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影響中國一半知識分子!竟是一個茶博士!

2020-12-05 芸品茶舍

前不久和朋友坐在一起喝茶,席間我們聊到茶的精髓是什麼。朋友認為,茶的精髓在於默默無聲。也有朋友認為,茶的精髓在於拿起與放下的思考。還有朋友認為,茶的精髓在於無。其實,不論是誰的觀點,都沒有對錯之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每個人也都在用著自己的方式品味著一杯茶。

就拿獲得兩屆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被稱作中國幽默大師的他。不僅是語言博士,也是茶葉的博士。出生在福建的龍溪的一個基督教家庭之中,父親是教會的牧師。這樣的家庭環境,為他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他的家鄉,則是名副其實的茶鄉。

諾貝爾文學獎

正如他說:我的家鄉是天底下最好的地方。這樣的出生環境,讓他從小對茶就耳濡目染,也讓他的一生與茶有了不解之緣。說到茶的精髓,記得他曾說:捧著一把茶壺,中國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質的精髓!

十九世紀末出生的林語堂,1912年在上海聖約翰大學就讀,畢業後去了清華大學任教。不久後便開始了他漫漫的求學之路。1919年赴美國哈佛大學攻讀文學系,可因助學金的問題,被迫停止。不得已在法國打工,又去了德國留學。其中在1922年,以轉積分的方式再次回到哈佛大學攻讀碩士學位,1923年在萊比錫大學攻讀比較語言學,最終獲得博士學位。

林語堂先生對茶不僅僅是喜愛,更是以研究者的身份對待一杯茶,甚至被稱為茶博士。記得他在《生活的藝術》一文中 對茶有著高度的讚揚,其中他寫到:它(茶)在國民生活中的作用超過了任何一項同類型的人類發明。因為茶成了國民生活的必需品,以至於,只要有一壺茶,中國人到哪裡都是快樂的!

與流浪女作家三毛不同的是,林語堂先生也有一段這樣的描寫:嚴格來說,茶的第二泡最為妙!第一泡譬如一個十二三歲的幼女,第二炮為年齡恰當的十六女郎,而第三泡則以是少婦。照理論上說起來,鑑賞家認為第三泡的茶不可復飲,但實際上,享受這個「少婦」的人仍很多!想必林語堂先生這樣的感悟,也是源自於「從來佳茗似佳人」的啟迪。

茶文化

之所以能夠成為茶博士,也和他小時候的經歷有很大的關係。記得他在一篇回憶錄中有這樣的一段文字,記錄了他童年的生活。在他童年的記憶裡,因為父親是牧師的身份,他的媽媽在村裡也有很高的地位。

平易近人的母親總是受到很多的人的喜歡,從從未見過母親在鄉裡鄉親中擺架子。父親經常會請村裡的人來家裡喝茶談天,聽著他們講著故事,坐在一旁的他不僅滿足了好奇心,也豐富了他從小的認知。秀美的山水和質樸的風土人情豐富了他的童年生活,從而構建了他人生觀的基石。

作為中國的幽默大師,從小生活在茶葉的故鄉,讓他對家鄉的茶葉有著深入的理解。加之他西方求學的經歷,似乎在他對茶的感悟中,總會透露出一些「洋味」。正如他在《幽默雜話》中寫道:最佳的茶無論是武夷小種,或是鐵觀音、鐵羅漢、都是初喝時若不覺其味,靜默三分後,才得其此種不足與外人道之底蘊。若有西洋人以鐵觀音之味為不甚明顯強烈,必先加以牛奶而次加以白糖,那簡直是沒有喝鐵觀音的資格。幽默也是雅俗不通過,愈幽而愈雅,愈默而愈俗……

茶文化

想到現在的PS照片合成技術,還有一些所謂的喝茶人。想到林語堂先生曾調侃,在杭州名泉和名茶的產地虎跑的那些「虛假的旅行」。他說,看到有些旅行的人,手拿著茶杯將自己攝入照片中。當拿給朋友看時,自以為是一件很風雅的事情,怕的就是重視照片時,就忘了茶的滋味。

林語堂先生作為幽默大師,寫下了不少優秀的著作。正如他說,他的靈感歸功於煙和茶。西方的留學經歷,讓他在前人的基礎上,有了中西結合的幽默表達。在尚未對茶葉有深入的科學研究時,他就說,品質上好的茶一定會有回饋,在品飲的半分鐘後,其化學成分和津液發生作用是,即能覺出。

茶文化

不論是對喝茶的氛圍,喝茶的禮儀、喝茶的研究等諸多方面,林語堂先生都有著深入淺出的描寫,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正如一杯茶細膩而敏銳的感覺,要體會「茶味」,還是需要靠我們多喝、多體會。林語堂先生認為一個人只有在神清氣爽,心平氣和,知己滿前的境地中,才能領略到茶的滋味。

特昆雪說:茶,永遠是聰慧的人們的飲料!

一杯茶的「真味」在我們每個人心中,也讓我們在無言的世界中,領略未所遇見的廣闊天地。

一杯茶的「真福」在我們的煙火的生活中,拿起與放下的沉浮中,領略寧靜淡泊的心境。

一杯茶的「真言」在我們從濃到淡的品味中,生命的喚醒與綻放,芬芳的傾吐到生命無味的布施,是對完整人生的完美追求!

關注【芸品茶舍】只為一杯地道雲南好茶!分享喝茶體驗,傳播茶葉文化!

一杯茶在你心中,又有怎樣的滋味呢?

你的評論、點讚、分享、收藏是對小編最大的鼓勵和支持!

申明:此文是【芸品茶舍】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老舍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瑞典科學院:假的!這一謠言從何而來
    如果真如傳言所說,如果老舍沒死,那麼中國第一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就不是莫言而是老舍了。 諾貝爾獎其實還是一個政治性很強的獎項,尤其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獲獎的更多的還是西方作家。 在一九四、五十年代,關於諾貝爾文學獎將頒給中國人的傳說就已經在文學界流傳。
  • 哪些中國作家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好在殘雪清醒,她的話很值得點讚:這不過是一個獎而已。 趁著這個機會,記者理一理這些年來的「諾獎提名」流言。 上世紀90年代,「辜鴻銘熱」成為一個文化現象。之後,一則關於「辜鴻銘與泰戈爾同被提名為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的流言便流傳開來,而辜也由此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人。
  • 1927年,魯迅拒絕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始末
    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國人,靠著這「中國」兩個字罷,那麼,與陳煥章在美國做《孔門理財學》而得博士無異了,自己也覺得好笑。我覺得將來不敢說,就目前中國實在還沒有可得諾貝爾賞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們,誰也不給。倘因為黃色臉皮人,格外優待從寬,反足以長中國人的虛榮心,以為真可與別國大作家比肩了,結果將很壞。
  • 林語堂: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最多的中國作家
    近日,2018、2019諾貝爾文學獎出爐了,讓大家又開始關注這一文學界最高獎項。那麼在我們中國作家中,誰是獲得諾貝爾獎提名次數最多的中國作家呢?他就是林語堂。他獲得過兩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名單是保密的,期限是五十年。目前可以查到的,都是五十年前的名單。目前能夠查到的確切名單,中國作家只有兩位獲得提名:胡適與林語堂。胡適一次,林語堂兩次。
  • 李敖:諾貝爾文學獎不給中國人 因有偏見提名不算啥
    」《李敖50年唯一自選集》的出版消息傳出後,很多圈內人都在議論一個有趣的話題:李敖老矣,書能賣否?日前,本報記者書面採訪了李敖,他談到了自己的作品、臺灣文化、「民國熱」及父子親情等,更談到了眼下正熱的莫言被博彩公司看好、成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一事。他在回復的字裡行間中依然不改狂傲不羈的本色,直言諾貝爾文學獎帶有偏見,而提名本身不算啥,最重要的還是看被提名的小說是否有足夠的分量。
  • 莫言之前獲得過世界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中國作家們
    諾貝爾文學獎獎章 諾貝爾文學獎可以說是世界文學領域的最高獎項了,我們都知道莫言在2012年獲得了世界諾貝爾文學獎,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莫言之前,在中國有很多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作家,有的人可能知道一兩個,但是知道的也不全面,今天我特意整理出來和大家一起欣賞這些作家。
  •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賠率榜:中國作家殘雪排第三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時間為10月10日。今年最大的看點是將同時揭曉2018年與2019年兩屆獲獎者。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因一系列風波而暫停頒發。賠率榜揭曉,中國作家殘雪排第三近日,NicerOdds公開了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賠率榜,中國作家殘雪、餘華、楊煉等榜上有名,其中排名最高的殘雪排第三名。加拿大作家安妮·卡森排名第一,而2018年諾貝爾「新學院文學獎」得主瑪麗斯·孔戴則排名第二。
  • 作家曹乃謙稱未獲入圍諾貝爾文學獎複評通知
    我認為中國作家之所以不能獲諾獎,有這樣的原因:漢語翻譯成英文的作品,太少,而且漢語非常難翻譯,國際上優秀的漢語翻譯家也太少。這些因素都導致了中國作家要想得到世界承認,是很漫長的道路,困難重重。  另外,我們國家有深遠的文化歷史傳統,我感覺我們沒有必要那麼急迫地想要通過諾獎這樣一個獎項去求得某種認可。而且,獲不獲得諾獎也不能代表中國作家的水平與世界文學差距有多遠。
  •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回歸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裡你最欣賞哪位
    由於性侵醜聞和內訌事件,瑞典文學院2018年暫停頒發諾貝爾文學獎,並宣布將2018年的獎項順延到2019年。因此,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同時出現了兩屆獲獎者。「漢德克則是一個更具爭議性的選擇。」他表示,這名奧地利作家是當今小說界最具影響力作家之一,從1966年起就一直處於爭論之中。據《衛報》報導,諾貝爾文學獎揭曉後,託卡爾丘克的英國出版商Fitzcarraldo正在緊急準備再版這位波蘭女作家的作品。該出版社的一位編輯說,「她是一個非常獨特的作家,創作領域廣闊,她也是一個政治活動家、女性主義者和公共知識分子。」
  • 法國作家莫迪亞諾獲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201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加拿大作家愛麗絲•門羅;2012年的這一獎項則由中國作家莫言獲得。      【漲姿勢】       諾貝爾文學獎是如何評出來的?  諾獎各獎項評選基本流程相似。就文學獎來說,評獎機構為瑞典文學院及諾貝爾委員會。
  • 美國女詩人獲諾貝爾文學獎!她是何許人也?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社】;作者:陳爽 張奧林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開獎季仍在進行。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2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結果,已於北京時間10月8日揭曉,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此殊榮。 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和提名者作品推薦
    [摘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固然是喜事,但配得上諾貝爾文學獎的人,永遠比實際得獎的人多。對喜歡文學、熱愛讀書的人來說,無論獲獎者還是提名者,他們的作品都值得一讀。根據諾貝爾官網消息,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為法國作家派屈克·莫迪亞諾。瑞典皇家學院官方網站的數據顯示,今年諾貝爾文學獎有210位提名候選人,其中36位是首次獲提名。歷任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平均年齡為65歲,其中最年輕的獲獎者為46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固然是喜事,但配得上諾貝爾文學獎的人,永遠比實際得獎的人多。
  • 諾貝爾文學獎為何很少有中國人被提名,主要是這個原因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揭曉,因為這個獎項有個中國作家被提名了,這個作家的筆名是殘雪。雖然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被提名也是被國際上的一種認同。如果熟悉諾貝爾文學獎的人會發現一件事,就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一直以來中國作家都比較少,這個可以說是個很奇怪的現象。那麼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的產生呢?
  • 中國有多少人獲得過諾貝爾獎提名?他竟然獲得諾貝爾獎跨界提名!
    中國近代以來又有多少人曾經獲得諾貝爾獎提名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慢慢了解。5.朱棣文:1948年出生於美國,美籍華人,199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6.崔琦:1939年出生於河南,美籍華人,1998年獲諾貝爾獎物理學獎。7.高行健:1940年出生於江西,1962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專業,1997年取得法國國籍。200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並因此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華人作家。8.錢永健:1952年生於美國,錢學森的侄子,美籍華人,200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 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沒有老舍怎麼回事?1968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是誰
    很長時間以來,老舍先生曾「距諾貝爾文學獎僅一步之遙」的傳聞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一個廣為流傳的版本是,由於老舍先生於1966年投湖,而諾貝爾文學獎的慣例是不頒給已故之人,因此196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最終頒給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因為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名單需保密50年才能公布,所以這則坊間傳聞也始終未知真偽。
  • 諾貝爾文學獎2019提名名單
    據媒體報導,諾貝爾基金會5日表示,瑞典學院今年將同時頒發2018年和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2018年,受性侵醜聞影響,文學獎的評審機構——瑞典學院陷入信譽危機,多名院士先後辭職抗議,導致評審無法繼續,瑞典學院決定不頒發諾貝爾文學獎。 而瑞典文學院表示,今年將會恢復頒發,並會產生兩位得主。 ​諾貝爾獎2019年頒獎時間是哪天?
  • 諾貝爾文學獎公布是什麼情況 諾貝爾文學獎名單都有誰
    當地時間10月10日,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將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他們將享有這一殊榮和8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
  • 2019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曾被評法西斯波蘭女作家成2018年...
    北京時間10月10日19時許,2019年和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此前,201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因故未能按時頒發,所以今年將同時揭曉2018年和2019年的獲獎者,被稱為「雙黃蛋」。不久前,在英國某博彩公司賠率榜上,中國作家殘雪、餘華、楊煉等榜上有名,其中排名最高的是殘雪,一度排在第三位,成為熱門人選,被戲稱為「萬年陪跑」的村上春樹緊隨其後。但最終,他們都與諾獎擦肩而過。
  • 諾貝爾文學獎即將揭曉: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最熱門,中國作家呢?
    1985年幻想小說《使女的故事》的發表,令她一舉成名,獲提名普羅米修斯獎和星雲獎,以及英國文壇最高榮譽布克獎,《使女的故事》也成為20世紀最經典的幻想小說之一。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曾四次提名英國布克獎,並在2000年以小說《盲刺客》摘得這一桂冠,2017年獲得卡夫卡文學獎和德國書業和平獎,正因為如此,近年來她也一直是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之一。
  • 法國作家莫迪亞諾獲諾貝爾文學獎 曾影響王小波和王朔
    諾貝爾文學獎於當地時間9日揭曉,獲獎者為法國作家派屈克•莫迪亞諾(Patrick Modiano)。此前獲獎熱門的日本小說作家村上春樹今年再度與該獎失之交臂。這也是法國作家第11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派屈克•莫迪亞諾生於1945年,是公認的當今法國最有才華的作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