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為「電子娃娃」?真正的「元兇」,會影響兒童大腦可塑性

2021-01-12 微夢媽咪育兒經

編輯:微夢媽咪

審核:貝貝豆

隨著5G時代的到來,電子產品越來越普及了,大家也不再對此感到新鮮,它已經逐漸成為了所有年齡段都愛不釋手的「玩具」,上到老人,下到小孩。

許多家庭都把手機作為哄孩子的工具,現在的小孩,有的2歲多就已經開始逐漸沉迷在其中了,他們手裡抱著手機,熟練的操作著,一個接一個地劃著手機屏幕看小視頻等,而過多地接觸電子產品,讓許多孩子成為了「電子娃娃」。

孩子成為「電子娃娃」?真正的「元兇」,會影響了兒童大腦可塑性

根據相關的權威機構調查,55%的家長會把電子產品丟給孩子,41%的家長也會在餐廳裡把手機給孩子,來制止孩子的哭鬧。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會沉迷於電子產品,「電子娃娃」的數量也在直線上升,這成為讓許多父母頭疼的一個問題。一方面,現在孩子都在使用,也不能不讓孩子使用,另一方面,孩子一直控制不住自己,一玩就停不下來,影響學習和健康。

之所以許多孩子成為了「電子娃娃」,無法自拔地沉迷其中的元兇其實是「反饋系統」,在我們進行一系列的行為的時候,大腦會釋放多巴胺,我們的大腦總是渴望得到這樣一個反饋,來刺激大腦,使之更興奮。

因為多巴胺的作用,孩子會享受這種快樂滿足,會為了不斷地獲得這種滿足而努力,不自覺地陷入這個循環的過程,他們的自控能力還不足,也就很容易出現沉迷的現象。

「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炸」,孩子們的煩惱也在隱隱走來

把手機直接丟給孩子無疑是丟向孩子的「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發生「爆炸」,隨之而來的就是孩子以及父母不斷的煩惱。

1)視力大危機

我國目前已經成為近視大國,近視人數排名第一,近視率排名第一,到目前為止,近視人口逼近7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發現身邊越來越多的孩子早早就帶上了眼鏡,與父母缺乏電子產品的時候比,孩子近視的機率變得更大了,電子屏幕的長期刺激導致孩子用眼習慣不好,增加了近視的速度。

2)社恐患者

現在的許多年輕人都開始出現了社交恐懼症,他們害怕與人交流,在社交的時候總是不能自如,更何況是孩子呢。

他們如果經常和電子產品打交道,在和電子產品打交道的時候他們不用在乎手機等的感受,也不會與它進行語言溝通,自然在與人溝通的時候產生恐懼,也不會在意別人的感受,他們只能封閉在自己的小世界裡,變得刻板呆頭呆腦,孩子大腦的可塑性也會變差。

「機器保姆」並不可靠,不要再把「毒藥」送到孩子手裡

讓孩子過度使用,就是父母親手送給孩子的「毒藥」。所以父母不要為了圖自己省事,把「機器保姆」丟給孩子,殊不知它在悄悄「虐待」你的孩子,而它也無法代替父母的陪伴,還是要和孩子多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而不是讓孩子獨自面對冰冷的機器。

父母有時間也要多帶孩子去戶外,要讓孩子參與到人群之中,去發現他小世界之外的大世界,去感知,去接觸,去發現新的快樂方式,對於孩子的情緒管理也有益處,也能減少電子產品對於孩子的誘惑,從而能夠更好地讓電子產品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電子產品雖然帶來了便捷,同時也在摧毀著人們的精神,合理地使用是父母孩子都要學習的課程。

想要了解更多內容,請關注微夢媽咪育兒經。

相關焦點

  • 孩子的大腦神經存在可塑性,別錯過認知發育期
    曾經有幸參與了一個臺灣神經學所長關於腦科學的講座,從這個課程裡發現,其實人的大腦也會不用則退。而且大腦的神經發育,還存在認知的發育期和關鍵期。尤其是0-6歲的孩子神經可塑性是最強的。所在家長一定要在6歲前為孩子創造充分的神經刺激。
  • ...大腦活著?這項發表在《細胞》上的研究揭秘大腦驚人「可塑性」
    一半的大腦被移除後,大腦還能正常運作嗎?又如何重新自我連接?加州理工學院開展的一項新研究的掃描結果顯示,兒童時期經歷過大腦半球切除術的人,大腦是如何繼續運作的。但是,它在患有腦畸形,頑固性癲癇發作或疾病僅限於一半大腦的兒童中取得了成功,甚至令經驗豐富的科學家都感到驚訝。術後,許多孩子能夠走路、說話、閱讀和完成日常任務。大約有20%的接受該手術的患者在成年後找到了正常的帶酬工作。11月19日發表在《細胞報告》雜誌(Cell Reports)上的研究表明,由於大腦其餘一半的重組比較成功,一些人從手術中恢復得很好。
  • 錯過0-6歲成長關鍵期,真會影響孩子一生發展嗎?
    最新的大腦研究已經發現大腦會因外在環境的需求而改變內在神經的機制,也就是說大腦終其一生不斷的在做調適與類化(assimilation and accommodation),大腦具有可塑性,這使得終身學習成為可能。我們的大腦有一個「用進廢退」原則,科學家發現當孩子有新的經驗,他們腦中的神經元會製造新的連結,這些連結會形成路徑。
  • 千萬不要帶孩子去測智商,因為人的大腦可塑性高,受到後天的影響很大
    在這種需求下,比奈於1905年首創了智商測試,受試的孩子除了需要填寫量表,也要一一與他面試,他希望通過這個流程,把缺陷兒童和一般兒童區分開來,並給予缺陷兒童更適合他們的教育以及更多的關注。因為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人的大腦可塑性高,受到後天的影響很大,這段時期測得的智商並不能視為孩子的終身標籤。
  • 成人大腦也有很強的可塑性--中國數字科技館
    10年前,幾乎沒有神經科學家會認同,成人的學習天賦可以與兒童競爭,但我們也不必如此悲觀。現有證據表明,成熟的大腦似乎比任何人想像的更富有柔性。美國紐約大學的心理學家蓋瑞·馬庫斯說:「有種觀念認為,兒童有一段學習關鍵時期。其實,這種觀念是被高估了。」
  • 電子遊戲如何影響大腦
    電子遊戲在各個年齡段的兒童中都非常受歡迎。而且,由於我們的技術步伐世界,它正在繼續增長。兒童甚至成年人都將電子遊戲作為娛樂方式。每當他們感到無聊或想在工作和學習中短暫休息時,他們都會玩這些遊戲。由於其不斷增長的需求,科學家們進行了研究以發現電子遊戲對人腦的影響。電子遊戲和大腦變化已經發現遊戲可以引起大腦許多區域的變化。研究表明,由於視頻遊戲,大腦的某些結構發生了變化,大腦的功能和行為也發生了一些變化。1.增加注意力我們在玩遊戲時需要專注和關注,否則,我們將失去它。
  • 波比娃娃實驗:為什麼你的孩子會出現「攻擊性行為」
    實際上,兒童在成長初期的行為習慣,多半來自於自己父母的影響。表姐小美是一個性格不太溫和,有些暴躁的媽媽,對待孩子的時候也容易因為脾氣的問題而傷害孩子,有的時候我們都覺得她過分了。逐漸地,孩子也習慣了媽媽無釐頭的指責,像是學習一樣,在對待自己的朋友時,也容易意氣用事,經常和小朋友打架,最後回家被叫家長。
  • 美國兒科研究:5歲前孩子長期接觸電子屏幕,會影響大腦這些功能
    但長期看電子屏幕對孩子有多麼大的影響,你有考慮過嗎? 孩子長時間接觸電子屏幕,大腦這些功能會受影響 一、語言組織能力
  • 《兒童大腦開竅手冊》:帶出絕頂聰明的孩子
    【書籍信息】書名:兒童大腦開竅手冊書號:978-7-5086-3606-1作者:(美)桑德拉?【內容簡介】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兒童大腦開發讀本,世界兩大頂尖腦科學家聯手打造,分分鐘讓孩子變得更聰明。作為父母,我們當然希望孩子越聰明越好。壞消息是:有太多錯誤的傳言和經驗誤導,讓你失去了真正開發孩子大腦的機會;好消息則是,桑德拉博士和王聲宏博士要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告訴你,你錯信了哪些?你該如何做,寶貝就能開竅了。本書中,桑德拉?
  • 研究發現大腦可塑性機制—新聞—科學網
    童年時期人類大腦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所有早期哺乳動物大腦不同區域在響應外部刺激重建神經連接時,會出現一個「關鍵時期」,破壞這種精確的發育過程會造成嚴重傷害,出現涉及破壞關鍵時期的自閉症等。 研究報告第一作者、塔夫斯大學醫學院研究科學家Adema Ribic說:「眾所周知,大腦抑制性神經細胞的成熟控制關鍵時期可塑性的開始,但是這種可塑性是如何隨著大腦成熟而減弱的原因尚不清楚。我們有證據表明,一組叫作SynCAMs的分子可能參與該過程。」 該研究聚焦於視覺皮層,這是負責處理視覺場景的大腦部分,其中的可塑性已在許多物種中得到了驗證。
  • 孩子大腦可塑性強不強,睡眠反應能看出一二,別不信,有科學依據
    孩子出生後,父母恨不能把目光永遠停留在孩子身上,吃飯、玩耍甚至是睡覺,時時刻刻都被關注著。這時,細心的父母就會觀察到,孩子睡覺時總會有一些小動作,其實這些行為除了能夠將父母的心萌化了,還能透露出一些信息,一些是否天生聰慧長大後能否有所作為的信息。李玫瑾教授長期進行兒童心理以及行為的研究,在這些方面,有著獨到的見解與權威。
  • 嬰兒大腦可塑性最強,1-3歲很關鍵,關係到孩子智力
    文/可馨育兒 寶寶的腦部發育的過程中,有一段時間對大腦的發育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關鍵的。可馨育兒說,這一時期寶寶的大腦會迅猛發育增殖,如果這個時期受到了影響大腦發育的不利因素,就會對寶寶的智力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甚至會導致寶寶的智力低下。
  • 孩子熟睡後常出現這個動作,暗示其大腦可塑性很強,更易成小學霸
    3、喜歡翻滾通常,寶寶在三個月之前還不具備翻身的本領,大多保持一個睡姿,但是隨著骨骼、肌肉的發育,在睡覺的時候會開始翻身。專家表示,身體軀幹的動作受大腦中樞神經的指令形成,如果三月齡以上的寶寶在睡覺時總是做出翻身動作,其大腦正在快速發育。
  • 家裡再窮,這4樣東西也不能斷太早,李玫瑾:會影響孩子大腦發育
    但隨著物價的日益上漲,如今養育一個孩子所要的費用相當巨大,甚至許多年輕人決定不要孩子,也是因養不起,像孩子的奶粉、衣物這類生活必需品也是很大部分花銷,而教育、健康要的花銷只多不少,故此許多家長為了能給家裡省錢,一些家長們覺得沒必要的東西都給孩子斷掉,卻不知道一些東西一旦斷掉,便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 兒童看屏幕太久或永久改變大腦構造:將影響語言和自我控制能力
    近日,據外媒報導,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藥中心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兒科學》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孩童盯電子屏幕時間過久,會改變大腦管理語言和自我控制部分的構造。很多家長會認為看電視和手機能夠開發孩子大腦,孩子觀看這些屏幕時會試圖認識和理解畫面,將有助於大腦的開發。
  • 性別戰爭 :孩子的大腦,真的男女有別嗎?
    作者   |   RedApe《粉色大腦,藍色大腦》(Pink Brain, Blue Brain),是一本關心兒童大腦發育、性別差異影響的父母和教育者不能錯過的書。這本書的作者Lise Eliot,是羅薩琳·富蘭克林大學(Rosalind Franklin University)的神經科學教授和腦神經專家。
  • 著名腦科學家洪蘭教授揭秘: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
    首先父母要知道:人的大腦究竟有多少能量呢?12歲以前,孩子處於兒童時期,這一階段孩子,處於人類大腦發育最快速的關鍵期,同時也是通過幹預手段進行智力開發的黃金時期。同時,孩子的反應速度也會更加敏捷。孩子們的右腦是一塊亟待開發的神秘寶藏之地,需要不停地去充分挖掘。二、培養孩子養成每天閱讀的好習慣孩子們的大腦是具有極強的可塑性的,這種可塑性具有終身性與可持續發展性。
  • 孩子經常看手機有啥危害?每天超過這一時間,可能會影響大腦功能
    專家認為,兒童長期接觸電子屏幕(這就包括看電視、玩手機、打遊戲、上網課等),會影響大腦的功能,每天使用時間最好不超過2小時。長期接觸電子屏幕,會影響兒童大腦哪些功能?2、記憶力兒童使用手機時,大腦對電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手機輻射會破壞孩子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從而引起記憶力衰退、睡眠紊亂等健康問題,另外,玩手機會造成睡眠質量下降,睡眠是大腦修復的黃金期,如果兒童每天睡眠不足,其認知能力發展會受阻。
  • 《兒童大腦開竅手冊》孩子大腦聰明的秘密,就在這裡
    《兒童大腦開竅手冊》孩子大腦聰明的秘密,就在這裡2013-01-04 14:18:24出處: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作者:佚名  1994年,紐約卡內基公司發布了一份影響深遠的報告—《起跑點:滿足孩子的需要》:雖然這份報告只是零星地提到了孩子的腦發育,但是接踵而來的媒體報導卻幾乎都集中到兒童腦發育的問題上
  • 研究發現:大腦這個部位會影響智商,5個方法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這項研究與高智商兒童的共同特點為目的,結果發現高智商兒童的大腦皮層雖然在6歲前要比普通兒童薄;但是在此之後,大腦皮層迅速增厚,在12歲左右達到頂峰。其中,大腦皮層越厚,孩子的複雜思維能力越好。簡單來說,父母的教育和後天環境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和智力發展。那麼,如何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