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中基因和分子靶點的預後和治療意義(六)

2020-12-05 醫脈通

醫脈通編譯,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


淋巴瘤是最常見的血液學惡性腫瘤,2013年,美國大約出現了79000名新病例。儘管患者的預後得到改善,但是復發仍然是常規細胞毒性療法的常見問題。最近,很多引發細胞性活動比如細胞凋亡,血管生成和細胞運動的基因和分子機制被更加清晰的描述出來。這些新的發現和高通量篩查技術的到來導致了很多靶向特定突變和/或解除對轉錄控制影響的化合物的發現。在本文中,研究者對引發淋巴瘤細胞進程並代表了潛在治療靶點的基因和分子活動進行概述,並對其簡潔的論述選擇生物標記的預後意義。醫脈通對其進行編譯,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文獻參考


【以信號轉導通路為靶點】

 

信號轉導是細胞外信號活化細胞結合受體進而引起細胞內生理學反應的過程(圖2)。淋巴細胞在正常環境下的生長通過級聯活化受體和細胞內控制轉錄機制的下遊激酶嚴格調控,如果級聯發生異常會引發淋巴瘤。

 

圖 2


【NF-κB 通路】

 

NF-κB家族調控介導細胞增殖蛋白質和存活於淋巴細胞中蛋白質的轉錄。組成性激活NF-κB通路可以通過抑制細胞凋亡和生成抗化療法細胞克隆增加惡性細胞的生存率。一些B細胞和T細胞淋巴瘤中可出現NF-κB高表達。不同的藥物,包括來那度胺,薑黃素和蛋白酶體抑制劑比如硼替佐米,在體內和體外具有靶向NF-κB的活性。之前來那度胺已經討論過,這一部分主要討論蛋白酶體抑制劑治療淋巴瘤的進展。

 

在正常情況下,NF-κB蛋白綁定Ikβα,通過蛋白酶複合體使其免於降解。在淋巴瘤中,由於泛素-蛋白酶體降解使IKβα分解,存在NF-κB通路的組成型活化。Ikβα分解導致細胞質的游離NF-κB釋放,進入細胞核,誘導細胞凋亡基因的增殖。

 

硼替佐米是一種泛素-蛋白酶體抑制劑,其作用機制為通過蛋白酶複合體抑制Ikβα降解和維持NF-κB 綁定Ikβα,從而防止細胞凋亡蛋白的轉錄。基於這一基本原理,硼替佐米用於治療r/r B細胞淋巴瘤,而且顯示出良好的活性,尤其是MCL患者群。硼替佐米治療r/r MCL患者卓越的單藥活性經隨後的研究證實(ORR 33%;中位TTP6.2個月),並導致了FDA對這一適應症的批准。其它研究探索了細胞毒素或其它生物藥物聯合硼替佐米治療惰性和侵襲性淋巴瘤的療效,這種聯合療法對淋巴漿細胞性淋巴瘤/巨球蛋白血症(LPL/WM)和T細胞NHL療效尤其顯著。很多其它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也在探索蛋白酶體抑制劑和化療藥物的最佳組合。

 

【PI3K/AKT/mTOR通路】

 

PI3K/AKT/mTOR與其它信號通路(PTEN和Ras)一起控制血管生成,細胞凋亡和新陳代謝,是細胞生存的關鍵調節器。PI3K/AKT/mTOR的活化可導致疾病預後差和常規化學療法耐藥。因此,靶向這一信號通路的藥物通常被癌細胞破壞而促進擴散,是高度可取的新型治療藥物。

 

【PI3K抑制劑】

 

PI3K是一組使細胞內糖攝取相關激酶磷酸化和活化的酶,從而影響細胞活性。根據酶的結構(催化亞基,調節亞基和脂質基質),至少有三種(I, II和III)PI3K與細胞周期調控相關。I 類PI3K根據調控和催化細分為4種亞型(α, β, γ和δ)。

 

在不同的PI3K亞型中,γ 和 δ變體與血液學惡性腫瘤研究最密切。CAL-101,GS-1101(PI3kδ抑制劑)和IPI-145(PI3Kγ和δ雙抑制劑)是小分子PI3K抑制劑用於不同臨床試驗階段的實例。在一項經大量前處理的NHL患者I期研究中,CAL-101(idelalisib)療法顯示四個劑量水平(50 和350mg之間)發生臨床緩解,且毒性在可接受範圍內。惰性淋巴瘤,MCL和CLL的ORR分別為60%,85%和23%,淋巴結病方面至少降低50%。這項研究中磷酸化AKT(p-AKT)活化的降低證實可以有效達到PI3K抑制。CAL-101聯合利妥昔單抗和/或苯達莫司汀治療惰性r/r NHL,大約90%的患者發生緩解。

 

利妥昔單抗(R)聯合idelalisib(I)治療復發CLL的療效優於R+安慰劑(P)療法。與R+P療法相比,I+R療法顯示出優越的OS,PFS(中位,未達到vs.5.5個月;HR 0.28),ORR(81 vs 13%)和淋巴結降低(93 vs 4%),毒性易控制。其它PI13K(δ 和g異構體)抑制劑IPI-145也顯示耐受性良好,治療非侵襲性B細胞和T細胞淋巴瘤具有良好活性。目前,強有力的基本原理(表明不同PI3K抑制劑聯合化療和免疫療法或其它相同通路抑制劑的作用)和多項進行中的試驗正在評估這種療法。


醫脈通編譯自:Genetic and molecular targets in lymphoma: implications for prognosis and treatment. Future Oncol. 2015. 2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腫瘤相關巨噬細胞的預後意義:過去、現在和未來
    本次分享的文章是一篇綜述,匯總了腫瘤相關巨噬細胞在預後、靶向治療和病人治療分層中的重要意義。單核吞噬細胞同時是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調節因子、腫瘤治療策略的調節因子和腫瘤免疫治療的潛在靶點。正因如此,它們的臨床相關性不能明確界定,必須逐個病例進行評估。  2.1 巨噬細胞作為預後標誌物  在多種類型腫瘤(乳腺、膀胱、前列腺、頭頸部、膠質瘤、黑素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中,高密度的巨噬細胞往往提示不良的預後,這可以由巨噬細胞的促腫瘤功能來解釋。
  • 液體活檢在淋巴瘤中的研究和應用進展
    隨著高量基因測序技術的進展和腫瘤基因組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腫瘤診斷和治療相關的基因變異被鑑定,並使得從外周血cfDNA中進行全基因組規模的測序分析或檢測腫瘤相關的基因突變成為可能很多研究結果表明,液體活檢在多種實體瘤的基因分型、療效評價、復發和耐藥監測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如研究已明確外周血中CTC數量與轉移性乳腺癌、結直腸癌和前列腺癌患者的無進展生存和總生存相關。
  • T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分子遺傳學改變和靶向治療新進展
    近年來,利用基因表達晶片和新一代序列分析技術等進一步了解T-ALL發生發展過程中多種重要基因的遺傳學改變特點,及其在T細胞惡性轉化中的主要分子機制,對疾病預後預測和靶向治療研究有重要意義。現主要介紹2012年第54屆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中有關T-ALL分子遺傳學研究進展及其在臨床上可能具有的診治意義。
  •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分子分型新進展
    將這種方法與冷凍組織的金標準Affymetrix-based方法做比較,契合率很高,對預後的判斷也基本一致。Lymph2Cx試驗實現通過對比基因表達來判別細胞來源。同時也有其他新方法(從甲醛溶液固定的石蠟包埋組織中抽提RNA並定量分析)提供的結果和傳統晶片基因表達譜的結果一致,並且預後與細胞來源具有相關性。這些方法在大多數實驗室中雖然沒有得到廣泛應用,但可以提供一種能替代免疫組織化學的方法。
  • 淋巴瘤患者能活多久?標準治療5年生存率超50%
    手術:切掉腫瘤帶來生存曙光癌症治療中,手術是第一個可用的手段。在早期的手術時期,雖然醫生們相信只要徹底切除癌症組織和其周邊組織就能挽救病人,但仍有許多患者因為癌細胞的轉移而去世。免疫治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惡性淋巴瘤的治療中逐漸顯示出巨大的優勢,主要為CAR-T和PD-1/L1的治療。
  • ​間變性淋巴瘤激酶陽性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研究進展_淋巴瘤...
    在ALK+DLBCL中,CD30的表達和ALK基因異常及預後之間的關聯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多組研究表明,ALK可以在DLBCL表達,主要在漿母細胞、免疫母細胞伴漿細胞樣分化及形態類似null/ALCL的間變細胞中表達,ALK+DLBCL與CLTC-ALK和NM-ALK融合基因易位有關,其特徵性的分子遺傳改變說明ALK+DLBCL不同於一般的DLBCL。
  • 【綜述】淋巴瘤病理診斷新進展
    2008年第4版分類基礎上,綜合近8年來發表的對診斷、預後評估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的研究成果,以及臨床專家的建議,對部分淋巴瘤類型的定義、診斷標準及命名進行修訂,並提出一些新的暫定類型,使之既有助於鑑別診斷已明確定義的淋巴瘤類型,也便於識別一些少見類型,以利於進一步研究和資料積累。
  • 分子診斷的引入讓癌症患者個體化治療成現實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病理科主任雲徑平教授、分子診斷科主任邵建永教授紛紛表示,分子病理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在早期篩查、輔助診斷、靶向篩選、化療預測、預後分析上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雲徑平教授說道:「對於病理科、腫瘤科,軟組織腫瘤、淋巴瘤因分類繁多,形態負責,往往成為診斷的難點,需要多層次、採用多種技術、從不同層面、多個學科的共同解決診斷問題,以進行後續的標準治療。」  靶向藥物篩選  靶向藥物以其效果明顯、毒副反應小,進幾年在部分人群中已取得顯著療效。
  • 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異質性分層下的當代治療策略探索
    導讀 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LC)為常見的陽性淋巴瘤,也是最常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DLBLC有很高的異質性,R-CHOP方案為DLBLC治療的基石,但仍有30~40%的病人產生耐藥和復發。如何解析DLBLC的異質性,如何給DLBLC患者設計更好的治療方法,是目前面臨的難題。
  • 淋巴瘤治療:彎道超車的新一代BTK抑制劑,到底好在哪?
    這年頭發展太快,「彎道超車」已經變得有點危險了,一不小心就能整到溝裡去,比如做第三代基因測序儀的人,「彎道超車」直接去改造下一代的基因,這顯然不是醫學科技發展的正常狀態。但是,如果是以專業的知識和經驗作為基礎,再得到合理的資源和支持,做到「天時、地利、人和」,確實是可以做到安全的彎道超車,實實在在為醫學的進步做出貢獻。
  • 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靶向藥物治療進展_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_非霍奇金...
    (DLBCL)是一組在臨床表現、免疫學特點、基因特徵和預後等方面均具有很大異質性的惡性腫瘤。隨著對DLBCL異質性和分子機制的研究加深,誕生了許多新型的分子靶向藥物,並且皂期研究顯示臨床獲益。2012年有學者首次提出未來有可能不再需要傳統化療即能治癒淋巴瘤。2013年第55屆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上報導了多項關於靶向治療DLBCL的最新臨床試驗,結果令人鼓舞。
  • 表觀遺傳學的改變可對 AML 患者預後產生影響
    尋找更有效的治療方案並確定新的治療靶點很重要; 檢測AML患者表觀遺傳學的改變和預後相關的基因信息對臨床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急性髓系細胞白血病(AML)的分子危險分層主要依賴遺傳標記物。 研究人員在訓練集檢測了7種基因(CD34,RHOC,SCRN1,F2RL1, FAM92A1,MIR155HG和VWA8)發現,啟動子DMRs和基因表達和總生存期(OS)相關。研究人員對7種基因進行加權匯總表達評分發現,評分較低和無疾病生存期、總生存期延長相關。該結果已經在多變量模型和其他實驗組中得到驗證。單獨考慮7種基因,越高表達的基因預後越好。
  •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靶向治療進展_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_基因表達...
    通過基因表達譜檢測,DLBCL可以分GCB、ABC和primary mediastinal B-cell三種亞型,其細胞信號活化傳導通路不同,對標準治療的療效也不盡相同。另外,多篇文獻報導存在MYC基因重組的DLBCL病例預後差,約5%的DLBCL同時出現MYC和BCL2易位,即所謂的雙擊淋巴瘤,這些病例多耐藥,主要存在於GCB亞群。 在GCB型DLBCL中,針對EZH2的治療是目前的研究熱點。主要有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DAC)抑制劑。
  • ctDNA在腫瘤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
    比如說,淋巴瘤的基因重排或是EWSR1的FISH檢測能輔助軟組織腫瘤的診斷,也就是說,在傳統的形態基礎上加入分子檢測可以讓腫瘤的診斷更加精確。3. 分子病理檢測也有助於腫瘤的分子分型。比如說,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病人對於化療或內分泌治療的響應可能是不一樣的。
  • 4圖6表│教你如何診斷套細胞淋巴瘤
    MCL來源於淋巴濾泡外套區生發中心前的B細胞,通常具有標誌性的t(11; 14)(q13; q32)染色體易位、編碼細胞周期蛋白基因(CCND1)併入編碼免疫球蛋白重鏈(IGH)基因座,引起促進細胞增殖的細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過度表達,最終導致細胞周期紊亂和侵襲性淋巴瘤的形成。
  • 2019CSCO丨朱軍教授:淋巴瘤免疫治療的應用和發展
    CD20單抗聯合化療使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治癒率得到極大地提高和改善,由此引領和啟動了所有腫瘤中單克隆抗體的治療。目前許多單克隆抗體廣泛的運用於腫瘤治療中,其中對淋巴瘤患者的療效尤為顯著,毫不誇張地說,CD20單抗的治療成功應用引領了精準靶向治療腫瘤的方向。
  • ...全國白血病·淋巴瘤會議│白鷗教授:套細胞淋巴瘤新靶向藥物進展
    經調整的MIPI系統包括4項:白細胞總數、LDH、ECOG、年齡。Ki-67指數是MCL一個較好的預後指標,Ki-67高的MCL患者預後一般更差。另外,SOX11、CDKN2A缺失和TP53基因突變,Myc的高表達以及miR-18b的過表達,都有可能與MCL的預後不良相關,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
  • B肝HCC靶點潛力,日本科學家發現,miRNA調參多基因表達
    日本研究人員介紹,雖然近幾十年來肝癌治療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由於診斷晚、化療失敗、復發頻繁等原因,肝癌患者的預後仍然很差。microRNAs(miRNAs)是一種內源性的非編碼RNA,通過抑制靶信使RNA(mRNAs)的翻譯,來調節各種分子生物學現象。
  • CAR-T細胞治療可以預測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療效果
    美國看病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抗cd19 CAR - T細胞注射產品的分子和細胞特徵,這些特徵與大b細胞淋巴瘤(LBCL)患者對治療的反應和副作用有關。
  • 中國濾泡性淋巴瘤診斷與治療指南_濾泡性淋巴瘤_FL_治療指南_醫脈通
    )指南及一些相關的循證醫學數據,結合目前我國淋巴瘤的診治水平和現狀制訂中國FL指南。1、2 和3a 級FL患者臨床表現為惰性,而FL3b 級患者的治療則按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治療策略進行治療。目前FL3a 和3b 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相似,治療若干年後部分患者可能轉化為侵襲性的淋巴瘤,主要為侵襲性DLBCL,預後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