成一個細胞膜,從而導致遺傳物質結合在一起,這是有性生殖的一個必需的步驟。關於這種蛋白功能的新細節可能有助抵抗瘧疾等寄生蟲病,改善控制害蟲的努力。

論文共同通信作者、美國馬裡蘭大學細胞生物學與分子遺傳學系的William Snell教授說,「我們的發現證實大自然具有有限的方式讓兩個細胞融合成一個細胞。」

Snell說,「一種首先讓性進化成為可能並且仍然在地球上很多有機體的有性生殖中使用的蛋白與登革熱病毒和寨卡病毒用來入侵人細胞的蛋白是相同的。」

Snell和他的同事們在一種被稱作萊茵衣藻(

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的單細胞綠藻中研究了蛋白HAP2。HAP2在單細胞原生動物、植物和節肢動物中是比較常見的,不過它並未在真菌或人類等脊椎動物中發現到。Snell和他的合作者們以及其他研究團隊之前的研究結果表明在具有這種蛋白的有機體中,HAP2是它們的生殖細胞融合所必不可少的。但是它的精確機制仍然是不清楚的。

就當前的這項研究而言,Snell和他的團隊利用複雜的計算機分析工具對衣藻蛋白HAP2和已知的病毒融合蛋白的胺基酸序列進行比較。這些結果提示著它們存在顯著的相似性,特別是在一個被稱作融合環的區域中。這個融合環區域能夠讓病毒融合蛋白成功地侵入細胞中。Snell推斷,如果HAP2像一種病毒融合蛋白那樣發揮功能,那麼破壞它的融合環應當阻斷它將生殖細胞融合在一起的能力。

果然,當Snell團隊僅改變衣藻蛋白HAP2融合環上的單個胺基酸時,這種蛋白完全喪失了它的功能。生殖細胞能夠附著在一起,但是它們不能夠完成最後的一步:它們的細胞膜融合。類似地,當該團隊加入一種結合到HAP2融合環上的抗體時,這些生殖細胞也不能夠融合在一起。

Snell說,「我們對這些結果感到非常震驚,這是因為它們支持我們針對HAP2蛋白提出的新的功能模式。但是我們需要可視化觀察HAP2蛋白的結構,從而確信它與病毒融合蛋白具有類似的功能。」

Snell接觸了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結構生物學家、病毒學研究專家Felix Rey。巧合的是,Rey和他的同事們剛利用X射線衍射晶體分析技術解析出衣藻蛋白HAP2的結構。Rey的結果證實確實,HAP2在功能上與登革熱病毒和寨卡病毒融合蛋白完全一樣。

Rey說,「衣藻蛋白HAP2以與這些病毒融合蛋白相同的方式發生摺疊。這種類似性是明確無誤的。」

在很多種有機體(包括致病性的原生動物、入侵植物和破壞性的害蟲)中,HAP2似乎是細胞融合所必需的。迄今為止,每個已知的HAP2蛋白版本在融合環區域共享一個關鍵性的胺基酸。正因此如此,HAP2可能是開發疫苗、療法和其他控制方法的一種有前景的靶標。

Snell對可能能夠控制瘧疾備感鼓舞。瘧疾是由單細胞原生動物惡性瘧原蟲導致的。

Snell注意到瘧原蟲具有複雜的依賴於蚊子和人類宿主的生命周期。Snell說,「開發一種阻斷瘧原蟲生殖細胞融合在一起的疫苗將會是向前邁出的一大步。我們的發現強烈地提示著靶向HAP2的新策略,這些策略可能能夠破壞瘧原蟲生命周期的蚊子傳播階段。」(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原始出處:Juliette Fédry, Yanjie Liu, Gérard Péhau-Arnaudet et al. The Ancient Gamete Fusogen HAP2 Is a Eukaryotic Class II Fusion Protein. Cell, 23 February 2017, 168(5):904-915, doi:10.1016/j.cell.2017.01.024.

相關焦點

  • Cell:科學家闡明微生物組和機體抗癌免疫監視之間的關聯
    www.cancer.dartmouth.edu2016年4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一項研究論文中,來自法國Gustave Roussy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Microbiome and Anticancer Immunosurveillance」的一篇研究報告,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微生物組和機體抗癌免疫監視之間的關聯
  • 有性生殖為什麼會存在?《自私的基因》闡述「性活動」背後的意義
    前言:在當下,很多觀點,都像真理一樣的存在,似乎很少有人去懷疑這種觀點為什麼存在。伴隨著人類一路成長下來的,是體內的基因。作為人類的我們,會認為個體才是世界的主宰,而其實,我們只是基因延續的機器。基因為了完整的保存,需要尋找各類的載體,動物、植物和病毒,都是如此。簡單的複製,保存完整度最高。
  • 有性生殖的優點到底是什麼?
    有性生殖有什麼優點?表面上,子代融合了雙親的遺傳物質,可以有更大變異性,有利變異由於更能適應環境,可由遺傳的作用在後代裡得到積累和加強。如果您把這個寫入到教科書中的答案看做是真理,那麼您可能錯了。因為「性使生物通過基因重組獲得優勢」只是生物學的一個假說。
  • Cell:首次詳述人體的CD4+ T細胞如何對新冠病毒作出反應
    新冠病毒(COVID-19)正在造成嚴重的死亡率
  • 生物中考複習:專題八 生物的有性生殖
    (內有部分引用網絡和資料資源,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專題八 植物的有性生殖學習目標1、了解花的結構。2、理解雙受精的過程和受精後子房的發育。4、感悟植物有性生殖的過程。學習過程:  引入:桃花是如何發育成桃子的呢?複習 植物的有性生殖活動一:桃花的結構自主先學:1.綠色開花植物的有性生殖包括哪些過程?2.一朵花的結構由哪幾部分組成?最主要的部分是什麼?
  • Cell | 新成像技術揭示呼腸病毒胞內釋放途徑
    將現有的成像方法結合使用組成關聯方案或在生物成像中產生更多的益處。關聯成像通過提供互補的形態、結構和化學信息,對一系列細胞過程提供中澳的新見解,這些信息超出了單獨使用任何一種技術所能獲得的範圍。例如將常規螢光顯微鏡(FM)與EM關聯、將SXT與衍射限制的FM關聯或與涉及化學固定的超解析度FM關聯。在細胞或組織取得高解析度成像的挑戰之一是保持原始細胞內結構和排列。
  • 代價昂貴的有性生殖:性的演化動力是什麼?
    這種論點可能是對的,但存在一個缺陷:有性生殖的好處往往是微妙的,需要繁殖幾代之後才能顯現出來,而它的代價卻是沉重和直接的。為了完全理解「性」,我們需要一個解釋,而這個解釋可以追溯到早期複雜生物所生活的「原始湯」,以及它們所面臨的即時生存壓力。
  • 有性生殖的演化歷程
    有性生殖的演化過程,奧妙無窮,充滿神秘的氣息,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
  • Cell:新研究揭示EB病毒潛伏感染新機制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蛋白EBNA1是EBV能夠轉化人體細胞並導致癌症的關鍵因子。
  • 初中生物練習題之植物的有性生殖
    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生物21.2植物的有性生殖練習題     一、單選題     1.下列屬於有性生殖的是()     A.種子繁殖B.嫁接技術C.組織培養D.克隆技術     2.已知水稻的體細胞中有12對染色體,那麼()
  • 為什麼我們要有性?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誰更好?
    地球上好像大多數生物都是有性生殖,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從生物學角度看,性只是少數物種的追求。在地球,生命剛開始出現的前二十億年,並不存在性。而到現在,依然是無性生殖的細菌和古生菌主宰地球。有些傢伙的生殖器比其他物種的大,比如:大猩猩的陰莖3.8釐米,人的陰莖13釐米,馬的陰莖45釐米,犀牛的陰莖61釐米,犀牛的陰莖61釐米,馬的陰莖45釐米。
  • Cell:40年謎題被解開 科學家成功解析巨細胞病毒和宿主之間的進化...
    (CMV)和機體免疫系統之間長期存在的一種進化軍備競賽。人類的巨細胞病毒俗稱人皰疹病毒5型,其能夠感染全世界大約50%的成年人,而且也是引發發達國家新生兒出生缺陷的主要原因。這項研究中,研究者通過深入研究揭示了為何特殊病毒能夠成功休眠以及不被機體免疫系統所識別。研究者Rich Berry說道,有些病毒非常「囂張傲慢」,其會充分展現自身的活力和致病性,從而給患者帶來嚴重的疾病症狀,而巨細胞病毒則不同於這些病毒。
  • 單細胞硅藻也能有性生殖嗎?
    據外媒「生活科學」網站報導,一篇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雜誌上的論文表明,單細胞藻類硅藻長期被認為是無性生殖,但研究者發現,當大多數動物產生的廢棄物,複合銨存在時,硅藻就會進行有性繁殖。以前,科學家們很少會觀察硅藻物種完整的生命周期,因此從未發現它們存在有性生殖。
  • 代價昂貴的有性生殖:性的演化動力是什麼?|生物|線粒體
    這種論點可能是對的,但存在一個缺陷:有性生殖的好處往往是微妙的,需要繁殖幾代之後才能顯現出來,而它的代價卻是沉重和直接的。為了完全理解「性」,我們需要一個解釋,而這個解釋可以追溯到早期複雜生物所生活的「原始湯」,以及它們所面臨的即時生存壓力。
  • Cell綜述:以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視角看新冠病毒生物學
    由多個研究團隊進行的全基因組CRISPR-Cas9篩查互為補充,共同揭示了新冠病毒生物學的新見解,包括病毒進入、翻譯、複製、排出以及調節這些過程的基因等各個方面。  他們將新冠病毒與其他冠狀病毒進行比較,讓我們更充分地了解了這一新型病毒家族的細胞生命周期,這對醫學的發展非常關鍵。
  • CELL:方向錯誤?新冠病毒更應注重T細胞反應?
    然而,迄今為止,疫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強效和持久的抗體應答的產生,這歸因於記憶B細胞和長壽漿細胞的誘導,這些細胞持續提供循環的高親和力抗體以檢查我們的血液和黏膜表面是否仍有病毒存留。且這些抗體即使在極低的濃度下也可以結合併中和病毒。
  • 淺析寒武紀物種大爆炸以及物種多樣性的幕後推手——有性生殖
    關於寒武紀物種大爆發的原因發現層出不窮,有隕石輻射論、氧氣論、有性生殖論和收割論等等。在眾多原因中,我認為有性生殖是寒武紀物種大爆發的真正幕後推手,並且有性生殖造就了地球數以百萬計的不同生物物種。什麼是有性生殖---有限繁育有性生殖,指的是那些通過雌雄雙方共同完成繁衍過程的生育方法:有性生殖的最大特徵是有限的繁育,通過結合來自兩性不同的DNA,誕生一條完整的全新DNA,即便是不發生基因突變,後代的DNA與母體或父體都是不一致的。在有性生殖世界中,僅有雌性具備生育能力,而雄性則是提供一半基因。
  • Cell Stem Cell:寨卡病毒也感染成體神經祖細胞
    2016年8月21日/生物谷BIOON/--在懷孕期間感染上寨卡病毒(Zika virus, ZIKV)的媽媽產下的嬰兒中出現的小頭畸形和相關的出生缺陷被認為是正在發生的寨卡病毒爆發所導致的最為嚴重的後果。
  • Cell|機器學習通過對海馬結構的泛化來整合空間和關聯記憶
    撰文 | Qi人類和其他動物能夠從零碎的觀察中得出複雜的推論,並迅速整合新知識來控制其行為,這些表現與海馬-內嗅系統(hippocampal-entorhinal system)對於空間和關聯記憶的調控密不可分。
  • 研究揭秘一億年前介形蟲有性生殖行為
    本報訊(記者沈春蕾)近期,來自中國、德國、英國的研究團隊發現,介形蟲利用巨型精子進行有性生殖的行為在一億年前就已存在,同時該結果也使已知最早的動物精子記錄提前了至少5000萬年。相關研究成果9月16日作為封面論文在線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輯》。介形蟲是一種具雙瓣殼的水生微型甲殼類動物,大小通常為1毫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