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感溫度超55℃ 全國8億人「熱到蒸發」

2020-11-24 cnBeta

有研究稱2019年將是歷史上最熱的一年,而最近這一周又堪稱最熱的一周,範圍最大、強度最強、持續時間最長的高溫悶熱天氣波及全國多達約8億人。26日周五本輪高溫範圍最大的一天,21個省會級大城市出現高溫,尤其是湖南、浙江、江西中部、重慶東北部、安徽東南部等地體感溫度超過55℃,「熱到蒸發」。

27日全國高溫範圍有所縮小,但酷熱地區擴大,尤其是安徽、重慶。

28日高溫範圍繼續擴大,東北地區加入其中,華北、黃淮地區進一步升溫,江南地區悶熱擴大。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高溫悶熱天氣仍將繼續,但是降水也來了。

根據中央氣象臺消息,預計7月28日14時至29日14時,黑龍江中部、河北東北部和中部、北京北部和南部、山西中部、山東中南部、江蘇中北部、河南中北部、陝西東南部、江西西部、福建北部和南部、廣東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將有8-9級雷暴大風或冰雹天氣。

此外,黑龍江中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中北部、陝西北部、甘肅中部、四川中東部、河南中北部、山東中南部、江蘇中北部、福建、廣東、江西中南部、海南等地的部分地區將有短時強降水天氣,小時雨強20-50毫米,局地可達60毫米以上。

相關焦點

  • 熱҈到҈融҈化҈ !全國「熱哭」預警地圖出爐 體感溫度超50
    據悉,26日是本輪高溫範圍最大的一天,波及人口約8億人,部分地區的體感溫度甚至超過55℃。熱到發紫!多地體感溫度超50℃如果說本周我國遭遇今年來最「霸道」的高溫天氣,那麼26日就是本輪高溫最「霸道」的一天。26日,高溫範圍繼續擴大,西南地區東部等地加入「高溫戰隊」,高溫波及人口約8億人。
  • 140年最熱?部分地區體感溫度超55℃,保命重點防好三種病
    8億人齊「蒸桑拿」 部分地區體感溫度超55℃ 7月26日,中國天氣網發布今年首個「全國熱哭預警地圖」,26日成為本輪高溫範圍最大的一天,波及人口約8億人,出現高溫的省會級大城市達21個,湖南、浙江等部分地方的體感溫度甚至超過55℃,屬於「熱到蒸發」區域。
  • 都熱暈了才30℃?專家:體感溫度不等於實測溫度
    青島新聞網8月4日訊 連續30℃以上的高溫天氣,讓青島市民大呼受不了。有的市民說,明明感覺非常熱,但是氣象部門發布的最高溫度只有30℃多一點,這讓人不太理解,有些網友甚至懷疑氣象部門數據的準確性,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溼度和風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近日的冷空氣南下,溫度降到十幾度還是挨得住的,然而下午一下雨,空氣溼度高,潮溼還格外陰冷,氣溫明明比早上高,然而早上還能瀟灑肆意,下午就只剩瑟瑟發抖。關鍵它不僅下雨還颳風,時時刻刻讓人活在被刺骨陰冷支配的恐懼下。為什麼同樣溫度,溼度變高就顯得格外冷呢?哪怕溫度變高了,高溼度下竟也覺得還不如低溫低溼暖和?——這個,就涉及到水寒效應了。
  • 中國7億人遭高溫「燒烤」 局地體感溫度超50℃
    上海、湖北、重慶等地近日相繼拉響今夏首個高溫紅色預警,此外,江蘇、安徽的一些地區電網負荷屢創新高,全國多地開啟高溫「燒烤」模式。來源:中央氣象臺網站  高溫預警持續拉響 部分地區體感溫度超50℃  26日18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
  • 青島市民大呼熱暈了才30℃?專家:體感溫度不等於實測溫度
    有的市民說,明明感覺非常熱,但是氣象部門發布的最高溫度只有30℃多一點,這讓人不太理解,有些網友甚至懷疑氣象部門數據的準確性,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氣象部門:體感溫度和實測溫度不是一回事   以8月3日為例,氣象臺播報市區當天的最高氣溫為30.4℃,很多網友表示質疑,一些人認為氣溫應該不低於35℃。
  • 什麼是「體感溫度」?
    天冷了可以穿一層又一層衣服,天熱了卻不能脫了一層又一層。現在身在南半球的同胞們,這麼熱的天你們怎麼辦?今年夏季,伊朗有一天當地的體感溫度達到74℃,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極為罕見的高溫。這麼高的溫度,人體組織不會出現變化嗎?解決這個問題前,請先注意「體感溫度」,什麼是」體感溫度「?溫度是真的,但它並非天氣預報通常播報的「氣溫」,而是指「體感溫度」。何為「體感溫度」?
  • 體感溫度達74℃ 人會「熟」嗎?
    伊朗體感溫度74℃?是真的!這個溫度同樣讓數據帝感到「惶恐」,連夜查詢了當地氣象數據,發現這個溫度確實是真的,但它並非天氣預報通常播報的「氣溫」,而是指「體感溫度」。何為「體感溫度」?簡單說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但是總體來說,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溼度,因此體感溫度就是「摻了水分」的溫度。
  • 體感溫度≠天氣預報溫度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有感覺,天氣預報明明是32℃,但體感溫度卻不止於此,這是為什麼呢?天氣預報中的氣溫是指1.5米高處百葉箱中空氣的溫度。而體感溫度是指人體感受到的空氣溫度。體感溫度受多種因素影響,比如環境、溼度、風速、日射、著裝顏色、體質、城市「熱島效應」等,但主要有四項:一是溫度,即天氣預報的溫度。二是溼度,通常溫度比較高,溼度比較小,人體不感覺到難受,因為人體表的水分被蒸發掉會感覺比較乾爽。
  • 體感溫度≠天氣預報溫度,這個很正常
    山西被劃入「燒烤派」   同樣是熱,全國各地的感受卻不同。  中國天氣網近日推出了6月全國高溫流派地圖,將高溫分成了「燒烤派」和「清蒸派」。那如何判斷到底是「燒烤派」,還是「清蒸派」呢?其實和溼度大小有直接的關係。「燒烤派」的最大特點是極端氣溫高、相對溼度小。說白了就是沒有什麼水分,然後還要置身於「烤箱」中「烤」。
  • 體感溫度是什麼?空氣溼度和體感溫度的關係如何?
    【氣溫、相對溼度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體感溫度」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溼度,溼度越大,體感溫度和實際溫度差異越大;氣溫越高,溼度對體感溫度影響越大。
  • 體感溫度計算方法研究
    人們在長期的研究和實踐中,提出了許多表徵體感溫度或人體舒適度的辦法,劉梅、于波等根據熱平衡建立體感溫度模型[2-3]、紀秀玲、陳慧梅、譚福君等通過調查人體在夏季、冬季對環境的反應[4-6]、呂偉林、吳兌、Gail S.Brager等對多種人體舒適度和體感溫度公式進行對比分析[7-9],各級氣象臺站則採取各種經驗公式的方法開展體感溫度預報服務。
  • 酷暑肆虐南歐 義大利中部體感溫度高達55攝氏度
    熱浪席捲南歐,多人死亡,農業生產的損失更是高達數百萬歐元。據法國「歐洲時報」8月7日報導,義大利中部體感溫度甚至達到55攝氏度。科學家稱這是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結果;如果不遏止全球氣候變暖的進程,歐洲因極端氣候死亡的人數將增加50倍,從目前的每年約3000人,到本世紀末將達15.2萬人。 據法新社消息,8月初以來酷暑肆虐,義大利和羅馬尼亞至少有5人因極端天氣喪生。從西班牙、葡萄牙、法國、義大利,到巴爾幹半島和匈牙利等地區都創下高溫,部分地區甚至突破既有紀錄。
  • 體感溫度超45℃!高溫連續5天!南昌接下來一周……
    這些幾乎都對江西沒什麼影響告訴大家四個字晴熱依舊就在昨天江西省發布了高溫橙色預警來看看這是下午三點全國氣溫排行榜感覺要熱化了……南昌也發布了高溫橙色預警信號究竟有多熱呢看看這紅到發紫的體感溫度你就知道了而昨天
  • 預報溫度和體感溫度不是一回事
    預報溫度和體感溫度是一回事嗎?為什麼不一樣?  天氣預報中的氣溫是指1.5米高處百葉箱中空氣的溫度;體感溫度是指人體感受到的空氣溫度。  體感溫度受多種因素影響,但主要有四項:  一是溫度,即是天氣預報的溫度。
  • 體感溫度和溫度間有啥關係
    何為「體感溫度」?簡單說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但是總體來說,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溼度,因此體感溫度就是「摻了水分」的溫度。
  • 體感溫度已到-30℃!風力每增加2級:體感下降6-8℃!
    最冷天氣已上線,除了氣象溫度,其實還有個體感溫度,更能反映人體所感受到的冷暖程度,會受到氣溫、風速、相對溼度等因素的綜合影響,經常會比氣溫還要更低。昨天晚些時候,北京市的體感溫度就已經降到了-30℃!這是什麼概念?
  • 人民日報新知:來,算一算體感溫度
    如果此時一陣大風吹過,好容易才被你身體加熱好的小氣層就一呼啦被吹跑了,換成溫度低的「新」小氣層過來罩著你,你自然就覺得冷了。   同樣道理的,還有溼度。溼度也會影響體感溫度。比如,天冷時,溼度越大就越冷;天熱時,溼度越大就越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北京和上海:同樣氣溫下的夏天,上海更覺悶熱難耐;而同樣氣溫下的冬天,上海更覺陰冷刺骨。這就是溼度在對體感溫度發力。
  • 體感溫度要比天氣預報「熱」2℃左右
    相關新聞:未來三天江西大部分地區日最高氣溫達35~37℃  本報訊 記者金路遙、實習生劉利櫻、金官報導:7月3日中午,家住南昌紅谷灘新區的徐先生滿頭大汗地鑽進車裡,儀錶盤裡顯示的氣溫達到37℃,而當日氣象部門監測到的南昌最高溫為35.1℃。
  • 體感溫度不足28℃ 這些地方喊你去避暑
    「利用當地氣象部門監測的近30年7至8月氣溫、風速和相對溼度等天氣條件,制定了適合安徽的夏季氣候舒適度等級劃分,依次分為很舒適、舒適、熱、炎熱4個等級。」楊彬告訴記者,評選將夏季涼爽舒適的氣候資源作為參評基本條件,綜合參考了國標《人居環境氣候舒適度評價》和全國氣象行業標準《避暑旅遊氣候舒適度評價標準》。安徽夏季氣候舒適度被劃分為:很舒適、舒適、熱、炎熱4個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