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熊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總結起來的話,大抵有以下幾種,一種是控制型的教育,對待孩子極其的嚴格,不允許孩子的人生道路出現一絲的偏差,什麼都要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走。還有一種是溺愛型的教育,對孩子百般的討好,讓孩子從小就養成嬌奢的壞習慣。最後還有一種就是放任型的教育,不管孩子,任由其發展。
這幾種教育中,放任型的教育是最容易讓人誤會和掉以輕心的,因為很多的父母崇尚給孩子自由,讓孩子自行成長,卻不知道自己的這種教育就是放任型的教育。
案例
小美從小就是在控制型的家庭中長大的,長期以來她都遭受著家庭的壓迫,心裡非常的壓抑,後來結了婚。
小美逃離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她感覺就像是重獲新生般,感受到了自由的氣息。為了不重蹈覆轍,小美在對待自己的孩子時,她就是對孩子放任不管,任由他發展。小美覺得這樣是對孩子好,想到自己的童年經歷,她不希望孩子也是在這樣受到壓迫與控制的家庭中成長。
只是,小美忽略了一點,在孩子沒有形成規則感的時候,是需要家長的把控。她對於孩子的任何行為,都是選擇了放任,她覺得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能夠平衡好自己的生活。後來,小孩在沒有父母的引導下,他開始變得沒有主見,只要是新鮮刺激的事情,他都想要去嘗試,不懂得這件事情是否應該做。
放手不等於放任,有的父母以為給孩子自由就是不管孩子,任由其發展,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會變得沒有自主意識。
孩子沒有自主意識有什麼危害?
1、孩子會變得消極
學習新知註定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因為人們在學習的時候,是需要消耗大量的意志力,孩子的意志力本來就薄弱,剛坐下來三分鐘,可能思想就已經飄到外面去了。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一旦父母不加以引導,孩子的玩心這麼大,他是很難自主的去學習,整日都會沉迷於玩樂之中,最後就是變得非常的消極,任何的學習都提不起他的興趣,腦海裡想的就只有玩。
2、孩子容易變得沒有主見
沒有主見的孩子是很可怕的,他們的內心沒有原則可言,什麼事情他們都有可能會去做。這就是因為父母沒有去把控孩子,告訴孩子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是萬萬不能去觸碰的。
孩子在外面玩耍的時候,當別人提出一些比較過分的想法時,沒有主見的孩子就很有可能會答應別人的想法。這是非常危險的。
自主意識對孩子的重要性
1、能夠幫助孩子獨立思考事情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庸品,他們有著自己的想法,同時他們也要面臨著自己一個人的人生。擁有自主意識能夠幫助孩子獨立的去思考事情,處理事情。
2、能夠更好的解決問題
擁有獨立意識的孩子,他能夠更好的處理事情,遇到困難也不會隨便就打退堂鼓。在困難面前,是非常考驗孩子的能力,如果孩子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那麼他是很難獨自思考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他會習慣性的求助其他人。
父母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培養自主意識?
1、與孩子多溝通
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是要多放手,但不是放任,所以這就需要父母多與孩子溝通。在孩子犯了錯的時候,父母不要直接指責孩子,而是用通過溝通的方式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在哪。
在引導孩子認識錯誤的時候,有一個工具叫做BIC反饋工具,它的意思就是先和孩子說事實,然後告訴孩子他做的這件事會帶來什麼影響,最後會有什麼樣的結果。當孩子知道事件的嚴重性後,他就知道之後不能再去犯這樣的錯誤。
2、引導孩子學會去分辨是非,解決問題
在問題的時候,有幾種方式,一種是封閉式的提問,就是孩子只能回答是或否,一種是開放式的提問,可以引發孩子去思考。
父母既不是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也不是放任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而是要引導孩子解決問題。通過開放式的提問,可以很好的引導孩子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比如孩子和小夥伴吵架了,不知道怎麼去處理這件事情的時候,父母可以用開放式的提問,先詢問孩子發生了什麼事?心情如何?有沒有想過怎麼去解決?一步一步的引導孩子找到解決的方法。
3、多陪伴孩子
孩子小的時候是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他們對於陌生的世界是害怕的,這個時候父母的陪伴尤為重要,可以很好的幫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和安全感。
養育孩子是要放手,但不是放任,家長們記得不要讓孩子獨自去面對這個世界,要幫助他一起來成長。
育兒難題找熊媽,家庭教育從小做起,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萌娃很熊,幫你解決育兒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