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相愛後的結晶,同樣也是父母血脈的延續,所以父母都把希望給予給了孩子,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人中龍鳳,能夠爬得更高,走得更遠。給孩子報很多的補習班希望孩子能夠達到自己對孩子的要求。
武漢第三寄宿中學,校長吳曉紅分享她讀《學習的本質》一書的心得,指出:教並不等於學,當教學被當作一種傳遞知識的工具時,不但不能幫助孩子成為學習的助力,反而阻止孩子前進的腳。
吳曉紅提出孩子要有學習的欲望, 我們父母雖然對孩子都有著很高很高的期望,但也同時也要考慮孩子是否有學習的欲望,而不是強迫孩子去學習,不考慮孩子是否喜歡問題,只是按照我們設想的路線,給孩子安排各種的補習班各種興趣班。
相反 這樣的方式反而讓孩子產生了對學習的厭惡之心,開始與父母做鬥爭反抗父母給自己安排的各種補習班或興趣班,讓父母與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讓孩子對父母產生厭倦,甚至做出讓家長老師都感到頭痛或後悔的事情。讓本該幸福美滿的家變得整天不得安寧。
其實培養教育孩子,我們家長不要忽視孩子的興趣愛好,也不要忽視孩子對某些東西的厭倦,同時我們再給孩子所謂培養的時候也要注重孩子對某些事情學習的欲望程度,所以培養孩子學習欲望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這樣才會讓孩子學習東西事半功倍。
華人首富李嘉誠說:當你發現問題的時候,不是讓我直接告訴你答案,而是要學會自己去找尋答案。讓孩子沒有思想自立的思想,事事都等著答案自動來找孩子,而不首先自己思考一遍。
所謂要有自立的思想首先不是我們父母事事為孩子安排的妥妥噹噹,讓孩子跟著我們為孩子安排的路走,讓孩子認為我的人生之路不用選擇,不用思考,有父母都已經給我們安排好了,沒有了奮鬥的力量和競爭的思維更沒有自立的自覺。二 、父母要給孩子機會去自立 不要對孩子事事都包辦到底。
我們父母培養孩子自立的思維,讓孩子學會獨立,讓孩子自覺地去獨立地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想要怎麼做要學習什麼。同時孩子不止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還要有獨立的處理事情的能力,不是事事想依賴父母才會把事情做好。
明星張天愛說:孩子要有自主選擇的能力,而不是父母盲目的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給他的溺愛行為。所以我們父母要及時的給孩子一個正確的自主選擇的觀念,不是給孩子一種錯覺要什麼就能夠得到什麼,不考慮要的東西 是否有用。
孩子要及時培養自主選擇的能力, 首先我們父母要有一個正確的教育觀,不要盲目的溺愛孩子。二、我們做父母就要明白孩子要有一個怎樣的教育觀念才能夠達到成龍成鳳的條件。三、父母也要學會反思自己,及時更改自己的教育方式,做一個好的引導者。
資生早教育專家李惠娟說:孩子從小就要培養孩子自理能力,讓孩子潛移默化的把自理的能力學會,並且能夠獨當一面。
孩子要及時培養自理的能力,我們很多父母,總是覺得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就夠了,不需要孩子做家務,孩子不會洗衣服沒事,不會做飯甚至有的孩子連鞋帶都不會系也沒有關係,鞋帶鬆了不會系,還要父母繫鞋帶。
這樣也導致孩子成為了一個只會注重學習的工具,學習好就可以了,其他的事都不重要的認知是很多孩子通病,導致很多孩子不再是幼童卻形如幼童。也倒很多孩子始終無法融入生活,同時也使很多孩子長大成家立業了,還無法進入下一個角色。
從小事開始慢慢地培養孩子的性格。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面對不一樣的事情的時候都應該有不一樣的應對方法。3歲的左右孩子正式接受教育和培養性格的關鍵的時候。會對很多事情都很敏感,小朋友的交流,老師的教育,最關鍵的還是家長的言傳身教。
作為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父母在這個時候一定要多加注重培養孩子的性格及情緒管理,對此推薦《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這是一套10冊裝的中英雙語繪本,中英結合可以進行英語啟蒙,幫助孩子提高情商的同時,還能夠養成自律等好習慣。
下方點擊購買!
我們父母在培養孩子的同時,也要注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而不是片面的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就可以了,是孩子生活方面的培養,所以孩子也需要學習生活方面的能力的學習。這樣才會使孩子在融入社會的時候能夠更加的快速的進入角色,同時也可以是孩子以後成家立業了,家庭能夠幸福美滿。
最後:所以我們父母教育孩子時也要做好榜樣,同時也要注重自我的反思和自身教育方式的學習,因為父母既是孩子的老師,也是孩子的引路人。所以我們父母在培養孩子的時候,要多方面的考慮孩子的培養和注重教育方式,而不是只注重培養孩子一方面的陪養,忽視了另一方面,要多方面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