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南陽一名15歲學生猝死課堂的消息引發眾多家長關注。11月10日上午,南陽市十三中九年級十二班學生雲博,因心臟驟停突然暈倒在早自習的課堂上,待120急救車趕到時已無生命體徵。年僅15歲的少年為何會發生猝死?有哪些方面值得家長警戒和學習?
太累或致心臟性猝死
據媒體報導,雲博是一個學習勤奮努力的男孩,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雲博頭天晚上寫作業寫到12點多,早上6點20分起床,當時並無異常。當天早上7點左右父親將他送到校門口後離開。上午7:30左右,雲博在早讀課堂上突然出現昏迷,被120急救車送往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急診科主任李典鴻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雲博可能發生的是心臟性猝死。心臟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狀發作後1小時內發生的以意識突然喪失為特徵的由心臟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心臟性猝死佔到了非事故性突發性死亡的80%。據了解,目前,每年我國心臟性猝死(SCD)發病人數超過54萬,相當於每分鐘有1人發生心臟性猝死。李典鴻教授認為,功課繁重、睡眠時間少、心理壓力大、超過身體的承受能力,同時可能存在隱疾,種種因素疊加可能是最終導致心臟性猝死。
從諸多猝死事件來看,年輕人不在少數。這跟年輕人習慣熬夜加班,卻沒有警惕意識有關。有的為了提神,大量吸菸、飲酒、喝咖啡或濃茶,無形中更增加了心臟病發作的危險因素。
睡不夠跟睡不得法有關
悲劇發生後,雲博父親的追思文中深深懺悔:「每天睡眠那麼少,還無形中增加你的學習壓力,更不該面對你的累,過多鼓勵你做堅強男子漢……」
這讓很多家長心有戚戚,尤其是初高中畢業班的學生,每天要應付大量的作業和考試,競爭壓力大,睡眠時間不夠是普遍的問題。但是,在當前教育體制不能改變的情況下,如何才能讓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呢?網上流傳的「多相睡眠法」是否值得一試?
據悉,多相睡眠法源自於達文西,相傳達文西每4小時睡15-20分鐘,這樣一天下來只睡2小時左右,餘下大把的時間從事創作,而且能保持充沛的精力。據傳包括愛因斯坦等不少科學家都採用這種睡眠方法。
對此,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豔教授介紹,多相睡眠法不值得提倡,睡眠有很多個體差異。有的人天生是短睡者,比如羅斯福,一天睡幾個小時就休息好了,但那是極少數的。有個別人是睡眠顛倒型的,還有人是睡眠時間推遲和提前的。「有的人就習慣12點睡覺,不是12點睡眠就很難維持一天,但這個比例特別低。」大部分的睡眠習慣要遵循自然規律,太陽出來了起床,太陽落山了休息,這是最樸素的道理。「現在隨著電燈的發明,還有夜生活的豐富,白天節奏過快,造成人為睡眠時間的推遲,這些都是對人體最大的損害。」
李豔主任認為,跟要保證睡眠時間相比,更重要的是保證睡眠周期從什麼時候開始。一般人的最高效睡眠時間是晚上9點半-10點到早上5-6點之間,這就意味著大概七八個小時的睡眠。孩子要睡得更早起得更晚,而老人則需要睡晚些起更早。但晚上11點到早晨3-4點之間最好處於睡眠狀態。「睡眠時間的起始段和結束段特別重要,它甚至有時比睡得多久更重要。」
午休可以預防猝死發生
李豔主任指出,對於15歲少年猝死事件,因為沒有更多醫學信息,無法作出進一步的判斷。很多猝死本身也是不明原因的。但現代人的身體素質、生活習慣和休息方式跟以前比不太健康,這一事件也提醒大家要好好引起注意。
「現在很多孩子的運動量太少,也就是體能的狀況跟以前比不太樂觀。」李豔介紹,一方面跟教育體制過於注重學習有關,還有的學校怕孩子在學校運動出現刮傷擦傷跌倒摔跤,不敢給他們正常的活動,這也是一個因素。
「還有一個原因是,現在的孩子大部分住在樓房,而不是平房,小孩的玩耍時間和品種各方面都不如以前豐富。現在家長也較忙,周末小孩要上各種補習班。孩子的運動量、運動方式和種類,跟以前相比有很大的減少和下降。體能上沒有很好地休整的話,即使沒有大量作業,也可能會猝死。所以預防青少年猝死,首先要從體能上去調整。」
對於上學的孩子來說,午休目前也是一個大問題。李豔主任指出,西方已經有研究證實,中午睡覺可以明確減少心血管事件。但現在很多學校沒法解決孩子的午睡問題,或者讓孩子趴在桌子上睡,或者乾脆就不要午睡了。
「廣東的學校中午休息時間有兩個半小時,特別長,這個時間最好能夠休息下。如果不能午睡,對晚上學習的效率也很有影響。到了初高中之後,壓力很大,體能又跟不上,就容易出現問題。」李豔主任提醒,午睡最好不要趴著睡,趴著時身體循環不好,好多臟器受壓,並不健康。午休最好躺著睡一個小時,沒有條件時仰躺著閉目養神也好。「廣東人體質天生脾虛的特別多,中午特別需要多午休。」記者 嚴慧芳 通訊員 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