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材整體趨勢:自下而上,呈星火燎原之勢。2020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提出「對於臨床用量較大、採購金額較高、臨床使用較成熟、多家企業生產的高值醫用耗材,按類別探索集中採購,鼓勵醫療機構聯合開展帶量談判採購,積極探索跨省聯盟採購」,同時相關部門要求綜合試點省份要在2020年探索高值耗材帶量採購。截止目前已有多個平臺推進,①全國層面:冠脈支架全國帶量採購即將公布中標結果。②地方層面:目前已有12個省或省級聯盟開展,其中由小(區域)擴大,由少(品種)變多是主要模式,江蘇、福建等已逐步形成制度化的招採節奏,而安徽將2019年省屬醫院的脊柱及人工晶體帶量採購結果擴大到全省,與藥品4+7擴圍思路類似。
支架全國集採:規則較為嚴厲,關注中選企業類型。2020年10月,《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採購文件》發布,明確帶量採購相關具體規則,整體看,①採購量:意向採購總量超預期。聯盟地區醫療機構報送的首年意向採購總量107萬個,採購周期2年,符合條件的12家企業一共有27個註冊證。②中選規則:不做分組,整體競爭激烈。本次集採以註冊證作為採購單元申報,不設任何分組。③用量分配:存量產品優先,中選才有機會。醫療機構報送需求的產品若在中選範圍,對應意向採購量全部計入該中選產品的協議採購量。如未在中選範圍,則第一名中選產品分配量不少於待分配總量的10%,其餘待分配量由醫療機構按相應規則自主決定。該規則下,企業傾向於讓旗下主流產品中選(保住存量),由此降低對現有臨床使用格局的衝擊。
長風破浪會有時:支架作為醫用耗材中第一個全國範圍進行帶量採購的品種,其採購結果將對耗材行業的預期產生重大影響。但我們亦認為不同耗材產品類別差異較大,規則設計會有較大差別,且從推行節奏看,穩步推進仍是主基調。從中遠期看,我們認為:①品類空間廣闊,②進口替代空間大,③消費屬性強,④產品線豐富,具備以上特點的耗材品種具有較好行業機會,但對公司利潤表的影響(以價換量)需要在時間和空間維度做更多觀察。相關標的:威高股份(H)、三友醫療、南微醫學、大博醫療、春立醫療(H)、愛康醫療(H)、昊海生科(A/H)、凱利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