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千年前的蘇子,夜裡喝酒直到酩酊大醉。
那天,正是丙辰年的中秋節。本是月圓人團圓的日子,他卻與從小一起長大的弟弟分離,於是他醉酒寫下這首千古傳唱的詞句。
夜空高掛的一輪明月,宛如銀色的圓盤。圓圓的月餅,正與明月遙相呼應。在最開始的時候,月餅並不叫做月餅,而是小餅、宮餅、團圓餅。
那麼何時才叫「月餅」的呢?
傳說在唐朝,在一個中秋的夜晚,唐太宗和楊貴妃在皎潔的月色下賞月吃胡餅。吃著吃著,唐太宗突然說:「這胡餅的名字怎麼這麼難聽呀?」一旁的楊貴妃為了討皇帝歡心,望了望天上的明月,便回答道:「那就把它叫做月餅吧。」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月餅流傳至今已有千年,如今種類繁多,不同地方的月餅形態、口味、內餡各異。按產地分類,有京式、廣式、蘇式、臺式、滇式、港式、潮式等等。
下面來看看這些不同種類的月餅究竟是什麼樣子吧!
01廣式月餅
顧名思義,廣式月餅是廣東省的地方特色月餅,口味偏甜、重油、稍膩,尤其符合南方人的口味。廣式月餅注重精巧,無論是外形、製作技藝還是選料都十分細緻。廣式月餅的招牌是蓮蓉月餅,蓮蓉餡是用蓮子熬成蓮蓉做酥餅的餡料,清甜可口。廣式月餅按照口味分為鹹、甜兩大類,有豆沙月餅、五仁月餅、水果月餅、叉燒月餅等。
02京式月餅
與廣式月餅相對,京式月餅主要佔據北方市場。其起源於京津及周邊地區,特點是甜度和皮餡比適中,一般皮餡比為2:3。京式月餅喜用麻油,口味清甜,口感清甜。其中有名的是自來紅月餅、自來白月餅盒五仁月餅等。著名的月餅廠是稻花香,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
03蘇式月餅
蘇式月餅起源於蘇州。蘇式月餅的餅皮較為特殊,用小麥粉、飴糖、植物油或豬油等製成。蘇式月餅最早出現在唐朝,鼎盛於宋朝,歷史悠久,其餅皮層次分明、極為酥脆、色澤美觀,餡料肥而不膩。
04臺式月餅
臺式月餅的餅皮可分為「糕皮」和「油酥皮」兩種。糕皮常用於訂婚喜餅,油酥皮則常用於製作月餅。油酥皮的製作過程十分耗費功夫,成型的餅皮與蘇式月餅的餅皮相似,但其餅皮層次較蘇式月餅少些。一般常見的臺式月餅內餡以綠豆沙、蛋黃為主,較為清淡爽口。
05滇式月餅
相信大家對於滇式月餅的了解較少,但大家一定聽說過鮮花餅。沒錯,鮮花餅就是滇式月餅的代表之一。除此之外,雲腿月餅也是滇式月餅的代表。滇式月餅起源並流行於雲南,其主要特點是餡料採用了滇式火腿,餅皮疏鬆,餡料鹹甜適口,有獨特的火腿香味。滇式月餅與滇菜一脈相承。
06港式月餅
港式月餅產地多在香港,其餅皮與其他種類的月餅不同。傳統月餅主要由糖漿製成,而港式冰皮月餅的部分原料是糯米,因而做成的月餅外觀是白色。冰皮月餅無需烘烤,僅需在冷藏櫃裡保存,其口感酥軟滑爽,略有彈性。
07潮式月餅
潮式月餅又稱朥餅,是廣東潮汕地區的傳統糕點。「朥」字,潮汕方言指豬油。用豬油摻麵粉做皮包甜餡便是朥餅。潮式月餅的主要特點是皮酥餡細、肥不油舌、甜不膩口,其按餡料分類可分為綠豆、烏豆、水晶、紫芋等,內核則包括蛋黃或海鮮等。
這些種類的月餅,你都認識嗎?如果你都吃過,並且能清晰地指出它們,那麼你一定是資深的月餅黨無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