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熟睡後常出現這個動作,暗示其大腦可塑性很強,更易成小學霸

2020-12-05 母嬰參考

寶寶長大後智商高不高,從他們小時候睡覺狀態就能窺探一二。

執筆:邵菲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寶寶成長的每一刻,媽媽都不想錯過,甚至在其睡覺的時候都一直在旁守候,看著他們的各種小動作,感覺心都要融化了,但是各位媽媽們,你們真的讀懂了寶寶小動作背後的信號嗎?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寶寶睡覺時出現這些「怪癖」,說明大腦發育好

1、面帶微笑

微笑是大腦對外界刺激做出的一種正常反應,通常在清醒狀態下較為常見,如果寶寶在睡著後還經常面露微笑,說明其大腦神經發育成熟,大腦皮層仍處於興奮狀態,能對外界刺激做出靈敏的反應。

幸孕姐小貼士:微笑是寶寶與生俱來的本領,如果在10周左右仍未出現,可能是大腦發育出現了問題,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

2、總是驚醒

不少寶媽發現,自家寶寶在睡覺的時候,時常會像「觸電」了一樣突然反彈,或者是有一點聲響就驚醒,擔心他們是不是睡不好。

其實,只要寶寶白天沒有受到驚嚇,且醒後還能快速入睡,就不用太過擔心,反之還是智力發育好的信號。

這說明寶寶的對外界的感知能力以及靈敏度逐漸增加,且在睡眠狀態中還能保持警惕狀態,一旦外界出現聲音、光線、震動等刺激變化,就立馬能做出反應。

而這個過程,需要神經元連接、神經遞質傳遞等相互協作,並能刺激發育,形成正反饋。

3、喜歡翻滾

通常,寶寶在三個月之前還不具備翻身的本領,大多保持一個睡姿,但是隨著骨骼、肌肉的發育,在睡覺的時候會開始翻身。

專家表示,身體軀幹的動作受大腦中樞神經的指令形成,如果三月齡以上的寶寶在睡覺時總是做出翻身動作,其大腦正在快速發育。

幸孕姐小貼士:如果寶寶到了五個月還不會翻身,在排除身體胖、穿衣多等客觀因素之後,需及時就醫檢查,謹防大腦發育出現滯後異常。

4、喜歡「拳打腳踢」

其原理同上,但是這個動作的完成,對寶寶大腦發育的要求更高,因此,你家孩子熟睡後如果經常出現這個動作,暗示其大腦的可塑性很強,更易成小學霸。

有研究資料上顯示:嬰兒時期突觸修剪到兒童時期是大腦可塑性最強的時候,孩子在進入深度睡眠狀態後,還一直「拳打腳踢」,其身體的協調能力、運動能力等會進一步得到提升,進而刺激大腦進一步發育,形成好腦力。

幸孕姐小貼士:寶爸寶媽夜間不要睡得太死,以便在寶寶踢開被子後能及時為他們蓋好被子,避免著涼。

寶寶睡醒後的不同反應,暗含不同信號

1、醒後會笑——情商高+智力發育好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情商的概念指人的情緒、情感、意志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而在嬰幼兒身上,情商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其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

寶寶在醒後會笑,說明他們認為周圍環境很安全,有著較高的適應能力,這類孩子通常長大後智力都低不了。

而微笑這一個動作看似簡單,卻需要大腦神經系統和面部肌肉協同合作,所以醒後愛笑的孩子,大多智商都不會太低。

2、醒後自己玩——安全感十足

不少父母將這類寶寶稱之為天使寶寶,聽話又好帶,無需寶媽太過費心,與此同時,寶寶自己也安全感十足。

這類孩子往往對陌生環境的適應力較快,且好奇心強,擅長探索、冒險,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負面情緒,遇到問題往往能想辦法解決,將來更容易獲得成功。

所以,當寶寶醒後自己安靜玩的時候,父母別過多打擾,陪他們靜靜地探索世界。

0-3歲是寶寶大腦發育關鍵期,做好兩件事有助提升智力

專家表示,3歲之前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期間,每個神經元以700-1000個/秒的速度,與其它神經元形成連接,使得寶寶的動作與行為能力發生「突飛猛進」的變化。

而且,在0-3歲這個階段,寶寶大腦體積會從成人的1/4增長至3/4,所以想要寶寶擁有好腦力,這一黃金時期不容錯過。

1、保障充足睡眠

科學研究發現,機體每日耗能中,大腦佔比高達20%,所以,睡眠是大腦高效協作的關鍵。

專家表示,良好的睡眠有助於前額皮質的恢復,加強大腦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如果睡眠不足易降低其對外界的適應力,妨礙大腦整體發育,易出現智力發育遲緩的情況。

2、多去戶外玩耍

可以讓孩子在廣闊的空間裡,接收到更多的新信息,做出更多的反應,從而刺激感官發育,鍛鍊思維能力、運動能力、協調能力等,將大腦開發得更徹底。

相關焦點

  • 一歲內寶寶智力發育表:有以下表現,往往暗示你家娃多半是小學霸
    一歲內有三個表現,往往暗示你家孩子多半是小學霸 1 不過,有些家長害怕細菌感染,會粗暴地制止這一行為,但是專家卻建議不要管,這是孩子大腦發育好的表現,父母做好衛生保障即可。 其實,這是寶寶處於口欲期的表現,以此來獲得滿足感,同時也是探索周圍事物、環境的一個獨有方式,是其智力水平和認知能力不斷發展的標誌。
  • 成人大腦也有很強的可塑性--中國數字科技館
    早在白頭髮和啤酒肚出現之前,大腦的「齒輪」似乎已經開始「卡殼」,學習一門新技能變得十分困難,不管是一門外語、一種樂器,還是一項體育運動。即使在上學時已經掌握了學習語言的技能,西姆克仍然無法迴避隨著歲月流逝技能下降的現實。奇怪的是,他非但能掌握大量陌生的語法和古怪的詞彙,甚至達到較高的水平。
  • 孩子的大腦神經存在可塑性,別錯過認知發育期
    無論是身體的機能還是我們的大腦,在不斷的學習和挑戰中會激發更多能力和可塑性,但是當你長久不使用,就會出現機能倒退的現象了。就像我們平時多見很多盲人,但是聽力卻非常好。失去雙手的人,卻可以用腳照料自己的生活。
  • 9歲「小學霸」常讀英文原版書籍
    (原標題:9歲「小學霸」常讀英文原版書籍)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梁健敏
  • 孩子大腦可塑性強不強,睡眠反應能看出一二,別不信,有科學依據
    01孩子大腦可塑性強不強,睡眠反應能看出一二,別不信,有科學依據據相關研究:三到六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而夜晚是大腦發育的重要時間段。在這一年齡段睡眠不足的孩子,智商測試遠比睡眠充足的孩子低得多,充足的睡眠對孩子的健康發育非常重要。
  • 孩子成為「電子娃娃」?真正的「元兇」,會影響兒童大腦可塑性
    真正的「元兇」,會影響了兒童大腦可塑性根據相關的權威機構調查,55%的家長會把電子產品丟給孩子,41%的家長也會在餐廳裡把手機給孩子,來制止孩子的哭鬧。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會沉迷於電子產品,「電子娃娃」的數量也在直線上升,這成為讓許多父母頭疼的一個問題。一方面,現在孩子都在使用,也不能不讓孩子使用,另一方面,孩子一直控制不住自己,一玩就停不下來,影響學習和健康。
  • 嬰兒大腦可塑性最強,1-3歲很關鍵,關係到孩子智力
    嬰兒大腦可塑性最強,1-3歲很關鍵,關係到孩子智力 印刻現象寶寶大腦的發育在每個階段的關鍵點都是不一樣的,在這些時期內,如果寶寶學習某種內容就會變得更加簡單。如果錯過,學習就會變得十分困難。對於一些動物剛生下來後短時間內的「印刻」現象大家可能都比較熟悉,比如小雞、小鴨能夠通過特殊的學習環境記住一些東西,或形成條件反射。
  • 研究發現大腦可塑性機制—新聞—科學網
    前不久,美國塔夫斯大學醫學院與耶魯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共同發現,一種新的分子機制對於大腦功能的成熟具有至關重要作用,同時,它還可用於恢復老年人大腦的可塑性。與之前研究不同的是,這是科學家首次以一種特定分子作為目標,該分子作用於單一類型的神經元連接,從而調節大腦功能,恢復了大腦自我連接的能力。
  • 維持大腦可塑性的突觸清潔工「另有其人」
    小鼠大腦海馬體中突觸吞噬的三維圖像。綠色為前突觸,白色為星形膠質細胞,藍色為小膠質細胞。被膠質細胞吞噬的前突觸為紅色。發育中的大腦在學習和記憶的過程中會不斷地產生新的神經元連接——突觸。重要的連接會反覆出現,得到培養和強化,而那些不必要的連接則會被清除。成人的大腦也會經歷類似的修剪,但目前科學家們還不清楚成人大腦中突觸清除的方式和原因。近日,來自韓國科學技術院的一組研究人員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了成人大腦可塑性和神經紊亂的潛在機制——星形膠質細胞。它會及時清除不必要的連接,保障大腦的可塑性。
  • 孩子有個慣性動作,超過2歲之後還經常做,可能暗示其心理壓力大
    愛啃手指的原因及危害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孩子在0~2歲左右會出現口欲期,這個階段孩子愛啃手指甲是正常現象,但如果超過2歲還經常做,可能就需要警惕一下了。其次是缺乏某種微量元素也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時候就需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按照醫生的指示補充足量的營養元素。
  • 5個信號,暗示寶寶大腦發育很棒,看看你家孩子中了幾個
    執筆:季隨 編輯:小枝 定稿:蘇子後 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健健康康長大, 在這個基礎上,如果孩子更聰明伶俐,當然會更開心。嬰幼兒3歲前有一個腦部神經發育關鍵期,孩子大腦發育程度在這一階段就已經初現端倪。
  • 什麼是大腦可塑性,為什麼它如此重要?
    無論是對經驗、學習技能的反應,還是從損傷中恢復,大腦的功能和結構都處於一種持續不斷的變化狀態,這一過程被稱為可塑性,這種狀態會貫穿一生。 神經可塑性,或稱大腦可塑性,是大腦修改其連接或自我重新連接的能力。沒有這種能力,大腦將無法從嬰兒期發育到成年期,也無法從腦損傷中恢復。 大腦的特殊之處在於,它能同時處理感覺和運動信號。
  • 大腦的可塑性以及人造天才
    什麼是大腦可塑性腦可塑性(也稱為神經可塑性)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個奇怪的名詞,「可塑性」一詞會導致特百惠或Saran Wrap的圖像突然出現。但是,大腦可塑性是神經科學家常用的術語,指的是大腦在任何年齡變化的能力,無論其好壞。就像您想像的那樣,這種靈活性在我們的大腦發育(或衰弱)以及塑造我們獨特的性格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神經可塑性和大腦科學是我們 臨床證明的大腦訓練活動的基礎。
  • 孩子常鍛鍊「人體第二大腦」,不僅促進大腦發育,記憶力也會更好
    ——託爾斯泰人體的第二大腦指的就是手,因為人的手部有著非常多的密集的神經纖維,與人的大腦也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繫。根據科學家的研究,人的手部有超過了100萬根神經纖維連接著,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常說「十指連心」,由於手部的神經密集,導致它特別的敏感。研究表明,人的五個手指分別對應了大腦的某一個區域,適當的鍛鍊手部能夠對大腦起到積極的影響。
  • ...大腦活著?這項發表在《細胞》上的研究揭秘大腦驚人「可塑性」
    但是,它在患有腦畸形,頑固性癲癇發作或疾病僅限於一半大腦的兒童中取得了成功,甚至令經驗豐富的科學家都感到驚訝。術後,許多孩子能夠走路、說話、閱讀和完成日常任務。大約有20%的接受該手術的患者在成年後找到了正常的帶酬工作。11月19日發表在《細胞報告》雜誌(Cell Reports)上的研究表明,由於大腦其餘一半的重組比較成功,一些人從手術中恢復得很好。
  • 從大腦可塑性說起
    這個問題進行解答可能會顯示的「成功學」,所以本文根據以往科學研究結果對這個問題進行解答。「心」與「腦」說人都會有一種錯覺——就是以為自己的此時此刻的「思維」並沒有在自己的大腦中,好像真的是「內心」在「思考」,不管是古希臘的哲學家,還是中國古代的先賢,幾千年前,大部分思想家們都會贊同這種觀點,但隨著解剖學的出現(最早起源於公元2世紀的古羅馬醫學家蓋倫),人們對意識由「心」生的這種觀點產生了懷疑
  • 若孩子睡醒後有這三個特徵,暗示他的智商低不了,中一個就偷樂吧
    比如,教孩子學奧數,每天跟孩子講英語等。可惜,張女士的孩子總愛哭鬧,一點進步都沒有。1歲時,孩子只會說爸爸、媽媽。等到了1歲半時,孩子的發音仍然不準確,說不出整句話,這可把張女士急壞了。張女士的婆婆安慰她說,「你看孩子睡醒後,表現得挺正常,眼睛炯炯有神,動作靈活有力度,對周圍事物也很敏感,運動平衡能力也很強。你不要太心急了,再等等看吧,我估計這孩子智商低不了。」
  • 孩子身上有這幾個壞習慣,標誌其右腦發育好,將來容易成為小學霸
    孩子身上有這幾個壞習慣,暗示其右腦發育好 朋友悅嵐最近情緒特別暴躁 但實際上,孩子開始學會撒謊,恰恰是其大腦發育好的標誌,尤其是右腦。
  • 面試官說我「可塑性強」是什麼意思?
    「引子」小A說昨天面試結束,在電梯裡遇到主面試官,她很和藹的說「你的可塑性還是很強的,回去等複試通知吧。」01面試官說我「可塑性強」是什麼意思?「可塑性」指一個人被繼續培養、改造的可行性及上升空間。「可塑性強」就是說這個人有學習的能力,有改變的可行性,包括思想,行為,技能等等。因此,並不是所有人都擁有可塑性的。
  • 千萬不要帶孩子去測智商,因為人的大腦可塑性高,受到後天的影響很大
    在這種需求下,比奈於1905年首創了智商測試,受試的孩子除了需要填寫量表,也要一一與他面試,他希望通過這個流程,把缺陷兒童和一般兒童區分開來,並給予缺陷兒童更適合他們的教育以及更多的關注。因為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人的大腦可塑性高,受到後天的影響很大,這段時期測得的智商並不能視為孩子的終身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