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吃的食物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因為它們會直接影響包括體重、膽固醇水平和血壓等一些列健康指標。某些食物也可以促進或抑制慢性炎症。眾所周知,慢性炎症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嚴重的影響。而且,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免疫系統的激活與慢性炎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心血管疾病的發病機理。
據最新一版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顯示,我國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持續上升,患者人數已超過3.3億,並且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每5例死亡中有2例死於心血管疾病。
2017年中國農村居民(A)和城市居民(B)主要疾病死因構成比(%)
近日,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ACC)》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的研究團隊表明,關於炎症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身體健康,飲食起到非常顯著的作用。具有較高促炎潛力的飲食與較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而食用抗炎飲食則是降低炎症以及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策略。
也就是說,高糖高油高脂和富含紅肉的飲食會導致身體出現更多的炎症,還會進一步大大增加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相比之下,核桃等抗炎食物可以產生完全相反的影響,它保護人體免受包括白介素、趨化因子和粘附分子等炎症標誌物的侵害。所有這些標誌物都與動脈粥樣硬化、動脈壁中脂肪和膽固醇積聚有關。
過去的研究發現,地中海飲食等健康飲食方式可以降低許多炎症標誌物。然而,卻很少有研究關注哪些食物實際上會提高這些標誌物的水平,並最終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調查了長達32年超過21萬名參與護士健康研究I和II以及健康專業人員研究的參與者(166234名女性和43911名男性)。這三項隊列研究分別始於1984年、1991年1986年,每4年通過食物頻率問卷評估參與者的飲食情況。
在5291518人年的隨訪期間,研究人員記錄了15837例心血管疾病突發事件,包括9794例冠心病患者和6174例中風患者。
在調整了使用消炎藥物和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包括BMI)後,通過經驗性飲食炎症模式(EDIP)評分評估表明,具有較高的促炎性飲食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相關。這些相關性在不同人群之間以及性別之間是一致的,並且在進一步調整其他飲食質量指數之後,它們之間的關聯仍然很顯著。
這項研究第一次測量攝入的食物(而不僅僅是飲食中的營養素)對心臟病和中風風險的炎症效應。這可以使制定控制炎症的飲食指南變得更加容易,可以直接告訴人們該吃哪些食物,哪些食物應該少吃。
這項研究中的促炎性飲食指數是基於18種與炎症有關的預先定義的食物組,並表明富含抗氧化劑和纖維的飲食能夠降低炎症風險。
該研究第一作者、營養學科學家Jun Li說:「通過使用基於經驗開發的以食物為基礎的飲食指數來評估與飲食攝入相關的炎症水平,我們發現,具有較高促炎潛力的飲食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增加相關。我們的研究是第一個將基於食物的飲食炎症指數與心血管疾病長期風險聯繫起來的研究之一。」
該研究結果發現,促炎飲食會使人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46%。食用紅肉、加工肉類、動物內臟、油炸食品、精製穀物和含糖飲料時,中風的風險也會增加28%。
抗炎食物包括羽衣甘藍、菠菜、捲心菜和芝麻菜等綠葉蔬菜。黃色蔬菜(例如南瓜、黃椒和胡蘿蔔)、全穀物,咖啡和茶等也都是不錯的選擇。
美國農業部人類衰老營養研究中心營養免疫學實驗室的科學家Dayong Wu說:「這項研究的人數之多、研究時間之長是前所未有的。數據顯示,促炎和抗炎飲食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
核桃是改善心臟健康和降低炎症風險的「有力武器」
同一期另一項涉及634名參與者的研究發現,核桃可以作為對抗有害炎症標誌物的有力武器。此前的研究表明,吃核桃可以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和膽固醇水平。這項新研究表明,每天吃30至60克核桃可以顯著降低6種炎症標誌物。
該研究第一作者、西班牙奧古斯特·皮耶森耶爾生物醫學研究所的Montserrant Cofán博士說:「除了降低膽固醇水平之外,核桃還能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這項研究為長期食用核桃具有抗炎作用這一機制提供了新的見解。」
論文連結:
https://www.jacc.org/doi/10.1016/j.jacc.2020.09.535?_ga=2.131862351.1787891085.1604350725-367026688.1603803758&
https://www.jacc.org/doi/10.1016/j.jacc.2020.0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