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微夢媽咪
審核:貝貝豆
隨著5G時代的到來,電子產品越來越普及了,大家也不再對此感到新鮮,它已經逐漸成為了所有年齡段都愛不釋手的「玩具」,上到老人,下到小孩。
許多家庭都把手機作為哄孩子的工具,現在的小孩,有的2歲多就已經開始逐漸沉迷在其中了,他們手裡抱著手機,熟練的操作著,一個接一個地劃著手機屏幕看小視頻等,而過多地接觸電子產品,讓許多孩子成為了「電子娃娃」。
孩子成為「電子娃娃」?真正的「元兇」,會影響了兒童大腦可塑性
根據相關的權威機構調查,55%的家長會把電子產品丟給孩子,41%的家長也會在餐廳裡把手機給孩子,來制止孩子的哭鬧。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會沉迷於電子產品,「電子娃娃」的數量也在直線上升,這成為讓許多父母頭疼的一個問題。一方面,現在孩子都在使用,也不能不讓孩子使用,另一方面,孩子一直控制不住自己,一玩就停不下來,影響學習和健康。
之所以許多孩子成為了「電子娃娃」,無法自拔地沉迷其中的元兇其實是「反饋系統」,在我們進行一系列的行為的時候,大腦會釋放多巴胺,我們的大腦總是渴望得到這樣一個反饋,來刺激大腦,使之更興奮。
因為多巴胺的作用,孩子會享受這種快樂滿足,會為了不斷地獲得這種滿足而努力,不自覺地陷入這個循環的過程,他們的自控能力還不足,也就很容易出現沉迷的現象。
「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炸」,孩子們的煩惱也在隱隱走來
把手機直接丟給孩子無疑是丟向孩子的「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發生「爆炸」,隨之而來的就是孩子以及父母不斷的煩惱。
1)視力大危機
我國目前已經成為近視大國,近視人數排名第一,近視率排名第一,到目前為止,近視人口逼近7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發現身邊越來越多的孩子早早就帶上了眼鏡,與父母缺乏電子產品的時候比,孩子近視的機率變得更大了,電子屏幕的長期刺激導致孩子用眼習慣不好,增加了近視的速度。
2)社恐患者
現在的許多年輕人都開始出現了社交恐懼症,他們害怕與人交流,在社交的時候總是不能自如,更何況是孩子呢。
他們如果經常和電子產品打交道,在和電子產品打交道的時候他們不用在乎手機等的感受,也不會與它進行語言溝通,自然在與人溝通的時候產生恐懼,也不會在意別人的感受,他們只能封閉在自己的小世界裡,變得刻板呆頭呆腦,孩子大腦的可塑性也會變差。
「機器保姆」並不可靠,不要再把「毒藥」送到孩子手裡
讓孩子過度使用,就是父母親手送給孩子的「毒藥」。所以父母不要為了圖自己省事,把「機器保姆」丟給孩子,殊不知它在悄悄「虐待」你的孩子,而它也無法代替父母的陪伴,還是要和孩子多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而不是讓孩子獨自面對冰冷的機器。
父母有時間也要多帶孩子去戶外,要讓孩子參與到人群之中,去發現他小世界之外的大世界,去感知,去接觸,去發現新的快樂方式,對於孩子的情緒管理也有益處,也能減少電子產品對於孩子的誘惑,從而能夠更好地讓電子產品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電子產品雖然帶來了便捷,同時也在摧毀著人們的精神,合理地使用是父母孩子都要學習的課程。
想要了解更多內容,請關注微夢媽咪育兒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