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範剛畢業的時候,我對教育事業充滿著熱情。在新教師培訓的過程中,一個專家在他的講座上表示:「老師與學生相處的時候,就應該把學生當成朋友,這樣你們之間就沒有隔閡,沒有代溝,沒有……」
在第一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把專家的這句話奉為經典,無論上課期間還是下課時間,我都儘量做到和學生平等相處,和他們親密無間。剛開始一段時間還好好的,但時間一長,學生就開始不鳥我了:上課的時候插嘴,隨意打斷我的話,到最後甚至無法無天,連作業懶得做,學生成績更是一團糟……在他們看來,老師是他們的鐵哥們,不管他們表現多麼糟糕,老師都會寬容他們的。
難道專家的話也錯了嗎?我陷入沉思。後來經過了解,我才知道:那些專家是從來都是不上課的,就算曾經上過課,那也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他們當中有些人的理論觀點,和當今教育教學第一線的實際情況可謂南轅北轍,相差甚遠。
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和學生做朋友嗎?通過幾年時間的摸索,我覺得:教師可以和學生像朋友,但絕不能成為朋友。一旦學生對老師缺乏了敬畏之心,很可能就會以他的「個性」來挑戰你的耐性,會把你的容忍當作他不要臉的資本。
在師生相處的過程中,老師就是老師,學生就是學生,如果概念混淆,定位失準,很可能開教育之倒車。
對於學生,該批評的時候就應有帶著辣味的批評,只有讓他們紅紅臉、出出汗,才能把他們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上的「毒素」排除體外,換來學業成績方面的「芝麻開花——節節高」。該表揚的時候,老師就應該大加讚賞,讓對方的優秀表現成為其他學生的榜樣,也堅定對方的自信心。
師生關係,遠之則怨,近之則桀驁不馴。與學生相處,教師一定要把好嚴與愛的度,恩威並施,才能讓學生在敬畏中不乏感受其親切,在嚴管中感受其關愛,才能讓班級管理和教育教學工作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