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國家力促經濟多元化 專家:擺脫石油依賴重要且緊迫

2020-11-22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近期,受國際油價走低和新冠肺炎疫情雙重打擊,海灣國家政府財政狀況惡化,許多支柱產業遭受不同程度的影響,海灣國家經濟多元化的發展戰略面臨挑戰。專家指出,當前的形勢再次凸顯海灣國家擺脫石油依賴、進一步推動經濟轉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經濟多樣化產業遭重創

  「海灣新聞網」近日報導稱,今年以來,國際油價持續走低造成海灣國家財政收入嚴重下滑,加上疫情持續蔓延,經濟活動減緩,抗疫經費又需要大幅支出,地區國家財政赤字壓力增大,海灣國家經濟發展面臨考驗。

  根據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日前發布的報告,2020年海合會成員國(沙特、巴林、阿曼、科威特、阿聯和卡達)政府財政赤字預計將超過18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報告預計,海合會成員國未來3年的財政赤字將繼續擴大,其中約55%的赤字來自沙特,其次是科威特和阿聯,分別佔比為17%和11%。

  目前,海灣國家的經濟發展仍高度依賴石油相關產業,石油收入佔其財政收入的70%至90%不等。受疫情影響,今年第二季度,海灣各國一度採取封城、宵禁、停航、限制活動等強力防控措施。許多被認為是經濟多元化的支柱產業,包括旅遊業、酒店業、航空業和物流業在內,都遭受重創。

  以航空和海運業為例,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數據,疫情將導致海灣國家航空公司收入損失70億美元。由於海灣地區是連接亞歐的國際運輸樞紐,這一預估數字最終可能還會更高。此外,疫情使國際旅行大幅減少,海灣國家的旅遊接待人數和酒店入住率均出現大幅下滑。

  為應對經濟衝擊,各海灣國家央行紛紛降息,並頒布一系列紓困措施,釋放金融機構流動性,為企業提供支持。其中沙特、阿聯、巴林分別推出了總額為320億美元、343億美元和114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卡達計劃向私營企業提供約206億美元的資金支持,並向股市注資。

  結構轉型重要性凸顯

  長期以來,海灣國家憑藉儲量豐富的石油資源,形成了能源依賴型的石油經濟模式。分析指出,海灣國家整體經濟結構單一、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外部依賴度高,遭遇油價下跌等外部衝擊時容易陷入經濟困境。

  國際金融協會中東和北非地區首席經濟學家加爾比斯·伊拉丹指出,推進經濟多元化是海灣國家減少對石油收入依賴的戰略方向。此次低油價和疫情導致的財政危機,嚴重削弱了海灣國家依靠公共投資推動經濟轉型的能力,這也再次凸顯推進經濟轉型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事實上,面對經濟模式單一、抵禦風險能力不足的問題,海灣各國近些年來積極推進經濟多元化,已經做了不少探索,並陸續提出發展規劃,提高非石油部門和私營經濟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取得一定成效。

  經濟多元化較為成功的阿聯,通過經濟改革,已逐步成為中東地區的金融、商貿、物流、旅遊中心和商品集散地,非石油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不斷提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期發布的「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阿聯經濟在全球19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十六位,連續第七年在報告涉及的阿拉伯國家中排名首位。前不久,阿聯發射了阿拉伯國家的首個火星探測器、啟用阿拉伯國家首座核電站,也是希望以此帶動相關科技行業的發展、提高科研能力、培養人才,促進經濟轉型。

  沙特於2016年發布「2030願景」和「國家轉型計劃」,希望藉助經濟和社會改革「雙輪驅動」,包括開放娛樂業和旅遊業、發展人工智慧等,逐步擺脫石油經濟,實現經濟結構多元化。阿曼則把製造業和航運業作為發展方向。地區其他國家也在不同程度發展旅遊休閒、物流運輸、金融等服務業,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營商環境,吸引外國投資。

  當地媒體表示,最近幾年海灣國家開始加大力度發展人工智慧、數字經濟等高新產業,目的就是要推動進一步轉型,不斷提升國家競爭力。此外,目前海合會成員國30%的人口低於21歲,他們將在未來數十年成為勞動力市場的主力,抓住時機大力培養本地人才,未來還將獲得不少「人口紅利」。

  需要推動更全面改革

  IMF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稱,隨著未來石油市場供需結構的變化,如果不進行持續果斷的經濟改革,到2034年,海灣國家的石油財富將可能被耗盡。未來10餘年是海灣國家實現轉型的關鍵時期。

  中東媒體指出,目前海灣國家的經濟轉型計劃大都集中在旅遊、會展、航運、金融等經濟領域,但這些行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恢復。不少學者指出,海灣各國已展現出推動改革的更大意願,需要出臺更全面、更長期的經濟改革方案。

  美國智庫阿拉伯海灣國家研究所研究員馬切爾·瓦巴指出,尋求經濟多元化已經成為海灣國家發展的首要任務,但目前大多數海灣國家的轉型還處於初級階段,相關措施停留於表面。各國應當適時調整相關政策,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深入。

  有分析認為,目前一些國家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多屬金融等非實體經濟,對外投資屬純資本型,不攜帶技術,不參與管理,未得到實體經濟支撐,也沒有技術和管理溢出效應。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海灣研究中心主任丁隆表示,海灣國家對外投資收益受經濟周期影響波動明顯,與受油價波動影響沒有太多區別,將加劇產油國經濟脆弱性。海灣國家應發揮產業優勢,利用「石油紅利」為工業化和經濟多元化奠定的基礎,進一步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推動轉型成功。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研究員鄒志強認為,海灣國家努力推動經濟轉型、實現經濟良性發展,對於整個中東地區的穩定至關重要。未來,在實現經濟多元化發展的過程中,海灣國家還應注重提升工業化水平和本土科技創新能力,致力於提升經濟的韌性,穩定近年來大規模投資的收益,為經濟轉型奠定良好基礎。

相關焦點

  • 阿聯希望通過月球計劃幫助經濟多元化發展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計劃在2024年將一艘無人太空飛行器送上月球,這是投資航天技術和使阿聯經濟擺脫過度依賴石油的努力的一部分宇宙空間技術是阿聯減少對石油依賴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今年石油價格下跌的部分原因是新冠肺炎病毒大流行導致需求下滑
  • 坐吃山空的國家:石油儲量居南美第一,經濟卻不如我國一座城市
    但你有沒有想過,中國之大慶油田被發現後一直被西方專家斷定是貧油國家,那麼中國為何可以得到如今的發展,我想這與中國勤勞的傳統美德有著很深的聯繫。就拿位於南美洲的委內瑞拉來說,其石油儲量佔據了全世界的4%,是南美洲第一石油大國,並且還擁有著鐵礦石儲量及資源量為146.78億噸,可以說資源非常的優越,完全可以和一些中東地區國家相比,但是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如今的委內瑞拉物資缺乏,很好的反應了「手裡捧著窩窩頭,菜裡沒有一滴油」的生活狀態。
  • 擺脫路徑依賴,踢開你人生的第一塊絆腳石
    大家好,這裡是藍哥財商,今天我們來聊什麼是「路徑依賴」。路徑依賴是指:」人類社會中所有事物的推進,都會像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樣,一旦進入某個路徑,就會沿著這個路徑一直發展下去,讓你不容易擺脫。」路徑依賴有兩種,一種是積極的路徑依賴,一種是消極的路徑依賴。積極的路徑依賴會帶來好處,比如踏上「風口」,想想看,羅永浩這次直播帶貨是否能踏上「風口」?消極的路徑依賴會阻礙個人,企業,國家的發展,使我們陷入泥潭,無法動彈。
  • GULF海灣石油推「一路凱途」主題年活動,全面深耕中國市場
    GULF海灣石油中國總經理陳宇於發布會上正式啟動海灣石油「一路凱途」主題年項目,旨在提升GULF海灣石油在中國市場的品牌定位,為中國消費者帶來全方位的品牌體驗與產品服務。諸多海灣石油合作夥伴及媒體也出席到場本次發布會。再度牽手,續寫品牌合作新未來邁凱倫汽車中國市場總監Abe Quigley,作為合作夥伴代表,也出席了本次發布會。
  • GULF海灣石油攜超跑邁凱倫 推「一路凱途」主題年 深耕中國市場
    一個有著近120年發展裡程,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最具影響力的跨國石油公司之一,GULF海灣石油以英國倫敦為全球戰略中心,分公司早已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區作為GULF海灣石油最重要的戰略市場之一,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 2019年亞洲人均GDP排名前十國家,第二名居然還不是發達國家!
    巴林是海灣地區最早開採石油的國家,也是首個步入後石油經濟的海灣國家,當前經濟並不依賴石油。2010年巴林開始向多元化經濟發展,建立了煉油、石化及鋁製品等工業體系,同時大力發展金融業和旅遊業,現已成為海灣地區銀行和金融中心。巴林具有較高的人類發展指數(世界排名第44位),也被世界銀行認定為高收入經濟體。2019年巴林人均GDP約為2.35萬美元,居亞洲第九位。
  • 石油是經濟發展的命脈
    這些成就為我國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葛家理:以人均1000美元為標誌,我國經濟步入快速發展的信道,能源資源約束型矛盾突出。從某種意義上講,石油的消費水平是衡量綜合國力與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誌。
  • 海灣戰爭時,為啥薩達姆把500萬桶石油倒入波斯灣?
    石油是世界上需求量最大的一種自然資源,由於其不可再生性,石油非常的寶貴,被稱為「液體黃金」,是化工產業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一個國家如果有豐富的石油資源並且擁有開採技術,這個國家就有了一份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所以石油一直是各國爭奪的焦點。
  • 海灣石油溢漏事故應對目錄
    海灣石油溢漏事故應對目錄 ——Supelco 全產品線支持事件調查與解決   Supelco 色譜科確立廣泛的產品線旨在能夠應對在不同情況下各種各樣的特殊需要和要求,比如像海灣石油溢漏事故等突發事件
  • 中阿「一帶一路」合作中非石油因素重要性上升
    首先,經過2010年阿拉伯世界的動蕩,目前阿拉伯各國人心思穩,都在克服困難,調整戰略,發展經濟,特別是一些阿拉伯非石油國經濟增長出現了一定的回升趨勢。雖然受到油價因素等影響,海灣國家近來經濟增長均不理想,沙特更是在2017年出現了負增長。
  • 臺擺脫不了對大陸依賴,若大陸動用經濟手段,比軍事手段更狠
    而當前情況下,大陸更多的是打政治牌、經濟牌、文化牌、法律牌。不過,大陸有比軍事牌更能鉗制臺灣的牌,那就是「經濟」。在經濟上,臺灣對大陸依賴度連年增高。臺灣島內當然也在密切關注一系列經濟數據。據臺灣有關部門統計,從2020年1月到11月,臺灣地區對大陸出口額1367.37億美元,佔臺灣地區總出口比重43.8%,上升趨勢明顯,也就是臺灣出口的產品,有接近一半是銷往大陸。
  • 大陸經濟很依賴臺灣?專家:兩岸互相依賴才是真相
    一方大談臺灣對大陸市場的依賴度創下歷史新高,另一方則聲稱大陸十分依賴臺灣。事實上,臺灣依靠大陸,大陸也需要臺灣,兩岸經貿相互依賴才是真相。 首先,大陸市場對臺灣的重要性眾所周知。自本世紀初兩岸先後加入世貿組織(WTO)以來,兩岸貿易規模迅速擴張,大陸開始成為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
  • 擺脫路徑依賴 開啟發展新局
    擺脫路徑依賴,需要轉移關注焦點。在指標設定上,一定要由單純關注產出規模、經濟總量等相對直觀的「量的增長」指標,轉向更多關注勞動生產率、營商便利度、科技貢獻率、全要素生產率等比較抽象的「質的提升」指標;在行為引導上,一定要更加注重轉方式調結構,更加注重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提升群眾就業質量、收入水平、環境福利,努力增加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 世界最依賴石油的國家:每年消耗9.42億噸,卻還能夠出口!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資源成為了一項重要的東西。任何地區的發展都離不開資源,在中東地區,水資源甚至昂貴過石油資源,這是地域決定的,而在中國,隨著日益增長的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多的家庭購買了汽車,隨著中國汽車保有量的上升,對於石油資源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
  • 石油到底還能再開採多少年?為何專家放口直言:石油還可再用43年
    位于波斯灣附近的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等國的石油資源非常豐富,由此被大眾稱為「海灣石油富國」。按國際匯率計算,卡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7萬美元,居世界第六位。那麼有人會問,當石油枯竭時,依賴石油創造財富的海灣石油富國該怎麼辦?據報導,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地球上的石油只使用了30年。
  • 石油到底會不會枯竭?上世紀80年代說石油僅夠30年,為何尚未枯竭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就有報導說,地球上的石油僅夠世界使用30年。現在,2019年馬上就要結束,2020年也將到來。30年過去了,石油消耗在不斷增加,但石油資源尚未出現枯竭。那麼,石油枯竭和鑽石一樣,也是個彌天大謊?人類使用石油的歷史由來已久,中文裡的「石油」一詞出自北宋科學家沈括所著之《夢溪筆談》一書,沈括當時說「此物後必大行於世」。
  • 石油儲量第一!卻成「全球最慘經濟體」,委內瑞拉如何由富變窮?
    當時的委內瑞拉是一個充滿活力且基本穩定的民主國家。美國富豪洛克菲勒還在委國買下油田以及廣闊的牧場,洛克菲勒的家人還常常和當地好友策馬奔騰,品味美酒。在查維茲模式下,委內瑞拉中下層人民越來越依賴國家慷慨的饋贈,一張選票就可以帶來美好生活,自然不願意通過個人奮鬥來擺脫窮困的處境。在這表面的國富民強光環下,委國民眾的幸福感十分強烈,2013年委內瑞拉還被評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
  • 圓30年石油夢,柬埔寨開採出第一滴石油,會像非洲一樣陷入石油詛咒?
    這些國際機構擔心,作為落後國家的柬埔寨,有可能會重蹈非洲國家奈及利亞的覆轍,陷入「石油詛咒」而過度依賴單一經濟結構,導致工業化低落和產業難以轉型。「我當時請他們不必杞人憂天……在還沒把水裡的魚捉上來之前,不必去煩惱要用如何去烹煮這條魚!」在成功開採石油後,柬埔寨今時已不同往日,政府將如何應用這筆「油錢」,不再只是一個「假設」的問題。
  • 海灣戰爭時期,薩達姆為什麼要向波斯灣倒入500萬桶石油?
    上個世紀一場海灣戰爭讓世界各國都見識到了高科技武器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世界戰爭的形式從這一刻開始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對於美國來說這只是一場展示自己國力的「表演秀」,而對於伊拉克來說,這無異於滅頂之災。海灣戰爭爆發的原因是因為薩達姆突然舉兵入侵了科威特,並且還宣布科威特成為伊拉克的第十九個省。
  • 海灣戰爭期間,薩達姆為啥要把石油倒進波斯灣,並火燒科威特油田
    中東地區是世界上石油的重要產地,無論是前蘇聯,還是美國都把這裡當成自己的戰略要地,無論付出怎樣的代價都要掌控這裡的局勢。1991年圍繞著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及石油問題,美國率領躲過部隊對薩達姆政權發動了進攻,海灣戰爭由此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