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在深圳龍崗發生了一起悲劇公布了判決結果。在2020年2月的一天晚上,阿芳懷疑自己12歲的親生女兒小潔偷拿了自己28元,便用塑料按摩板多次打女兒,最終導致孩子失血性休剋死亡。在案件審理期間,由於死者小潔的父親和外公出具了諒解書,再加上阿芳認錯態度良好,最終,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判處阿芳有期徒刑十年。
由於一時氣憤釀成慘禍,十二歲花季少女的人生戛然而止。在悲痛之餘,也同時應該給各位家長敲響警鐘:在日常對孩子的管教中,一定要學會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切勿被一時衝動支配頭腦。
在孩子眼中,可以說,家長就是一切。特別是對於年紀小的孩子來說,家長的一言一行都被他們看在眼中,家長對待問題的方式也是他們學習的模板。
如今,家長面臨著工作壓力和社會壓力,在回到家後如果孩子再不聽話,很容易讓家長的情緒失去控制,輕則發脾氣,重則動手。但實際上,家長的這種行為會給孩子帶來不可逆轉的心理傷害,讓孩子始終懷有恐懼心理,缺乏安全感。
因此,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對孩子的傷害成為了家長要學會的事情。首先,家長要學會理解孩子,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在孩子不同的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徵是有所差異的。家長要充分了解孩子所處年齡段的特點,正確對待孩子的情緒。
很多情緒都是一時衝動之下爆發出來的。因此,在感受到氣憤之後,家長要告訴自己冷靜下來,給自己設置一個情緒緩衝期。不要在產生情緒的時候立刻就出言斥責孩子,而是應該給自己一點時間,等到一時的暴躁過去之後,坐下來好好地和孩子交流。這樣,孩子也會願意和父母說自己的真實想法,不會對交流溝通有所顧慮。
最後,家長一定要學會向孩子道歉。有一句話說,「家長總是等待著孩子的感謝,而孩子卻始終在等待家長的道歉」。很多家長在做錯事情後不願意承認,覺得向孩子道歉會有損自己家長的威嚴。但實際上,家長敢於向孩子承認錯誤,反而是種有擔當的表現。在道歉之後,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自己生氣的原因,同時讓孩子樹立起「道歉並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的概念,培養孩子成為一個能夠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的人。
情緒穩定的家長不僅能夠帶來和睦的家庭氛圍,還能夠做孩子最堅實的後盾和榜樣。希望各位家長都能夠學著和孩子一起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