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買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屈臣氏導購想賣給你什麼!
2020年,受到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各行各業的日子都不是太好過,比如餐飲業、旅遊業以及電影業就損失慘重。其實,除了上述這3個行業之外,實體零售行業同樣面臨著很大的生存壓力。
前不久,創立近百年,門店近千家的連鎖藥妝品牌博姿宣布:受到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旗下有48家店鋪被迫關閉,至少4000人面臨裁員。此外,北京地區的萬寧也傳出了大規模撤店的消息。
然而在這一過程中,卻有一家零售行業巨頭一反常態,不僅沒有出現關店裁員的現象,反而還新開了很多店鋪,這家零售巨頭就是屈臣氏。不過,屈臣氏頻繁開新店的背後,也掩蓋不了其單店營收逐年下降以及越來越不被消費者喜歡的事實。
奪命推銷,人人皆可社恐
眾所周知,實體店留不住顧客的原因可謂千萬種,但對於屈臣氏而言,讓人拒絕它的理由似乎只有一個,那就是「碎嘴導購,奪命推銷」。相信很多人都發現了,相較其它美妝品零售店,屈臣氏的導購無疑更熱情。但這種熱情,卻讓很多消費者表示接受不了。
正常情況下,你去一家店鋪買東西,如果不主動詢問,導購只會問你需要什麼,然後告知你價格,最後引領你結帳。但是屈臣氏不一樣,你去屈臣氏買東西,導購往往不會直接把你需要的商品拿給你,而是先給你推銷其它同類型的產品。比如你要買A品牌的潔面乳,但屈臣氏的導購會讓你選擇B品牌的潔面乳,如果你不說不喜歡,他還會給你介紹C品牌的潔面乳,總之就是不會直接拿給你你想要的那個品牌,除非你強烈堅持。
對於消費者而言,買東西其實就是一件愉悅自己身心的過程。但是在屈臣氏買東西,不僅不舒心,反而非常添堵。其實,就算你強調不需要,導購也會一直在你身邊碎碎念。你也為買下他推薦的產品就算完了?如果你這麼想,只能說明你太天真。當導購帶領你前去結帳的時候,對於說的第一句話並不是商品多少錢,而是問你要不要辦卡。然後,又是一堆有關辦卡的碎碎念。
當你渾渾噩噩辦了會員卡之後,你發現你仍然結不了帳。因為收銀員接下來誰告知你,成為我們家會員後,加價49元可以換購某某某價值200多元的商品。狗皮膏藥式的步步緊逼,魔音灌耳的賣貨話術,最終的結果無非兩種,一是買賣雙方不歡而散,二是消費者沒買到自己想要的產品,卻收穫了一大堆導購推薦的商品。
屈臣氏的黑粉,不止於顧客
如果你問那些導購在屈臣氏上班是一種什麼體驗,他們絕對不約而同的告訴你兩個字:心累。事實上,導購之所以步步緊逼的推銷,主要是上面要求的任務。目前,屈臣氏的商品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各大品牌的商品,二是屈臣氏的自營商品。所以屈臣氏就規定,每位導購必須要賣夠多少自營產品。
綜上所述,屈臣氏的這種模式究竟好不好還有待時間驗證,不過一種另顧客和自家店員都厭惡的推銷模式,我想是長久不了的。對此,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