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不穩定,即使面前是條康莊大道,我們也得挖個坑把自己埋了。
作者:望舒
01
前幾天,一塊住的女孩下班回來後,氣鼓鼓的,一臉不高興的樣子。
我問她發生什麼事了,女孩口氣還是有些不悅,說自己下午接到一個客戶的電話,這人一上來就各種找茬,話裡話外都是她工作沒做好,口氣特別差,但她完成得很認真,對方的一通指責氣得她沒忍住脾氣,直接懟了回去,哦,這姑娘後來還主動掛了客戶的電話。
我一聽,嚇一跳,趕緊問這客戶有沒有打電話投訴你?
女孩不好意思道,「打了,他打給我主管。不過沒什麼事,我主管當時就坐在我邊上,知道事情的經過,沒批評我。」
我鬆了口氣,心想,還好,要是因為這事挨處分了,多冤枉啊!雖然是因為客戶態度不好,但我們都明白一個道理:顧客是上帝,甲方是爸爸。身為一個小職員,對公司的金主發脾氣,怎麼看都是職場上的大忌。
我問她:「那這件事後來怎麼解決了?」
小姑娘嘆了一口氣,說:「我們主管太厲害了,脾氣特別好,人家說什麼難聽的話她都接著,後來,那人不好意思了,就沒事了。」
是呀,這主管太厲害了!我暗暗贊同,中國有句古話,叫以柔克剛,看來主管深諳此道,輕輕鬆鬆就應對了客戶,將一件棘手的事情處理得完美。
後來,我想了想,突然發現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女孩的主管不是這樣一個脾氣好的人,而是在接到客戶的電話以後就處分她,以此徵得對方諒解,那女孩怕是要吃虧的。
然而,因為對自己的情緒完美把控,主管贏得客戶的同時,也收穫了下屬的忠心,一石二鳥,不可謂不聰明。
想到這兒,我不由得感嘆,人家當主管是有道理的,光是衝著這份管理情緒的能力,就比女孩高了不止一個檔次。
反過來看,因為自己情緒不穩定,女孩不僅給客戶留下了「脾氣大,不好相與」的壞印象,還無形中欠了主管一份人情,給自己未來的工作挖了個坑,真真是得不償失。
職場中,面對任何人,都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情緒不穩定,即使面前是條康莊大道,我們也得挖個坑把自己埋了。
02
生活中,每個人都有遇到不開心的事情、特別想發脾氣的時候,有的人善於管理自己的情緒,選擇用其他方式化解自己的負面能量,而有的人,則選擇將自己的牢騷、抱怨和憤怒一股腦丟到朋友圈,恨不得大家都陪著他不高興。
我想說,這樣的人,簡直就是朋友圈裡的不定時炸彈,每一條更新的暴躁狀態都在向周圍傳遞著負能量,就像越來越少的倒計時紅色醒目地催促著大家遠離你,直到變成孤家寡人。
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不少夫妻用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甜蜜恩愛有力地反擊了這句話,但與此同時,更多的是被困在這座圍城中走不出的苦情人。
朋友曉麗,婚前,活潑地就像一隻百靈鳥,她身邊的每個朋友都因為跟她相識而感到快樂。
曉麗最愛將自己的自拍美照上傳朋友圈,然後是她精心製作的美食,以及喜歡的每一處風景。
一張張漂亮而精緻的圖片,向外傳達著「熱情」「友善」的信號。每次看到她的朋友圈,我都覺得「哇,好幸福,這日子過得簡直太棒了!」
然而好景不長,度過婚姻甜蜜期的曉麗,開始時不時在朋友圈發一些抱怨的話,以前怎樣都好的老公,現在怎麼看都不順眼。
有人留言勸她,想開一點,要包容,多多跟對方交流。
曉麗劈頭蓋臉發了一堆更大的牢騷,逮著這位好心的朋友一個勁兒吐苦水。吐得這位朋友再不敢去「勸」她。
我深知現在的曉麗有多麼不快樂,卻依舊想念以前活潑快樂的「百靈鳥」。
生活中,不快樂的事那麼多,如果我們無法改變,那麼一定要學會隱藏這種「負面情緒」。
不要把自己的朋友圈當做垃圾場,不要讓自己成為「人見人怕」的不定時炸彈。
03
情緒不穩定還影響著我們的生命健康。
研究表明,很多身體的疾病與心理因素密切相關,不良情緒是使人致病的一大「元兇」。
美國一生理學家為了研究心理狀態對健康的影響,設計了一個很簡單的實驗,把一支支玻璃試管插在冰水的容器中,然後收集人們在不同情緒狀態下的「汽水」。
結果發現,當一個人心平氣和時,呼出的氣溶於水後是澄清透明的;悲傷時水中有白色沉澱;生氣時有紫色沉澱。
現代醫學也證明,長時間的緊張、焦慮、憤怒、抑鬱都能導致血壓上升;冠心病與強人類型的A型行為有關;消化性潰瘍與緊張、壓抑有關。
長期的不良情緒可影響人體淋巴細胞、T細胞監視功能的正常發揮,不能及時監測出變異的未完全分化細胞,從而導致癌變。
長壽的老人大多是脾氣和善不易怒的,而那些情緒不穩定、動不動就發脾氣教訓人的人,則是醫院裡的常客。更可怕的是,有些人甚至因為一次情緒的急劇變化便意外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在三國中,前途大好、家有嬌妻的青年才俊周瑜不就是諸葛亮活活氣死的嗎?
生命很堅強,但它卻又極其脆弱,脆弱到只要一次意外,就再也不會有以後。
所以,想要活得久,就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然,我們連自己能活多久都不知道。
04
日本人善於做生意,這是舉世公認的。但由於日本人強烈的東方民族的色彩,他們在做生意的時候不喜歡表露自己的感情,特別是不喜歡笑。所以,日本人在談生意的時候給人的感覺是壓抑和刻板。
由於日本人的主要貿易夥伴大部分都是西方人,而西方人性格外向,因此這兩種文化之間往往會產生衝突。為了能夠在生意場上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日本人想了很多辦法,其中之一就是「學會微笑」。
日本公司的老闆為了讓職工面帶笑容,於是在下班之前的半個小時裡,訓練他們笑。具體的方法是每人發一隻筷子,橫著咬在嘴裡,固定好臉部表情後,將筷子取出。此時人的臉部基本維持一個笑容的狀態,再發出聲音,就像是在笑了。
這說明了什麼呢?我總結了一下,大概就是,如果你現在很生氣,那麼去找一面鏡子,對著鏡子努力做出笑容來,持續幾分鐘之後,你的心情會變得好起來。
其實,這種做法有著心理學研究的依據。
也許你不相信,但心理學的研究結果告訴我們:人們會因為哭而發愁,會因為發抖而感到恐懼。
這就是說,人的情緒是可以由行為引發的。
根據這種觀點,人可以通過控制行為的方式來控制自己的情緒,而日本人的面部表情的鍛鍊正是充分運用了這個觀點。
事實上,為了應對情緒不穩定,已經有很多優秀的心理學家為我們提供了足夠科學的情緒管理方法。
簡單來說,假如我們無法控制自己想要向外散發的暴虐因子,可以試試下面這幾個方法:
(1)儘可能的變化生活環境。
一般來說,空曠的空間、開放的視野、新鮮的環境,都會讓我們變得更加平和。心理學家對於這種心理空間和物理空間的微妙聯繫無法做出解釋,更多的是將之歸於類似於動物劃分領地而互不侵犯的本能行為。由此可見,人們對於大海、草原或各種各樣荒無人煙的地方的喜愛是十分有道理的。
(2)表情訓練法。
人可以主動控制自己的情緒,例如上面提到的表情訓練法。當你憤怒、悲傷、憂愁的時候,請努力微笑。記住,笑的動作越標準,你就會真的越開心。
(3)改變對事物的認識來調節情緒
對事物的不同認識可以導致情緒的極大不同。例如,當學生受到老師的批評的時候,往往會有不同的反應。有些人認為老師是在和他作對,故意刁難他;而有些人認為老師是在教育他,幫助他認識到自身的不足。
正是因為這些認識上的不同,人們才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前面一個學生會對老師產生厭惡甚至對立的情緒,而後一個學生會覺得和老師的關係更為親密。所以情緒的變化有時取決於人對事物的看法。
想生氣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告訴自己:這不是可以生氣的場合,對方這樣的行為一定是有原因的,我應該去找到他不滿的源頭,對症下藥,解決問題。如此一來,讓理性控制自己,將情緒快速穩定下來。
情緒不穩定,對一個成年人來說,可能是極其致命的傷害。
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平和的心態,我們才能讓原本的康莊大道花團錦簇。
本文發自富書,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