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育|文化-歷史活動理論下的項目式STEM學習模式

2021-01-18 騰訊網

作者:首 新 等

轉載自: 人大基礎教育期刊社

STEM教育是科學、技術、工程、數學跨學科協同整合的教育,是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重要途徑,也是當前國際教育領域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本刊在去年9期曾做過專題,重點介紹了美國等發達國家實施STEM教育的經驗。本期專題重點關注國內外實施STEM教育的經驗以及未來STEM教育的發展方向,以期為我國中小學探索STEM教育提供參考。

文化-歷史活動理論下項目式STEM學習過程

在STEM學習活動中,期望建立這樣一種教與學氛圍:圍繞STEM學習內容建立師生活動共同體,以模型、技術、概念等為中介工具,在不同學習階段動態分配師生勞動,建立並發展知識到能力、個體到小組的學習規則,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協作,最終達到發展STEM技能的目的。依據這一理念,同時結合項目式STEM學習的特點,CHAT理論下的學習過程可分為如下幾個階段:

01

相關概念學習階段

此階段以有意義接受學習為主,教師需旁徵博引日常生活實例激發概念的同化、順應。STEM教育是「以數學為基礎,通過工程理解科學和技術」的跨學科、整合的教育體系,相關數學、科學概念對後續技術、工程活動起著關鍵作用。概念學習階段著眼於一系列積極的思維活動,確保新舊知識共通互融,形成明確而穩定的意義。

02

模型或工具的組裝和設計階段

此階段以設計、創造中介工具為主,教師需激發創新設計思維,引領工具的發展方向。以工程設計的形式學習科學和技術首先需要組裝和設計符合活動主題的工具或模型。作為活動顯性的中介工具,模型(工具)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活動的深入不斷改變、修訂、更新,最終滿足客觀評價結果。模型或工具一般有原型,教師的任務是進行範例指導,基於原型啟發學生改裝和創造性設計,並評估學生的想法,如果認為可行,可協助學生進行設計與改進。

03

合作學習階段

此階段以學生間的相互商討、練習為主,教師根據學生技術操作水平、技巧熟練程度進行異步輔導。學生在學習諸如基本操作、調試技巧、行為規則等之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練習。小組練習是合作學習過程,同伴影響起著重要作用,通過模仿榜樣的規範行為,與榜樣交流操作技巧,小組群體的STEM技能水平會顯著提高。此階段除了考驗上一階段模型(工具)的改裝效果外,更注重培養學生靈活掌握、融會貫通各項知識與技巧的能力。教師的後期分工轉化成個性化指導。

04

評價階段

此階段已是項目式STEM學習末期,教師可採用多種形式評價學生的STEM技能,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客觀影射產品的創新性、學生的技術操作水平、知識遷移水平等。值得注意的是,項目式STEM教學有別於傳統教學過程,其評價不應該是知識本身,而是知識、技術、工程的遷移應用能力,或者說應該跨越學科知識和技能,而評價指向全面發展的人的STEM技能。具體操作流程如下圖所示。

文化-歷史活動理論下項目式STEM活動師生行為

隨著活動的進行,教師行為經歷了從概念教學到支架式教學的轉變,學生行為經歷了從知識學習到能力發展的變化,學習形式也從個體拓展至集體(如同伴、小組、群體)。在活動初期,教師主要從概念、操作上幫助學生形成並領會工程技術要領。

根據我們的教學實踐來看,開始實踐練習之後,學生會立馬想驗證技術要領和改進後的產品,但由於對技術要領的了解不甚清晰,會造成初次的練習結果質量不高。我們認為,此時學生可能正在經歷所謂的觀念轉變的過程,他們試圖把教師直接教授的操作方法納入自我的「錯念」網中,並且嘗試依據「錯念」引導的操作動作得到與教師期望一致的結果。其他一些研究也有相似的解釋,認為此時學生正在經歷依據自我的最初觀念到形成一個更具有概括性概念的過程。

在活動中期,學生對規則和技術要領基本都已熟悉,教師更加注重規範學生的工程技術行為,如交流技術經驗、模仿操作動作、期待教師關注產品效果、同伴合作與競爭等。此時,教師給予學生更多的動手操作時間,讓同伴之間協同互助,交流實踐技巧,並對其不規範行為進行糾正和重塑。

從同伴關係來看,生生之間的合作更可能使個體積極融入工程技術行為之中,降低其懈怠程度。從小組氛圍來看,在遇到技術困難時,個體可以尋求其他共同體成員的幫助,合作治理問題和不標準的行為。從學習責任感來看,團隊的成功依靠成員共同的努力,學習責任是不可缺少的協調因素,可以有效抑制投機取巧、機會主義的產生,為小組STEM技能的提高提供保障。

在活動後期,教師已經很少關注知識以及與學生交流工程技術行為,而更傾向於發現STEM技能產生的直接後果(如產品創意水平、目標達成情況等)。部分學生在此階段可能會出現「瓶頸效應」,主要表現為積極性降低、探索欲下降、練習次數較少等。尋其緣由,主要是嫻熟的技術、良好的工具並沒有促使STEM能力快速發展,行為與能力之間的矛盾引起了挫敗感和倦怠感。因此,以STEM能力為導向的後期活動可採取諸如組長帶隊、重點跟蹤、獎勵、末尾淘汰等策略,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相關焦點

  • 基於STEM教育理念的跨學科學習模式區域實踐探索
    我們建立以鹽田區教育科學研究中心陳尚寶副主任為首的項目式學習團隊,以項目式學習為抓手,以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為重點,在全區各中小學整體推進「課堂革命」,促進課改深入發展,並成功申報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基於STEM教育理念的跨學科學習模式區域實踐研究》(課題號:DHA180363)。
  • stem教育案例
    近幾年,stem教育教學已經被家長熟悉,學生接受。STEM課程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是一種重實踐、跨學科,區別於傳統注重書本知識的單一學科教學的教育概念。接下來,格物斯坦小坦克來說說stem教育。
  • 河南省兒童stem教育培訓_睿誠教育
    河南省兒童stem教育培訓, 16歲青兒童STEAM教育品牌的產品研發和營銷推廣,是國內唯一一家集課程評價、教學區運營、比賽舉行、師資培訓與驗證於一體,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STEAM文化教育綜合服務平臺和青少年兒童自主創新服務平臺。不論是只做樂高教育,還是致力於智慧機器人現代化的技術性文化教育,又或者綜合性的STEAM教育雲平臺,都是有分別的生存環境。非原創內容會有明確作者及來源標註。
  • 你一定想知道究竟國內stem教育現狀如何
    在中國stem教育是一個從國外引入的概念,中國stem教育興起有兩個重要因素,首先是國家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政策,第二個原因是信息技術發展。2016年stem和創客教育被寫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文件,此後stem教育在中國進入蓬勃發展階段。下面由格物斯坦小坦克帶您看看中國stem教育的發展現狀。
  • 科普教育設計_學生該選steam教育還是STEM教育?
    簡單來說,steam教育與stem教育都是一種教育理念,都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是steam教育多了一個「藝術」教育,屬於「文理」綜合,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而stem是「理科」,偏思維邏輯、知識應用及現實問題的解決!
  • 小學stem教育課程開發和實施案例
    雖然大家已經知道了stem教育在中國越來越受到重視,也非常贊同讓孩子接受stem教育,但是據格物斯坦的數據調查,被問及stem教育課程具體學什麼,接觸哪些題材,怎麼開展的。大家是一頭霧水,完全不清楚的,今天這篇文章小坦克就以一節小學stem教育課程為例,給大家做一個初步了解。
  • 深圳全面開啟「STEM教育與項目式學習」探索
    鹽田未來三年新增學位信息圖表而實際上深圳鹽田區的教育除了學位上有新增還有不少亮點值得期待近期,「第四屆STEM教育與項目式學習國際學術研討會暨2019年度項目式學習優秀項目展評活動活動舉辦」在鹽田區雲海學校舉行,吸引了美國、約旦及國內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地的30餘位專家,40多個學校參與。
  • 千陽縣教學研究室張勇傑:STEM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活動化學習準備建議
    即上學期以"民間故事"為主題,開發了"了解民間故事、品讀民間故事和整理我的民間故事集";下學期以"燕伋精神文化"為主題,開設"聽講燕伋故事感知燕伋為人、遊燕伋望魯臺展自我收穫和傳承燕伋文化燕伋精神"三個學習項目("26"2個主題,6個項目)。每個項目下設置2至3個學習活動("86":上學期8個、下學期6個)。每個學習活動中又分解出1至3項具體的實踐任務,並給出明確的學習要求。
  • 火爆美國的STEM早教法,怎麼用?1個實驗方法,輕鬆在家培養
    數理化學習絕不是中學的任務,家長必須要從早教抓起!前兩天,我在北京一家教育機構考察時,拍下了他們的課程安排——校長還透露,表格上4年級學生的課程,基本上7歲的孩子就可以掌握。很多家長總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然而等孩子上中學再接觸,早就錯過了3至6歲這個理科知識啟蒙的黃金期!
  • 如何以STEM教育引領教育未來?
    《STEM 2026》旨在推進STEM教育創新方面的研究和發展,並為之提供堅實依據。該報告提出了6個願景,力求在實踐社區、活動設計、教育經驗、學習空間、學習評價、社會文化環境等方面促進 STEM 教育的發展,以確保各年齡階段以及各類型的學習者都能享有優質的 STEM 學習體驗,解決 STEM 教育公平問題,進而保持美國的競爭力。‍
  • 從驗證到創造——中小學STEM教育應用模式研究
    該文首先描述了STEM教育的概念及發展歷史,然後根據STEM教育應用成果的不同,把STEM教育應用模式分成了驗證、探究、製造和創造四大類,每一類又可以根據應用成果達成方式的不同可以細分為支架類和開放類,並重點描述了各個模式的應用步驟及典型案例。該文進一步指出各個模式之間並非涇渭分明,教師需要圍繞目標,從學習者特點、學習環境等因素出發進行靈活選擇和綜合應用。
  • 2020年廣州市中小學校STEM教育實驗項目成果交流展示活動在中星...
    11月28日,由廣州市教育局主辦的2020年廣州市中小學校STEM教育實驗項目成果交流展示活動在越秀區中星小學舉行。全市26所中小學,以各具特色的STEM教育實驗項目成果,參與交流展示活動。市教育局、越秀區教育局有關領導到交流展示活動現場指導。
  • ...廣州市中小學校STEM教育實驗項目成果交流展示活動在中星小學舉行
    11月28日,由廣州市教育局主辦的2020年廣州市中小學校STEM教育實驗項目成果交流展示活動在越秀區中星小學舉行。全市26所中小學,以各具特色的STEM教育實驗項目成果,參與交流展示活動。市教育局、越秀區教育局有關領導到交流展示活動現場指導。
  • 學習項目丨 STEM & STEAM & STREAM
    教育工作者的目標是將STEM部分或全部內容納入到每個學科項目去中,而不是只單獨教授每一門課程。常見的STEM學習項目包括橋梁建設和基礎計算機編程,當然這只是「冰山一小角」。STEAMSTEAM結合了STEM包含的所有元素,但增加了藝術(Arts)混合其中。
  • 運用「四精」培訓模式 提升教育扶貧培訓項目的精準性
    如教育扶貧項目青海玉樹州鄉村小學教師培訓項目,進行學員需求調研(問卷與訪談法)、玉樹州教育局領導調研(訪談法)、玉樹教育發展情況調研(訪談法與文獻調研法)、國家教育發展及國家少數民族教育政策調研(文獻調研法),發現學員從沒有來過北京,特別希望感受北京的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希望觀摩北京的學校教學情況;而玉樹州教育局領導希望學員能夠在民族團結中起到示範作用,在教學改革中起到示範作用;在玉樹州教育局領導訪談與玉樹州
  • Developmental trajectory of prehematopoietic stem cell ...
    Subjects:Hematopoiesis and Stem CellsTopics:cd45 antigens, chromatin, embryo, endothelium,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rna, small cytoplasmic, stem cells, wave - physical agent
  • Germ Stem Cell
    Embryonic stem cells are derived from the inner cell mass of blastocyst stage embryos.Primordial germ cell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mbryonic stem cells and embryonic germ cells.
  • stem學校教育
    在中國教育體系裡,科技教育做得不夠,根本問題在於升學考試制度的壓力。進入初中和高中的孩子沒有太多時間上動手課程,通用技術等課程雖然都已經進行了十年了,格物斯坦認為:通用技術課是以實踐為主、理論為輔的。雖然每年對初高中的科技教育政府的採購挺多,但如果現有考試升學不發生變化,動手實操課程的發展還是有瓶頸的。中國家長對科技教育的態度也有所改觀,但現在還是矛盾心態。最早,家長們只有很少的比例願意讓孩子在科技教育方面花精力,但絕大多數還是熱衷於升學考試培訓。慢慢地,年輕一代的家長肯定了科技教育的價值,開始在小學階段培養孩子的科技素養,但等孩子小學畢業,科技教育就又幾乎被放棄掉了。
  • 廣東省廣州市江南外國語學校:特色教育「和韻」悠揚 項目學習面向...
    在學校的教育活動中,倡「和」就是要立足於中華文化傳統,結合現代教育手段,以兼容並蓄為原則,讓中華傳統與西方文明在學校的教育版圖中交匯,化為教育養料,讓師生吸取其精華,由內化開始,滋養心智、健全人格,達到塑「韻」,即陶冶和培育文雅而有風度的人,辦高品質學校。
  • 怎麼設計一個完整的STEM+ 課程框架?
    美國推出STEM教育,旨在使學生參與以活動為基礎、以項目為基礎和以問題解決為基礎的學習,並提供一種動手做的課堂體驗,已成為培養學生面對2030,以至2050未來教育的主要學習策略。筆者曾經在專題文稿有指出本來香港靠著千禧教改和課改15年發展優勢,在中、小學推廣跨科綜合學習、鼓勵問題探究的STEM教育不會有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