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生就不是學習的料?科學研究:要看父母的培養「走不走心」

2021-01-16 寶爸寶媽育兒說

孩子是父母相愛後的結晶,同樣也是父母血脈的延續,所以父母都把希望給予給了孩子,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人中龍鳳,能夠爬得更高,走得更遠。給孩子報很多的補習班希望孩子能夠達到自己對孩子的要求。

武漢第三寄宿中學,校長吳曉紅分享她讀《學習的本質》一書的心得,指出:教並不等於學,當教學被當作一種傳遞知識的工具時,不但不能幫助孩子成為學習的助力,反而阻止孩子前進的腳。

吳曉紅提出孩子要有學習的欲望, 我們父母雖然對孩子都有著很高很高的期望,但也同時也要考慮孩子是否有學習的欲望,而不是強迫孩子去學習,不考慮孩子是否喜歡問題,只是按照我們設想的路線,給孩子安排各種的補習班各種興趣班。

相反 這樣的方式反而讓孩子產生了對學習的厭惡之心,開始與父母做鬥爭反抗父母給自己安排的各種補習班或興趣班,讓父母與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讓孩子對父母產生厭倦,甚至做出讓家長老師都感到頭痛或後悔的事情。讓本該幸福美滿的家變得整天不得安寧。

其實培養教育孩子,我們家長不要忽視孩子的興趣愛好,也不要忽視孩子對某些東西的厭倦,同時我們再給孩子所謂培養的時候也要注重孩子對某些事情學習的欲望程度,所以培養孩子學習欲望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這樣才會讓孩子學習東西事半功倍。

華人首富李嘉誠說:當你發現問題的時候,不是讓我直接告訴你答案,而是要學會自己去找尋答案。讓孩子沒有思想自立的思想,事事都等著答案自動來找孩子,而不首先自己思考一遍。

所謂要有自立的思想首先不是我們父母事事為孩子安排的妥妥噹噹,讓孩子跟著我們為孩子安排的路走,讓孩子認為我的人生之路不用選擇,不用思考,有父母都已經給我們安排好了,沒有了奮鬥的力量和競爭的思維更沒有自立的自覺。二 、父母要給孩子機會去自立 不要對孩子事事都包辦到底。

我們父母培養孩子自立的思維,讓孩子學會獨立,讓孩子自覺地去獨立地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想要怎麼做要學習什麼。同時孩子不止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還要有獨立的處理事情的能力,不是事事想依賴父母才會把事情做好。

明星張天愛說:孩子要有自主選擇的能力,而不是父母盲目的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給他的溺愛行為。所以我們父母要及時的給孩子一個正確的自主選擇的觀念,不是給孩子一種錯覺要什麼就能夠得到什麼,不考慮要的東西 是否有用。

孩子要及時培養自主選擇的能力, 首先我們父母要有一個正確的教育觀,不要盲目的溺愛孩子。二、我們做父母就要明白孩子要有一個怎樣的教育觀念才能夠達到成龍成鳳的條件。三、父母也要學會反思自己,及時更改自己的教育方式,做一個好的引導者。

資生早教育專家李惠娟說:孩子從小就要培養孩子自理能力,讓孩子潛移默化的把自理的能力學會,並且能夠獨當一面。

孩子要及時培養自理的能力,我們很多父母,總是覺得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就夠了,不需要孩子做家務,孩子不會洗衣服沒事,不會做飯甚至有的孩子連鞋帶都不會系也沒有關係,鞋帶鬆了不會系,還要父母繫鞋帶。

這樣也導致孩子成為了一個只會注重學習的工具,學習好就可以了,其他的事都不重要的認知是很多孩子通病,導致很多孩子不再是幼童卻形如幼童。也倒很多孩子始終無法融入生活,同時也使很多孩子長大成家立業了,還無法進入下一個角色。

從小事開始慢慢地培養孩子的性格。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面對不一樣的事情的時候都應該有不一樣的應對方法。3歲的左右孩子正式接受教育和培養性格的關鍵的時候。會對很多事情都很敏感,小朋友的交流,老師的教育,最關鍵的還是家長的言傳身教。

作為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父母在這個時候一定要多加注重培養孩子的性格及情緒管理,對此推薦《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這是一套10冊裝的中英雙語繪本,中英結合可以進行英語啟蒙,幫助孩子提高情商的同時,還能夠養成自律等好習慣。

下方點擊購買!

我們父母在培養孩子的同時,也要注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而不是片面的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就可以了,是孩子生活方面的培養,所以孩子也需要學習生活方面的能力的學習。這樣才會使孩子在融入社會的時候能夠更加的快速的進入角色,同時也可以是孩子以後成家立業了,家庭能夠幸福美滿。

最後:所以我們父母教育孩子時也要做好榜樣,同時也要注重自我的反思和自身教育方式的學習,因為父母既是孩子的老師,也是孩子的引路人。所以我們父母在培養孩子的時候,要多方面的考慮孩子的培養和注重教育方式,而不是只注重培養孩子一方面的陪養,忽視了另一方面,要多方面的培養。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看眼神就知道,和智商無關
    孩子的成績永遠是父母最不釋懷的難題。孩子上小學後,父母的心與他們的成績密切相關;雖然有些父母知道成績也許沒那麼重要,但卻不能放鬆希望孩子讀好書的那種心情。所以,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成為家長圈最受歡迎的話題之一。
  • 孩子不是讀書的料?李玫瑾:培養好這3點,成績根本不用家長操心
    孩子不是讀書的料?李玫瑾:培養好這3點,成績根本不用家長操心孩子成績好不好,早已經成為家長們的一塊心病。如果孩子不愛學習,無論是在朋友面前還是親戚們眼裡,家長也會跟著面上無光。你說氣不氣人?哦對了,你那個小傢伙考得怎麼樣啊?」「別提了,他就不是那塊學習的料。」跟同事一番寒暄下來,老李的臉都紅了半邊兒,沒別的——替自家孩子丟臉!同事朋友們的孩子,好像從來都不讓家長操心,哪像自家小祖宗,孩子媽天天拿拖鞋抽著寫作業,也得折騰到凌晨。至於成績?
  • 具備這3種特徵的孩子,大多是天生的「領導者」,父母要悉心培養
    朋友跟我吐槽,接到了一個兒童領導力培養課程推銷的電話,他當時就氣不打一處來地回復到:「領導小夥伴一起撒尿和泥嗎」? 咱先不論這個培訓課程是不是騙錢的,但我這個朋友的觀點確實不對。兒童領導力確實應該是從小時候開始培養的,這不是智商稅,在美國的教育裡尤其重視。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幼兒園就能看出來,不用等長大
    對此李玫瑾教授解釋道:「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適合學習和考試,難道選擇美術、音樂的孩子就沒有美好的出路了嗎?」李玫瑾教授說,其實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幼兒園就能看出來,不用等到長大了、上學再看。如果孩子入園後,有這3種表現,將來多半是潛在學霸。
  • 【心理健康】心理學研究:父母在孩子一生中扮演四種角色
    當父母是一個漫長的摸索過程,人天生雖具有某些母愛、父愛的本能,卻不是天生就知道如何做父母。而唯有透過陪伴與參與,你才可能跟你孩子的生命有交集。 許多諮詢孩子,他們所需要的並不是諮詢和治療,而是需要一個能夠真正盡責、鼓勵他們、對他們有所期許的父母。 孩子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一旦父母不在孩子身邊,便失去了主導孩子成長的力量,也失去了能夠給孩子源源不絕的溫暖。
  • 哈佛大學:孩子分心是本能,培養專注力的3個技巧,建議父母收藏
    當然專注力同樣也是一切學習的基礎能力,若是孩子沒有專注力,那麼上課溜號、寫作業三心二意等等都會經常發生。而專注力並非天生的,而是和3-6歲大腦發育高峰期時的培養有著密切的關係,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科學實驗發現:孩子分心是本能反應!
  • 不是孩子不乖,是敏感期在「作祟」,0-6歲的敏感期,父母要知道
    怎麼這麼不聽話!」「別爬了,地上多髒啊!怎麼說了這麼多便,你還是不聽!」「看看這牆壁讓你畫的!說了多少次不要在家亂寫亂畫了!怎麼就管不住自己的手!」基本上,有孩子的家庭都要經歷這類讓人覺得「崩潰」的事情。畢竟,沒有多少父母能夠對「屢教不改」的孩子一直存有耐心。甚至,有些父母還會被孩子的「不乖」行為氣得說「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
  • 社交能力的培養,是孩子的必修課,父母告訴孩子,三種益友要深交
    所以,結交朋友,我們一定要加以選擇,交益友,不交損友。中國兒童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兒童藍皮書《中國兒童參與狀況報告(2017)》顯示:90%以上的父母,會和兒童探討學習問題,但31.5%的父母從不和孩子談論怎麼交朋友。
  • 孩子剛學習就喊累,不是孩子懶,可能是孩子大腦雙側功能分化不全
    她孩子平常寫作業時挺認真的,但是這種認真專注無法持續很久,堅持一會就喊累,要休息,有時候逼急還對他們發脾氣,搞的他們實在是不知如何是好。其實這個孩子很可能存在大腦雙側功能分化不全的問題。什麼是大腦功能雙側分化不全上一章中,我們介紹了很多大腦的相關知識,沒讀過的可以去看一下。
  • 激發孩子求知慾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習興趣要注重方法!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畢竟學習這件事持續時間很長,而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艱苦的思考、記憶、練習才能掌握知識點,需要放棄娛樂的時間,需要平心靜氣,需要集中精神。培養興趣之前,先讓學生感到有興趣,那就從直觀認知到理性認識開始。第一,用好潛移默化的環境。環境可以影響人,好的環境可以培養人。家庭的學習環境在培養孩子學習興趣上顯得尤為重要,如果父母都積極工作、學習,那對孩子就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 孩子學習能力差是天生的?諾獎得主給出答案
    生活中,家長經常會談論孩子學習的話題,家裡有剛剛上小學的家長,遇到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往往歸咎於孩子天生學習能力不行。那麼,學習能力是天生的?成績差的孩子有沒有挽救機會?通過兩位獲得諾貝爾獎科學家做過的實驗,進一步認識什麼是學習能力,然後科學地培養孩子學習能力。
  • 如何培養寶寶學習音樂的興趣?父母學會4個方法,讓孩子愛上音樂
    女兒每晚聽著小姐姐的練琴聲,很羨慕地說:「媽媽,我也要學習音器,音樂太美妙動聽了!」 我笑著對女兒說:「媽媽小時候,特別想學古箏,但條件不允許,一直沒有機會學習。不如媽媽給你報古箏興趣班,我們一起學習,好嗎?」女兒興奮地說:「太好了,我們一起學習,比賽看看誰學得快,學得好!」看到女兒這麼有興趣,我當天就給她報了古箏興趣班,陪她一起學習。
  • 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的? 早點觀察到性格傾向,父母和...
    其實每個身上都具備以上四種氣質,只是其中有一種在我們的性格中佔比最大,因而顯現為我們的主導氣質  為什麼要學習看孩子的「天生麗質」  如果我們打算養一株植物,首先需要了解的是:這是一株什麼樣的花?需要多少陽光、多少水分,植物天性各有不同,有些喜歡陽光暴曬,有些卻需要躲避裂陽,有些需要大量水分,有些澆水太多反而會枯萎  同樣的道理,在我們養育孩子時,也要通過學習去發現,他屬於那類孩子?他那裡有天分?又有哪些方面更有天分?又在哪些方面容易出問題?在有天分的方面要多鼓勵、給他機會,讓他在這個部分充分發展,在容易出問題的方面、則及早引導孩子,規避問題。
  • 孩子「看電視」和「不看電視」,長大後差距真的不是一星半點
    奇幻小說《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有一句臺詞:千萬,千萬,千萬不要讓孩子靠近你的電視,最好不要買或者安裝這愚蠢的東西。英國教育專家馬丁·洛森說:如果你能讓孩子在12歲之前不看電視,他們將受益終生。雖然12歲之前不看電視是不可能得,但是父母能做的就是儘量不讓孩子沉迷於電視。
  • 怎樣培養孩子的高智商?這3種方式,父母可以看下
    但是如果孩子表達的太過於激動就會讓很多父母感到比較煩惱,認為自己孩子好像有一些不正常。正是由於這些孩子有著這麼強烈的積極性,所以才能夠讓他們對這些新鮮事物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並且開始進行研究。等到孩子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研究這些新鮮事物的時候一般都能夠取得比較好的結果,所以這些孩子智力也是比較高的。
  •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聰明父母都會這樣做
    輔導孩子功課讓家長們精疲力竭,除了老師的要求外,還有不少家長要為孩子報各種興趣班、每天督促孩子學習......家長們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勞心勞力,但是很多精力都用錯了方向,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霍金認為他在幼兒園階段培養了「學習要多思考」、「仔細觀察大自然」等好的學習習慣。正如《論語》中所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習慣就是孩子學習的工具,而良好的學習習慣無疑能讓孩子的學習事半功倍。
  • 父母是天生的催眠師,請給孩子「正面」的催眠
    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 而這種暗示,正是讓你夢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父母是天生的催眠師
  •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期就看得出,3個特徵一目了然
    這時,家長會納悶,是不是自家娃根本不是"讀書的料"呢? 不過,就算孩子沒有以上3個特徵,也不代表他以後都讀不好書 1、先天固然重要,後天努力卻能改變很多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較安靜,他們愛思考、專注力強;有些孩子天生比較調皮,三天兩頭"搞破壞",甚至破壞課堂紀律。
  • 孩子的這4種表現,可能是右腦發達的特徵,父母別忽視要好好培養
    文/甜心奶爸在我們的生活中,不難發現很多父母自己小時候沒有完成的夢想和心願,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幫自己實現,比如說從小就讓自己的孩子學習各種東西,凡事大人認為有用的,能讓孩子更出息的基本都不放過,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學霸,孩子優秀自己也很有面子
  • 孩子亂扔玩具,提醒也沒用?4個妙招培養整理習慣,父母告別催促
    抓住秩序敏感期培養孩子整理的好習慣收拾整理的行為起源於孩子對秩序感的認識和體驗,而孩子對這種秩序感有天生的喜好。義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對此有深入的研究,她說:「在兒童生命的某一個時期,快樂就在於在適當的場所找到物品。」這個時期大約在兒童出生後第一年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