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基因靶點和Nrf2/ARE通路

2021-01-21 蘿蔔硫苷科普站

已經有超過500個基因被確認是通過Nrf2/ARE通路被SFN激活的,這很可能低估了正在被發現的其他基因的數量。

大量的細胞保護基因被上調,包括編碼內源性酶和非酶抗氧化劑以及II相解毒酶。Nrf2在協調誘導那些編碼許多應激反應和細胞保護酶及相關蛋白的基因中起著關鍵作用。包括NAD(P)H:醌還原酶1(NQO1)、血氧合酶1(HO-1)、穀氨酸半胱氨酸連接酶(GCL)、穀胱甘肽S轉移酶(GST)、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1)、硫氧還蛋白(TXN)、硫氧還蛋白還原酶(TXNRD1)和PPAR-γ(PPARG)。

這些內源產生的酶和非酶分子通常不被認為必須起「抗氧化劑」的作用,即使它們在細胞需要時表現出顯著的氧化還原調節能力。

參考文獻:

[1]X. L. Chen and C. Kunsch, 「Induction of Cytoprotective Genes Through Nrf2 / 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 Pathway: A New Therapeutic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lflammatory Diseases,」 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 vol. 10, no. 8, pp. 879–891, 2004.

[2] R. Hu, C. Xu, G. Shen et al., 「Gene expression profifiles induced by cancer chemopreventive isothiocyanate sulforaphane in the liver of C57BL/6J mice and C57BL/6J/Nrf2 (/) mice,」 Cancer Letters, vol. 243, no. 2, pp. 170–192, 2006.

[3] Y. Zhang and P. Talalay, 「Mechanism of difffferential potencies of isothiocyanates as inducers of anticarcinogenic Phase 2 enzymes,」 Cancer Research, vol. 58, no. 20, pp. 4632–4639, 1998.

[4] J. D. Hayes and M. McMahon, 「NRF2 and KEAP1 mutations: permanent activation of an adaptive response in cancer,」 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 vol. 34, no. 4, pp. 176–188, 2009.

相關焦點

  • 淋巴瘤中基因和分子靶點的預後和治療意義(六)
    最近,很多引發細胞性活動比如細胞凋亡,血管生成和細胞運動的基因和分子機制被更加清晰的描述出來。這些新的發現和高通量篩查技術的到來導致了很多靶向特定突變和/或解除對轉錄控制影響的化合物的發現。在本文中,研究者對引發淋巴瘤細胞進程並代表了潛在治療靶點的基因和分子活動進行概述,並對其簡潔的論述選擇生物標記的預後意義。醫脈通對其進行編譯,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 TCGA腫瘤基因譜主要信號通路分析——Cell系列文獻解讀
    為了讓大家更快了解腫瘤中各種主要信號通路及其關係,在2018年6月8日-10日由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主辦的CGOG年會中,消化腫瘤內科的章程博士結合團隊研究成果和科研業界最新動態,進行了題為「TCGA腫瘤基因譜主要信號通路分析——Cell系列文獻解讀」的精彩報告,為與會專家分享了TCGA團隊最新發表於Cell系列期刊的關鍵研究成果。
  • 軸突引導通路基因與帕金森病的關係
    2005年,Maraganore等人進行了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發現軸突導向通路基因中與PD易感性相關的變異(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大腸癌(DCC)ephrin受體B1 (EPHB1)、netrin-G1 (NTNG1)、信號蛋白5A (SEMA5A)和slit3中缺失的5個軸突引導通路基因被發現與PD預後預測(除了易感、無PD生存和PD發病年齡)相關。
  • 不可成藥的基因突變靶點RAS
    不可成藥的基因突變靶點RASEGFR基因突變,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奧希替尼。ALK突變有賽立替尼、艾樂替尼和布加替尼。MET突變有克唑替尼。BRAF突變有達拉非尼。顯然,這是腫瘤藥物最明顯的靶點,但可惜的是,KRAS也是最難用小分子藥物抑制的靶點之一,已經成了「不可成藥靶點」的代名詞。KRAS基因突變,是目前世界上最難對付的基因突變。
  • 從多靶點到高選擇 全球FGFR抑制劑管線已初具規模!
    文/藥瘋近年來,FGFR靶點及其抑制劑在腫瘤領域受關注度極高,從多靶點藥物的覆蓋,到高選擇性泛靶點抑制劑的開發,再到亞型高選擇抑制劑的深挖,FGFR的靶點成藥性已被證實。而相關聯的高選擇性抑制劑,也於近年相繼獲FDA批准上市。隨著國外FGFR高選擇性抑制劑的市場推進,該靶點方向的研究已經到了什麼程度?已上市藥物覆蓋的範圍是怎樣的?
  • PTEN基因與多發性骨髓瘤的相關性——潛在治療靶點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發生於B細胞分化終末階段即漿細胞階段的惡性腫瘤,由於瘤細胞增殖比率很低及多藥耐藥的形成,目前尚無治癒方法。遺傳學改變被認為是MM發病的重要致病因素,抑癌基因的缺失是重要的遺傳學變化。本文筆者主要對PTEN基因與多發性骨髓瘤相關研究進行總結。
  • 衛健委:抗腫瘤靶向藥物突出基因靶點檢測,需用合規伴隨診斷
    原則上,在病理確診結果出具前,醫師不得開具抗腫瘤藥物進行治療;2.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診療規範、臨床診療指南、臨床路徑或藥品說明書規定需進行基因靶點檢測的靶向藥物,使用前需經靶點基因檢測,確認患者適用後方可開具;3.測所用的儀器設備、診斷試劑和檢測方法應當經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特別是經過伴隨診斷驗證的方法。
  • 乳腺癌基因檢測有用嗎?有!六大靶點開啟乳癌精準治療
    在乳癌患者的治療中,ER/PR/HER2三大分子統領了乳腺癌的內科化療之外的用藥,但隨著全癌種精準治療的發展,乳腺癌方面也發現了各種可用的基因靶點並研發藥物,使乳癌真正進入精準靶向的潮流中。為乳癌在手術、放療、化療、內分泌、HER2靶向之外多了精準分子靶向治療手段。
  • 肩袖損傷後脂肪浸潤基因表達譜及關鍵通路的生物信息學分析
    基因本體分析(Gene ontology,GO):是通過對生物學的3個方面——細胞組分(cellular component)、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生物過程(biological process),將差異基因從功能、參與的生物途徑及細胞中的定位進行了標準化描述,即對基因產物進行了簡單注釋
  • 研究發現天使症候群致病機制和潛在藥物靶點—新聞—科學網
    該研究描述了泛素連接酶UBE3A通過調控磷酸酶PP2A的激活因子PTPA的泛素化降解,進而影響磷酸酶活性的一條信號通路,並揭示了該信號通路的異常是介導UBE3 A缺失導致的天使症候群的新的病理機制,為治療該疾病提供了新的藥物靶點。   在神經元中,UBE3A主要表達來自母方的等位基因,極少表達或不表達父方來源的等位基因。
  • Nat Commun:乳腺癌基因有望成為開發肝母細胞瘤靶向性療法的潛在靶點
    2019年9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肝母細胞瘤(hepatoblastoma)是一種罕見的肝癌,其發病率僅為百萬分之幾,然而其卻是引發嬰兒和幼兒患肝癌的主要原因,大部分的患者往往會在三歲之前確診為這類癌症。
  • 天使症候群的致病機制和其潛在藥物靶點研究獲進展
    > 6月3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為《UBE3A介導PTPA的泛素化降解調控PP2A活性和樹突棘形態該研究描述了泛素連接酶UBE3A通過調控磷酸酶PP2A的激活因子PTPA的泛素化降解,進而影響磷酸酶活性的一條信號通路,並且揭示了該信號通路的異常是介導UBE3A缺失導致的天使症候群的新的病理機制,為治療該疾病提供了新的藥物靶點。UBE3A (ubiquitin protein ligase E3A) 通過對底物的泛素化修飾,來調節蛋白的水平與功能。
  • 覆蓋654個基因,和瑞基因實體瘤全靶點基因檢測產品問世
    近日,和瑞基因推出了實體瘤全靶點基因檢測產品(即 「654大Panel據其介紹,這是一款指導腫瘤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過程中用藥的基因檢測產品,覆蓋了已經獲批和潛在的腫瘤治療標誌物。 和瑞基因原本是貝瑞基因的原腫瘤事業部,2017年獨立後,其承接了貝瑞基因原有的腫瘤業務,專注腫瘤全病程的基因檢測公司。
  • 泛素化專刊:通路調控、病理過程、藥物研發和實驗手段
    很多信號通路,如AKT-mTOR通路、Hippo-YAP通路和NF-κB通路,都會採用泛素化降解的方式關閉信號傳導,因此泛素化過程對於信號通路的調控非常重要。2)在Hippo-YAP通路中,當細胞配體Dchs1/2和受體Fat4結合後,可依次激活激酶MST1/2和激酶LATS1/2,磷酸化轉錄調控因子TAZ和YAP 後與14-3-3蛋白結合,可阻止TAZ/YAP與轉錄因子TEAD相互作用,負調控下遊基因轉錄以限制組織的過度生長(圖1)。
  • c-Met單靶點抑制劑在研藥物
    c-Met是由MET基因編輯的一類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受體,c-Met的異常激活是常見的驅動致癌因素。由於c-Met信號通路可通過多種機制如c-Met突變、擴增、過表達和HGF過表達被異常激活,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發生、發展以及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的耐藥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c-Met已成為繼EGFR、ALK之後NSCLC的又一重要分子治療靶點。本文就c-Met單靶點抑制劑在研藥物進行簡要概述,供研發人員參考。
  • 史上最全|肺癌靶向治療的8個靶點和15種藥物
    隨著醫學的研究和發展,醫生專家們提出:如果有毒性很低的藥物,並且對於腫瘤的治療十分有效,我們可以長期使用,一個藥管幾年,之後還可以再換另一種藥,再管幾年,那麼這就有可能使癌症變成慢性病。中外專家經過臨床研究發現:東方人群使用靶向藥物的生存期和有效率要明顯優於西方人群,它被稱為「上帝送給東方人的禮物」!那麼美國人群的中位數是4.3年,我們中國人群是不是會更高呢?那麼當提到靶向藥的時候,有許多覓友們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使用靶向藥,小編在這裡要給大家一些提示:在用靶向藥之前一定要做基因檢測!
  • 科學家揭示「最難治」乳腺癌新靶點
    研究人員在國際上首次基於多維組學大數據、系統性地對三陰性乳腺癌的代謝特徵進行分析,揭示了三陰性乳腺癌的全新靶點,首次提出基於代謝特徵的治療策略,為三陰性乳腺癌患者儘早獲得精準且有效的治療帶來新希望。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細胞—代謝》。三陰性乳腺癌作為乳腺癌的一種亞型,由於惡性程度高、復發風險大、預後較差,且既往缺乏有效的專項治療策略,素有「最難治」乳腺癌之稱。
  • 肺癌患者必修課:核心基因靶點和靶向治療—抗癌管家
    但是現在報導的肺癌突變基因很多,且有越來越多的靶向藥物上市。面對如此多的「基因靶點」和各種靶向藥物,患者常常無所適從,甚至盲目用藥,耽誤最佳治療時機。肺癌患者在使用靶向藥物之前一定要進行基因檢測!做對基因檢測才是能有的放矢,精準治療。基因檢測怎麼做?從患者最大受益的角度來看,一線檢測(初診)應選又快又準又經濟的PCR方法檢測核心基因靶點,從而快速指導臨床用藥。
  • 研究發現腫瘤鈣信號通路受高甲基化調控
    DNA甲基化嚴密調控著基因的表達,在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腫瘤抑制基因啟動子區往往發生DNA高甲基化,而癌基因啟動子區則呈現出低甲基化。因此,異常的DNA甲基化通常被作為腫瘤診斷、分類和治療的重要分子標記。
  • 新靶點、新希望,AKT突變有望成為廣譜靶點
    PI3K/ AKT/ mTOR信號轉導通路調節腫瘤細胞存活、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種過程,從而對腫瘤的發生、發展發揮關鍵性作用。該通路的過度活化廣泛存在於各類癌種,包括乳腺癌、肺癌、頭頸部腫瘤、子宮內膜癌、前列腺癌、結直腸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