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睡不好的危害超過吸菸 黃金睡眠有四個關鍵
一輩子睡覺的學問
世界衛生組織對睡眠質量的好壞有一個評價標準,具體包括:30分鐘內入睡;睡眠沉,呼吸深長無打鼾,夜間不易驚醒;起夜少,無驚夢現象,醒後很快忘記夢境;早晨起床後精神好;白天頭腦清晰,工作效率高,不睏乏。如何才能擁有好的睡眠?每個年齡段都要學會按照自己的年齡科學睡眠,掌握黃金睡眠的關鍵。
嬰幼兒(1~3歲):防止夜啼。1歲以下嬰兒需要的睡眠時間最多,大概每天16小時,新生兒可達22小時。睡眠是嬰幼兒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段,因此睡眠時間必須要保證。最好在嬰兒清醒時餵奶或換尿布。這個階段最讓父母頭疼的睡眠問題是夜啼。夜啼多由驚嚇導致,對於嬰兒來說,打個噴嚏、門鈴、電話鈴聲都可能造成驚嚇,所以要營造安靜的環境,動作輕緩,避免驚嚇。大多數夜啼可以自愈,如果情況嚴重,比如每晚醒5~6次,且每次哭得時間較長,建議父母帶嬰兒去正規醫院進行小兒推拿。2~3歲的幼兒每天睡10~12小時,晚上醒的次數逐漸減少,此階段要避免因喝水過多導致的起夜,臨睡前要小便,儘量少喝水,飲食上預防因微量元素不平衡導致的盜汗、睡不安穩等情況。
兒童青少年(4~17歲):培養規律作息習慣。絕大多數生長激素在睡眠中產生,因此睡眠對於大腦以及骨骼的發育至關重要。4~12歲的兒童最好保證每天睡10~12個小時,每晚8點左右上床,中午儘可能小睡一會兒。這個階段的重點是養成按時睡覺的好習慣,父母最好與孩子一起定個時間表,督促他們按時睡,睡前讓孩子做些準備工作,如刷牙、洗臉、整理床鋪等,暗示孩子「該睡覺了」。12~18歲的青少年每天睡8~9個小時即可。此時,青少年失眠症逐漸出現,常常與學習、家庭、社會因素造成的心理緊張、焦慮、抑鬱有關。父母應該多和孩子溝通,幫助他們緩解內心壓力。此外,青少年喜歡喝可樂、咖啡等令大腦興奮的飲料,也會加重失眠症狀。
成年人(18~60歲):每天11點入睡。成年人每天要保證7~8小時的睡眠。隨著年齡的增長,深度睡眠時間逐漸縮短,平均為3~4小時,且主要集中在前半夜,即晚上11點到凌晨3點,3點半以後就很少有深度睡眠了。而睡眠對於身體的修復作用,主要是在深度睡眠過程中發生的。因此,一定要抓住晚上11點~早上6點這個黃金睡眠時段,切忌熬夜,保證11點開始入睡。成年人失眠主要源於精神心理和環境因素,除了儘可能緩解壓力外,還可以在就寢環境上下點工夫,如減小噪音、通風換氣、適當遮光等,並選擇10~15釐米高、軟硬適中的枕頭,臨睡前儘量保持心緒平靜,不要看情節刺激的電視劇或者小說。每天午睡30分鐘,也可有效緩解疲勞。
老年人(60歲以上):揪出疾病幹擾因素。老年人的睡眠質量逐漸下降,常常睡一會兒醒一會兒,深度睡眠越來越少。因此,可以通過白天多次打瞌睡、小睡來彌補睡眠質量的不足,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最好每天睡8~9小時,70歲以上睡9~10小時,90歲以上則要睡10小時以上。此外,慢性病、腎功能減退、前列腺肥大、血糖不穩等疾病,常常是導致老年人睡眠質量下降的「罪魁禍首」,因此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需要長期服用多種藥物,某些藥物存有幹擾睡眠的副作用,這時需要諮詢醫生,調整服藥種類。很多老年人對於睡眠的認識不足,有的老年人仍用年輕人的標準衡量自己,要求自己整夜不醒,這反而會增加精神壓力,降低睡眠質量。老年人半夜醒來很正常,只要能繼續入睡就好,早上4、5點就醒也是正常現象。但是,如果失眠比較嚴重,最好去醫院接受正規治療,千萬不要自行服用安眠類藥物。
各國助眠有高招
為了解決失眠難題,世界各國的研究人員各有高招,一些實用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鑑。
英國一項研究發現,臥室使用藍色寢具的人睡眠質量最高,這是因為藍色能平復情緒,令人精神鎮定,同時能降低血壓和心跳,從而有助於快速入眠;英國睡眠協會還提出,給嬰幼兒洗澡,撲點有香味的爽身粉,有助於入睡;日本睡眠專家建議,在睡覺前1~2個小時泡個澡,可以升高體溫、放鬆肌肉,為你帶來濃濃睡意,但水溫不可過高,以38℃~40℃為宜,泡20分鐘左右即可,也可以在水裡滴幾滴薰衣草精油等有安神效果的植物精油,有助於睡眠;澳大利亞睡眠協會在該國部分高中和大學中開設了「睡眠指導課」,幫助學生明確最適合自己的睡眠時間。此外,研究顯示,香蕉、菊花茶、溫牛奶、蜂蜜、杏仁、龍眼、核桃、獼猴桃等是天然的「催眠食物」,睡眠質量不好的人可以適量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