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華為、奇瑞等巨頭齊聚上海 臨港加速布局智慧道路推動自動...

2020-12-03 上海市人民政府

  滴水湖邊道路的格局和別處不同:路旁藏著黑色箱子,交通信號燈的立杆上則掛著些白盒子。不時有頭頂奇怪設備的汽車駛過,似乎是個攝像頭,又像是雷達。這些是臨港智能網聯汽車開放測試道路,覆蓋環湖一路、環湖二路、海港大道等,總裡程達118.2公裡。上海臨港智能網聯汽車綜合測試示範區也在附近。不久前,上海臨港智能網聯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簡稱「上研智聯」)支撐華為、奇瑞、大唐、東軟、中國聯通、北京交通大學等企業和機構,在此進行了C-V2X無線信道測量及網絡性能測試。

  自動駕駛已成為各大車企、人工智慧企業爭相擠入、意圖實現突破的前沿領域。然而,自動駕駛急先鋒特斯拉引以為豪的FSD(完全自動駕駛)系統屢次發生事故;科技巨頭谷歌直接放棄了L2級別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的研發;智能汽車國產新勢力小鵬發布包含雷射雷達的自動駕駛架構,卻遭馬斯克嘲笑。

  自動駕駛的未來在哪兒?不少業內專家認為,車路協同是目前看來可行的發展方向,V2X(車輛與外界所有信息的交換)技術將成為自動駕駛的重要補充。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正在這一領域加速布局,打造未來交通示範區。

  提前決策,降低風險

  「前方第二個路口出現事故,請以30碼以下車速通過或繞行。」車輛發出語音預警信息,車機屏幕上同時顯示相關信息。駕駛員提前應對,平穩通過「車禍」現場。

  這是C-V2X無線信道測量及網絡性能測試中的一個場景。當然,道路上並未發生真實的車禍——測試規則制定方上研智聯在路口立杆上的白盒子預設了輪播信息,作為測試項目。

  「這是RSU(路側單元),能將路況信息通過車聯網專用頻段點對點地傳輸到車輛。」上研智聯主任工程師汪大明說。而車輛只需安裝一個巴掌大的小盒子OBU(車載單元),即可接收信息。收到信息後,OBU會將決策輔助信息提交給駕駛員及車輛,供他們提前決策。

  路口闖進行人,距離百米以上,OBU就已通過車輛進行報警。駕駛員直起身子,緊盯前方,右腳提前帶在剎車上,隨時做好制動準備。這樣的場景只有通過車路協同方能實現。行人預警、擁堵預警、危險預警、限速預警……這套系統現階段能做的已然不少。由於其收集信息基於道路基礎設施,比起車載系統更準確也更及時,往往能提前許多時間提醒駕駛員。汪大明表示,對於反應遲鈍的駕駛員群體,它能顯著降低行車風險。

  難能可貴的是,該系統泛用性很強,絕大多數車輛都可使用,「安裝難度與裝行車記錄儀差不多」。汪大明告訴記者,一汽紅旗的一款即將上市的SUV車型上,還預裝了東軟集團研發的OBU,上市後將自帶這些功能。隨著車聯網與車路協同的發展,預裝模式或將成為新的主流。

  布局多年,保持更新

  C-V2X無線信道測量及網絡性能測試是工信部主導的針對車載終端的功能性驗證。這樣一個重要的行業測試之所以放在臨港,正是因為這裡有最為豐富的應用場景。隧道、高速直道、高速彎道、地下停車場、城區路口、環島,甚至雨霧天氣模擬,應有盡有。

  這些設施、場景已布局多年,並保持更新。上研智聯綜合管理部部長助理葉忍之介紹,目前,封閉測試區已覆蓋3.2平方公裡,測試道路總計4.7公裡,建設了約4萬平方米的核心測試廣場,支持20餘種V2V、V2I的功能和性能測試,並實現了5G、LTE-V2X、全息感知路口、車路協同雲平臺、智能信號燈管理平臺等的覆蓋,形成了「車-路-雲」一體化測試環境。同時,上研智聯承擔了環湖一路數位化、智能化、網聯化升級改造,總長約8.5公裡,共計14個十字路口和丁字路口,布設RSU設備38套,實現19個典型V2X預警場景,為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等技術的測試和示範提供有力的保障。

  現階段,上研智聯所使用的RSU分兩種。一種需提前輸入輪播信息,可用於測試;另一種則由華為研發,通過5G通信,可由雲端向RSU下發實時道路信息,再經其轉播到路面各車輛。「這套系統已有很好的實用價值。」汪大明舉例,前方道路擁堵,交通管制中心可以向周邊路段的RSU下發指令,通知路面車輛繞行。

  由於交通數據量大,4G帶寬容量不夠,5G技術的配套不可或缺。但5G信號穿透力較差的缺點在隧道等封閉場景被放大,在測試區的隧道場景,工程師們發現,RSU與雲端的通信產生了丟包率高、性能下降的問題。為此,他們針對隧道場景專門定製了信號放大器,使效果達到可用標準。

  雷射雷達,不好用嗎

  然而,這些技術離實現真正的自動駕駛還很遠。車路協同的優勢,在於道路可以承載更多車輛因體積、成本等原因難以承載的傳感器,進而搜集更多、更精確的數據,交由車輛進行決策。

  上汽集團智能駕駛環境融合系統經理殷偉表示,現階段,汽車智能駕駛大多基於三種傳感器:攝像頭、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特斯拉信奉純視覺方案,只配合毫米波雷達輔助,堅決反對使用雷射雷達與高精度地圖,認為「人類通過雙眼觀察路面就能駕駛車輛,那車輛也可以通過攝像頭與圖形分析算法實現智能駕駛」。馬斯克甚至公開表示:「雷射雷達太蠢了,誰依靠它就會完蛋。」

  但事實上,深度學習的圖形識別能力仍處於「人工智障」水平,遠遠不及人腦聰明。《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資深編輯道格拉斯·海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文章《為什麼深度學習人工智慧這麼好騙》中舉了一個典型的例子:一個特徵明顯、人眼不可能認錯的「停止」路標,變換角度後就被AI認作了啞鈴。記者也曾親身經歷過一次特斯拉識別失敗導致的車禍:車道中間豎著路障,正在AP(自動輔助駕駛)狀態的Model 3完全沒有剎車的跡象,直接撞了上去,前擋風玻璃當場破裂。

  而如果加上雷射雷達,AI的識別水平就將得到質的飛躍。但它也並非萬能——遇上雨霧天或是大傾角坡道,雷射雷達也「抓瞎」了。而且雷射雷達成本高,用於乘用車難以商業化量產。

  「把這些設備挪到道路上,問題都能迎刃而解。這也是車路協同的優勢所在。」汪大明說。

  多源融合,解決難題

  一個路口只需裝一套設備,空間充足,成本也高不到哪裡去;路口的幾個傳感器,能為路過的車輛分攤大量數據採集任務——這就是車路協同下的自動駕駛。

  由於這一領域需要大量數據積累,早在幾年前,上研智聯就開始布局探索智慧道路。同濟大學、上海智能交通公司在臨港智能網聯汽車綜合測試示範區內已打造了基於邊緣感知融合系統的全息路口。

  記者看到,在測試區內的交通信號燈立杆上,掛載了各式各樣的裝置。有的一眼就能看出是攝像頭;另外幾個,經詢問得知,掛在低處的是雷射雷達,掛在高處的是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探測角度較小,因而要放得低一點。」汪大明介紹,「高精度攝像頭與毫米波雷達沒有這個問題,放在高處,覆蓋範圍也更廣——從這個路口甚至能看清、算出下一個路口所有交通參與者的位置、意圖。」

  殷偉打了個比方:雷射雷達就像用千裡眼把所有角落都掃一遍,理論上周圍有些什麼都能知道。毫米波雷達則專精於近距離測距,測試區內的毫米波雷達可精確到3釐米級別。視頻信息、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等多源信息融合,能夠有效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改善行人過街的安全、為智能車輛主動提供路側交通信息。而運用邊緣雲系統,各路口節點之間可以形成聯動,讓路面車輛提前多個路口就得知決策輔助信息。

  事實上,這套系統馬上就要走出封閉測試區,鋪設於開放道路。臨港新片區環湖一路智能網聯公交及智慧道路測試示範線已於此前正式啟動測試,來自中國中車、深藍科技的自動駕駛公交將行駛在滴水湖畔。中國中車智能駕駛工程師張勇告訴記者,車輛正是在臨港智能網聯汽車綜合測試示範區內測試了3個月,才有底氣啟動路測。

相關焦點

  • 智聚臨港,合啟未來,2020上海臨港人工智慧開發者大會成功舉行
    本次大會旨在貫徹落實關於打造人工智慧等世界級產業集群的要求,響應上海全面推進城市數位化轉型的重大戰略部署,加快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布局,構建開源創新賦能的人工智慧技術生態,切實解決人工智慧開發者的真實需求。
  • 上汽輕卡攜智能物流車EC500i、第六代躍進H500出席2020全球智慧...
    上汽輕卡攜智能物流車EC500i、第六代躍進H500出席2020全球智慧出行大會!   2020年9月20日,全球智慧出行大會暨中國(南京)國際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展覽會在南京空港國際博覽中心隆重開幕。上汽輕卡兩款重磅力作智能物流車EC500i、第六代躍進H500亮相展臺。
  • 光子產業進入爆發期:巨頭加持,加速布局新賽道
    目前,全球部分國家正在加緊進行科研和產業布局,可以預見是,未來誰能率先在光子技術上實現突破,誰就能搶佔信息技術產業鏈的「制高點」。隨著下遊智慧型手機攝像、識別模組的升級、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安防監控攝像機的智能化到無人機的普及等,直接帶動光子器件的市場需求。同時,隨著移動通信技術從4G到5G的發展,生物識別技術在消費電子中的應用、晶片材料的改良改進等外部技術的進步,光子產業將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 華為、美團瞄準地圖服務,高精度地圖進入性價比時代
    除此之外,在今年4月,高德地圖在北京發布「高精宣言」,表示將對高精地圖服務進行升級,並以成本價格提供標準化高精地圖,與合作夥伴分享研發和商業化的成果,加速自動駕駛進程。 車載系統大戰:左邊是BAT,右邊是華為小米們 ,就能為用戶提供智慧加油、停車等線上支付服務。
  • 三年社保買房積分落戶上海福利,這是最適合AI人才創業就業的熱土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自今年 8 月 20 日正式揭牌以來,人才和住房等政策陸續推出,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猛,前沿產業布局已初具規模,高端產業項目和領軍企業正加快向臨港聚集。人工智慧是臨港新片區的重點引進產業,對於廣大人工智慧開發者和技術人才來說,臨港可能是國內人才服務最好、政策最好的就業創業熱土。
  • 「自動駕駛」如何發展? 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互融協同成為鼓勵...
    未來,相關部門將鼓勵加快5G通信基站、C-V2X路側設備部署,推動智能化道路升級改造,鼓勵引導車載無線通信終端的裝配,推動智能化和網聯化的協同發展。  同時,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更多具有網際網路大數據的產業屬性,未來,相關部門還將強化整車需求和應用牽引,促進跨行業創新資源整合,合力打造分工合作、互融共生的新型產業生態體系。
  • 華為智能汽車戰略深度解析
    即使國內市場也被博世、大陸、電裝等國際 Tier1 巨頭所壟斷。在汽車電子領域,我國當前缺乏一個世界級的 Tier1 供應商,而華為在 2019 年 4 月的上海車展首次以 Tier1 的定位亮相,展出了 MDC、智能互聯、mpower、華為雲、三類傳感器等配套解決方案,彰顯了華為進軍汽車電子的雄心。
  • 上汽R汽車官網全新上線 引領智慧出行新航向
    2020廣州車展,上汽R汽車攜真5G智能汽車MARVEL R驚豔亮相,讓眾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R汽車這個誕生不到200天的年輕品牌上。在此契機下,上汽R汽車全新上線獨立官網:https://r.saicmotor.com/,立志陪伴用戶開啟智慧出行新時代!R汽車採用全新設計風格,界面簡潔,交互生動,將「集智設計理念」融入官網。
  • 39天,華為為東南大學智慧網絡加速
    39天,華為為東南大學智慧網絡加速首先,華為為東南大學的整體校園網絡定下多網融合的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華為iMaster-NCE自動駕駛網絡管理與控制系統實現了學校網絡運營、控制、轉發和管理的四平面深度融合,遍布全網的探針可以讓網絡管理程序有效感知網絡流量變化,並對潛在的故障和風險做出迅速響應,實現分鐘級的故障定位,自動實現無線網絡的智能調優,在不限速的情況下單用戶網絡帶寬可達到穩定且連續的200-400M。
  • 華為、騰訊、百度扎堆進入的自動駕駛仿真市場,到底藏著怎樣的秘密?
    當自動駕駛進入到以Robotaxi為代表的公開道路測試階段時,如何提升測試效率、更加精進技術、加快落地速度,成為行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此時,自動駕駛模擬仿真平臺的重要性被凸顯出來。前者從服務自動駕駛企業研發的角度出發,希望通過八爪魚的生態力量來推動行業研發水平的整體提升;後者從測試手段、測試方式等方面入手,不但能對自動駕駛系統或者產品的能力進行評判,還能對傳感器、汽車架構等硬體進行仿真測試,這實際上也是對建立自動駕駛行業模擬仿真測試標準的一次實踐探索。
  • 背靠上汽、張江、阿里三大「金主」 智己汽車能成嗎?
    文丨程天琦題圖丨官方授權蘋果計劃提前兩年推出Apple Car,華為加碼智能汽車部件業務,百度與吉利組建智能汽車公司,網際網路巨頭「造車」的進度不斷刷新。1月13日,距離項目官宣不到兩個月、正式註冊成立不到20天,上汽集團、張江集團、阿里巴巴聯合打造的智己汽車正式發布了兩款量產車型——智能純電轎車與智能純電SUV。
  • 華為汽車「出鞘」,八字方針「打破常規、縱深作戰」
    不過事實上,華為目前在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車聯網、汽車晶片、作業系統以及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包括攝像頭、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等傳感器)上的布局,已經成為智能網聯汽車時代的中國版「麥格納」。或許,提供整車設計乃至組裝也只是未來某個時間點「必然」會發生的事情。要知道,華為在智能製造與精密製造領域早有布局。
  • 園區資訊 | 美國再次制裁5家中國公司;龍芯智慧產業園落戶浙江...
    :5年按15%徵收企業所得稅 此前,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總體方案確定臨港新片區,將對標國際上公認的、競爭力最強的自由貿易園區,實施具有較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開放政策和制度。(來源:上海證券報) 美國再次制裁5家中國公司,華為中興在列 近日,美國國防部、總務署及太空總署聯合宣布禁止美國承包商採購華為、中興、海康威視等5家公司的設備與技術。
  • 蘇州相城區發布智能駕駛「上路計劃」,福特開放自動駕駛汽車數據集
    據悉,此次戰略融資由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奇瑞商用車(安徽)有限公司、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蕪湖奇瑞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注資。雄獅科技的2億元融資將主要用於研發與市場開拓。研發方面,車聯網與5G無人駕駛將是重點,奇瑞5G智能汽車聯合實驗室自去年啟動以來,正在穩步運行中。
  • 華為、三星等科技巨頭加速布局,全息AR第一股2天暴漲544%...
    來源:數據寶作者: 梁謙剛5G時代即將來臨,5G技術憑藉高速率、高容量、低時延、低能耗等特點,將會推動真正視頻時代的到來,以VR/AR等為主的視頻內容將會出現爆發式增長。AR技術進入實質應用階段日前,2020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雲端峰會於上海召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WAIC首次以「雲會展」的形式開展,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和特斯拉聯合創始人兼CEO馬斯克均以全息投影的方式視頻連線會議。
  • 智己來了,上汽集團就能找得回自己?
    繼長安、華為、寧德時代三大勢力宣布結盟打造智能汽車品牌才過去不到兩周,上汽終於也按捺不住了。10月中旬就開始放出風聲的「L項目」,如今終於要面世了。11月26日,上汽集團、浦東新區、阿里巴巴集團2宣布聯合打造全新智能電動汽車品牌「智己汽車」,創始輪融資達100億元。
  • 融入「智慧基因」的中國汽車向何處去
    在第五屆「中國製造日」全國主會場活動上,上汽通用五菱新寶駿首席品牌官許冰發布新寶駿智慧出行大數據。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雋輝/攝在位於廣西柳州的智能網聯(無人駕駛)汽車測試道路上,兩輛新寶駿智能網聯測試車正進行自動駕駛測試。在新寶駿園區,搭載了L4級別無人駕駛系統的無人物流車正有序運行。
  • 上海人工智慧發展這一年:布局運作四大創新平臺
    澎湃新聞記者 王心馨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已經在上海成功舉辦兩屆。在過去的兩年中,大會聚集了近千位國內外人工智慧企業領袖、頂尖科學家。有500餘家重量級企業、300餘項頂尖產品參展亮相。在過去的一年,上海人工智慧得到了十足發展,尤其是在創新平臺布局運作和創新項目落實和推進上。
  • 自動駕駛的現狀、案例與趨勢
    ;構建完備的智能汽車基礎設施體系,主要包括推進智能化道路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推動 5G 與車聯網的協同建設,建設廣泛覆蓋的車用無線通訊網絡,建設覆蓋全國的車用高精度時空基準服務能力,建立覆蓋全國路網的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統等;構建系統完善的智能汽車法規標準體系,包括健全法律法規,完善技術標準,推動認證認可等;構建智能汽車產品監管體系和網絡安全體系,包括車輛產品管理(準入、檢驗、登記、召回等),以及車輛使用管理
  • 專訪:上汽大通MAXUS堅持定製化道路/加速氫燃料電池落地
    堅定不移的走智能化、定製化道路,逐漸擴大海外市場佔有率優勢,純電、混動、氫能源,上汽大通新能源全序列車型引領市場。  二、氫燃料電池車型  1、氫燃料電池車型商業化落地  氫能源領域,最近一年左右的時間裡,政府起到的推動作用非常大。上海新建了三個加氫站,前兩天上海制訂了新能源推廣計劃,提到在規劃五十多個加氫站,其中25個都已經選好了地點正在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