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醫大校長饒毅教授:今年諾貝爾醫學獎有奇怪之處

2020-12-04 醫師報

來源:弗雷賽斯

10月5日,諾貝爾獎生理學與醫學獎授予了三位美國和英國科學家,分別是 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 和 Charles M. Rice感謝他們在與血源性肝炎的鬥爭中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鑑定出一種新型病毒,即C型肝炎病毒

新冠病毒全球蔓延這一全球公共衛生事件顯然影響了諾貝爾獎評委會的傾向,病毒成為更受矚目的焦點,病毒領域,從死亡率和社會危害度來說,最大的敵人是HIV,然而很遺憾,HIV始終沒有諾獎級的成果。第二大自然就是肝炎病毒,那為什麼是C肝呢?組委會詳細地說明了為什麼?

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背景下,作為全球科學領域的最高榮譽,提振全球應對新冠的信心,最好不過的方式就是褒獎病毒領域的「成功案例」了。

圖片來源:諾獎官網

肝炎對全球人類健康的威脅

肝炎,或來源於希臘語中的「肝和炎症」。儘管酗酒,環境毒素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其發病的主要原因,但主要還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已經明確有兩種主要類型的傳染性肝炎。

第一種稱為A型肝炎,是通過汙水或食物傳播的,通常幾乎對患者沒有長期影響。第二種是通過血液和體液傳播的,它對人的健康威脅性更加嚴重,因為它可以引發慢性病,並最終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這種形式的肝炎是隱性的,因為個體可以在嚴重併發症出現之前,隱藏感染多年。

血源性肝炎與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相關,每年在世界範圍內造成一百多萬人死亡,因此已經成為與 HIV 感染和結核病相當的全球性健康問題。

圖片來源:諾獎官網

未知的傳染源

確定病原體是成功幹預傳染病的關鍵。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巴魯克布倫伯格(Baruch Blumberg)確定了血源性肝炎是由一種被稱為B型肝炎病毒的病毒引起的,這一發現直接引領了診斷測試和有效疫苗的發展。由於這一發現,布倫伯格被授予 1976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當時,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 Harvey J. Alter,研究了接受輸血的患者中,肝炎的發生情況。儘管對新發現的B型肝炎病毒進行血液檢測,減少了與輸血有關的肝炎的病例數,但 Alter 及其同事證明仍有大量病例存在。與此同時,也進行了A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檢測,很明顯A型肝炎不是這些病例的致病因素。

令人擔憂的是,大量輸血者由於未知的傳染原而患上了慢性肝炎。Alter 和他的同事表明,這些肝炎患者的血液,可以將疾病傳播給黑猩猩,這也是除人類外唯一的易感宿主。隨後的研究還表明,未知的傳染原具有病毒的特徵。於是阿爾特定義了一種新型的,獨特的慢性病毒性肝炎。這種神秘的疾病被稱為「非甲,非乙肝炎

C肝病毒(HCV)的鑑定

對於任何傳染性疾病,找到其病原總是第一要務。

儘管人類在C肝的病原搜尋過程中用上了所有傳統分析技術,但在十多年中依舊一無所獲。當時為醫藥公司 Chiron 工作的 Michael Houghton承擔起了這份艱巨的任務: 分離出這種未知病原的遺傳序列。Houghton 與他的同事們從被感染的黑猩猩血液中收集了大量 DNA 片段。儘管這些 DNA 片段大多來源於黑猩猩的基因組,但 Houghton 團隊推測這些 DNA 片段中會有一些事來源於那個未知的病毒。同時,他們也認為肝炎患者的血液中會出現病毒特異性的抗體,研究團隊也因此通過病人血清來篩選能夠編碼病毒蛋白的 DNA 片段克隆。在一次全面的篩選過後,Houghton 團隊終於找到了一個陽性克隆。

後續工作顯示,這個克隆來源於黃病毒科的 RNA 病毒,並隨後被命名為 Hepatitis C virus(C肝病毒)。在慢性肝炎的患者中出現的特異性抗體,表明C肝病毒就是人類苦苦尋覓的那個病原。

圖片來源:諾獎官網

C肝病毒的發現帶來的影響是決定性的;但這個謎題中還有另外一塊重要的拼圖還未被找到,那就是這個病毒本身能夠就足以導致肝炎?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科學家必須研究這個病毒克隆能夠增殖並且導致疾病。

包括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 Charles M. Rice在內的多個研究 RNA 病毒的課題組發現C肝病毒上有一段功能不明的序列可能在C肝病毒的複製起到關鍵作用。Charles M. Rice 也發現分離出的病毒中存在一些遺傳變異,所以他假設一些變異可能會抑制病毒複製。通過基因工程手段,Rice 獲得了一個功能明確且沒有滅活基因突變的 RNA 突變體。當這個 RNA 被注射到黑猩猩的肝臟後,研究人員在黑猩猩的血液中檢測到了病毒,並且觀測到了類似於人類的病理學變化。這也終於證明了,C肝病毒就是造成輸血導致的肝炎的罪魁禍首。

本屆諾獎對科學和社會的影響

本屆諾貝爾獎得主對C型肝炎病毒的發現是人類與病毒性疾病鬥爭歷史上裡程碑式的成就。由於他們的發現,高敏感性血液測試檢測 HPC 已廣泛應用,在全球範圍內基本上消除了輸血後肝炎,極大地改善了全球健康。

他們的發現也使得針對C型肝炎的抗病毒藥物的研發成為可能。歷史上第一次發現這個疾病可以被治癒,給根除C型肝炎病毒帶來了希望。為實現這一目標,國際社會應努力促進血液檢測和在全球範圍內提供抗病毒藥物。

圖片來源:https://www.nobelprize.org/

這三位諾貝爾獎得主的發現使敏感的血液檢測成為可能,這些檢測已經消除了世界大部分地區輸血傳播導致肝炎的風險。這一突破也使抗病毒藥物的研發成為可能疾病。C型肝炎仍然是一個主要的全球衛生問題,但現在有機會消滅這種疾病。

在獎項公布後,著名科學家饒毅教授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今年的諾獎醫學獎還是有奇怪的地方。

奇怪之一是獎給了研究一個相對罕見疾病的科學家。給疾病發獎一般是兩個原因:要麼很常見或很重要,要麼其機理或研究過程比較特別。

肝炎危害最大的是B型肝炎,它還能導致肝癌,諾獎早在1976年就給了發現B型肝炎的科學家Baruch Blumberg。B型肝炎的疫苗非常有效,對於預防B型肝炎,減少B肝發病率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受益的人數遠遠多於C肝,但無諾獎。A型肝炎一旦爆發,發病的病例也可以比較多,但未發獎。C型肝炎發病率較低,長期不受重視。

如果受重視,恐怕今天的獲獎人有可能是William Rutter。1989年發現C型肝炎病毒的文章通訊作者是今天獲獎的Michael Houghton,但全部作者都是舊金山灣區生物技術公司Chiron的員工,而且有些作者(如第一作者、新加坡華人)本來就是Rutter博士後。Rutter不僅是Chiron的共同創始人,而且是分子生物學的先驅,領導Chiron研發出全球第一個基因工程生產的疫苗(B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工程疫苗),其重要性顯然對他(和當時其他人來說)遠比C型肝炎重要。他於1968年到舊金山加州大學任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系主任,領導該系成為全世界領先的分子生物學重地,而且影響全校。我們所有後來的UCSF畢業生都受益匪淺,當然很多是間接受益。估計那時Rutter沒有重視這一工作,所以讓公司其他人主持。

奇怪之二是今年諾獎沒有包括發現治療C肝藥物的科學家。C型肝炎最突出的是其治療以及對於生物技術產業的影響。小公司Pharmasset只有幾十人,研發出Sofosbuvir,但經費不足,年度赤字幾千萬美元,而不得不出售。中型生物技術公司Gilead(吉利德)以高出大型藥企幾十億美元的價格競購。於2011年11月以一百一十億美元成交。吉利德收購後,12個月獲得美國藥監局批准,24個月收回成本,其成功使吉利德躋身全球十大藥企,而且曾經是唯一只有幾十年歷史的十大藥企,其他都是早就存在的藥企不斷併購重組。吉利德從Pharmasset得到的C肝治療藥物有效率非常高(與類型有關,最高可達97%,傳說好似治一例痊癒一例)。所以,2016年Lasker獎就不是只給發現C肝病毒的科學家,而是還包括對藥物有貢獻的科學家。

來源:饒議科學、網絡、站酷海洛 Plus等

#超能健康團##醫師報超能團#

相關焦點

  • 饒毅:2020諾貝爾醫學獎的奇怪之處
    ●2020年10月5日,北京時間17:30,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授予了在 2020 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公布之後,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理學部主任、生物學講席教授饒毅在其公眾號(饒議科學)中針對該獎項的頒布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 饒毅:今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有奇怪之處……
    來源:饒毅科學 最新的諾貝爾獎生理學與醫學獎授予了三位美國和英國科學家,分別是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 和 Charles M.
  • 怎麼看待首醫大校長饒毅實名舉報3人論文造假?學術界需要打假!
    怎麼看待首醫大校長饒毅實名舉報3人論文造假?饒毅實名「炮轟」3人論文造假?太有魄力了!我覺得學術界的激濁揚清,需要這樣的校長!學術界需要打假!談對這件事的看法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饒毅到底是何許人也。饒毅,今年57歲了,是現任首醫大的校長,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牛的人物。36年前,饒毅畢業於江西醫學院,拿到了學士學位;34年前,饒毅拿到了上海第一醫學院的碩士學位;28年前,饒毅拿到了美國加州大學的神經科學博士學位;12年前,饒毅回國後成為北大教授,經過這麼多年的摸爬滾打,饒毅也成為首醫大的一校之長,如今可謂志得意滿。
  • 2020年諾貝爾醫學獎有奇怪之處
    2020年諾貝爾醫學獎有奇怪之處作者:饒毅 來源:饒議科學奇怪之一是獎給了研究一個相對罕見疾病的科學家給疾病發獎一般是兩個原因:要麼很常見或很重要,要麼其機理或研究過程比較特別奇怪之二:今年諾獎沒有包括發現治療C肝藥物的科學家C型肝炎最突出的是其治療以及對於生物技術產業的影響。小公司 Pharmasset 只有幾十人,研發出 Sofosbuvir,但經費不足,年度赤字幾千萬美元,而不得不出售。中型生物技術公司 Gilead(吉利德)以高出大型藥企幾十億美元的價格競購。
  • 最新解讀:C肝領域摘得諾獎,饒毅稱「有奇怪之處」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頒發,有學者稱這是一個巨大的鼓舞,能增加信心,還有學者認為今年頒獎情況有奇怪之處,沒有2016年的拉斯克獎那麼「公平」。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三位獲獎者,圖片來自nobelprize
  • 饒毅:我國有2人應獲得諾貝爾獎!現在都不是院士
    饒毅歸國之後,先後在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北京大學工作,饒毅也是西湖大學的創校校董會成員,現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他隨即宣布今後不再參選院士,並暗示院士增選「對有海外做教授經歷的是全面打壓」。第二件事是傳言他曾實名舉報武漢大學校長李紅良和中國科學院院士裴鋼以及中國科學院研究員耿美玉學術不端。
  • 饒毅接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 系北大終身講席教授
    【觀察者網訊】6月25日上午,首都醫科大學舉行幹部宣布會議,宣布饒毅同志任該校校長。據觀察者網查詢,首都醫科大學官網「學校概況」一欄,現任校長已顯示為饒毅。公開資料顯示,饒毅於1962年出生於江西省南城縣,是中國生命科學界著名學者、北京大學終身講席教授,還是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創始主任、北京腦科學中心創始主任及《知識分子》的主編。1991年,饒毅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獲得神經科學博士學位,後又於1994年成為哈佛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的博士後。
  • 2016年諾貝爾醫學獎揭曉 日本科學獨攬殊榮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委員會秘書長託馬斯·佩勒曼宣布,將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日本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教授,以表彰他發現了細胞自噬機制。秘書長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他第一時間通知大隅良典教授本人獲獎時,教授說"十分驚喜"。
  • 分子神經生物學家饒毅教授接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
    6月25日報導,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饒毅教授已於當日上午正式接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  記者發現,首都醫科大學官網「學校簡介」欄目已更新相關信息。其中提到,「現任黨委書記為呼文亮研究員,校長為我國著名分子神經生物學家饒毅教授。」
  • 饒毅就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 系北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記者從首都醫科大學官網獲悉,6月25日上午,首都醫科大學舉行幹部宣布會議,會上宣布,尚永豐同志不再擔任首都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職務,調回北京大學工作,饒毅同志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會上,饒毅表態發言,感謝市委市政府的信任。
  • 施一公與饒毅:一位院士校長,一位校長,不一樣的人生
    施一公與饒毅:不同的處事風格,不同的結局說起施一公與饒毅兩位生物科學研究領域的大咖,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詳。這兩個人都是從美國專程回國報效祖國的愛國人士,更是獲得無數大獎的高科研人才,不過由於他倆的性格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處事風格,最終也造就了不同的結局!施一公,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西湖大學校長,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院長。他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歐洲分子生物學學會外籍會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
  • 饒毅說:「在國內,目前還沒有人能像梁漱溟、馬寅初那樣有脊梁」
    2019年11月29日,網傳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實名舉報三位學者學術造假,引發「學術圈大地震」。在這封實名舉報信中,饒毅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實名舉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多年持續學術造假,而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研究員裴鋼1999年發表的論文中,3張圖不真實,存在造假嫌疑。
  • 法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聲稱新冠病毒為人造,饒毅回應:胡說八道!
    新冠病毒來源問題繼續引發爭議,近期,法國著名病毒學專家因發現愛滋病毒而獲得2008年諾貝爾醫學獎的呂克·蒙塔尼耶(Luc Montagnier) 教授周四在接受法國的一個醫學專業媒體採訪時表示,他們用數學模式對病毒基因研究得出的結果,確認了之前印度學者提出的新冠病毒帶有愛滋病基因的發現。
  • 那些饒毅「剛」過的「專家」們
    來源:灣區寫意饒毅何許人也?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這樣描述:「饒毅是憂國憂民的科學大家,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犀利耿直的現代魯迅,我行我素的半老頑童。無論你是否喜歡他,他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啟蒙中國社會,也註定留下重要影響。」
  • 饒毅施一公因妻子而驕傲,舒紅兵卻因妻子遭到質疑,原因不言自明
    提到如今我國的多位學術大咖名字在社會上廣為人知,特別是在60後的群體當中有幾位不僅在媒體的曝光度上很高,同時還成為了明星級的院士或者專家,可以講在如今60後支撐起我國學術界的時間段,已經有不少人成為了院士,其中提及施一公舒紅兵幾乎是眾人皆知的狀態。
  • 回國任教的4個博士各有成就,饒毅和他當校長,高福、舒紅兵沉默
    正如同時參加過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活動的饒毅校長、施一公校長、高福院士以及舒紅兵院士,作為當時回國任教的4個典型精英博士,帶著各自的成就,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等科研院所,擔任教育和科研領域的重要教職,如今的成就和經歷存在褒貶不一的評價。
  • 諾貝爾獎的得與失:陳列平教授無緣「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談起
    陳列平教授沒有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不免令人遺憾、惋惜和痛心,但也帶給我們很多啟示。第一,要取得原創性和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從科學本身來看,研究的原始創新性是最關鍵的要素。相比之下,陳列平教授雖然首先發表了通過特異性單克隆抗體阻斷B7-H1/PD-1可以極大地增強腫瘤治療效果的實驗結果,參與了Nivolumab的臨床試驗,推動其臨床應用,但是他缺少關鍵的專利,沒有參與最初的Nivolumab開發,所以儘管他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始終處在被動地位,難以與本庶佑團隊抗衡,最終錯失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北大教授饒毅:我為什麼反對中國學生上美國頂尖大學
    同時,很多大學招收老師以及企業招收管理人員,都必須要求有海外求學經歷,因此出國成了很多人的必經之路。(一)、海外歸子的忠告饒毅的頭上頂著諸如北大教授、首都醫科大校長、西湖學院校董等多個頭銜,同時他也是很早就留過洋的人,在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有過多年的求學經歷。
  • 【走近諾貝爾醫學獎】2009年得主:揭示端粒和端粒酶對染色體的保護...
    099每周六《走進諾貝爾醫學獎》會如約同您見面每周我們會向您介紹一位諾貝爾醫學獎獲獎者展現獲獎者的傑出貢獻和波瀾起伏的人生在不知不覺、不緊不慢中品味醫學的進步和博大精深的醫學史!伊莉莎白·布萊克本國籍:澳大利亞人物評價:「布萊克本在長達30多年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革新了科學家對細胞工作方式的認識,」在獲悉本校科學家伊莉莎白·布萊克本獲得本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之後,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校長蘇珊·德斯蒙德-赫爾曼當即發表聲明說
  • 秒懂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獎金760萬元,屠呦呦曾獲獎,今年誰最熱門?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將於瑞典時間10月5日11時30分(北京時間17:30)公布。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由諾貝爾基金會管理,每年頒發一次,用於表彰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做出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1、110次:自1901年以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總共頒發了1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