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長大後智商高不高,從他們小時候睡覺狀態就能窺探一二。
執筆:邵菲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寶寶成長的每一刻,媽媽都不想錯過,甚至在其睡覺的時候都一直在旁守候,看著他們的各種小動作,感覺心都要融化了,但是各位媽媽們,你們真的讀懂了寶寶小動作背後的信號嗎?
寶寶睡覺時出現這些「怪癖」,說明大腦發育好
1、面帶微笑
微笑是大腦對外界刺激做出的一種正常反應,通常在清醒狀態下較為常見,如果寶寶在睡著後還經常面露微笑,說明其大腦神經發育成熟,大腦皮層仍處於興奮狀態,能對外界刺激做出靈敏的反應。
幸孕姐小貼士:微笑是寶寶與生俱來的本領,如果在10周左右仍未出現,可能是大腦發育出現了問題,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
2、總是驚醒
不少寶媽發現,自家寶寶在睡覺的時候,時常會像「觸電」了一樣突然反彈,或者是有一點聲響就驚醒,擔心他們是不是睡不好。
其實,只要寶寶白天沒有受到驚嚇,且醒後還能快速入睡,就不用太過擔心,反之還是智力發育好的信號。
這說明寶寶的對外界的感知能力以及靈敏度逐漸增加,且在睡眠狀態中還能保持警惕狀態,一旦外界出現聲音、光線、震動等刺激變化,就立馬能做出反應。
而這個過程,需要神經元連接、神經遞質傳遞等相互協作,並能刺激發育,形成正反饋。
3、喜歡翻滾
通常,寶寶在三個月之前還不具備翻身的本領,大多保持一個睡姿,但是隨著骨骼、肌肉的發育,在睡覺的時候會開始翻身。
專家表示,身體軀幹的動作受大腦中樞神經的指令形成,如果三月齡以上的寶寶在睡覺時總是做出翻身動作,其大腦正在快速發育。
幸孕姐小貼士:如果寶寶到了五個月還不會翻身,在排除身體胖、穿衣多等客觀因素之後,需及時就醫檢查,謹防大腦發育出現滯後異常。
4、喜歡「拳打腳踢」
其原理同上,但是這個動作的完成,對寶寶大腦發育的要求更高,因此,你家孩子熟睡後如果經常出現這個動作,暗示其大腦的可塑性很強,更易成小學霸。
有研究資料上顯示:嬰兒時期突觸修剪到兒童時期是大腦可塑性最強的時候,孩子在進入深度睡眠狀態後,還一直「拳打腳踢」,其身體的協調能力、運動能力等會進一步得到提升,進而刺激大腦進一步發育,形成好腦力。
幸孕姐小貼士:寶爸寶媽夜間不要睡得太死,以便在寶寶踢開被子後能及時為他們蓋好被子,避免著涼。
寶寶睡醒後的不同反應,暗含不同信號
1、醒後會笑——情商高+智力發育好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情商的概念指人的情緒、情感、意志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而在嬰幼兒身上,情商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其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
寶寶在醒後會笑,說明他們認為周圍環境很安全,有著較高的適應能力,這類孩子通常長大後智力都低不了。
而微笑這一個動作看似簡單,卻需要大腦神經系統和面部肌肉協同合作,所以醒後愛笑的孩子,大多智商都不會太低。
2、醒後自己玩——安全感十足
不少父母將這類寶寶稱之為天使寶寶,聽話又好帶,無需寶媽太過費心,與此同時,寶寶自己也安全感十足。
這類孩子往往對陌生環境的適應力較快,且好奇心強,擅長探索、冒險,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負面情緒,遇到問題往往能想辦法解決,將來更容易獲得成功。
所以,當寶寶醒後自己安靜玩的時候,父母別過多打擾,陪他們靜靜地探索世界。
0-3歲是寶寶大腦發育關鍵期,做好兩件事有助提升智力
專家表示,3歲之前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期間,每個神經元以700-1000個/秒的速度,與其它神經元形成連接,使得寶寶的動作與行為能力發生「突飛猛進」的變化。
而且,在0-3歲這個階段,寶寶大腦體積會從成人的1/4增長至3/4,所以想要寶寶擁有好腦力,這一黃金時期不容錯過。
1、保障充足睡眠
科學研究發現,機體每日耗能中,大腦佔比高達20%,所以,睡眠是大腦高效協作的關鍵。
專家表示,良好的睡眠有助於前額皮質的恢復,加強大腦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如果睡眠不足易降低其對外界的適應力,妨礙大腦整體發育,易出現智力發育遲緩的情況。
2、多去戶外玩耍
可以讓孩子在廣闊的空間裡,接收到更多的新信息,做出更多的反應,從而刺激感官發育,鍛鍊思維能力、運動能力、協調能力等,將大腦開發得更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