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鳥類和蝙蝠都有奇怪的腸道菌群?可能是因為都會飛

2020-11-28 騰訊網

肯亞果蝠。

系統共生樹形圖顯示,與其他哺乳動物相比,蝙蝠和鳥類(用黑色條標記)腸道微生物組成的多樣性。

微生物群落研究正變得越來越火熱。近日,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的科學家們首次對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腸道內的微生物多樣性進行了比較。他們發現:並非所有物種對腸道微生物的依賴程度都相同。鳥類和蝙蝠體內的微生物組成多樣性很高,但它們似乎都不太依賴這些微生物。相關論文近日發表在mBio雜誌上。

「為什麼鳥類和蝙蝠不依賴這些腸道微生物呢?試想一下,如果在腸道內攜帶大量的細菌,首先會導致體重增加,其次這些細菌還會奪走機體所需要的養分。」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的研究助理、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博士後研究員Holly Lutz說,「所以,對於能量需求很高的動物來說,比如飛行的鳥類和蝙蝠,負擔這些細菌的重量以及提供細菌所需的養分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當第一次開始這個項目時,我們認為,具有相似飲食習慣的動物,它們與腸道微生物之間聯繫也應該是相似的。我們還以為飛行可能會對宿主的微生物施加類似的選擇。但令人震驚的是,我們並沒有發現鳥類和蝙蝠本身具有相似的微生物群落,且兩者都缺乏與微生物的特定關係。「Lutz說。

為了弄清楚腸道微生物群落和不同物種之間的關係,Lutz和她的同事們收集了大約900種動物的糞便樣本,隨後對其中的DNA進行了高通量基因測序。一般來說,關係密切的動物有相似的腸道微生物群落,因為它們共同進化,也就是系統共生。但研究人員卻驚訝地發現,蝙蝠的腸道微生物群落與其他哺乳動物幾乎沒有共同點,而是更接近鳥類。而在鳥類和蝙蝠中,物種之間的親緣關係和體內微生物群落的相似性之間幾乎沒有關係。

該研究認為,鳥類和蝙蝠之間的聯繫不在於它們的祖先,而在於它們的生活方式。鳥類和蝙蝠只是遠親關係,有很大的不同,但它們都獨立地進化出了飛行的能力。Lutz認為,鳥類和蝙蝠在飛行時需要保持輕盈,這改變了它們的腸道。它們的腸道比同等大小的陸地哺乳動物要短得多,攜帶的細菌也少得多,這就減少了飛行時的重量。當然也有可能它們的腸道沒有為細菌提供必要的食物來維持共生(互利)交換。

除了擁有更短的腸道和更少的細菌外,鳥類和蝙蝠體內的細菌也有很大的差異。除了蝙蝠,在所有哺乳動物群體中,都可以在相近的群體中發現明顯的特定細菌模式。然而,在鳥類和蝙蝠身上,幾乎可以看到各種類型的細菌。Lutz說:「就好像蝙蝠只是不小心沾上了周圍的細菌,而並不像我們一樣真的需要微生物的幫助。」

科學家們認為,更多地了解其他動物的微生物群落的細微差別,可以讓我們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微生物群落。那些不太依賴腸道菌群的物種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Lutz說:「我們可以從那些不需要微生物群落的動物身上學到一些東西來應對微生物群落被破壞的極端情況。」

科界原創

編譯:花花

審稿:西莫

相關焦點

  • 腸道菌群的改變可能是導致抑鬱症的因素之一。
    近日,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 Pasteur)的一項研究通過構建小鼠的抑鬱症模型,揭示了腸道菌群與情緒障礙之間的聯繫 —— 腸道菌群的改變可能是導致抑鬱症的因素之一。此外,腸道菌群對於外周炎症反應的調節,也會對大腦活動產生影響。 腸道菌群也被發現與多種神經系統疾病有關。 腸道菌群能夠通過調節化學信號分子和免疫系統參與自閉症的病理機制;通過免疫、代謝和神經通路,調節阿茲海默症、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病風險和病理表型。那麼,抑鬱症的發病機制中,是否也有腸道菌群的參與呢?
  • 蝙蝠這麼能飛,它和鳥類的祖先一樣嗎?研究發現蝙蝠祖先更早出現
    新冠疫情剛出現的時候,網絡上鋪天蓋地都是關於蝙蝠的信息,例如《一篇蝙蝠的自述》、蝙蝠各種照片等等,因為專家們認為新冠病毒的天然寄主很可能就是蝙蝠。按照進化論的觀點,現今世界上任何一種動物都是由自己的祖先進化而來,蝙蝠作為哺乳動物中唯一一種能夠進行長距離飛行的物種,自然受到了特殊關注。關於蝙蝠的祖先是哪種動物的問題,起初有觀點認為蝙蝠和鳥類同樣擁有飛翔的能力,它們應該擁有共同的祖先。但後來古生物學家通過大量研究發現,情況還真不一定是這樣的。
  • 同樣都會飛,為什麼翼龍滅絕了,鳥類卻能生存下來?
    咋一看是個非常有道理的話題,因為大家都知道鳥類的祖先就是恐龍,地上跑的恐龍都滅絕了,而天上飛恐龍進化了6500萬年,最終演化成了現代鳥類的樣子,是這樣嗎?
  • 毒王蝙蝠為什麼這麼毒,可能是為了飛行,不得不做出的犧牲!
    在我們的印象中,會飛的動物屬於鳥類,鳥類屬於脊索亞門的鳥綱,而蝙蝠屬於脊索亞門中的哺乳綱,那麼屬於哺乳綱的蝙蝠為什麼具有飛行的能力呢?蝙蝠為什麼會飛?據考察,蝙蝠可能是生活在樹上的這支哺乳動物演化而來,蝙蝠的飛行方式和已經滅絕的翼龍相似,都沒有羽毛,而是用翼膜來飛行。下圖為翼龍復原圖。從蝙蝠的骨骼上看,它的翅膀是從前肢演化的,其中指骨非常長。
  • 解密|腸道菌群與健康長壽|腸道菌群|微生物|益生菌|解密|長壽|疾病...
    動物遺傳育種研究所李英團隊在《Current Biology》發表的一項關於壽老人和年輕人群腸道菌群研究發現長壽老人腸道菌群多樣性和菌群豐度顯著高於年輕組,這一結論在義大利相應人群中也得到了證實,提示更多有益菌群以及更豐富的菌群多樣性可能是人類健康長壽的重要原因之一。
  • 維生素+腸道菌群:新型助眠佳品?
    有研究表明,健康人體內存在著的 4 種腸道細菌能產生身體需要的 8 種維生素 B。其中 B5 可以先在大腦中形成輔酶 A,進而形成乙醯膽鹼,以影響睡眠狀況。而維生素 D 也是合成乙醯膽鹼的必需物質之一。但奇怪的是,有時候服用維生素 B 和 D 補充劑可能並不能改善睡眠,甚至會加劇問題。
  • 為什麼這麼多疾病都和蝙蝠有關?
    因為飛行需要,它們跟鳥類一樣,需要更加經濟的能量循環。有趣的是,蝙蝠基因組 在哺乳動物中也屬於偏小的。大部分哺乳動物的基因組大小為3 Gb左右,能飛行的鳥類基因組大小為1 Gb 左右,而蝙蝠的基因組平均在2 Gb,正好在兩者之間。翼手目又分為大蝙蝠亞目和小蝙蝠亞目。大蝙蝠亞目的成員主要是狐蝠(Pteropus)等。
  • 菌群:腸道裡的健康密碼
    它們產生的代謝產物由腸道吸收進入血液,進而被人體利用,其中還有一些是人自身不能合成的營養成分,例如維生素D、維生素K等。與此同時,有一些代謝產物可能會對人體有害,例如一些未被消化的蛋白質,或未被吸收的胺基酸,經腸道菌群的腐敗作用產生如胺類、吲哚類物質,這些都是有毒有害的物質。
  • 腸道菌群與疾病
    細菌迅速從口及肛門侵入,2 h左右,其腸道內很快有腸球菌、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等需氧菌植入,以後隨著飲食,腸道就有了更多的不同菌群進駐,3 d後細菌數量接近高峰[1]。而一個健康成人胃腸道細菌大約有1014個,由30屬、500種組成,包括需氧、兼性厭氧菌和厭氧菌。從來源上看,有常住菌和過路菌兩種,前者是並非由El攝入,在腸道內保持穩定的群體:而後者則由口攝人並經胃腸道。
  • 深度解讀 | 腸道菌群和中樞神經系統的關係
    說話晚、讀書讀不進、每天不開心不全是我們的錯,還可能是腸道菌群有問題。腸道菌群不僅影響消化吸收,還影響神經系統。近年來,科學家們研究發現,腸道細菌可能在神經發育,焦慮和抑鬱症的誘發過程中,甚至很多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 為什麼會飛的動物不撒尿?
    在生物學劃分中,雞和天上的麻雀、鴿子一樣,都屬於鳥類(儘管雞個頭大、飛不高,但還是屬於鳥類),這些生物有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不撒尿」——當然,在會飛的生物中,也有撒尿的,那就是當下網民非常熟悉的蝙蝠。不過,蝙蝠雖然會飛,但畢竟不是鳥,因此,可以視為例外。那麼,為什麼鳥類都沒有「撒尿」的功能?
  • 腸道菌群——被遺忘的器官
    致病菌一般不常駐在腸道內,從外界攝入後可以在腸道內大量繁殖,導致疾病的發生。常見的致病菌有沙門菌和致病性大腸埃希菌等。③依據對氧氣的需求。腸道菌群可以分為專性厭氧菌、兼性厭氧菌和需氧菌。腸道菌群以厭氧菌居多,共生菌一般都是專性厭氧菌。
  • 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它們是如何進化的?
    即使你看不到蝙蝠瘋狂地撲騰,你也可能在它尋找晚餐的時候捕捉到它的高亢的啁啾聲。除了與吸血鬼有關外,它們還經常被稱為「會飛的老鼠」,並被認為是人畜共患疾病傳播到人類的罪魁禍首蝙蝠是唯一一種進化出動力飛行的哺乳動物,而且它們已經飛翔了數千萬年。那麼,這些奇怪的飛行是怎麼進化來的呢?大約50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時期,蝙蝠突然出現在化石記錄中。
  • 最新研究發現,孤獨症或與腸道菌群有關?腸道健康究竟有多重要!
    在我國,有學者今年報導的國內部分地區孤獨症發病率為0.7%。孤獨症,可能和腸道菌群有關係一直以來,科學家都是在探究孤獨症的發病機制與腸道菌群存在的關聯。理由在於,多數孤獨症患兒都存在消化道疾病的情況,並且很多研究也發現了孤獨症兒童腸道菌群失調,比如雙歧桿菌豐度降低,梭菌屬豐度上升。但腸道菌群如何參與孤獨症的發病機制尚並未被闡明。
  • 腸道正常菌群與腸道免疫
    同時,免疫系統對腸道菌群又有制約和調控作用,如對正常菌表現為免疫耐受,對病原菌表現為免疫排斥,一旦二者間的平衡被破壞,就會導致疾病。本文分4 部分,就腸道正常菌群與腸道免疫系統間的關係,結合國內外最新進展進行綜述。
  • 人類腸道菌群有何巨大機會?
    雖然腸道微生物的研究已經進行了幾十年,但對微生物在人體腸道中所起作用的研究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不僅僅局限於經典的傳染病。例如,許多研究報告了腸道菌群在肥胖、糖尿病和肝病期間的變化,還有癌症甚至神經退行性疾病。人體腸道微生物群被認為是一種潛在的新型療法來源。從2013年到2017年,關注腸道菌群的出版物數量顯著為12900份,佔過去40年調查腸道菌群的出版物總數的五分之四。
  • 富維健科普專題:健康始於腸道,揭開寶寶體內菌群的秘密
    本文重點解讀了孩子在出生前至3歲以上兒童發育期間影響體內微生物組(以下統稱為「菌群」)組成的各種可能因素。為什麼剖腹產的孩子健康風險大?母乳餵養和配方奶餵養的免疫力差異在哪裡?對家長來說,無論何時學習孩子的腸道健康知識都很有必要。
  • 腸道菌群是咋回事?營養師帶你了解,腸道菌群的5大生理作用?
    腸道菌群,最近這些年在生命科學領域研究中是非常熱門的一個話題,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對腸道菌群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重視,那腸道菌群到底是怎麼回事,有什麼作用,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認識腸道菌群:說起「細菌、真菌」,很多人都知道,它們都是一種微生物,廣泛存在於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中
  • 腸道菌群與潰瘍性結腸炎
    關於IBD發病機制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遺傳易感性、免疫異常、腸道菌群改變。近來愈來愈多的研究認為IBD可能主要由遺傳易感體質決定,免疫調節紊亂是關鍵的直接發病機制,腸道菌群是這種免疫損傷過程的重要激發因素,環境精神等因素可能是發病的誘因,這一觀點得到 大多數學者的支持。本文重點介紹腸道菌群在UC的變化以及益生菌在UC中的應用。
  • 世界上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
    其實,與老鼠相比,蝙蝠更接近人類,所以說蝙蝠是哺乳動物。蝙蝠可以說是最奇怪的哺乳動物了,它雖然是哺乳動物,但卻和鳥類一樣會飛。蝙蝠(學名:Vespertilio superans Thomas),屬翼手目動物,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布遍於全世界,在熱帶和亞熱帶蝙蝠最多,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間覓食,是唯一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