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個慣性動作,超過2歲之後還經常做,可能暗示其心理壓力大

2020-11-23 育兒深度觀察

中國衛生協會統計:我國20%左右的兒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且人數已接近5000萬。

執筆:陳芳

主編: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每個人都會有一些習慣性的小動作,啃指甲、吃手等則是孩子常見的幾種小動作,然而有時候這可能並不只是一種習慣,而是一些心理問題的表現——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圖文無關

孩子愛啃指甲,結果竟是焦慮症

胡玲玲的孩子已經五歲了,但是一直改不掉愛啃手指甲的壞習慣,小的時候以為是處於口欲期,所以也沒有過多的制止。

但是後來孩子的手指都咬出血了還不停下,一家人終於察覺出問題,網上一查說可能是缺乏某種微量元素,於是趕緊進行堅持,但是檢查結果顯示並不存在相關問題,只好暫時作罷。

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孩子這種情況不但沒有緩解反而更加嚴重,再次到醫院檢查,仍然一切正常,這時候醫生建議可以帶孩子看看心理方面是否存在問題。

胡玲玲感到很困惑,這麼小的孩子能有什麼心理問題,但是還是「病急亂投醫」,帶孩子去看了心理醫生,心理醫生經過和孩子的聊天發現,孩子性格異常內向膽怯,在幼兒園也沒朋友,每次想著要去上學就很焦慮。

醫生問家長孩子是否在上學前啃指甲比較嚴重,媽媽回憶了一下好像確實是這樣,醫生告訴她們孩子可能是因為在幼兒園和大家相處的不適應,因此有輕微的焦慮症,建議父母應該多關注孩子的學習生活狀況來幫助改善。

愛啃手指的原因及危害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孩子在0~2歲左右會出現口欲期,這個階段孩子愛啃手指甲是正常現象,但如果超過2歲還經常做,可能就需要警惕一下了。

其次是缺乏某種微量元素也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時候就需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按照醫生的指示補充足量的營養元素。

最後需要說的自然是心理方面的因素。

根據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有26%左右的人在進行工作的時候會出現啃手指的現象,而更多的人在做選擇的時候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由此可見,這並不是僅僅是一種生理問題,更多的時候是一種心理上的問題。成年人在承受壓力的時候也會表現出這種行為,對未成年來說,同樣是這樣,如果你家孩子超過2歲後經常做這個動作,可能暗示他的心理壓力比較大。

根據心理學研究發現:未成年人也會承受一些壓力和負面影響。比如:學習的壓力無處排解和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愛等情況。

愛啃手指甲除了是一種心理問題之外,其對孩子身體健康的危害也應該引起重視:

孩子的手指甲是細菌的滋生地,我們常說病從口入,孩子在啃食指甲的時候自然容易將這些東西帶入體內,從而引起腹痛、腹瀉等問題;過度的啃食而且還會損傷孩子的指甲,導致出血、流血等問題,同時對牙齒也會有一定程度的磨損,導致牙齒排列不整齊、牙齒出現豁口或者外凸的現象;啃食手指頭不僅會導致手指變得粗短,還會引起倒刺等問題,嚴重影響孩子手部的美觀,導致孩子出現自卑的心理。

如何幫助孩子糾正

1.觀察咬指甲時所處的狀態

想要解決問題,必須弄清楚它的根源,咬指甲的根源多半來自壓力和負面情緒。

因此,家長應該搞清楚這種負面情緒來自哪裡:是被打罵之後還是寫作業時?搞清楚根源才能對症下藥。

2.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在弄清楚這種現象產生的根源之後,也不要強行制止,這樣的方式只會適得其反。

正確的做法是,和孩子一起做一些他們感興趣的事情,比如畫畫、做遊戲等方式。

這種親子互動的模式,不僅能夠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還有利於緩解孩子的心理問題。

3.避免接觸類似人群

孩子的模仿和好奇心都極強,在看到周圍有啃指甲的人時,自然很容易被這種行為吸引,然後自己也會進行嘗試,這樣時間一長就成為自己的習慣了,再想改掉也很困難。

注意:除了啃指甲,愛吃手、咬鉛筆、舔嘴唇和撕手皮也是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表現哦!

【話題】你家孩子是否也經常出現啃指甲的壞習慣呢?有什麼有用的小妙招能夠糾正呢?

相關焦點

  • 孩子熟睡後常出現這個動作,暗示其大腦可塑性很強,更易成小學霸
    3、喜歡翻滾通常,寶寶在三個月之前還不具備翻身的本領,大多保持一個睡姿,但是隨著骨骼、肌肉的發育,在睡覺的時候會開始翻身。專家表示,身體軀幹的動作受大腦中樞神經的指令形成,如果三月齡以上的寶寶在睡覺時總是做出翻身動作,其大腦正在快速發育。
  • 成都心理諮詢中心:什麼孩子該看心理醫生,10種兒童常見心理問題
    以下10種孩子可能出現的行為就屬於心理問題,家長要注意咯:  1寶寶大了依舊愛吸吮手指  表現:一些較大的寶寶經常吸吮手指或腳趾,以吸吮大拇指多見,嚴重時還會導致大拇指變形,有些孩子不吸吮手指睡不著覺。
  • 一歲內寶寶智力發育表:有以下表現,往往暗示你家娃多半是小學霸
    一歲內有三個表現,往往暗示你家孩子多半是小學霸 1 但如果超過2歲還葆有這一習慣,且有加重跡象,那麼可能是其內心安全感不足,存在抑鬱等心理情況。 2、手部精細動作發育成熟 精細動作的成熟,是孩子大腦、協調能力發育良好的標誌。
  • 胎夢暗示生男生女?產科醫生:孕期經常做胎夢,暗示胎兒情況不好
    其實,一談到"夢",大家都不陌生,做夢是人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而對於懷孕期間的孕媽媽們來說,由於對孩子降臨的迫切期待,加之有時外界過多的壓力,做夢的頻率多會增加,正可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而對於這一時期孕媽媽們做的夢,很多人將其稱為"胎夢"。
  • 孩子突然從叫「媽媽」變成「媽」?不光是變扭,還暗示了兩種心理
    但媽媽們卻不知道,僅僅是一個字之差,不光是聽著變扭,還暗示了孩子這兩種心理變化,需要做到心中有數。心理和生理發展已經走向成熟:其實,幾乎所有孩子在小時候都會叫「媽媽」,意味著生理和心理都還沒有發展成熟。從寶寶機體發育的裡程碑來看,在1歲左右開始學習語言,家長不由自主都會教寶寶「疊字發音」俗稱口語,比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
  • 積極心理暗示激發潛能
    心理暗示,通俗地說就是通過使用一些潛意識能夠理解、接受的語言或行為,幫助意識達成願望或啟動行為。調動潛意識的力量,也就是在開發我們自己的潛能,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飛人」劉翔在起跑前經常要對自己說一些積極的話,鼓勵自己;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爆出冷門獲得奧運冠軍的網球選手李婷、孫甜甜,其成功也得益於心理教練對她們進行的積極心理暗示。
  • 心理健康問卷調查揭心病 八成老人擔心孩子養老壓力大
    老人擔心孩子養老壓力大「我們越來越老了,身體也越來越不行了,而孩子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今後的養老真是個心病啊。」昨天,在省城上城社區的會議室裡,社區的工作人員對轄區的老人進行關於老人心理健康的問卷調查,調查顯示,80%的老人對於獨生子女的養老問題有擔憂。王大爺今年72歲,目前和老伴生活在一起。唯一的兒子在上海上班。
  • 8歲小學生學習壓力大 經常夢遊半夜起床讀書
    一名8歲小男孩經常凌晨起床,從書包裡拿出書和本子,在黑暗中一本正經地做起作業來。經重醫附屬兒童醫院心理專家診斷,由於孩子的父母望子成龍心切,過度安排繁重的課外作業,導致孩童夢遊。
  • 一點壓力就「崩潰」,這樣鍛鍊「心理彈性」,培養十級抗壓孩子
    每年都會出現一些高考生因為壓力過大而輕生的新聞案例,那麼這些到底是因為父母管教方面的問題還是孩子自己的心理素質問題呢?前些日子周末帶表妹瑤瑤出去逛逛,偶然路過一家剪紙店,表妹說想試一試,就帶她去體驗了一番。
  • 心理壓力大怎麼減壓 10種方法緩解壓力
    心理壓力過大怎麼辦呢?造成心理壓力過大的原因有很多,想要緩解壓力就要先了解心理壓力大的原因。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心理壓力過大都有哪些表現呢?緩解壓力的方法又有哪些呢?跟著小編去了解一下吧。,其主要的根源就是由於壓力過大過於緊張所導致,  失眠:過大的壓力極有可能會引起失眠問題,並且隨著壓力的加重失眠也會隨之加重。
  • 睡不好的危害超過吸菸 黃金睡眠有四個關鍵
    原標題:睡不好的危害超過吸菸 黃金睡眠有四個關鍵   一輩子睡覺的學問   世界衛生組織對睡眠質量的好壞有一個評價標準,具體包括:30分鐘內入睡;睡眠沉,呼吸深長無打鼾,夜間不易驚醒;起夜少,無驚夢現象,醒後很快忘記夢境;早晨起床後精神好;白天頭腦清晰,工作效率高,不睏乏。
  • 孩子不愛吃飯,不要經常說「吃飽了,長大個」
    嗨,姐妹們,我是淨心,一個9歲孩子的媽媽,我女兒不愛吃肉,不愛吃雞蛋,像芹菜、青椒這種稍微有點味道的蔬菜都不合她的胃口,生怕她營養不良,於是各種推拿、調脾胃全都上線,結果呢可想而知,錢沒少花還給孩子造成了心理壓力。於是我不斷地尋找問題所在,不斷地摸索,發現問題原來在這裡。
  • 孩子,從小聽音樂與不聽音樂有2大差別!
    美國《超聲波》雜誌有個故事讓人覺得寶寶們大腦的奇妙:在偶然的一天,8個月大的女兒吉爾睡著後,媽媽安用小音量播放了一首輕快的純音樂,在前一刻睡得還很香的吉爾突然閉著眼睛坐起來,手臂隨著音樂輕輕揮舞,音樂停了下一曲響起,吉爾仍舊閉著眼睛,但似乎心滿意足地微笑著躺下繼續睡。
  • 女人如何做命運主宰的心理暗示!
    人們常說,女人是水做的。女人柔情無限,溫情脈脈,舐犢之母愛兩性之愛情,女兒之孝順……別有一番綿情如水柔。但現代生物醫學認為:女人是情緒的動物。女性之所以有「女人味」,是因為其光滑的肌膚、凹凸有致的身材、柔和的容貌,這些都是由女性情緒決定了的生理特點。
  • 心理壓力測試 緩解壓力有什麼辦法
    現在小編又來說我的名言名句了,在這高速發展的資訊時代啊,沒有壓力那是不可能的,那麼緩解壓力有什麼辦法呢?下面小編用一組有趣的心理壓力測試遊戲來看看你們的壓力有多大。心理壓力測試1.我發現最近會為很小的事情大發雷霆。2.我最近有點兒神經過敏。3.若受到阻礙,我會感到很不耐煩。4.我對事情往往作出過度反應。
  • 不要讓慣性思維禁錮孩子的想像力,孩子有可能是下一個牛頓
    很多父母可能都有體會,當你憑著想當然做事情的時候,有時候會陷入麻煩之中,甚至會讓你驚慌失措。過去的經驗,往往會讓我們犯了想當然的錯誤。有個現象在心理學上被定義為思維定勢,又叫慣性思維。慣性思維會讓我們簡化對這個世界的認識,讓我們的行為變得刻板重複,這種心理會讓我們的生活方式變得簡單。不過一旦情況發生改變,我們不能隨機應變就容易犯錯誤,甚至會犯下大錯。2018年的一天,武漢593路公交車撞上了高架橋匝道上的限高欄,造成了1死7傷的慘劇。有網友分析了事故背後的深層原因,因為事發高架橋下經常堵車,所以有些公交車的司機就喜歡從高架橋上違規繞行。
  • 調節心理壓力的方法
    人在精神壓力過大時就會造成一些心理疾病,那麼人在出現心理疾病之前,會有哪些徵兆預示自己的精神壓力過大呢? 愛上菸酒:當壓力無法排除時,不少人會用選擇用吸菸喝酒來緩解壓力,如不及時調整,有可能加重神經緊張,甚至發展成物質濫用或依賴
  • 孩子學習壓力大,產生心理問題怎麼辦?父母應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如此,現在的孩子內心也存在著巨大的壓力,對於學生們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引起我們家長的廣泛重視。孩子為什麼會存在心理問題?對於有些孩子來講,日復一日的學習生活使他們產生了迷茫的心理,找不到自己人生的目標。
  • 對治恐艾心理的四個方法
    但是王醫生通過幾年的觀察,總結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一個是個性人格特徵的影響。一般恐艾的人通常自我要求比較高,容易追求完美。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不允許自己出現錯誤,精準是他們的人生信條。有些發生過一次婚外性行為的人,事後發展成了恐艾,他們自覺對不起愛人,對不起孩子。
  • 孩子經常玩手機有什麼危害?每天超過2小時,可能影響大腦功能
    但是,孩子要是接觸手機的時間過長,尤其是超過兩個小時,那麼就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大腦功能。不僅如此,經常性玩手機還容易導致孩子的睡眠質量有所下降,導致孩子的認知能力嚴重受阻。思維能力孩子需要成長,尤其是其思維能力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