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博客
如何理解主觀判斷和客觀走勢的背離?球友「矛盾投資」提了這個非常好的問題,怪不得他的名字這麼有意思呢!這問題涉及到證券投資的基本思路,我來簡單闡述一下。
證券投資分析分為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圖表分析兩個流派。(另有所謂消息派不在「分析」之列。)
基本面分析認為市場對上市公司發展的預期是錯誤的,因而會在自己認為的低估的價位買入,等待市場糾錯、股價上漲。巴菲特是這方面的實踐專家,但他只是感性認識,他的「護城河」的說法讓人不明所以。國內有幾位張五常弟子,運用張五常經濟學裡的合約和交易費用理論,理性分析上市公司經營,得出科學的結論,然後指導投資取得了顯著的成功,這種成功預計可以持續。建議關注「加班的會計」的主帖以及「敏友」的跟帖。
注意我這裡「貶」巴菲特而揚張五常弟子,沒有惡意,只是時代發展進步了,經濟學經張五常的梳理已成為系統的科學理論,學通了這套理論的天師門徒用以分析企業經營如魚得水,是很自然的結果。說句題外話,用張五常經濟學分析、指導企業經營,才是真正的管理學,以前大學裡教的管理學都白瞎。
這套基本面分析方法能夠深刻理解企業經營,甚至比企業家本人(如格力電器的董明珠、雙匯發展的萬隆)更理解企業,因為企業家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理解深刻了,驗證就簡單,從公開報表裡就能提煉出關鍵的數據支持自己的判斷,當然這要對財務報表比較熟悉。
這套方法目前多用於分析消費類和機械製造類上市公司,對於研髮型企業暫未找到分析的關鍵因素,這也和巴菲特很少投資科技股的實踐行為相契合。對科技類上市公司無法深刻理解,只能廣泛了解,而這取決於信息渠道的全面和深入程度。我在博傑股份下跌過程中看好它,就屬於這種情況。
其實對於所有上市公司,由於不能像天師弟子那樣深刻理解,絕大多數基金經理和行業研究員只能爭取廣泛了解,這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了。
技術圖表分析隨著時代的進步也有突破性的進展。電腦和網絡的普及使得股票圖表的記錄和調取非常方便,這是現代的我們比當年的查爾斯·亨利·道、艾略特、江恩幸運的地方。有唾手可得的原始資料,又有張五常經濟學的理論指導,如果不能將技術分析發展成科學的分析體系,那我們這些後人豈非愧對前人?
技術分析認為市場對上市公司發展的預期是正確的,……此是後話,暫且按下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