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楠
近日,一項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ACC)的研究顯示,與不吃核桃的人相比,核桃有助改善心臟健康和降低炎症風險。
研究人員提出科學假設,核桃可以降低炎症,而炎症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驅動力,炎症的減輕,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為證明這個猜想,該團隊啟動的研究共涉及634名年齡在63-79歲的受試者,其中女性佔66%。這項隨機對照試驗研究開始時,統計了受試者的地域、年齡、性別、身高、體重、體力活動、教育程度以及高血壓、糖尿病患病和他汀類藥物使用信息。
在追蹤研究過程中,試驗組受試者飲食中每天添加30~60克核桃,持續2年;對照組則不添加。研究期間,研究人員還為受試者制訂了飲食方案,並每2個月對受試者進行一次回訪,以促使他們遵循相應的飲食方案以及保持體力活動。
受試者血液中與炎症相關的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γ-幹擾素、腫瘤壞死因子-α等10種生物標誌物水平,在研究開始和結束時都進行了測量——這些慢性炎症因子會危害健康,其偏高會與冠心病等嚴重疾病密切相關。
對比兩次測量結果,研究人員發現相比於對照組,試驗組受試者10種生物標誌物中,有6種明顯下降,包括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11.5% vs 0.01%)、γ-幹擾素(8.3% vs 0.6%)、白細胞介素-1β(10.1% vs 1.8%)、白細胞介素-6(8.4% vs 0.5%)、腫瘤壞死因子-α(6.6% vs 1.5%)和(3.5% vs 1.8%)。
該研究第一作者、西班牙奧古斯特·皮耶森耶爾生物醫學研究所Montserrant Cofán說:「除了降低膽固醇水平之外,核桃還能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這項研究為長期食用核桃具有抗炎作用這一機制提供了新的見解。」
相對於以往追蹤研究,此項研究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堅果試驗。雖然還有可能存在一些偏倚,但是核桃抗炎的可信度大大增強了。
研究尚待突破局限
急性炎症是由於創傷或感染等傷害激活免疫系統而引起的生理過程,是人體的重要防禦手段。
「短期炎症有助於我們癒合傷口和抵抗感染,但是由於不良飲食、肥胖、壓力和高血壓等因素導致的持續、長期的慢性炎症,則會損害健康,增加其他疾病風險,特別是在心血管疾病方面。」該研究巴塞隆納大學埃米利奧·羅斯團隊埃米利奧·羅斯指出,「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核桃是一種可以減輕慢性炎症的食物,它可以幫助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而慢性炎症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和發展的關鍵因素,這是動脈斑塊或「硬化」的積聚,這是心臟病和中風的主要原因。
不過,上述研究結果顯示了食用核桃的益處,但也存在局限性。如受試者是自由生活的老年人,除了核桃外,他們可能還食用了其他有助於降低炎症的食物。因此研究團隊也認同,需要在更加多樣化的人群中進行進一步研究。
飲食抗炎作用顯著
記者關注到《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近期發表的另一篇科研成果,同樣與飲食抗炎有關,並且第一次測量了攝入的食物,而不僅僅是飲食中的營養素,對心臟病和中風風險的炎症效應。
在該論文中,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陳曾熙研究團隊指出,具有較高促炎潛力的飲食與較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而食用抗炎飲食則是降低炎症以及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策略,也就是說,飲食有著非常顯著的作用。
核桃暫未列入上述研究的預先定義食物組,不過,此前已有多項研究表明,核桃可能是一種有益於腸道和心臟健康的食物。
因此將核桃作為日常飲食的一部分,有助於腸道中某些益生菌的生長,促進腸道健康;而腸道益生菌的變化,能改善心臟健康,降低心臟病風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也推薦,每周使用50-70克核桃,即每日2~3個核桃,有益於身體健康。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jacc.2020.0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