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兒有面:第三波疫情,香港是否能「睜眼看祖國」?

2020-12-05 環球網

本文轉自【有理兒有面微信公號】;

最近,香港爆發了第三波新冠疫情。從7月5日至14日,已確診224宗本地感染病例,病毒在多個小區擴散,多例源頭不明,確診群組包括粥面鋪茶餐廳員工、養老院人員、的士司機、快遞員、護士、住院病人,甚至還有入境處工作人員。

看似一個小反彈的疫情,作為中國的一個城市,有了武漢經驗、北京經驗,感覺控制起來應該不會太困難,但真的是事與願違。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形容,情況似乎是香港出現疫情以來最嚴重。特區政府抗疫專家顧問、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也表示:當初在一月末,武漢未封城前,即時傳播率亦只有2.5至3,但根據最新的研究報告,由於病毒已出現基因變異,新的病毒傳播率達到4,強調香港現時開始真正的持續本地爆發。

如果把我們人類社會比喻成一片森林,病毒就是火星。一棵樹被點燃了,產生新的火星會飛濺其他樹上,進而引發森林大火。要控制病毒,除了要對著火的樹滅火,還要隔離,就是不讓火星濺到別的樹上。還要排查哪些樹上有火星,迅速掐滅。

要控制新冠肺炎,全球1260萬例感染經驗告訴我們,不外乎「三字訣」:防、隔、治!

防,就是防止外來火星點燃本地樹木,防止外來輸入。疫情初期,作為被病毒突然襲擊的中國內地,確實有病毒輸入香港的可能。但當香港採取「封關」、強制隔離檢疫措施後,在疫情控制方面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截止目前,沒有一例新冠病例是香港強制檢疫後,由內地輸入的。而香港第二波、第三波疫情,都是從歐美、印巴等地輸入。

隔,就是讓健康的人和被感染者隔開。如果能做全民篩查,那就能迅速找到森林裡哪顆樹有小火星。如果沒法全民篩查,那只能全民相互隔離,切斷傳染的通道。

治,是對已感染病人積極治療,這點香港社會做得不錯,截止7月14日,確診1570例,死亡8例,死亡率0.51%。比起歐美確實是不錯的成績。

知道要怎麼做,那香港社會能不能做?北京6月份也有過疫情反覆,能否參考北京模式?

在香港一檔著名時政節目《城市論壇》中,香港大學醫學院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說:北京疫情的時候做得非常到位,在一星期內(北京政府)做了近900萬次核酸檢測,全城有2000多個採樣點,政府承擔檢測費。

(2月份盧寵茂院長的醫療團隊曾多次請戰支援湖北)

可惜這位深港兩地醫生,不斷受到質疑。節目中主持就質疑院長來自深圳,但屬於豁免檢疫,問豁免檢疫人數會不會太多。也有同臺嘉賓,質疑院長是不是曾經支援武漢,現在到香港會不會給香港帶來風險。

盧院長回答:首先要分清楚哪裡是高危區域,高危區域過來是需要很嚴格的檢疫。深圳以三倍香港的人口,目前發生462個病例,病例只有香港的三分之一。過去140天沒有本地病例,60天沒有輸入病例。所以現在如果有人說怕深圳的人過來,那應該是反過來說,是深圳怕香港過來的人更對。如果要實施(粵港澳)健康碼,香港一定要控制好,像深圳一樣控制疫情,才能通過。

雖然目前無法確定第三波病毒具體由誰傳入香港,但是病毒株是由歐美傳入這點毋庸置疑。

這種變異新冠病毒,7月初內地媒體就報導了,並提醒已經從歐洲傳染到美國。為顯示世界第一大國的身份,美國確診人數也以竄天猴式增長,由日增2萬竄成日增7萬。

但是,媒體報導並沒成功警示香港社會,大部分市民還沉浸在抗疫成效不錯(跟歐美比),是否該進一步放寬管控措施的氛圍之中。反對派借著疫情穩定,大規模搞非法集會,造成人群聚集傳播病毒。中介機構引導市民,積極討論重新開放東南亞勞務市場,引進1.2萬菲傭服務港人。而本次第三波疫情確診者,就有菲律賓女傭。

可以說第三波疫情的發生,沒有防住,是香港社會嚴防內地、開放外國,放鬆警惕導致的。

歐美沒有一個國家、地區有能力做全民檢測篩查,那麼作為中國的香港,是否能參考武漢經驗進行全民檢測篩查呢?

這又遇到另外一個困難,檢測費用高昂。

香港私人醫療機構的病毒試劑目前主要為進口貨,當中不少機構取用醫管局同款的羅氏診斷試劑。14家檢測醫療機構收費由約1000多元至逾3000元不等,而來自私家醫院的消息指,相關試劑成本價目前約600元,加上人工及機械費用,直言「沒有什麼空間可以減下去」。之前香港日檢測量為7500人份左右。

而一河之隔的廣東省,檢測費用約82元,不同醫院不同掛號費,最終費用也就100元上下,與香港的檢測費用差距巨大。以盧院長的港大深圳醫院為例,每日能進行2500次檢測,試劑成本僅僅15元左右。

雖然沒有公開數據說深圳日檢測能力是多少,但是港大醫院只是深圳其中一家公立醫院,深圳有50家公立醫院(2019年5月數據),檢測能力遠超香港是肯定的。

按照國家衛健委公布數據,內地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達每日378萬人份。按照內地每萬人檢測能力,香港要趕上來,每天應該要做2萬個左右檢測,也就是現在的近3倍。

非得用外國檢測劑,高昂的費用顯然束縛了香港社會的防疫能力。殊不知世界上最大試劑生產國就是中國,控制疫情最有效的也是中國!

7月13日,香港特首林鄭宣布,將和內地兩家私企合作,為香港居民提供40萬次檢測,由政府承擔費用。後港媒報導該兩家私企為內地檢測龍頭企業的 「華大基因」與「中國檢疫」。雖然措施只是剛剛實施,但是起碼是個好的開始。

但即使是這種好事,香港社會依然有反對聲音。身處醫學界的香港立法會議員郭家麒就質疑港府未有招標,借疫情向內地輸送利益。甚至造謠港府借著內地企業之手,將40萬港人信息交給內地。

放著世界質量最好、價格最便宜的中國內地試劑不用,非要去用疫情控制得極差的歐美醫療產品,價格還是內地的幾十倍,這就樂意了?雖然說這是亂港派的故意搗亂,但是他們能成為議員,本身就代表有一定的選票支撐這種反中觀點。

之前的堅持「國際視野」,讓香港「檢」沒工具可檢,使得病毒在香港像在歐美一樣四處傳播。

不僅試劑、檢疫都是面向歐美,連口罩也是「國際視野」。

7月9日,港媒東網記者到灣仔及銅鑼灣一帶觀察口罩銷情。因疫情反彈口罩迅速漲價,一盒50個裝的成人口罩,售價在180至近300港元不等,採訪中記者見到日本生產的「超快適」口罩索價260港元一盒,亦有包裝盒印有加拿大國旗及「ASTM Level 2」字眼的50個裝口罩,要價280港元一盒。

連買口罩都要買外國產品,疫情嚴重的加拿大比疫情稍輕的日本還要貴。

那麼香港市面有沒有內地口罩,應該有,但是從記者拍的圖片看,沒看到,說明不多。7月11日,香港主流網媒之一的香港01,直接質疑內地口罩質量問題,認為種種原因下,內地口罩保質期只能有一個月。

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內地醫護戴著國產口罩,奔赴武漢戰病毒,沒有一例感染。人口和重慶接近的加拿大,感染近11萬,死亡近9000人,除了防疫措施的差距外,正規國貨和這種地方生產的口罩相比,質量還是相當有自信的。

雖然嘴上不承認內地做得好,但是許多港人卻用腳投票。根據香港入境處數據,7月5日至7月12日,已有逾萬人通過深圳灣口岸進入深圳,其中大部分是香港居民。

疫情防控只是一個例子,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香港社會也存在這種情況,只有「國際視野」,只相信西方,不肯睜開眼睛,看看自己所在的國家。這已經到了嚴重製約香港社會發展的程度。

持續一年多的香港「修例風波」,雖說原因涉及多個層面,但香港社會對祖國的不信任,確實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這個心態正好被反對派利用,以「反送中」為藉口,掀起撕裂香港社會的「巨浪」。

什麼時候,香港社會真正懂的「睜眼看祖國」,才是真正從心態上的「二次回歸」!

相關焦點

  • 有理兒有面:香港第三波疫情下,又有人在攪混水
    近幾日,香港已發現過百例感染病例,包括了餐廳廚師、養老院、學校老師、的士司機、家庭感染等多個本地感染群組。特區政府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直言這是「第三波爆發」。 疫情爆發,需要專業的人來研究、分析、應對。內地面對疫情,我們會想起「國士無雙」鍾南山,在香港一定也有專業的人站出來帶領大家對抗病毒是不是?
  • 那個要等英美疫苗的袁教授,才是香港的「致命病毒」
    有理哥在多篇文章中有提起過,正規頭銜是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曾是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不知道現在還是不是),香港特區政府防疫專家顧問團成員,深圳市港大醫院(公立三甲)臨床微生物與感染控制科主任。
  • 香港第三波疫情已致27人離世 擬建「港版火神山」
    中新網8月3日電 綜合港媒報導,近期香港發生第三波疫情,2日再有新冠肺炎確診者離世,累計35人不治,當中27人在第三波疫情下離世,全部是年長者。此外,第三波疫情下,慈雲山成為疫情「重災區」,區外人都敬而遠之,不過有記者調查發現,「加辣限聚令」及「口罩令」等措施下,少了人出街,令環境感染風險大大降低。8月1日,香港醫院管理局啟用位於亞洲國際博覽館的社區治療設施。圖為入住的男女病人分開左右兩邊,地面貼有標識。
  • 袁國勇:料香港秋冬將爆發第四波疫情,是否可信?
    香港今日(8月29日)新增18宗確診個案,其中2宗屬輸入個案,分別在巴基斯坦及菲律賓抵港。 在本地個案中,11宗與其他個案有關,另外有5宗不明源頭個案,包括2名退休人士、印籍外傭與傭主同住,以及一名工程人員。
  • 港大教授袁國勇:必須阻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進入第三波傳染
    中新社香港1月21日電 (記者 韓星童)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早前在武漢觀察了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後返港,他於21日記者會上透露,本次疫情現時可能進入第三波傳染,即在家庭和醫院內傳播,因此必須以足夠防禦措施阻止疫情傳播進入第三波。
  • 有理兒有面:被迫賣淫、遭遇毆打、被騙、失蹤——曱甴逃臺後的悲慘...
    她的禍心還是擺姿態、搞利用,以顯示「有退路」「有保底」的姿態欺騙那些炮灰繼續做垂死掙扎禍亂香港,繼續吃曱甴們的「人血饅頭」來掣肘大陸的發展,同時增加臺灣對抗大陸的底氣。臺灣駐香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資深專案主任梁昌球就曾經表示,臺灣方面只是嘴上說支援香港,因為援助計劃小組辦公室設在臺北,派駐官員都不能到香港,所以對港」人道援助計劃」只是表面說法,無法真正對有需要的香港人提高幫助。
  • 疫情下內地檢測機構卻在港遭「暗算」!亂港派一計不成又...
    香港第三波疫情來勢洶洶,連續9日確診超過百人,截止30日確診已達3152宗。疫情之下港府防疫手段一再加強,27日進一步採取了餐廳禁止堂食、強制戴口罩、禁聚令收緊至2人等措施,減少病毒擴散。應對新冠疫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測。作為已經應對了兩波疫情的港府,也明白這個道理。
  • 香港第四波疫情來襲!新增病例多與一個群體有關
    跳舞群組共出現132宗個案為至今最大的染疫群組今年七八月份,香港曾出現第三波本土新冠肺炎疫情,當時香港實行自願全民檢測、建香港版「方艙醫院」,內地派出救治、檢測隊伍支援,隨後疫情得到控制。但是這幾天,香港本地確診病例又迅速增多,被稱為是開始了第四波疫情。
  • 堵住香港疫情進入內地,香港對外國人不設入境限制必須改變
    本港新冠疫情持續肆虐,今日(21日)新增85宗確診個案,累計增至累計增至8,238宗。輸入佔7宗,餘下78宗本地個安中,有27宗源頭不明。瑪嘉烈醫院一名有長期病患的82歲女病人,累計131人死亡。包括鯉魚門邨鯉生樓共有3個單位中招,3戶都並非同樓層及座向,有患者跟「跳舞群組」相關;德泰大廈則有3個單位6人確診,2戶同座向,有患者涉及「跳舞群組」及工作場所,但未肯定是否被上班地點感染。香港距離祖國內地十分近,人員往來頻繁。疫情環境下,香港很可能成為病毒進入內地的國內源頭。我們知道,當年非典就是先從香港等地爆發然後迅速傳染至全國其他省份。
  • 辛苦香港警察,禍國殃民者,有多少抓多少!丨香港一日
    過去9個月,中央一直高度關注香港的疫情發展,積極回應特區政府提出的請求:包括個人防護物資的供應、生產口罩機器的出口、協助滯留內地和海外港人回港,以及為支援香港遏制第三波疫情和提升日後治療病者能力的三大項目。「中央支援香港抗疫,再次體現了自回歸以來,中央全力支持香港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
  • 疫情國際周報|日韓第三波疫情可能到來 平均每17秒就有一位歐洲人...
    累計確診病例數列全球第三的巴西近期疫情有所反彈,累計確診病例數在本周突破600萬例。截至20日,巴西至少已有6個州的首府城市新冠肺炎重症監護病房佔用率達到或超過80%。」,平均每17秒歐洲就有一人因感染新冠病毒病亡。
  • 第四波疫情?香港再度面臨危機,鍾南山發表重要講話
    自疫情爆發以來,香港已經經歷了4波疫情反彈,而此次確診病例是香港首次確診病例突破百例。香港迎來第四波疫情 學校再次暫停教學授課據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在確診的數百例病例中,有24例病例感染原因尚不明確,而有62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十五專題談港澳臺工作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是充分反映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偉大實踐的最新教材,是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推動工作的最新教材,是我們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帶領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最新教材,是為世界謀大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新教材。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講了什麼、怎麼學
    筆記君第一時間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進行了學習,與大家分享一些初步的收穫。19個專題,92篇文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全書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為開篇之作。《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出版發行,對於推動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對於幫助國際社會更好了解這一重要思想的主要內容,增進對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的認識和理解,具有重要意義
  • 香港第四波疫情爆發 分析料樓價持續調整
    觀點地產網訊:11月26日, 差估署指香港10月私宅售樓指數報380.9,按月跌0.6%,扭轉9月升勢,兼創半年低。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表示,在經濟及失業情況仍存隱憂下,即使疫情表現相對穩定,上月樓價指數亦出現意料之外的偏軟。
  • 【券商聚焦】中金公司:「第三波疫情」將對全球可能產生的影響
    鳳凰網港股|中金髮研報指,近期東南亞,南亞,拉美,中東北非,新興歐洲等地區新冠確診上升較 快,成為「第二波」歐美之後的全球「第三波」疫情;其中以土耳其, 巴西,俄羅斯,印度,墨西哥,及印尼等大型新興經濟體為代表。中金預計,如果第三波疫情持續發酵,可能對全球跨國交流「解封」節奏, 製造業產業鏈和大宗原材料供給,全球需求以及金融穩定等造成影響.
  • 陳根:歐洲深陷第二波疫情,與第一波疫情有什麼不同?
    歐洲新冠疫情已然面臨第二波高峰壓境,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稱歐洲「深陷第二波疫情」,預計「今年聖誕將大不同於尋常」。全球股市近日更是跌勢不止。事實上,在那些單日新增病例只有個位數的日子裡,歐洲人曾短暫重獲了出行和社交陳根:歐洲深陷第二波疫情,與第一波疫情有什麼不同?的自由、甚至生出了「生活很快會重回正常」的幻想,然而所有的幻想都在現實前被打的稀碎,最終,還是回到了疫情前。
  • 回歸十年中央領導關心香港 時刻把香港放在心上
    (今日中國)新華社北京6月29日電(記者 陳斌華 李凱 張勇)6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一行乘機抵達香港,將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三屆政府就職典禮。
  • 日本「第三波」疫情要來?除了單日新增破2000例,眼下疫情還有這些...
    日本18日報告新增新冠確診病例2203例,是疫情暴發以來單日新增首次超過2000例。疾病防控專家擔憂,日本或迎來「第三波」疫情。相比今夏第二波疫情,日本眼下疫情呈現老年患者比例升高、重症風險增加、聚集性疫情類型多樣等特點,疫情防控難度加大。
  • 香港一線|蔡冠深:香港發展前景很好,前提是要擁抱祖國
    蔡先生長期關注下一代的培養,一直傾囊資助內地與香港的教育事業。作為一個地道的廣東人,他對粵港澳大灣區有著獨到的見解,作為一個資深港人,他對香港社會面臨的一些問題也有著自己的思考。聊聊您今年的兩會提案?我的提案早前已經用電子的方式報上去了,疫情的關係提前報上去了,我一共遞交了七個提案,覆蓋的面很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